书城自然原创技术发明方法:自主创新源泉
20150400000004

第4章 专利壁垒(3)

五、崛起!突破专利壁垒

崛起!无论是国家的崛起,还是民族的崛起,企业的崛起,个人的崛起,都必须突破专利壁垒。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则,也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法则,更是现代专利知识产权的法则。从前面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们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法则。

一、专利是技术发明占领市场的最有效法宝。

二、专利占领市场是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的惟一合法途径。

三、专利的本质是知识劳动占领市场的坐收渔利的一劳永逸。

四、专利是知识经济重新分配(掠夺)财富(知识)的概念转换与实践,是西方创造的没有血腥的战争,不派兵的战争游戏规则。

所以,专利壁垒的本质是知识占有对财富的文明“掠夺”。这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企业,任何个人崛起必须面对的难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事实上,从此游戏规则看,专利壁垒只能用专利壁垒来突破。所以现代知识的竞争首要是专利的竞争。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

因为知识尤其是有关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

于是.技术发明和专利壁垒的突破的关键词,就落在了有关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和获得上。这就需要崛起者要最广泛地占有知识,特别是占有有关知识的知识——原创知识。

然而,这里面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进入专利。这就产:生了钱伯斯原则。

什么是钱伯斯原则呢?这里,让我们简述一下钱伯斯。

钱伯斯是美国思科的总裁,他有六年IBM任职的实践经验,有高科技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智慧……

这里.我们还得简单介绍一下思科。

思科是41年前由鲍里克和林纳夫妇创办的夫妻店。他们发明了Vouter(路由器)。由于上世纪90年代企业竞争的焦点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人们对生产交换路由器并不感兴趣。只是钱伯斯加入思科经营管理后才敏锐地发现了路由器的远景和生命力,并看到了这个技术支点的广阔市场。他进行了成功的市场运作,才使路由器奇迹般腾飞。把产品摆在市场,占有市场,才有可能产生专利壁垒。于是钱伯斯针对知识——技术——市场,提出了著名的钱伯斯原则。

钱伯斯原则是:在科技产业的战场上,决胜点不在实验室——技术,而在大街上——客户。

这个原则反映出一个事实:

在科技——技术——市场的天平上并不是平衡的,而且是很不平衡的,98.5%的时间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美国理论学家统计认为,知识.只有0.5%—2.5%能转化为技术,技术(专利)只有0.5%—2.5%能占有市场。只有知识转化为技术并占有市场、广泛普及后,才能形成专利壁垒,达到知识——技术——市场的平衡!然而,一旦形成这种平衡就会持久下去,很难改变。所以,才有钱伯斯的原则。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知识的海洋是无限辽阔的,可有哪一种知识能形成一个时代的划时代理论呢?很少很少。所以,一旦技术占有市场就自然而然会形成垄断。所以英特尔和微软、思科这样的企业,在世界上就显得很少;这就和科学技术成果日新月异,可真正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却很少很少,而且一旦获得诺贝尔大奖,就辉煌一生极其相似!这是不是由理论发现与技术发明与支点的血缘所致?

从历史的经验看,一旦形成垄断和专利壁垒几乎是推不倒的。比如:尽管洛克菲勒家族在21世纪失去了像D·洛克菲勒当年赚钱魔王时的鼎盛,但100年来美国美孚石油仍然是美国企业的佼佼者。同样福特、摩根、卡内基……仍是不可小视的一种力量和一种势力!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又如何崛起,如何突破专利壁垒呢?我们说过,只有用专利壁垒来突破专利壁垒——这就是跨越!跨越就是以自主创新,寻找到知识——技术——市场平衡的支点。于是,突破专利壁垒就进入了支点=辉煌的法则。

这样我们就回到了支点与支点=辉煌的法则和支点创新力学领域。因为支点理论能开拓创造一个全新的科学纪元!

六、突破壁垒的法宝——支点

和寻找科学创新的支点一样,突破专利壁垒的关键也在于找到支点。因为支点有“点石成金”的效应(请看“支点成功学”系列丛书《原创科学发现方法》)。对于支点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不过,这里我们还必须说明如下:支点是技术发明——专利和企业崛起无可替代的辉煌点!

比如:

D·洛克菲勒的安德鲁斯硫化,费拉斯的脱硫法……

福特的T型车流水线……

比尔·盖茨的Basie语言程序——MS-DOS程序——

Windows1.0——一Windows2.0———Wiladows95——Windows98——

Windows2000——Winclows2003……

格罗夫的CPU——P4(微处理器)……

鲍里克和林纳夫妇发明的Vouter·(路由器)……

以格罗夫的技术支点CPU——P4(微处理器)为例。从其企业名称英特尔就能看到格罗夫的技术支点是芯片——集成电路。英特尔是集成电子的英文缩写:InreICnreI。可见格罗夫的技术支点是Inrel它是由仙童公司巴丁表面能级理论(知识)转换为芯片——技术原型——硅的单向导电和针点电子放大——市场专利——微晶体管——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典型、最突出的知识(转换)——技术(转化)——市场(专利)的企业技术支点,形成现代专利壁垒的知识经济市场创新模式。十年前,英特尔的支点就创造了每秒可以进行6亿次计算的芯片,它的体积只有一分硬币大小,仅仅有头发丝的0.0025%的厚度。

它的市场奇迹是:每两秒英特尔就卖出一个微处理器。

美国奇迹经济完全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格罗夫这样的技术支点之上。从D·洛克菲勒——比尔·盖茨——格罗夫——

钱伯斯……这样的一个(技术支点)集群之上,美国才能后来居上,成为今天世界知识经济辉煌的典范,成为当今世界高科技的统帅。

曾有学者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的人口只有中国人口的1/4,但美国高产出率的生物学家的数目却远远超出中国近100倍?中国只有500多人,而美国高达4000多人。从这里我们能不能感悟到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与美国企业的核心技术无法比拟的惊人差距呢?!

我们要说:真正的差距不在专利上,而是在基础理论上。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能领衔人类基因组图谱测序的原因!

事实上,当我们感悟到比尔·盖茨何能首富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信息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微软、英特尔、思科、苹果……却利用信息技术产业的专利壁垒,已经为美国创造了价值数百万亿美元的辉煌业绩。它的背后还隐藏着基础科学研究帅先发挥的积极前瞻作用。今天的美国奇迹经济得益于50年前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科学顾问万·布什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

万·布什呼吁,“政府必须承担起促进新知识创新和培养年轻一代科学才能的责任”,并建议设立国家研究基金。

假如没有1966年设立的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没有1959年创立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发挥前沿作用,使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基础研究与运用技术间的桥梁转化,又怎么能保证美国今天信息技术产业的霸主地位呢?如果没有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就根本谈不上美国今天经济的辉煌。正因为支点是原创知识的原创知识,它能轻易地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化为应用技术的开发——点石成金,所以支点是21世纪最新、最有效的创造力学说。

从洛克菲勒到比尔·盖茨、格罗夫、钱伯斯……他们都用自己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达到了自己人生的辉煌,从而也证明了支点=辉煌的法则。于是崛起、突破专利壁垒就转化成为寻找到突破专利壁垒的支点,再由突破专利壁垒的支点转换形成支点=辉煌!

尊敬的读者,当你看过“支点成功学”系列丛书《原创科学发现方法》的时候,你会相信科学发现创新的关键是支点吗?

阿基米德告诉我们:支点隐含着撬动地球的力量之源!

这就是说,支点效应是:点石成金!

还因为,突破专利壁垒的支点,能形成点石成金的技术原型。

啊!多么诱惑人的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