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你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20145500000010

第10章 让孩子像雄鹰一样俯视苍穹(1)

他才能超越竞争

自信十足,方为人中龙凤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做人要时刻保持自己的那份自信,当然并不是要人们变得高傲和桀骜不驯,适当有点傲气可以使一个人的气质更好的流露出来。一个人是猛虎还是病猫,可以从他的眼神、表情以及语气的坚定程度等方面看出来。所以,只有第一印象让人感觉到这人不一般,才能让人有进一步想了解的欲望。自信十足,方为人中龙凤。

傲气,每个人只要在听了别人的鼓励后,一般都会自发的产生,并且持续时间不一定,往往因人而异;而霸气是一个人骨子里本来就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拥有霸气,虽然不像有王者的风范,但至少可以在第一印象给人以震撼力。

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没有谁天生就是人才,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不要唯唯诺诺,想好自己想干什么,然后就放大胆子去做,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除非不想做,否则没有做不好的道理,只要认真付出了,没有什么做不好的。坚持付出大于等于回报的这一原理,踏踏实实去做,成功的大门终有一天会敞开。

只有自信十足的人,才能够成为人中龙凤,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么一定是一事无成。

坚持自己的看法,朝着梦想去努力,其实,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自信是成功必备的基本元素。我们现在的人民缺少的就是一种傲骨,一种能挺直腰板俯视其他的气概,一种渗透在血液里的高傲的气质。平时大家所言的中华民族的劣根性,最大的一点无非也就是奴性思想。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喜欢看着别人的东西好。而且,大部分选择了被驱使,还有欺下媚上。比如大部分人都喜欢某种程度上的夸大和吹嘘,或者说当着别人的面打心底的认为自己的应该更好。而当我们面对这个东西的共同使用者或者自己的至亲时,却又喜欢说这个东西的种种缺点。喜欢说自己的好,但又看着别人的东西更好,这就是奴性思想的一个很大的体现,别人碗里的肉香。这缺乏的就是一种傲气,一种傲骨,也是一种自信。

近代以来,高傲的中国人也只是占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人相互谈论种种不好是为了抱怨而抱怨,很少有人谈论它是为了发现问题从而给自己增加解决它的动力。但是真正能够领导中国前进的,能够带领人民奋斗的还是那么一批有傲骨的人。这样一群人,认为自己才是优秀的,他们有高傲的民族自豪感和进取心,意识十分清醒而非单单骄傲的认为自己优秀。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谈论国外优秀是为了让自己更优秀,谈论自己的不足是为了让自己更完美。他们不会单一的去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去比,而是会拿别人的长处去补充自己的短处。只有傲气十足的人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使得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范围地发挥。

奴性思想的一种体现就是软弱,因为不认为自己强大,不认为自己能够战胜别人,所以软弱。一个强大的人割了我们一块肉,我们只是骂他两句挽回点自己的面子,反而暗自庆幸他没有割更多的肉。我们可以不够强大,但我们要强硬。只有具备傲气的人才能够真正傲视一切,才能够存在资本。为什么老虎不斗初生的牛犊?因为牛犊不怕老虎,老虎明明知道自己能够战胜它也不会轻易地去招惹它,强硬的态度能够给我们带来尊重。丛林法则是永远适用于人类的,没人会同情软弱,软弱妥协只会招来更多的欺侮。

傲气是应当有志气,有自信心,有顽强不屈的性格。人生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失败和挫折随时会降临,冷眼、讽刺就会随之而来。对待这些是唉声叹气地把原因归于自己天赋不足,从此一蹶不振呢,还是不怕嘲讽,寻找原因,迎着困难而上?这就要看你是否有傲气,只有傲气十足的人,才能够成为人中龙凤。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有傲骨,有信心的人,失败后并不气馁,相反,他们会在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

人生在世,会遇到许多不平等或不公正,但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每一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也恰恰是生活的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什么卑微,但却有卑鄙。人所受的伤害莫过于心灵的伤害,所受的摧残莫过于精神的摧残,所受的侮辱莫过于人格的侮辱。但人格并不是别人想侮辱就侮辱得了的。因为人格就是对自己的评价与塑造,人格的光辉是任何邪恶、任何势力都无法使其泯灭的。自卑并不就是对人格的贬低,但自尊却一定是对人格的提升。自尊并不要求你胜人一筹,自尊只希望你做得比自己认为可能达到的更好。拥有傲气的人一直都是自尊自爱的,只有骨子里的傲气能够让他们忍得一时苦,但他日必将成就一番事业。

要穷,就穷得像茶,苦中一缕清香。要傲,傲得像兰,高挂一脸秋霜。这是傲气,拥有它的人即使当下一事无成,但终成大业。傲气与虚荣不同。傲气,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与奋进。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浮华。

骨子当中存在傲气的人,才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如罘连向上奋进的勇气都没有,更不必谈成就。傲气是催人努力实现梦想的力量,是梦想的催化剂。拥有傲气的人才能够成功。

不思进取,注定一辈子屈居人下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向前奋斗,实现自己的愿望,因而那些不思进取的人注定只能一辈子屈居人下,难以成就功名。

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只有不断奋进的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够成就梦想,不思进取,完全没有冒险精神,注定一辈子屈居人下。

人们的冒险精神似乎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的,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经历失败与错误后,本能上会产生挫折感,因而泄气,如果没有适度的极力因素,那么就会倾向减少冒险尝试;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长者基于保护幼者的心理,小孩子一旦做出任何危险行为,马上会受到大人们的谴责,因而养成安全至上、少错为赢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逃避风险便成为一种习惯,虽然规避风险并不是坏事,但是过度的规避风险,不思进取,就会成为探寻人生,追寻梦想的严重障碍。

其实每个人都是敢冒险的,每个人也都曾经有过大胆冒险的经验。

在幼儿时期,我们经由不断的跌倒、爬起,才学会走路,年纪稍长学骑自行车。人生的大部分技能,例如:游泳、溜冰、开车、公开演讲等,没有一项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能学会这些技能,一定要经过冒险的阶段,不断尝试,才可能学会。人身追逐梦想亦不例外,一定得经过这段标准的冒险过程。不能满足于眼前的现状,不能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不能就此止住追寻的脚步,不能拾起面前的一朵花而放弃了后面的一片森林。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的思想是不能存在的,那样一定不会成功,一辈子只能屈居人下。

未来的世界变化快速,不论在经济、金融、政治、社会等各层面,必然会加速变化,人生的际遇变得更复杂。可以预见,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一定不会赶上时代的步伐,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小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走路。稍长一点,学会骑自行车的也不在少数,可是年纪再大一点,学会游泳、溜冰等较具冒险性活动的人,就明显减少。成年之后,敢当众演讲的人,当然就更少了。如果你宁愿保守度日,不思进取,那么最好要有心理准备,你将终生平庸,而且面对他人经由冒险得来的成功不要心理失衡。如此,平庸而快乐地过一生也很好。选择权在自己手中。

古人云:行胜于言。任何一则成功秘诀如果不付诸行动,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一步一步地走,踏踏实实地做,我们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行动是好方法,就是要马上去做,立刻去做,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句真理。思想上进步的同时,行动也要有所证明,否则只能一辈子默默无闻。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阿里去拜访毕业多年未见的老师。老师见了他很高兴,就询问他的近况。这一问,引发了阿里一肚子的委屈。

他说:“我对现在做的工作一点都不喜欢,与我学的专业也不相符,整天无所事事,工资也很低,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老师吃惊地问:“你的工资如此低,怎么还无所事事呢?”

“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又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阿里无可奈何地说。

“其实并没有人束缚你,你不过是被自己的思想抑制住了,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现在的位置,为什么不去再多学习其他的知识,找机会自己跳出去呢?”老师劝告阿里。

阿里沉默了一会说:“我运气不好,什么样的好运都不会降临到我头上的。”

“你天天在梦想好运,而你却不知道机遇都被那些勤奋和跑在最前面的人抢走了,你永远躲在阴影里走不出来,哪里还会有什么好运。”老师郑重其事地说,“一个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的人,永远不会得到成功的机会。”

如果一个人把时间都用在了闲聊和发牢骚上,就根本不会想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境况。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缺少进取心。当别人都在为事业和前途奔波时,自己只是茫然地虚度光阴,根本没有想到去跳出误区,结果只会在失落中徘徊。

如果一个人安于现状,不想努力挣脱,那么在身体中潜伏着的力量就会失去它的效能,他的一生便永远不能摆脱目前的境遇,无法出人头地,注定一辈子屈居人下。

古代著名的宰相李斯,年轻时任楚国上蔡郡仓守。斯有洁癖,不在公厕方便,是日执守,内急如厕,见鼠食不洁,叹日: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又叹日:仓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实验之,两鼠对调,结果相反,得结论,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尔!之后拜荀卿为师,攻帝王之术,妻恐事不成,斯日:必试,就算不能证明我可以,也要证明我不可以!言毕,义无反顾,终成一代名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庸、懒散,不思进取,必将碌碌无为而终此一生,只要努力了,哪怕毫无建树,死亦可瞑目了。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有追求,必须努力,必须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够摆脱不好的境遇,才能够建立功勋,成就梦想。

中国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里的第一境是立意要高远,第二境是要努力,勤奋,第三境是收获或达到某种高度。只有敢于大胆尝试,勇于进取的人才能够在人生的路途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拥有不平凡的人毕。

丕争第一,当下位置难保

狼在奔跑时,狂傲的长啸回荡在旷野上,倾泻着它的野性与傲慢,狼的精冲就是永远争第一的心态。如果它们不争第一,很可能被淘汰,当下的位置也不一定能保住。那么,在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便称之为进取心。它能够使我们不断地向既定的目标进发,它不允许我们懈怠,这让我们感到永不满足。每达到一个高度,它就迫使我们向更高层次的境界去努力。它时刻提醒你,如果不争第一,当下位置就难保了。

永争第一,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拿第一的人不少,真正能够拿到第一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拿第一,就是因为他们把第一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争到第一的人,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把理想变成行动。

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教授的课堂上,经常会向同学们漫不经心的提问这样一些问题。比如有一次,这位教授问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

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答,仅用最低的分贝附和道:珠穆朗玛峰。

哪知道教授紧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争辩道:“书上好像没有见过。”

教授不置一词,再问:“那么,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不料,此次没有人敢回答了。不是忘记了,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教授的下一个问题,痛苦的是不知道第二个人是谁。因此,教授又自鸣得意地提了几组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这位教授由此而感到十分奇怪,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却差不多没有一个人知道。

令这位教授十分的高兴,就如同成功地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样。

下面的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教授在玩弄什么花招儿。幸运的是教授转过了身,黑板上飞快出现了一行字: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最后同学们终于明白,原来教授是在鼓励他的学生要永争第一。

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永远争第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争先,如果不争第一,当下位置也难保了。很多人最终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下面的这位玛格丽特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许多思考。

在20世纪初,在英国的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她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不要落后于人,做事情一定要做在别人的前面。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诸如:“我不行”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