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湘江之战(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20149000000036

第36章 1932年10月——中央苏区宁都(4)

当中山大学的队伍接近列宁墓时,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领导人举手向革命的中国青年致敬,并高喊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在学员队伍中,竟然有人冲破“乌啦”喊声,高呼拥护托洛茨基的口号!

这种当众侮辱斯大林的举动,使联共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来宾都感到震惊。

反击当然是激烈的,一周之后,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当时所谓的“托季联盟”) 便被开除出党,盛怒之下的斯大林,指令米夫对中山大学的托派活动进行彻查,当然也是必然的。这一费力的彻查继续了数月之久。

这种彻查并不限于找出喊口号的托派分子,而是在调查时展开了思想斗争。要斗争,必须组织力量,以王明为首的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便成了米夫指挥下反托的基本力量。

这种思想斗争不可能泾渭分明,斗争呈现出复杂性、严酷性是必然的,而斗争手段的多样性也是必然的。为了斗争,不择手段,逼供、诱供、诬陷……等弊端就应运而生。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后来的历次运动中不断地重演,在苏区的肃反运动中还有所发展,阴谋家、投机者便从中兴风作浪,成为某些领导者排除异己打击持不同意见者的手段。

凯丰并不认真思考临时中央的指示是否合乎实际,也不知道前线所提出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还是不可以克服的,他只知道:你执行中央指示就是对的;不执行就是错的。不需要动脑筋去思索中央指示对在哪里,不执行者错在哪里。

项英与凯丰略有不同,他有深沉思考的习惯,善于总结概括,喜欢条理分明,他的长条式笔记本上,对目前这场斗争画出的公式是精确的明晰的。

斯大林同志精神=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指示=后方委员们的意见=斯大林同志精神。

这个圆圈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演成“我就是党的化身”,“我就是正确路线的代表”,“我就是斯大林同志精神的体现”,“我的结论也就是党的结论亦即共产国际的结论亦即斯大林同志的结论。”“反对我就是反对党,也就是反对第三国际,也就是反对斯大林。……”

谁能抗拒?谁敢抗拒?谁能说清这个浑元圈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呢?

项英无论对毛泽东还是周恩来,都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1928年6月党的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斯大林单独接见过他,对他的崇高评价是他终生难忘的:“项英同志,你是中国革命真正工人阶级出身的领导人,既要重视斗争,更要重视学习,使自己完完全全布尔什维克化。”

送给他一支手枪一支笔,这是战斗与学习的象征。

这种所谓的高度评价,实际是一种误解,仅仅是赞扬他的工人阶级出身,这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像一个普通工人向忠发,就是在重视选拔工人阶级出身领导人的指导思想下一跃而成为中共总书记的!工人阶级出身,在那时比一切优秀素质更可贵。

但是,工人出身并不能保证他就有领导水平,也不能保证他就是真正的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所以向忠发也罢,顾顺章也罢,一被捕就叛变。

毛泽东不是工人阶级出身,周恩来更不是,劣等门第,低贱种族。所以在项英眼里,他们的革命的坚定性大可值得怀疑。

这种被误解了的“清醒”,是可怕的!

坐在旁听席上的陈毅是另外一种“清醒”,他陷入深沉的悲哀。

会议又进入新的一天,事实胜于雄辩,只要还允许说话,争辩就不会休止。

项英要毛泽东最后表态。

毛泽东对会议的目的看得越来越清楚。任何争辩无非都是一种形式。性质早已定了,结论也早已定了。再有力的雄辩,再真切的事实,只是增加激流的浪花,徒然延长会议时间,直到剥夺他的军权为止。有理也如此,无理也如此。

形势看清了,心情也就坦然了。

他缓缓地站起来,平时微躬的腰板挺得很直,他对这些脱离实践只会背诵教条而又自以为是的人,充满着反感与鄙视,在中山大学的洋课堂上,在上海漂亮的寓所或是简陋的亭子间里,根本就不知道苏区的山上长草还是长树,也不知红军战士吃的是大米白面还是草根树皮,反而来指责他的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不了解情况的瞎指挥,反而指责别人抗拒指示。……

并不是所有中央都是对的,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也是中央,你王明不是因为抵制他们而逞“英雄”吗?但他不能这样说,项英一语道破了天机,王明的中央绝不允许他毛泽东拥兵自重。他必须向忠于国际路线的人,也就是王明的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们交出权力!

喜吃辣子的湖南乡下人那种倔犟,促使他要说几句杀伤力特强的话,而后拂袖而去。然而,他终于明白目前需要的不是感情的发泄而是理智的克制。

他呻吟了一下,痛苦得像大病后的那种呻吟。终于平静了,他说了几句话,既不是检讨,也不是表态,那是很耐人寻味的。

“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我恭候中央的处理。”中断了几秒钟,又说了两个字:“完了。”

会议又出现了静默,平静如水。

项英带着一种朦胧的诧异,急忙在长条簿上写了几笔,扯下来让坐在旁边的顾作霖传给陈毅。

顾作霖溜了一眼,那是潦潦草草的几个字:

毛说的是什么意思?

陈毅回条,先交给顾作霖。

此乃列子的话,意思是: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先前认为好的,今天认为不好放弃了;今天认为错的放弃了,明天又当成对的拿来再用。

顾作霖在陈毅条后加了一句:“这是拒不承认错误的表现!”

然后传给项英。

项英看后,又加了一句:“而且准备东山再起,日后反扑。”又传回顾作霖,顾作霖又交给凯丰。

凯丰又加了一句:“可见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是对的!”又传给另外几个后方的委员。

人们疑惑的目光都随着纸条来去,但心情都没有一个是平静的。

“既然毛泽东同志已经表示听候中央处理。”项英说得很缓很慢,“我想会议没有必要延长了,大家事情多得很。我想,毛泽东同志在目前的情况下,留在红军领导岗位上是不合适的!”

敌方既已举起降旗,战场立即陷入沉寂,炮火不再轰鸣,呐喊也就停息。

“解除毛泽东同志的军内职务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举手表决吧!”

“我不同意这种仓促结论的作法,”周恩来尽量和缓地说,“至于如何处理,要经过充分酝酿再说。陈毅同志为我们安排了翠微峰之游,盛情难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弦绷得太紧不行。我意见下午休会,舒松舒松,明天再开!”

项英反对,认为这种中断会议的做法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的,这是袒护毛泽东的作法。

顾作霖和凯丰附议项英的意见,并作补充。

“会议结束后再去翠微峰不更好吗?可以玩个痛快。”

任弼时认为“休息半天,算不上中断会议。”

后方委员们自忖,半天休息,也许并无大害,或恐有利,也就同意了。

午休后二时骑马出发,陈毅假托军区有急事处理,派秘书长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