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艺术知识
20149200000017

第17章 绘画艺术(6)

吴道子早年的画“行笔差细”,比较工细,中年“行笔如莼菜条”,出现了兰叶般的变化,他把张僧繇的“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加以发展。用线时“离披其点画”,设色“敷粉简淡,浅深晕成”,不再追求绚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毫放之外”,落笔雄劲,气势博大。他还有着极为熟练的技巧,不需粉工,并记在心,画人物“如灯下取影,逆来顺往,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他的最伟大之处就是把灵感带进了绘画,劲风似的飘带正是他情感冲激的结果。

在此画中,除了线的运动外,人物眼神也透视出内在心理的虔诚与中国传统理想君王形象的端庄。他善于使形象达到“守其神,专其一”,以致“窃眸欲语”,显示了高度技巧与功力。

8.《溪山行旅图》:代表了宋代山水画的风范

[作品简介]

《溪山行旅图》是宋代画家范宽(生卒年不详)的作品,现存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中巍峨的山峦、卓然矗立,壮观耸然。山头丛生杂树、葱葱郁郁,细流婉转泻于两峰之间,山脚巨石俯仰,形若坐兽,林木间隐现庙宇,溪水潺潺流出,山路中商旅驴骡,蹄声作响。这幅画集中代表了宋代山水画的风范。

[艺术欣赏]

前人评价范宽的山水画特点是:“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抢笔俱匀,人屋皆质。”(《图画见闻志》)“真石老树,挺生笔下,求其气韵,出于物表,而又不资华饰。”(《圣朝名画评》)所达到的感人效果是:“千岩万壑,恍如行山阴道中,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急欲挟纩也。”

在《溪山行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迎面矗立的雄壮浑厚的大山头,表现出大自然雄伟气势。山间飞瀑如练,直落千仞。山下空朦一片,衬托出怪石箕踞的岗丘,丘上杂树丛生,树巅露出楼阁,山脚流水潺潺。山路上有一队驮马经过。整幅山水表现了对祖国河山壮伟的赞美。这幅画气势磅礴,生意盎然,皆从实景中来。用笔用墨雄劲老硬,皴、擦、染、点浑厚坚硬,虽师法前代名家,但又师法自然,运思独到,卓然成家。

9.《五牛图》:神气磊落的稀世名笔

[作品简介]

《五牛图》是唐代画家韩滉(公元723~787年)的作品,现在故宫博物院有其收藏品。该图白麻纸本,为流传唐画中仅见。图中画牛五头,居中者正面,运用透视精确,其余四头侧面,形态不一,无不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勾线用笔粗简而变化,敷色轻淡而沉着,十分恰当地表现了牛的持重情性与强而有力的筋骨,皮毛质感尤觉逼真。此图经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庋藏,再三题跋,称其“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艺术欣赏]

韩混“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牛羊最佳”,“牛图是其所长”。《五牛图》笔墨简劲、粗犷,背景仅一株小树,着力表现五头牛左右前后的各面形象和不同姿态,突出了牛的温顺、倔强的性格。五头牛或低头嚼草,或翘首而驰,或纵跳呜叫,或回顾舐舌,或缓步跋行。线条粗拙滞重,牛的形体结构描绘得相当准确;尤其是眼睛刻画得十分精细,神气磊落,充满活力。着色真实自然,画出了牛的不同肤色。此图吸取了民间绘画的某些长处,具有浑厚朴实的风格,标志着唐代畜兽画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被称为“稀世名笔”。

10.《韩熙载夜宴图》:人物画稀世名作

[作品简介]

《韩熙载夜宴图》为南唐著名人物画家顾闳中(生卒不详)作。绢本,设色。韩熙载,原系北方豪族的南唐大臣,因未得重用,颇感失意。后李后主有意授他为相,韩却感到世事日非,后主多疑,以纵情声色“避国家入相之命”。后主便命顾闳中夜至其家,窥看夜宴,目识心记,绘成此图,用以规劝,但“熙栽视之安然”。全图分成听琴、观舞、休憩、清吹、散宴五段,以屏风等相间隔,各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关联,具有“云断山连”的意趣。

[艺术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真实地描绘了政治上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他的长髯高帽的形象,与文献记载相符,具有肖像画性质,人们的身份表情及相互关系处理得妥贴自然,衣着服饰、樽俎灯烛、帐幔乐器与床椅桌屏也描绘得细致逼真。此图在用笔赋色方面也达到很高水平,表现出与唐人不同的风格技法。用笔柔劲,出入笔轻重分明,设色绚丽而清雅,鲜丽的淡色与浓重的黑白红相比衬穿插。人物面部双手与衣褶,钩染结合,与交待结构同时显现结构凹凸,已被颜色敷盖的墨线上,复以色笔勾勒,增加了鲜明感与统一感。从此图的氛围看,作者的宗旨在于表现他新的美学观点,对画中内容并无贬意。

11.《芙蓉锦鸡图》:精工富丽的花鸟画精品

[作品简介]

《芙蓉锦鸡图》是北宋皇帝、书画家赵佶(1082~1135)的作品。

我国花鸟画的发展,到五代时以“黄徐异体”为标志而趋于圆转成熟。逮至宋徽宗赵佶时,画院的规模空前关拓展,富丽堂皇的院体花鸟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足以代表当时院体花鸟画水平的,便是这件传为赵佶所作的《芙蓉锦鸡图》轴。

此图绢本,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画幅上有赵佶诗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角另书:“宣和殿御制并书。”押“天下一人”,钤“御书”大方印。

[艺术欣赏]

赵估在政治上虽然腐败无能,在艺术上却有杰出贡献,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优秀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芙蓉锦鸡图》画面的主要部分是两枝斜偃摇曳的芙蓉花,一只五彩斑斓的锦鸡伫立在芙蓉枝头,花枝微微弯垂;左下角,斜插出一丛萧疏的兰菊,与此相对应的是右上角一对翩飞的蛱蝶。这些生物在画面上安排得十分均衡,宾主分明,疏密有致,把秋光装点得热烈而多彩。锦鸡丰润美丽的毛羽,芙蓉色泽鲜妍的花朵,无不细匀精染,惟妙惟肖。

赵佶本人的绘画,有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一种是精工富丽,如《芙蓉锦鸡图》,另一种是水墨粗野,如《池塘秋晚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前一种画体其实并非赵佶的亲笔,而是出于画院画家的代笔或“御题画”,赵佶的真迹应该是水墨粗野一路。但即使如此,《芙蓉锦鸡图》的艺术价值并不因此而有所降低,更何况,它在本质上毕竟是出于赵佶的旨意,是符合赵佶的审美要求的。

12.《清明上河图》:人物风俗画杰作

[作品简介]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生卒不详)作。绢本,设色,长卷。描绘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汴河两岸承平时期繁荣景象的风俗画。自右而左分为三段。首段写城郊景色,疏林薄雾掩映着茅篷村舍,赶集的人马从田间小路、村头大道向城内进发。中段以拱桥(名“上土桥”,又称“虹桥”)为中心,描绘汴河及两岸风光。桥上车马如梭,行人熙攘;河中舳舻相接,人声鼎沸;岸边商贩密集,热闹非凡。末段写城内街市,房屋鳞次栉比,行人摩肩接踵,市场繁华喧闹。画中人物有仕、农、工、商、医、、僧、道、胥吏、妇女、篙师、缆夫,计550多人。情节有赶集、买卖、闲游、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百态俱备,姿色各异。其间还可见有闲者酒楼饮乐、劳作者苦难谋生的贫富对立。

[艺术欣赏]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纵24.8厘米,横578厘米的绢本墨骨淡色长卷。此图很有诗情画意,从头到尾,无不流露出作者的美感与切身的体验,但是,从头到尾,并不是同一时间的散点透视,而是随自身流动的所见所感而描绘,从而表现了清明汴河两岸的风光。

《清明上河图》集中概括地表现了12世纪我国都市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民风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完整的艺术品,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史料。

《清明上河图》所描写的“集市风情”是古代人物风俗画的杰作,其描摹的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从远郊河野一直画到城郭街市,规模宏伟,场面复杂,中心突出,既能俯瞰繁华热闹的街市,又可极目广阔的乡间,楼台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于天边;大则楼船人马,小则器皿花鸟,自然景物的远、近、疏、密、动、静、繁、简,通过画家的传神之笔,都得到了准确、细密、妥贴有机的表现,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艺术节奏感,充满“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宗炳:《画山水序》)的宏伟气概,表现了画家在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提炼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能。

13.《潇湘奇观图》:“米氏云山”的代表作

[作品简介]

《潇湘奇观图》为宋代米友仁作,是“米氏云山”的代表作品。现在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稿。画法用泼墨又参加积墨、破墨,使墨气淋漓,氤蕴浑厚。笔法甚少勾勒,而信笔横点,积点成山,藏锋其内,与墨浑然结合。树法似草,但与画面浑然一体。画中米友仁自题:“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观临佳处,辄复得其真趣,成卷以悦目”。

[艺术欣赏]

《潇湘奇观图》表现了苍茫雨雾中自然界之特殊韵致,画面水墨淋漓,江上云山、峰巅,烟水都未作细致的描绘,给人留下了迷朦远景云山的印象,此画绘出了作者对潇湘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用墨表现光、雾交汇而成的奇景。这在中国山水画是个了不起的创造。宋代吴师道在他的《吴礼部诗话》中说:“书法、画法,至元章、元晖而言,盖其书以放易庄、画以简代密,然而放而得妍,简而不失工,则二子之所长也。”吴师道之所以如此评价,在于自身曾亲眼见过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体验,故感慨万千。

中国山水画表现光的艺术从“南方”山水画的诞生便开始了,董源的《潇湘图》与巨然的《秋山问道图》都存在着阴阳向背的明暗关系特征,而且画中迷朦的江岸、雾气、湿润都是在光的透视下显现,但重在表现光下的汽雾迷艨的则是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潇湘奇观图》有墨无笔,只有水墨浓淡层次,黑白相间,从而使展示汽雾迷朦的光的痕迹十分明显。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见《潇湘奇观图》后为之惊异,高度评价了“米氏云山”。他说:“如范宽、李成、米友仁等所作山水,高妙无伦,而米芾首创点派,写雨中景物,可谓世界第一位印象主义者,而米芾十二世纪人也。”

14.《千里江山图》:山水画的不朽杰作

[作品简介]

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这位年青早逝的天才画家留下的唯一作品,今藏故宫博物院,画卷高51.5厘米,宽1191.5厘米,用的是一匹整绢。

画面上峰峦岗岭,奔腾起伏,江湖河港,烟波浩淼,气势雄浑壮阔。中间口岩邃谷,飞瀑鸣泉,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清幽,曲折入微。山水之间,设置有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草庵茅舍及水磨长桥等,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有捕鱼、赶脚、幽居、观景等等,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有这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虚实得体,既紧凑严密,又疏落有致。

[艺术欣赏]

《千里江山图》充分展现了王希孟的才华,作品形象精细,刻画人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的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千里江山图》是我国山水画中不朽的杰作,正如前人所评:“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15.《货郎图》:农村风俗画的高峰

[作品简介]

《货郎图》的作者是南宋李嵩,它是一幅纵25.5厘米、横70.4厘米的绢本淡彩画。全图描绘一位挑担摇鼓、贩卖日用品的老货郎来到村中,吸引了一大批妇孺的热闹场面,反映了南宋钱塘一带农村的风土人情。货郎腰问、身上挂满着数不清的商品,货担上琳琅满目,百货俱全。不少商品还标有“诵仙经”、“明风水”、“守净”、“黄醋”之类的字样。村民们,特别是儿童,或赤脚奔问货担,或伸手招呼伙伴,充满着欢乐与急切的心情,那位母亲虽哄着孩子,但眼睛却也盯着货品,似乎正想选取一件中意的东西。老货郎抓住了妇孺的心理,一面热情地招哄着孩子,一面将货郎鼓摇得嘭嘭响,几只摇头晃脑的小狗,也蹦蹦跳跳地随着主人来凑热闹。画面的背景上,平远的草坡、空旷的场地及几棵古柳,这一切都使得画面生动活泼,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艺术欣赏]

李嵩创作的《货郎图》以走街串巷的老货郎为描绘对象,把中国古代农村风俗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全图以货担为主体,设置了两组人物,一组以老货郎为中心的八人,一组以携童妇女为中心的七人。两组主次有别而又相互呼应,情节集中而又有变化,人物疏密有致而又大小相问,左边货担的沉杂与右上方古柳的厚重相平衡,这种严谨的结构与稳妥的布局,使画面具有均衡感。画家用笔工整细微,线条流畅劲挺。突破宫院画规,把普通的农村妇孺及走乡串巷的老货郎作为描绘对象,这与当时一般画家只着眼于豪门贵妇、达官阔少,有极大的不同。因此《货郎图》在中国美术史上居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