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姐在某婚纱摄影店订下了一套总价688元的个人艺术照。按照惯例,688元含拍36张相片,挑选15张入相册,并包括底片。张小姐预先交了500元订金。等到她到影楼看了样片,付清了剩余的188元钱后,影楼拿出36张相片,叫张小姐挑选15张最满意的入相册,同时告诉她:“另外的21张得花钱买,单买每张20元,5张以上15元,10张以上10元。如果不要,影楼将统一销毁。”张小姐不愿销毁自己的照片,只得忍气将另外的相片悉数买下。
为防止这种欺骗行为,女性消费者应注意:首先,走进影楼要多询问,要求老板作出明确解释,签协议时多留意条款内容,谨防价格陷阱。
其次,必须注意,影楼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和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属价格欺诈。顾客有权要求商家把摄影价格及服务标准公示,若消费者被商家有意设定的圈套所欺骗应该毫不留情地积极维权,向物价部门等消费者保护机构投诉。
2.谨防“消费顾问”赚回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作为一种高档消费品,已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钢琴价格动辄上万元,对于这笔不菲的支出,一般家庭都比较慎重,因此选购钢琴时常会请音乐教师、调音师等内行者充当“购琴顾问”。然而在高雅的背后,却暗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交易。
侯女士曾从事过声乐工作多年,见识过不少选购钢琴时的套路。据她介绍,目前,一些不良“购琴顾问”经常向琴行索要回扣。琴行也乐意有“购琴顾问”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客源。比如,一架钢琴在琴行对外售价为16000元,琴行会给“购琴顾问”11000元的底价,顾客杀价时产生多少差价,全归“购琴顾问”所有。
为避免“消费顾问”吃回扣,你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方法一:购琴时不妨先粗选几种中意的钢琴和几家信得过的琴行,自己先去讨价,等心里有底了,再找“购琴顾问”去琴行挑选;方法二:在购买时,最好去专卖店或特约经销店,这样中间环节少,价格往往会低一些,而且品种多,售后服务也好些。
3.看穿“打折”、“买赠”的伎俩
如今,促销大战犹如潮水,商家以种种借口降价打折或以购物超过一定的金额,可以附赠一定量的东西。这对广大的消费者来讲,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但大家可要注意,有些商家虽说严格按照“承诺”将赠物交给了购买者,但是当消费者满心欢喜地以为购物很值的时候,殊不知这“便宜”正是不法商家给消费者布下的“雷”。请看下面这位接受商家“馈赠”的中“雷”者:
李小姐在一家商厦买时装时,按商家规定,消费满百元有赠品,消费满700元,赠品是一台文曲星。李小姐正好需要一台文曲星,就买了700多元的一件时装,满心欢喜领到了一台文曲星。谁知,这台文曲星使用不到几天,就发生了故障,李小姐随即与商厦交涉。营业员告诉她,这是赠品,出现质量问题不负责任。李小姐抱着“这是赠品又不付钱”的想法无奈地打消了同商家评理的念头。
因为打折而中“雷”的就更普遍了。下面向你揭穿一些“打折”、“买赠”的伎俩。
(1)换季打折
换季时大部分的商品都在打折,这种打折不过是进行统计得出最低折扣,然后把它登在广告上。其实,在换季的时候如果去没有打广告的同类商场,常常也能得到同样的折扣。
(2)买赠
买大送小,买×送一,是商家惯用的伎俩,其实商家已把赠品的价格计人了出售的商品之中,所谓赠品不过是诱骗消费者购物的诱饵而已。有时商家赠送的商品质量还不可靠,并写出赠品概不退换的告示,消费者买了不合格商品退换比登天还难。因此购买附赠商品还是要货比三家,理性购买。
(3)抽奖
许多商家贴出“消费满×元可参加抽奖”的广告。获得四等奖的机会最多,但是四等奖多是需要出装裱费才可得到字画或是一件小工艺品。选小工艺品吧,心有不甘;选字画吧,却要额外付出,无形中又在花线。得一等奖当然开心,不过幸运之星却从不会光顾你。
(4)送礼券
有的商家用“满×送×礼券”的办法。实际上在套你不停地在他那里消费。
如:某商场推出“买8800送200”的促销活动,但消费者必须分13个月购买该商场8800元的商品,否则礼金券就形同废纸。
总之,还是要记住那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去掉贪便宜的心理,才能避免上当。
4餐饮消费时要谨防被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家庭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往人们逢年过节、亲朋好友来往都在家中自做美味佳肴团聚或招待一番,现在则不同,相当部分的家庭为图省力、方便,纷纷从家中走向饭馆、酒楼,吃一顿,撮一餐,但这里要当心“陷阱”。
张某为爱人过生日邀请亲朋好友热闹一番,便在一家饭馆吃饭,并自带两瓶茅台酒助兴。散席时,张某的结账单上莫名其妙地多出300元费用,一问服务员才知道喝的酒是自带的,所以每瓶酒加收了150元的开瓶费。
其实酒瓶是自己开的,只是给增加了几个酒杯,并没有享受到其他服务。
张某生气地对服务员说:“你们这是暗中盘剥顾客。”“对不起,这是饭馆的规定。”
(1)宰客手法
除了明着收你“开瓶费”外,餐饮业中还有多种多样的宰客手段,现曝光如下:
①偷梁换柱
消费者所要的海鲜等鲜活食品被以小替大、以死充活的方式替换。
②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免费喝啤酒,是要在消费达到一定数额才可享受的。
③收费项目模糊
如有些酒水饮料不明码标价,凭营业员嘴巴说,价格比市场上的高出一倍甚至数倍。
④结账时凑整
有的酒店借消费者当着客人的面不好意思细算,结算时往往加上无名之钱。
⑤包间加价不预告
当你结账时会如鲠在喉,原来包房雅问还另收费用。
⑥点菜时力荐大盘
实际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价却大增。
⑦缺斤短两
这是十分常见的传统伎俩。
⑧打折另有说道
标语是打折,到结账时说菜价打折酒水不打折,便宜菜打折贵菜不打折。
(2)忠告及建议
为避免或减少挨宰,向你提几点建议:
①选择商家
消费者不要被花招迷惑,餐饮消费要到信誉好的酒楼、餐厅,接受相对令人满意的服务。
②行使知情权
消费时如遇到权益受侵害的情况要勇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有的饭店禁带酒水,说是出于管理方面考虑的,另外,还借口说同行们对这个问题基本约定俗成。须知:是否自带酒水进酒楼消费是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不得进行限制。另外,消费者花费了多少都要心中有数,有据可查。
③科学适度消费
提倡“吃多少,要多少”,杜绝浪费。若确有多余,离开时要将剩菜打包带走。
④索要发票
注意保全相关证据。以备需要时使用。
5.看穿超市标价上的猫贰
现在,超市已经是老百姓离不开的消费环境了。它商品全,购物方便,要什么就取什么,成为人们特别是女人们喜欢去的购物场处。但是常常事与愿违,一些超市利用人们“超市购物价格一定便宜”的心理,和广大消费者玩起了价格“捉迷藏”游戏。
一位消费者到一家超市购物,选购了六七样商品,这些商品大都是较便宜的小商品,他估计总价值10元左右。到收款台结算时,收款机上却显示总价30元。这让消费者吓了一跳,他要过购物小票一看,原来上面多加了“牛肉面”一项,价格是18元,可这位消费者根本就没有拿牛肉面。
这位消费者说,如果收款机多收的商品价格只是两三元,那他很可能觉察不出来,因为他很少看购物小票,这次因价格差得过多才引起了他的怀疑。
(1)标价的猫腻
其实,超市在商品价格上也有许多名堂,你可千万要注意。
①特价不一定是低价
人们一般认为,特价商品就是价格便宜的商品。商家正是利用人们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将一些正常价格的东西甚至高价的东西标成特价出售,如果仁巧克力,一块是3.3元,而三块包装的标明特价是10元。不经常购物,不熟悉商品价格的顾客往往一见特价就购买,难免上当。
②同类商品混放,隐藏高价标签
如把颜色、款式相近的不同牌子的鞋子、衣服混放,只标便宜的价格,把高价的价签藏到不显眼的地方。
③保质期不明显
超市中的面包、饮料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不明显,常有过期的混杂其中。如有人买面包,回家看有霉点,再看生产日期,找了半天才发现在侧边的缝隙中,已经过了保质期。
④包装食品内部藏劣质、变质食物
如买烤鸭,块肉下面是脑袋、碎骨、脖子等;买水果时,新鲜的水果装在盒子顶部,上覆透明的薄膜,颜色喜人,底下的却是烂坏劣质的。
⑤减价商品在计价时按原价出售
如购买特价栏上推出的特价商品,发觉商品小票上打的价钱还是减价前的价格,一问售货员却回答打折期已过或特价的已经卖完,只有正常价的了。
⑥特价商品号码小
常见超市中有比较便宜的内衣,买回去才发现尺码偏小。原来这些都是滞销的小号商品,而商家不标明降价原因,有的还故意标错尺码,顾客买回后无法退换(内衣不能打开包装、退换)。
⑦以假充真
市面上流行一种纯棉丝光棉质料的T恤衫,一般每件在330元以上。
而在某超市也有一种花色不错的T恤衫,上面赫然标明纯棉丝光棉T恤衫,特价45元。如果细心一摸,敢情是纯化纤的,手感也薄滑,就是不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