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九型人格(MBook随身读)
2015000000008

第8章 6号人格:“蓝色”怀疑论者

怀疑论者做事小心谨慎,不轻易相信别人,为人比较悲观。他们一方面相信权威,然而另一方面又容易反权威,性格充满矛盾。

6号怀疑论者性格分析

性格亮点

⊙6号认同的是那些被压迫者的事业,他们愿意为了一个理想而付出忠诚、不求回报的努力。为了履行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愿意作出大量的自我牺牲。

⊙6号能够洞察深层的心理反应。他们愿意为了内心的追求去冒险,去牺牲,去忍受痛苦。

⊙6号很重视纪律和规定,如果制度合理,职责明晰,他们就会按部就班地工作。

性格局限

⊙因为极端没有安全感,总是怀疑危机的存在,使得神经过分紧张。

⊙对危机的恐惧过于强烈,有时候会让6号产生逃避的心态。

⊙6号习惯提防别人,通过与人保持距离来对他人进行观察和判断。

⊙6号经常犹豫不决,很在意身边重要的人的想法。

⊙做人循规蹈矩,不容许自己的言行有所偏差,也不喜欢人家不按游戏规则行事。

⊙6号很少在第一时间去处理事务,他们往往习惯于用其他琐碎的事情去淹没或者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直到事情发展到不得不处理的时候,6号才会拉回自己的注意力去面对和处理。

防患于未然没有错,分寸适度要把握

冷静“蓝色”:因为自信,所以怀疑

怀疑论者的性格颜色与蓝色很相似:柔和冷静的表面之下往往有阴郁的一面。

怀疑论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总爱把自己假定为“受害者”,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对不起他们,也都要对他们不利。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们往往敏感多疑。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独自一人骑马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官渡时被擒。县令陈宫仰慕曹操忠义,于是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奔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

吕伯奢一见曹操,非常高兴,又听说其刺董卓未遂,正遭缉拿,更是唏嘘良久。之后,他转身出门,命四个儿子杀猪宰羊,自己则去四里外的集市上打酒。

因为刺董之事,曹操终日紧张,加上他生性多疑,所以根本没有静下来过。即使在吕伯奢的客堂里,他依然两耳高竖,坐立不安。他刚喝完一杯茶,就听到了磨刀声,侧耳再听,竟听有人说:“马上堵了门,别让他跑了!”

多疑的曹操哪知道是在杀猪宰羊,他认为吕家人要报官杀害他,他心一横,拔剑出门。“好一群不顾大义的小人!”吕伯奢的小孙子正瞪目瞅他,曹操忽地一剑刺去,一股红流喷在胸部。曹操没有任何反应,仍是一剑一人地杀向后院。

到后院后,提剑的曹操看见吕伯奢的四个儿子正在捆猪,心中猛地一顿,知道自己杀错了人,但仍掷剑砍去。又是四剑之后,曹操觉得自己的身体突然软了下来,遂驻剑在地,闭目不语。良久,他忽拔剑,挺直身体对天长笑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笑毕,他一剑砍断马缰,跃身而上,急驰而去。

当然,这件事还存在争议,然而曹操性格多疑却是不争的事实。总怀疑自己是受害者,或者说总疑心身边要背叛自己的人有很多。

怀疑论者要学会多一点儿信任,多一点儿放心,少一点儿防守,少一点儿固执。要相信自己也许真的可以接受他人的忠告,而不是盲目怀疑他人的动机与目的。

推倒那堵墙,才能看到更好的局面

怀疑论者身上最突出的问题是喜欢怀疑一切,难以信任别人。原本怀疑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事事都怀疑就会让他们损失更多。局面再好,也会被最坏的一面墙挡住。这最坏的一面墙就是疑心太重。

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领导法则相反,有些领导对下属全然不信任,疑神疑鬼,总担心下属内神通外鬼,担心下属夺权、造反、贪钱,因此不敢授权,于是,防弊重于兴利。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再多,也是徒然。有些领导与下属之间,平日看似合作无间,实则互信基础不稳,一旦患难危急之际,便信赖感全无,铸成悲剧。三国时代的猛将吕布,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吕布,字奉先,可谓是三国前期的第一猛将。其父早亡,因此他曾拜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董卓为相国时,吕布被其重金收买,于是杀掉丁原归顺董卓,而后在曹操大败董卓之后,又被曹操以同样的方式收买,背叛董卓,投靠曹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亲征吕布。吕布据守下邳城,虽曾多次突围,但每战必败,被迫退守城内。吕布手下第一谋士陈宫献计说:“曹操远道而来,必然支撑不久。将军您如果率领步、骑兵屯驻城外,我率领其余军力防守城内。曹操攻打将军,我就出城袭击他的背后;曹操如果来攻城,将军便由外率军来救。如此互为犄角,互相呼应,不超过一个月,曹军粮尽,我们再伺机反击,必可破曹。”

吕布同意陈宫的方案,命陈宫和另一名大将高顺守城,自己准备率骑兵出城,截击曹操。

奈何吕布的妻子有意见,她不放心让陈宫、高顺守城。她说:“陈宫、高顺一向不和,将军出城,两人必然不能同心守城,万一局势生变(内斗),将军要在哪里立足呢?”

这一席话说得吕布心惊胆战。吕夫人接着又提醒吕布道:“当年曹操对陈宫,就像父母对怀抱中的幼子一样,到头来陈宫还是舍弃曹操,前来投靠我们。你待陈宫之好,并未超过曹操,现在却把整座城交给他,一旦有变,我还能再做你的妻子吗?”

吕夫人的两段话,吓得吕布取消了出城的计划,起死回生的机会因此破灭,他只能坐困城中,城破只是早晚的事。

正如《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吕布:“虽骁勇,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因为吕布对部将有疑虑而放弃陈宫提出的突围奇计,所以不得不坐以待毙。由此可见,疑心重必将贻误大事,再多的努力,在关键时刻,只要有一个“疑”字便会前功尽弃。

信任自己才能充分信任别人

与其战战兢兢地生活,不如放开自己

怀疑论者活得总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们永远战战兢兢,一刻也不敢放松自己。因为他们太担心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并且总是觉得自己有可能被骗、被抛弃,于是他们的心就变得异常“小”,英雄虎胆的事情一般来说很少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像蜗牛一样,把小小的硬壳当作自己的家,轻易不出门。

他们的生活与冒险和勇气几乎是绝缘的,他们的世界就只有自己头顶上的一方天空。他们其实并不胆小,也不缺乏勇气,他们缺少的是一种豁出去的魄力。就像美国著名演员尼古拉斯·凯奇,他在荧幕上的形象是硬汉,但现实中他很胆小,而且恐高。这不是什么令人羞愧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那么掌声也会随之而来。

迈克·英泰尔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上班族,他在37岁那年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放弃了薪水优厚的记者工作,并把身上仅有的3美元捐给了街角的流浪汉,只带了干净的内衣裤,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好心相助,横越美国。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海岸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

他之所以作出这样仓促的决定,完全是因为自己即将崩溃。虽然他有好工作、美丽的同居女友、亲人,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过高峰或低谷。他为自己懦弱的前半生而懊悔。仓促之间,他选择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地,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列出一张清单:从小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怕孤独、怕失败、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唯一“英勇”的一次是他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这个懦弱的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奶奶的字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杀掉。”

但他成功了,4000多英里路,仰赖82个陌生人的好心。他从没接受过别人在金钱上的帮助,他在雷雨交加的夜晚睡在潮湿的睡袋里,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最后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女友寄给他的提款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只是用这种正常人会觉得“无聊”的艰辛旅程来使自己面对所有恐惧。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由16世纪的一位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Faire”,被讹写为“CapeFear”,只是一个失误。迈克·英泰尔终于明白:“这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缺乏勇气。”也许每个人都会有关于胆小的经历,有人怕血,有人怕老鼠,也有人怕毛毛虫……怕、怕、怕,却忘了该给自己一点儿勇气。

无论困难多么大,都不要轻易对它们低下你高昂的头。面对你面前的困境,永远不要感到恐惧。英语是怎样解释恐惧——FEAR的呢?

F——FALSE——假;

E—EDUCATION——教育;

A——APPEARING——似乎;

R——REAL——真。

FEAR就是假的知识、假的体验,就像真的一样,如果你认为它们是真的,你就产生了恐惧。勇气是一种战胜恐惧的有力武器,能说服自己克服恐惧心理。勇气还可以教人在遇到挫折时,不畏惧、不回避,勇敢面对,接受一切挑战,战胜困难,赢得成功。

冲破心态的牢笼,才能走出困境

疑心就像是幽暗角落中的一条蛇,它无声无息,却让怀疑论者的生活备受影响。怀疑论者不仅怀疑周围的人,还怀疑权威的力量和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一直用一双审慎的眼睛看世界。这种疑心自己不能做好事情的“悲观”心态常常让他们错失良机,那么冲破这种心态的牢笼,走出自我设置的困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968年,在墨西哥城奥运会的田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姆·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看运动场上的记分牌,当指示灯出现“9.95”的字样后,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这一情景后来通过电视转播,被几亿人看到,但当时他身边没有话筒,他到底说了什么,谁都不知道。

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突发好奇心,他找到海因斯询问,这句话才被破译出来。原来,自欧文斯创造了百米跑“10.3”秒的成绩后,医学界就断言,人类肌肉纤维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低于10秒。所以当海因斯看到自己“9.95”秒的纪录之后,自己都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的,而是虚掩的,就像终点上那根横着的绳子。于是,兴奋的海因斯情不自禁地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

的确,很多事情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当你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时,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事情就这么简单。

怀疑论者在开始做某件事前,常常先怀疑自己能否成功,认为自己“做不到”,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他们正视困难,就会发现事情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难。

潜能,点燃你心中的小宇宙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给自己限定高度,因为人生的高度我们无法得知,在起跳之前就给自己定一个不算太高的高度,这不是务实,而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与天赋。怀疑论者不仅怀疑别人,还怀疑自己。在他们的字典里第一个词汇是“不可能”,这倒也说不上是什么不自信,只是他们思考问题时充满疑虑。他们总是怀疑自己能否做到,也怀疑最坏的结果属于自己,因此他们不会给自己的人生设定很高的高度。其实,人蕴藏的潜能的力量之大恐怕连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往一个玻璃杯里放一只跳蚤,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原来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高度的400倍左右。接下来,科学家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在杯上加了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过一阵子,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后来,科学家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了,可跳蚤还是在杯盖以下的高度跳跃。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生活中,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试图闯荡,但是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或者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再千方百计追求成功,而是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障碍已取消,也不再向往跳上新的高度了。人们往往因为追求成功而不得,就自我设限,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一个人追求的高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如果他为自己画定了界线,那么他将永远无法超越这个高度。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没有你的同意,没有人可以让你觉得你低人一等。”如果你觉得低人一等,那是你自己认为的,你本来并非如此。有些人常常会把自己看得太过渺小与卑微,这或许就是他们至今还没有到达更高水平的原因。

6号怀疑论者的生存策略

现代社会,职场如战场,时间就是机遇。你的一点点儿拖延可能就会耽误整个项目的进展,丧失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从而失去被领导赏识的机会。毫不夸张地说,拖延是人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既然如此,那么,6号怀疑论者如何才能克服拖延,养成“立即去做”的好习惯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的心理暗示,提醒自己要果断,做了就不后悔。

⊙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别人的想法不见得比自己深刻。

⊙在处理事情时所作的考虑要周全,但不要琐碎地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不要有太多顾虑,即使错了,也是对你的一次帮助,怕什么?没有失败,哪来成功!

德国作家歌德说:“我让旁人去嘀咕,自己却干自己认为有益的事。我巡视了自己领域中的事,认清了我的目标。”努力培养自己果断、不拖延的习惯,有益于高效地完成工作,增加竞争的砝码。

与6号怀疑论者的相处之道

具有怀疑型人格的人整天忧心忡忡,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觉得有人在评论自己,议论自己的一举一动,甚至总感到有人在跟自己过不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与这类人交往,说话、做事应格外小心,稍有不慎,不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更会令彼此间的关系恶化。

对6号人格者而言,忽动骤停的优柔寡断,似乎是决定任何事情的唯一保险方式,但如果你无法分享他们内心的不确定感(除非你也是6号人格者,要不然保证你无法感同身受),那么他们再三检查的疑虑,肯定被你视为多余。

6号人格者在思考时最显安逸,他们靠分析作决定,喜欢拆析问题的各个构成要素,再用逻辑的方式拣选,虽然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构成要素,但他们总是太过重视表面而影响重大的细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6号人格者喜欢的思维模式是先对整个事物进行大略的了解,然后再仔细检查各个部分。他(她)需要多花些时间在细节上,而不只是大略。提醒他们该预料可能的情况,而这些情况又该如何应对,6号人格者最重视的是,你将如何帮助他们“准备得更充分,以备更有把握地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

疑心重者,往往先主观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都通过自己自认为合理的想象拉扯在一起,以证明自己的看法。

勇气可以教人在遇到挫折时,不畏惧、不回避,勇敢面对,接受一切挑战,战胜困难,赢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