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军事知识
20145300000032

第32章 高新科技武器(10)

“黑寡妇”看起来怪模怪样,但还是要由一个简单的前置螺旋桨驱动。实际上,这项设计相当成功,尽管还没有达到高级研究计划局确定的标准,但从试验的情况看,这种直径只有15厘米的微型飞机,已成功地在空中飞行了16分钟,最高时速达到近70千米/小时。

为了测量“黑寡妇”的速度和角速度,生产厂家正在研制一套微型陀螺仪和气流探测器系统。同时,为精确算出其方位,飞机内部的导航仪还将被设计为能够探查发自全球定位卫星的信号,从而使人们可以将微型机的位置确定在几厘米之内。

无独有偶,美国亚特兰大佐治亚的技术研究所研制一种被称作“直升虫”的微型无人机。这种飞机的外型更加怪异,简直就像一只大蚊子。其推进方式同它的外形一样怪异,确实是像蚊子那样靠翅膀扇动来进行飞行的。“直升虫”飞机的设计者希望能使用这种所谓的“往复式化学力量”向飞机的翅膀轮流供能。

这种推进器似乎是一种使用催化剂的化学系统,可释放足够的热和气体使翅膀上下扇动。

用于信息作战的微型飞机,在很多类型的战场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美国中防大学专门研究信息技术作战应用的专家认为,这种飞机的作用在城市作战中将显示出更大的效益。“直升虫”可以在建筑物中以足够缓慢的速度飞行,以便绕过障碍,并避免撞到墙上。

11.千姿百态的信息化武器平台

在信息武器日益发展的时代,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武器装备和远程高精度打击武器系统的同步协调发展。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能够在未来战争中夺取优势地位的信息武器,一些武器尽管还处于蓝图阶段,但已初步展现出适应未来信息战要求的广阔前景,我们来看一下信息化武器平台。武器平台本身是多姿多彩的。凡是武器的载体,都被称为武器平台。行动于陆上的有坦克、装甲车以及机动导弹发射装置等,在空中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在海上有作战舰艇,甚至在外层空间还有能够消灭敌方卫星的卫星杀手。在信息时代,所有这些武器平台,都将以信息化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信息化武器平台除装有大量电子信息设备,能以多种信息传感器探测敌方目标,为实施精确的火力打击提供目标信息外,还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能力,为各种作战行动及时而有效地提供其他一些辅助信息。如它不仅能充分利用已方信息和敌方信息,而且还能有效地阻止敌方利用已方信息,同时具有侦察、欺骗和干扰能力。

美军一方面大力发展尖端武器,利用信息技术成果改造现有武器系统的力度,并加快信息武器装备的发展,以尽快拥有高效实用的信息打击手段。另一方面加紧扩大武器平台的信息化,提高未来信息战的能力。目前,美军正在研制的BAH一66“科曼奇”武装直升机,就体现了这种武器平台的信息化趋势。

多年以来,美军作战飞机为防御雷达制导武器的攻击,普遍加装了机载自卫电子战系统。然而,由于这些系统在性能上还存在不少缺陷,难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信息化战场环境,需要研制更加有效的空中作战平台的自卫武器。为此,美国国防部已研制一种用于空中武器平台自卫的施曳式无线电诱饵,试验效果很好。根据设计,这种型号为ALE一50的施曳式无线电诱饵,可由一架飞机携带多枚。

在未来战场,当飞机在升空作战时,可将诱饵投放出来,并用两根导线与之相连。诱饵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能将雷达制导的导弹引开,或者使高炮的火控雷达无法确定飞机的准确位置,从而有效地保护飞机的安全。这种新型的信息武器可由海军的F/A—18战斗/攻击机、空军的F一15、F一16战斗机和B一1B轰炸机携带使用。在此之后,美国还将继续研究一种更为先进的被称作“射频对抗系统”的诱饵系统。

12.“迷你”型袖珍信息武器

信息武器的袖珍化是依靠微型机电系统,并将纳米技术转化为微型信息化武器来实现的。这种微型机电系统的尺寸小到令人难以置信,其外形轮廓大都在毫米以下,由此可以想见,其内部构成的部件,更是小到纳米以至微米量级。

然而,尽管外形尺寸极小,但作为一种信息武器,它又是可以控制和能够运动的。如有一种被称作“间谍草”的信息武器,其直径小于1毫米,是由廉价和微型传感系统构成的分布式战场传感网络。这种带有微型摄像装置和传感器的人工小草,可以由飞机数以万计地迅速撒布于敌方战场,用以掌握敌人动向。此外,还有一种袖珍式遥控飞机,也就是一种体积只有扑克牌大小的遥控飞行装置。由于机上装有超敏锐的信息感应器,不仅可在空中嗅出机动装置引擎排出的废气,而且可在夜间拍摄红外线照片,并可将最新的情报传回数百千米以外的基地,或者直接将敌方目标的坐标传回己方的导弹发射部位,用以协调攻击行动。

这种微型的信息武器,即使最先进的雷达系统也很难对付。

在外层空间,用于太空信息战的卫星武器也将向微小卫星发展。这种卫星也是在微机电系统、微电子以及轻型材料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微小卫星的重量一般在数十千克至数百千克之间。由于它研制周期短、造价较低廉,并能随时快速机动发射,因而特别适用于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中,对战场和事发地点进行短期快速的监视、跟踪和传输信息。美国陆海空三军都在实施类似的小卫星技术发展计划。美国还将建立军用小卫星星座,一旦爆发局部战争,便可紧急发射战术侦察通信小卫星系统。为此美军提出要研制出66颗小卫星,以组成可以移动的通信卫星系统。

13.融侦察、监视于一体的C4I系统

C4I系统是以电磁、光电武器装备为主体,以信息感测、识别、传递和处理为手段,将多种武器装备联为一体,使之密切协同的“神经中枢”。C4I系统具有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三种功能,它强调用信息管理的观念和开放式系统工程的方法,实现从原来分立的、功能单一的系统向综合系统的转变。这种系统不仅能控制已方部队的行动,而且可以对潜在敌人的信息能力进行监视和利用,在冲突升级时对敌方实施干扰与破坏。

目前,美国正设想将C4I系统与监视、侦察系统融合在一起,用以组成功能更强的C4ISR体系,以便在未来战争中为指挥员提供决策和作战所需的战场信息,使他们对敌我位置和敌方动向、地形条件、气象以及电磁等方面的信息有深刻了解,从而夺取战场上的信息优势。预想到21世纪中叶,随着C4I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应用范围的继续扩大,这种用于信息战的指挥系统,不仅将为高层指挥员提供全球任何地方的情况,而且对于一般的战斗员,诸如某一坦克或飞机的驾驶员来说,他们也能随时知道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并与世界上任何地点的上级保持联系。同时,也可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实时的目标信息。

(4)单兵信息战装备

任何高技术战争的最终结局,还最终将落脚于单兵这一最小的作战单位。信息战武器体现于单兵装备,主要是由整体式头盔子系统、武器子系统、单兵电脑子系统、防护服子系统和微气候空调子系统等组成的单兵数字化装备。这些数字化装备使每一个士兵都拥有了较大的信息化优势。

一是在头盔子系统中装有一架微型红外摄像机,它使士兵通过位于护目境上的终端显示器,昼夜探测战场并实时显示战场动向,同时可以将侦察到的战场情况传给指挥所。

二是武器子系统由激光枪、高灵敏度反单兵雷等组成。这些武器都装有红外探测器和高效瞄准器,能完成昼夜间观测、跟踪、精确射击等任务。

三是单兵电脑子系统由通信装备、单兵战场信息综合处理机和全球定位系统组成,其重量小于500克,体积只有烟盒大小,可与各种传感器相连,并具有GPS接收功能,能够引导射击,实时处理并传输各种战场信息及监测士兵身体状况。在未来战场上,拥有这一系统的士兵,可以通过一个对讲机和手腕上的小键盘接收来自上级的信息,并传递和接收全球定位系统的信息。

第六节 定向能武器

1.反应极快的陆基防空激光武器

美国陆军一直在研究与发展各种防空激光武器,以增强前沿机动防御能力,弥补其中程反导系统和远程反导系统的不足。

为此,1992年10月,美国陆军正式与汤姆森·拉默·伍德里奇(TRw)公司签订合同,研制陆军“通用区域防御综合反导”激光武器系统。该系统由一台50万瓦的氟化氘化学激光器和一台直径为70厘米的定向跟踪器组成,系统反应时间为1秒,每分钟可发射20次~50次,单次射出费用约为1000美元。

该系统将安装在轮式或履带式装甲车上,用于在最后1分钟对付处于10千米距离上的低空来袭隐身目标,以及用于拦截重力加速度达1009的机动目标。

一旦锁定目标,激光束就照射在目标上,直至将其摧毁。该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强,在恶劣的气候条件及烟、尘等环境中均能正常使用。据TRw公司的有关人员称,该系统经多次试验,杀伤概率达100%,而其功率水平已经超越了“非致命性”的界限,可摧毁4千米远的导弹目标的雷达整流罩,并能严重破坏10千米远的光学系统。按照前沿阵地机动防御的要求,保护一个战区只需要部署2个~4个这样的系统。另外,陆军还准备将这种区域防御综合反导系统安装在C—130运输机上以提高其机动性能。目前,该系统已不存在技术难题,只需要解决在工程上如何实现武器化的问题,2000年前已投入部署。

与此同时,美陆军还在与以色列国防部联合实施“鹦鹉螺”战术高能激光反导武器发展计划,目的是发展一种能摧毁近程火箭弹和导弹的激光武器。该计划最初是美国陆军空间与战略防御司令部的一项激光杀伤力演示计划,始于1991年,目前也已进入关键阶段。

2.为舰艇保驾护航的舰载激光武器

各种水面舰艇在海上游弋作战,面对的威胁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岸上导弹或炮弹的打击,有水面上舰艇的攻击,有水底下的潜艇的偷袭,更有来自空中的轰炸和空对舰导弹的突击。因此,舰艇的防卫一直是海军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而对于一般舰艇来说,防空问题相对更加突出。因为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如果没有强大的空中掩护或者夺取一定的制空权,海上作战是难以想象的。尽管目前各种舰上都装有各式防空系统,但由于这些常规的防空手段都存在着众多的缺陷,如精度不高、速度不快、反应能力有限等,于是,人们还是想到了用激光。

舰艇空间大,能量充足,作为激光武器平台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可以用海水循环致冷某些激光器的工作物质,使高功率激光有效地克服“老化”现象。

因此舰载激光武器在截击入侵飞机、接近海面飞行的巡航导弹及反舰导弹时,能毫无顾忌地连续工作;即使发射千百发“光弹”,锋芒也可丝毫不减。激光武器犹如贴身保镖给舰艇撑起了一把“光保护伞”。

最早的实用舰载激光武器要数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舰载激光眩目器,它是应马岛战事急需而改装的。但是这种激光眩目器属于低能激光武器,它只能破坏红外寻的反舰导弹的光电器件,或干扰飞行员的视线;而要真正拦截导弹、击落飞机,起到防空目的,则需要高能激光武器。

为了研制舰船自卫用的并能对付反舰巡航导弹的舰载高能激光武器,美国海军早在1971年就开始舰载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的研制计划。目前,美海军在激光器及其配套系统的研制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即将进行装舰试验。

研制的高能激光武器系统主要由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MIRACL)和“海石”光束定向器(sLBD)组成。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能化学激光器,能产生2200千瓦输出功率的高能量密度红外光束。利用“海石”光束定向器可将激光束瞄准与聚焦到目标上。

为了验证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与“海石”光束定向器的作战效能,研究人员在白沙导弹靶场用高能激光系统试验设施(HELsTE)进行了一系列高功率静态(非移动目标)试验和低功率及高功率动态试验,效果令人满意。特别是1984年以后的历次试验,杀伤概率接近100%。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次是,1987年两次成功地摧毁两架在典型作战距离上,以低空亚音速横向飞行的BQM-34s“烽火”靶机;1989年成功地摧毁一枚在典型作战距离上,以低空2.2倍音速横向飞行的“汪达尔人”导弹。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在较差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可拦截高度从几米到15千米、以任何速度或加速度来袭的各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