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20149900000029

第29章 哈密一巴里坤一木垒一奇台一吉木萨尔一乌鲁木齐一天山一号冰川一后峡达坂一库尔勒(1)

哈密一巴里坤一木垒一奇台一吉木萨尔一乌鲁木齐一天山一号冰川一后峡达坂一库尔勒

风雪中第一次翻越天山,新疆壮闺的风景一览无余。

还没看清乌鲁木齐的面孔,就再一次翻越天山进入南疆,一号冰川上车子惊无险的故障,给旅途增添了新鲜和刺激。

今天第一次翻越天山。

从哈密出发向北,走在去巴里坤的路上就开始下雨了,长长的坡度缓慢的上坡,让人难以察觉,只是从车的表现上才能感觉到。阴霾下的戈壁滩一片苍茫,我们开大音响,让刀郎陪着我们,狂奔在雨中。

进入翻越天山的山路,山势夹道而出,山石刚硬,红色和黑色的石头组成了非常坚强的风景。渐渐的雨变成了雪,把松林、草原都染上了白色,风景奇美,令人激动。

越走雪越大,山上下来的车上都盖着白雪,风声开始嘟囔:我上次翻天山后峡达坂就下雪了。这是我们2004年的第一场雪啊,没有分离,没有惆怅,虽然心里多少有点担心路滑,但第一次在这样险峻的山上欣赏美丽的雪景的兴奋掩盖了一切担心,即使时光流逝,将来我们回忆起这场雪时,心中仍然会充满圣洁和美好。

风不大,雪花飘,去天山庙的路坡度相当大,如果是在平时,这样的坡度和转弯对四驱的六缸切诺基来说丝毫不构成威胁,不过,随着高度的增加,雪也越发大了起来,路边松柏成了圣诞树林,路面结冰,且再看不到任何车辙,想到还要赶上500多公里的路程,又是单车前往,终究决定放弃。但是风景的奇美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有几个人在刚到新疆就能被这样的雪景迎接呢?!

翻过了天山,雪渐停了,冬天的风景变成了秋天的景色,巴里坤草原一片褐黄色,草原上牛羊成群,山坡上松柏成林,天山的雪峰隐藏在乌云深处。

巴里坤的老城墙是满族人建的。很小的县城,却是很舒展的地方。

县城不远处的巴里坤湖古称莆类海,湖边有很多哈萨克牧民的毡房,老百姓都穿着鲜艳地在串亲戚,庄稼收割后的黄色田野上,很多漂亮的驴儿、牛儿、马儿,在饱餐秋天的盛宴。

新修好的省道又新又平,白杨树林夹道,就象心情一样平滑,时速可以一直开到140公里。

草原真美啊。

草原上的路很直很直,即使是在山中穿行也是那么的自如,山都不高,一个个尖尖的小山连成大片,没有尽头,不毛的山,红色褐色黄色黑色的山,布满石砾。

天山的雪峰有时相伴左右,有时又非常遥远。这就是新疆的原野啊!

木垒在广阔的草原上,同样是个舒展的小城,被黄色的田野包围的地方。穿过戈壁荒原的路上见到不少土台烽燧。

奇台的硅化木公园忘了看,吃了饭很快赶到吉木萨尔去看北庭都护府的遗址,还有西大寺遗址,因为管理员下班了,没有看见寺里的壁画,但是却在院子里看见两棵很大的硅化木树干。

向哈萨克大妈问路时,大妈讲的话热情且飞快,只能听懂“破城子”三个字,我马上说:对,就问破城子在哪里。大妈又是一串言语,我一字未明,以为是外语,可是风声却都能听懂,大妈说:就从那边过去,不远了,以前他们在那里还修过水库。风声真是语言天才。

北庭都护府的规模不小,洋洋洒洒好大一片,和去年秋天在张北看到的元上都有点相似,那是一次美好的旅行,可惜不过也是一时间而已。

吉木萨尔出大蒜,宽阔的城市主路上,清洁工排成一横排来扫街,丝毫不理会过往的汽车,如此大义凛然的清洁方式还真前所未见。我们在街头忍不住买了点杏干。

去乌鲁木齐的路边,终于以不同角度看见了博格达峰,雄伟的雪峰,充满了雄性的霸气。而四周广阔的戈壁,则空旷得吓人。

夕阳固然很美,但直射眼睛而不能躲藏就不那么美妙了。

终于到达乌鲁木齐,从北京出发至今已走过了3500公里,这是迄今为止,我单独驾车走过的最远的距离。心里还是颇有点成就感的。到达新疆境内就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与北京的时差,大约有2到3个小时,由于海拔也比较高,通常在晚上9点以后太阳才彻底下山。

乌市的朋友小付安排了住宿,就把我们带到了著名的血站大盘鸡,这里的大盘鸡,大盘肚真好吃,乌市人喝酒豪爽,上来一要就是10瓶啤酒,虽然是头一次见面,大家相谈甚欢,按照乌市的规矩,只要杯子之间发出声响就要喝干,转眼10瓶啤酒喝完,今晚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尽管没来得及去看“停靠着2路汽车的8楼”。

简单功略:

沿途景点简介:

这一天从哈密出发,所经过的巴里坤、木垒、奇台和吉木萨尔都是古丝路新北道上的重镇,但是通常很少人走这条线从哈密去乌鲁木齐,目前这条路非常好走,新修的省道绝对比内地的国道要好很多,加上隔离带就是高速公路,而且没有车。风景壮阔,沿途天山雪峰,草原湖泊,戈壁滩上古代烽燧交替出现,极为养眼。

巴里坤:巴里坤古称蒲类国,由二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自古以来就是粮仓、游牧地、军事要塞和丝路上的重镇。作为河西走廊和西域之间的连接地带,巴里坤深受汉族文化的浸染,汉代至少6次追击匈奴到达这里,唐代这里属于设在西面的吉木萨尔的北庭都护府管辖,清代设镇西府,建立了汉城、满城。现在还能够看到满城的城墙和古城,城楼看上去和北京附近的鸡呜驿很象。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真是个好听的名字,距离县城18公里,湖面广阔,湖边有哈萨克牧民的接待点,可以住宿、骑马。

1954年,成立了巴里坤哈萨克自冶县,巴里坤草原充满了浓郁的哈萨克民族风情。

奇台

奇台是以硅化木而著称的,在县城以北的石树园有亚洲最大的硅化木群,总面积1.6平方公里,县政府大院里就有一根十几米长,一米多粗的硅化木,是从将军戈壁挖过来的。很多人都劝我带些硅化木回去,说是在北京很难得,而且是自驾车,通常乘坐飞机火车都不便携带,但是终究不是很感兴趣,加上一向觉得这些好象是自然界的“文物”,还是在它们的原生地比较好。

吉木萨尔北庭都护府位于县城北12公里处,当地人称“破城子”,遗址包括城池和西大寺两个部分,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60年,这里就是汉代车师后部王庭所在地,历代皆在此屯兵驻军。目前城池遗址有1公里多见方,可看到马面、护城河以及一些房屋的遗迹,参观不收门票。西大寺残留壁画,收费25元可以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在从吉木萨尔往乌鲁木齐的路上,天山雪峰一直在左边相伴,路边每隔500米左右,有鹿、羊、马等动物的雕塑,可能:是在提醒过往车辆注意保护动物,同时,也给寂寞的戈壁增添了一些新鲜。在接近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上,可以清楚地以不同角度看到博格达峰,非常雄壮。

今天有惊无险。

听了小付的建议,决定走天山后峡的土路去库尔勒,这样可以少走100公里左右,且能够看到天山冰川风光,正合我意,我一向喜欢雪山,冰川的风景。

天山后峡的风光真美,如同电影里看到过的天山风景,蓝色的晴空下,远处是巍峨的雪山,陡坡上是绿绒毯般的高山草甸,有的地方草甸已经染上秋色,变黄变红了,点缀着牛羊和白色的毡房,深深的墨绿色的杉树林象一座座宝塔,色彩浓烈鲜艳,非常漂亮。崎岖蜿蜒的路上,经常可以遇到一群群的羊儿,不光是白色的,还有很多深深浅浅的褐色的羊儿非常可爱,都有毛茸茸的衣服,以及肥肥的屁股和尾巴。

可是后峡的电厂真的很污染环境,火力发电产生烟雾完全不能散去,把个美丽的天山峡谷弄的乌烟瘴气,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真应该关掉它。

雪山,雪山,雪山,蓝天,蓝天,蓝天,令人心醉,红褐色的草甸为雪山增添了很多姿色,天山真美。

走过一段颠簸的碎石路面,前面很近的地方已经可以和雪山隔沟相望了。一号冰川和很多冰川在一起,每个冰川都不太大,大片大片的白雪山坡,令人不禁有滑雪的欲望,可是谁敢从这陡峭的山坡滑雪下山,谁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