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做一个精于消费的女人
20146500000003

第3章 女人,请你做消费的主人(2)

女陛赶时髦,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她们比较注重品牌,爱买名牌。女性买名牌,除了因为虚荣心作祟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女性一般比较缺乏安全感,有较强的依赖性,总是有会犯错的恐惧感,所以她们会想方设法地寻找可以信赖的东西,并把这种可信赖的东西作为能为她们负责任的工具,所以她们选择名牌,信赖名牌,借以得到一种安全感。一个品牌如果成了名牌,就会成为女性信赖的对象,成为她们当然的选择。所以品牌一旦成为名牌,女性顾客选购此种品牌的商品就会形成惯性。

许多青年女性都愿意迎合时代最流行的风尚,习惯于紧跟时尚潮流,市场上流行什么就买什么,街上流行什么就追逐什么,如果没有及时购买就会感到一种失落,一种不体面。

有时候,有些生产或销售名牌商品的商家会请一些“星”来做代言人,用这些“星”的影响力来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这些“星”就是我们常说的偶像。女性爱赶时髦,喜爱名牌,迷恋偶像。女性如果没有自己的偶像,就如同找不到自己的社会定位和身份地位一样,因而这种偶像在很大程度上诱导着女性顾客进行消费。比如,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面对一部新影片,更多的是不问剧情,只是为偶像捧扬就盲目买票进影院,而这些人当中又以女性居多。

英国王妃黛安娜生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常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而她的服饰造型更成为各国女性热衷仿效的对象,曾掀起过一阵席卷全球的“黛安娜旋风”。

精明的英国商人抓住机会,利用全球女性这种“赶时髦”的心理,大量推销其商品。他们纷纷致力于仿制黛安娜在公开场合亮相时穿着的服装,大量生产,大量倾销。黛安娜曾穿过一款平跟儿的鞋子,一家皮鞋公司便立刻大量生产这种款式的鞋子,很快便风靡一时,这家公司于是净赚数千万美元。黛安娜曾穿过一件上面绣有一只可爱小羊的衣服,于是商人们就立即大量生产这种款式的衣服,同样掀起了一阵流行热潮,众女士们纷纷购买。

4.自己少主见,易受他人影响

女性在购物时,爱东挑西拣,往往觉得这个不错,那个也还行,但就是没有一件十全十美的物品,因而总是下不了最后的决心。而促成其最后决定购买的,往往是推销员或是同行的伙伴。女性的一个最大弱点就是容易听信他人之言,尤其易受自己身边之人的影响,只要有人在她们身边说些动听的怂恿之类的话,女性多半会被说动。

同时,女性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和传播能力。她们有很强的从众心理,能很快制造出一种新型的时髦来。在一个单位里,如果某个女青年买到一种时装十分漂亮,其他女青年也会陆续去购买,这种时装很快就会在这个单位里流行起来。这与女性的从众心理不无关联。

5.购物时往往目标不明确

女性购物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中青年女性到商店买东西常常有一种顺便的心理,她们会在下班后顺便到副食店买些副食或顺便到仓买、超市买些生活用品,有时到大商店购买一种主要商品时,她们也会顺便买点儿其他商品。只要看到某种似乎有需要的商品或比较称心的商品,她们就会马上想起自己的家庭成员中或许也有需要者,于是就会“顺便”购买。

例如,她们走在马路上,边走边看商店立在街边的橱窗,突然看到橱窗中陈列的某种自己家庭需要的商品,于是她们就走进商店开始选购。

相对来说,女性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广泛。由于大多数女性顾客处在当家理财的地位,所以凡是整个家庭所必需的商品(如柴、米、油、盐等),家庭成员所必需的商品(如食品、衣物、鞋帽、书籍、学习用品等),甚至访亲送友的礼品,都是她们所关心和要购买的。同时,她们对商品的需求涵盖各个层次,既包括消费资料中的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也包括家庭成员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辈分所需的商品,还包括商品质量和价格所划分的高、中、低档各个层次。

由于大多数女性承担着生活日用品的购买任务,她们不仅为自己,也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购买生活日用品,购买的品种较多,范围较广,所以购买目标不十分明确,但又不是完全没有购买目标,属于购买目标模糊的范畴,而且还有一定的反复性。许多时候,女性在商店购物,不一定有什么具体购买目标,主要是看看什么商品合适,即使是要购买的商品都不合适,有时也要买点儿生活小日用品带回去。

6.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往往占主导

在消费上,我们看见女性往往走在两个极端上:理性和非理性。理性是指她们在购物过程中精打细算,严格规划,只买那些该买的,并且对质量、价格、性能、售后服务等都进行了严格的分析比较,简直是精明得不得了,稍不合她们心意的,马上就被她们舍弃;非理性是指她们有时候冲动起来,往往只因为一个理由就大肆购物,而这个理由或者是好奇心,或者是虚荣心。她们会不考虑价格、质量,甚至也不考虑实用不实用。有时候,她们去购物,往往自己想买的东西没买到,却买了一大堆根本就没想过要买,或许只有一点点用处的东西回来。

女性消费者,虽然观察事物比较细腻深刻,但在挑选商品时,却常常只注重商品的个别属性而忽略了对商品的总体要求,所以她们在挑选商品时一般比较挑剔,但对商品的要求往往带有片面性。多数女性喜欢装饰华丽或色调柔和的商品,对花色品种更感兴趣。

她们往往只凭直觉判断商品的优劣,在商品的外观因素或自己的情感的支配下产生消费冲动。她们有时会脱离商品的使用功能而选购那些能表达爱情、友情、尊重等感情的商品。购买无用商品,为购物而购物,是女性专有的购物特性,她们常常会买一些其实可有可无的东西。

零点调查公司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18~35岁的女性进行的消费调查发现,93.5%的18~35岁的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非理性消费经历,也就是受朋友、销售人员,或情绪、广告、打折等影响而进行的“非必需”的情感消费。

非理性消费占女性消费支出的比重高达20%。这种感性消费并非事前计划好的,所购买的商品也非生活所必需的。这种非理性消费我们称之为感性消费,它从根本上反映出女性的好表现、爱炫耀、追求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感性的女人从感性的消费中获得了被认同和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实现了情绪及情感上的需求与现实购买能力上的平衡。

这种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往往被男性认为是一种透着虚荣的不成熟,而女性则认为它恰能显示出其率性可爱。

7.女性喜欢成群结队地去购物

无论是超级市场还是百货大楼,销售员们往往发现他们经常面对的不是单独的一位女性,而是三三两两或者成群结队一起购物的女性。确实,女性有结伴购物的习性,几乎没有哪个女性会单独地去逛街或购物。有时候,我们偶然发现一个女孩儿孤单地站在转角处,或是独自浏览商店的橱窗,可别以为她是离群的孤雁,或是勇气十足的独行侠,她多半是在等她的男朋友或者是同伴的到来,无聊地走来走去只是在消磨时间而已。

女性经常爱组织一些小团体,这种小团体是根据女性爱成群结队活动的习性组织而成的,所做的事一旦完成之后,这个小团体也就完成了使命,马上不复存在。女性在购物时也爱遵照这一习性。当然,对方不一定只是女性,也可能是她的丈夫或男友。一般而言,女同事、女朋友、女同学等女性同龄人是青年女性购物陪伴者的首选对象,也是影响其购物倾向和诱导其购物的最主要的人;次一级的陪伴对象和购物影响者是代表了异性观点的丈夫或男友。

三、女性特有的消费心理

俗话说:女人心最难捉摸。女人的消费心理有时也确实令人难以理解。作为女性,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消费心理,才能更好地运用好手中的钱。

1.审美心理:在美感上很细腻

什么是美?我们确实很难给“美”下一个定义。我们研究美,其实也就是在研究人们以什么为美,是在研究人们的审美心理。我们虽然很难对美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描述出美的特征。

女性对美有相当的敏感度。从生理上看,女性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发育得比男性好,因此,女性比男性更重视美的外在形式。拿穿着来讲,女性对服饰的流行款式、花色、颜色等变化非常敏感,她们会为自己挑选合体、合乎自己年龄和职业的各式服装,并且懂得衣着对于人的外在美的重要作用。因此,女性的衣着,看起来总是搭配得比较得体,让人视觉上觉得舒服,从而得到美的享受,所以有人说,每个女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同时,女性较男性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更稳定的注意力,具有持重和细心的性格特点,所以女性在审美上更细腻。女性在审美实践中,一般能对审美对象集中注意力进行细致的观察,这种观察,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有关审美对象的信息,这样就能够把握住有关审美对象的一些细枝末节。

对于社会上较流行的、人们公认的美的东西,女性酷爱模仿。所谓“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某种力量控制的前提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仿照他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效仿一个榜样,其目的是再现他人的某些外部特征或行为方式、姿态、动作和风度。模仿的实质是一种学习,只要社会上某些人的某种行为具有新奇性,许多人就会竞相模仿。女性美感的互感性就建立在模仿这一社会心理基础上。模仿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从个体对他人无意识的动作到他人的风度、性格、工作方法、生活方式乃至与整个社会生活有关的风俗、习惯、礼节、时尚等等,都存在着模仿。女性的这种模仿心理造就了模特和流行服饰,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女性更关注流行和时尚的事物了。

2.“受”的心理:用购物表达受

女性消费很容易受“爱”的影响。尽管一般说来女性消费是比较会算计的,但在为了表达爱的时候,她们往往花起钱来非常大方。

(1)为爱情而消费

“爱”和“幸福”这两个词语,是女人最爱听的。与其说是爱听,倒不如说它们能引起女人们对爱的强烈渴望。女人喜欢听一些感性的词汇,如福气、高雅、优美、纯洁等。但是,“爱”和“幸福”这两个词语,不管多大年龄的女人听了,都会怦然心动。

订了婚的女士将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的传统,可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古埃及人相信爱情之脉从心脏直接通到左手无名指的指尖。一枚枚钻戒,为世上无数男女传达了彼此心中的爱意,散发出永恒的爱的光辉。从结婚到结婚周年纪念,相爱的男女都会选择用钻石来表达情意。一枚小小的钻戒代表的是“我俩的爱情没有尽头”,这个源自西方的传统亦为东方人所接纳。尽管钻戒价格昂贵,但时至今日,人们以钻戒作为爱的献礼已蔚然成风,钻戒成为爱情永恒的象征。

有份报告说,爱情和幸福已经成为对年轻一代女性的巨大诱惑:“在和几十位年轻的新娘谈话时,我们发现,她们的谈话内容和她们的梦想总是围绕着她们未来的家及其陈设,围绕着买东西‘以获得某种观念’,围绕着讨论各种家居产品的优缺点……”

这份报告进一步指出:现代的新娘比过去任何时候的新娘都更加有意识地要建立一个舒适的、装备有大量理想产品的家庭。

“今天的订婚阶段仅在一定程度上是浪漫而令人兴奋的阶段。不妨说,订婚阶段更倾向于一种婚姻在物质上的准备期。在等待婚礼来临的同时,未婚夫妇们努力工作,为明确的购置目标而存钱,甚至开始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

有一位女性朋友不久就要搬进新居并举行婚礼,她愁眉苦脸地说:“我们重新购置了一批家具、生活用具、餐具,可是以前的那些用过的东西往哪儿搁呢?我们不想把这些破旧东西搬进新居,如果这样的话,人家会笑话我们没有品位。”

女人的心理有时是非常奇怪的,她们往往经不住爱情和幸福的诱惑,因而女人为追求爱情和幸福而大笔花钱的事屡见不鲜。今年的情人节,由于寒流一个接一个,是近十几年来所未遇过的最寒冷的情人节,因而玫瑰在市场上短缺,价格一路攀高。然而,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女人因玫瑰价格昂贵而责怪男友不会过日子的。在广东,更有一位年轻女子因为男友没有给她送玫瑰而自杀身亡。

(2)为母爱而消费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至今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一些女性在灵魂深处仍执著地认为相夫教子才是女性毕生的职业。

女人向来被要求必须扮演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

女人对孩子本能地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女人天生具有母性之爱。

对于孩子,母亲会为他们创造最好的生活,她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过以往自己过的生活,她会尽自己的全力去让他们生活在最优越的环境中。这就是母性。正由于这种雷打不动、天压不垮的母性,使女人对自己做母亲的义务自始至终毫不动摇。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吃得比自己好,穿得比自己暖。

很多时候,这种爱是母亲对环境不满的一种转移性的表达,也就是说,她们以宠爱孩子作为对自己的一种心理补偿。她们甘愿为孩子吃尽苦头也没有任何怨言,只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出类拔萃,以补偿她现在的种种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