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艺术知识
20149200000014

第14章 绘画艺术(3)

9.范宽:北宋山水画巨匠

范宽(?~约1026),略晚于李成,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尚在。

北宋画家。一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据说他性情宽厚,嗜酒,不拘世故,常往来于京洛间。宋初除李成外,范宽是贡献巨大的山水画巨匠,与李成齐名,人称“李范”。其山水画初师荆浩、李成,后感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居终南山、太华山一带的深山里去坐卧其间,朝夕观察自然山水“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终于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成为独立一家。落笔雄健凝炼,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山,皴笔布列在石的正面,起伏更有气势,山顶植密林,水边置大石,屋宇染黑色,画出关陕山川“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的壮伟景色。一反李成的萧疏平远,宋人评“一文一武”,又谓“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而不离坐外。”

范宽与关同、李成形成五代末北宋初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传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等。

10.米友仁:水墨写意画大师

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别号懒拙老人,黄庭坚戏称“虎儿”。米芾之子,人称小米,与其父齐名,合称“二米”。北宋末南宋初书画家,早年即以擅长书画知名,徽宗宣和四年,应选人掌书学;南渡后宫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曾命他鉴定书画。擅行书,尤擅山水,发展了其父技法,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深,生意无穷”的画面,强调“借物写心”,崇尚“平淡天真”,运笔草草,自称“墨戏”。对后世“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离形状有一定影响。传世作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墨戏图》等。

二米山水画多以云山、雨霁、烟雾为题材,纯以水墨烘托,用卧笔横点成块面的“落茄法”,表现烟雨云雾、迷茫奇幻的妙趣。

画史上有“米家山”、“米氏云山”、“米派”之称。二米山水画属水墨大写意.在此之前,山水画崇尚精确细致地表现客观景物,他们在运用简率的泼墨表现烟云迷濛的境界上有较大突破,其画法把水墨渲染的传统技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极大。存世《溪山雨霁图》、《云山图》等均为后人所作。理论著述有《书史》、《画史》等。

11.李公麟:卓越的人物画家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属安徽)人。宋代画家。宋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及第,历任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元符三年(1100年)因病痹致仕,归老龙眠山。

李公麟在绘画创作上的题材之广泛,技艺之精妙在画史上文人画家中是少有的。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等无所不能,尤擅人物鞍马和历史故事,且精于临摹。

他继承了顾恺之、吴道子、李思训、韩混以来的传统而又有所创造,被认为是能“集众所善,以为已有,更自立意,专为一家,若不蹈袭前人,而实阴法其要”(《宣和画谱》)。他运笔如行云流水,善用线描,多不设色,使以往仅作为粉本的白画,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成为可与重彩和水墨画法抗衡的传统绘画样式之一,后世人称“白描”,为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绘画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在创作上主张“以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他的人物画创作,不只能表现出不同阶层的共同特点,还能画出不同人物的个性和情态。对其后人物画影响很大,是继吴道子后人物画上另一成就更大的画家,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画家中的代表人物。

从文献记载和传世作品上看,李公麟的创作很多,题材内容广泛,大致可分为五类,一类是骏马,一类是描写文人们诗酒生活的作品,一类为历史和经典故事,一类为道释画,一类为同代人物肖像,传世代表作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免胄图》、《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维摩诘像》等。

12.张择端:写意画派巨匠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风俗画大师。幼渎书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善于表现汴梁的都市生活,尤擅画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技巧精湛,别成家数。所作《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在当时都被选人“神品”而受到重视。《清明上河图》卷(今藏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汴河及其两岸的风光,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12世纪我国都市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全卷以长卷形式、全景式的构图、散点透视的手法、严谨精细的笔法,从鸟瞰的角度,以不断推移视点的办法来摄取景物,段落节奏分明,结构严密紧凑。

全卷总计人物500余,牲畜50余,船只、车轿各20余,安排得有条不紊,各得其所,繁而有秩。各种人物衣着不同,神态各异,劳逸苦乐,对比鲜明,按一定情节进行组合,整幅画卷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使人渎来饶有兴味。至于笔墨技巧,无论人物、车船、树木、房屋,线条遒劲老辣,兼工带写,设色清淡典雅,不同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在艺术手法和处理上,具有高度的成就,在内容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城市社会各个生活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是一幅写实主义的伟大作品。

13.黄公望:元季四大家之冠

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故改姓黄,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元代著名画家,“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中年做过小吏,因张间案受累坐牢,出狱后遂隐居不仕,皈依“全真教”(即新道教),寄情于山水。常往来于杭州松江,虞山(常熟)等地讲道卖卜。

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50岁左右开始山水画创作,曾受赵孟頫影响,上师董源、巨然,间及荆浩、关仝、李成诸名家,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并常常携带笔墨,在虞山、三泖九峰、富春之间领略江南自然胜景,随时模记,他的作品大都体现了上述地区秀丽的山川景色,“峰峦浑厚,草木华滋”。被推为“元季四大家之冠”(《虞山画志》)。著有《山水诀》一文,是对前人和自己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

黄公望的山水画,虽然所见多为70岁以后所画,在笔墨气韵上或苍茫浑朴,或秀润淡雅,或蓊郁华滋,或萧散清逸,表现不同风貌,却又有统一的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我们从中不仅可以观赏他丰富的笔墨所表现出的山川形貌,感受到大自然的意态,而且可以窥见画家所传达出的主观意境。即物外之情。他主张师造化,并主张见好山好水随时模记,但不是以刻划真山真水为自己艺术创作的终点,而是借山川之形,通过笔墨以抒情。正如元汤星说:“高人胜士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画鉴》)这反映了元代山水画家艺术思想,黄公望突出地表现了这种倾向。传世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等。

14.徐渭:写意花卉画之祖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在池山人、青藤道士、鹅鼻山人等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其人多才多艺,诗文绝佳,也写杂剧,还长于谱曲、弹琴。工书法,行草取苏东坡之老朴、米芾之潇洒而自成风格。善绘画,徐渭以抒发为先导,打破了旧的绘画格局,创造了与自身生命相印证的水墨大写意花卉,真正做到以生命写画,以胸臆情态造形,随着情感激越流动,笔墨酣畅淋漓,显示了狂放淋漓之美。而且做到“乱而不乱,无法有法”。他提出了“工而入逸,斯为妙品”,在写意中重主体精神品德的抒发,是“不求形似求生韵”。兴致所到,豪气难抑而墨气淋漓。

徐渭以豪放诗人气势,以泼辣激越的笔法,形成他的绘画理性生命价值形式,对“吴门画派”求典雅静婉的美感风格和闲适宁静的意趣进行了超越,从而把文人画推向新高潮和新形式。

徐渭绘画创造性的成功在于他以书入画,心随笔运。如“飞鸟出林,掠蛇入草”凝结成绘画形式。导致了后来名画家对他刻骨铭心的崇拜。如清郑板桥曾以“五十金易天池石柳一枝”,还刻了一方“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一谈及徐渭,便公然说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铺纸”。

他的代表作有《野葡萄图》、《墨竹图》、《墨花图卷》、《田蟹图》等。还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稿》、《南唐叙录》、《四声猿》等传于世上。

15.赵盂兆页:元代影响最大的画家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等。

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画家、书法家。宋宗室,入元忽必烈搜访“江南遗逸”,赵孟頫“居首选”做了元官,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因仕新朝,颇受时人讥议。

在艺术上,赵孟頫是位开一代风气的人物,元代影响最大的书画家,盛名持续五个世纪而不衰。他精通音律,善于鉴定古器物,在书画方面造诣尤深。书法篆、隶、真、行、草无一不精,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通丽,人称“赵体”。在绘画理论上其主张有二:标榜“古意”。厌弃南宋末期陈陈相因的院体画派,提倡“作画贵有古意”,遥追唐五代、北宋法度。强调“书画同源”。在绘画方面,擅画山水、鞍马、人物、竹石。山水师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取法李公麟和唐人,功夫很深,工笔、写意、重彩、水墨无所不能。

其画风有二,一是工整,一是豪放。其传世作品《人骑图》、《秋郊饮马图》等是其倡导的富有“古意”的作品;《秀石疏林图》中题诗:“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是其“书画用笔同法”主张的具体体现。

《鹊华秋色图》、《水村图》是其精品,既着力于传统,又有于文人画的表现,既古雅又纵逸。后人评其“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而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16.郑燮:一代兰、竹画宗师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幼孤贫,聪颖过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因助农民胜讼及开仓赈灾,得罪豪绅而遭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以画兰、竹著称,画竹学文同、苏轼、徐渭、高其佩等,画兰学郑思肖等,画石学倪瓒,用笔直接取法石涛,并继承书画同法的传统,以苏轼、黄庭坚书法之笔法入画,尤善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画兰叶,更重视“以造化为师”,他主张继承传统的“学七撇三”,“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主张“胸有成竹”的创作方法,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独到的三段论创作见解。板桥画竹,不求“真相”,但求“真魂”,虽“形模难辨”,却具有“精神骨力”。他画的竹子,多“清瘦秀逸”。

比兴象征意味很浓。如他画“清瘦竹”,旨在抒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起一竿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的那种弃官渔隐的情思。板桥画的“兰竹”,重在突出他自己兀傲劲健的精神,他强调要表现“真怪情”,“真意气”。在艺术手法上,强调“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瘦劲挺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具有“清癯雅脱”的意趣。还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书法以画法入笔,折中行、隶、篆、楷,跌宕而有变化,自称“六分半书”,人称“乱石铺街体”,后人称“板桥体”。

17.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幻仙奴,阿芝、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以号行。湖南湘潭人。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幼时即喜画。12岁学木匠,能雕花鸟、人物。20岁后习书画,结交当地文人、民间画家,曾从民间画师萧传鑫,妙可学得“传神”,成为专业画匠。

以卖画、刻印为生。中年多次出游南北,画格画风变化很大。1917年定居北京,结识陈师曾、徐悲鸿等,常切磋画艺,决心“衰年变法”,60岁后,画风遽变,重视创造,艺术渐臻。

他的画题材广泛,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所不有;擅画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艳强烈,并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亦画山水、人物。论画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之见解。齐白石的画风简练生动,并充满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趣味。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6年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传世画迹很多,国内外各大博物馆都藏有其画作。印有《齐白石作品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