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军事知识
20145300000028

第28章 高新科技武器(6)

在实际中,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可以制作功能各异的“伏击手”智能武器。最简单的50型“伏击手”主要用于战场侦察和巡逻,它由操作手实施远距离控制。当发现目标后立即将图像显示在控制台的荧光屏上,操作手通过话音通信装置直接与入侵者对话,命令他放下武器立即投降。这种机器人由操作手控制一切行动,不能进行自主式行驶,只能算是比较低级的智能武器。60型“伏击手”是具备了相当程度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它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更新了计算机软件,不用操作手控制即可沿着预定路线自主式行驶。这种智能机器人适宜于部署在洲际导弹阵地、核生化武器库、作战指挥中心等重要战略目标附近进行巡逻警戒。一旦发现敌人潜入,在向控制站发出报警信号的同时,用M60机枪和M19榴弹发射器向敌人射击。70型“伏击手”是一种自主式反坦克智能武器,它装有多普勒雷达、音响探测器、地震传感器等多种探测装置,并装有一具“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当探测到坦克等装甲目标后,立即用计算机计算出射击诸元,控制反坦克导弹一举将其摧毁。如果对计算机程序稍加改变并配备“毒刺”式防空导弹,就可变成快速机动的防空智能机器人。

2.攻击准确的快速突击车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陆军根据“2000年空地一体战”的军事战略,提出未来陆军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当时设想,2000年的空地一体战将是激烈的高技术战争,军队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武器射击精度和杀伤力空前增强,一旦发现目标即予摧毁,因此武器发射平台必须快速机动,隐蔽性能好。特别是各种导弹发射车更是极易遭到敌人的袭击。为此,美国陆军导弹司令部提出要求,研究一种由机器人操作的智能导弹发射平台,把导弹发射架装到这种平台或运载车上,不用士兵驾驶就可以自动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军方经过反复筛选,最终决定采用快速突击车改装成元人驾驶的智能机器人发射车。

说起快速突击车并不是什么新玩艺儿,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战场上的盟军的一些轻装部队中就曾使用过轻型突击车进行巡逻、侦察及火力突击。后来,随着军用吉普车异军突起,各国部队大量装备和使用吉普车,突击车有作用才慢慢地被人忽略。20世纪70年代初期,虽然一度出现过轻型突击车,并且颇受特种部队的青睐,但由于价格较高,每辆6万~10万美元,远远超过不到2万美元的吉普车,在竞争中再次败北。进入80年代,美军调整军事战略,强调空地一体作战,快速突人敌纵深地域,轻型突击车东山再起。当时,美国陆军曾作过一项试验,对6种车辆和一种坦克进行对比试验。每种车在公路上行驶3千米,越野行驶9千米。结果M60坦克用37分钟走完这段路,M133装甲输送车用了32分钟,M151吉普车用了18分钟,而轻型突击车仅用了不到10分钟。

正是这种优异的性能,才使得轻型突击车再次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军方的高度关注。

这次试验用的快速突击车是由美国意美森公司设计的一种轻便高带机动车,它利用了赛车设计中的成功经验,只用铬钢管做成敞开式框架,全重不到1吨,可以负载700千克的武器弹药。车体轮廓低矮,全长4.1米,宽和高均为2米,重心位置离地面很低,可以十分平稳地在各种恶劣环境中调整行驶。该车可以搭载各种不同用途的武器装备,成为多功能战斗车。如果将这种快速机动车进一步改装成机器人操纵的智能导弹发射车,无疑将使它如虎添翼。根据军方的要求,这种智能车至少要能携带300千克的武器弹药,实际制成的样车载重量超过了400千克,武器发射平台长2.5米,宽1.5米,可以很方便地放置一具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或防空导弹发射架。另外,样车还装有立体照相机、红外线侦察仪、激光测距仪、地面导航仪等控制组件。它既可以通过光纤控制,还可以用无线电进行遥控。不仅能够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如飞,还能在行进中准确击中活动目标。

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的智能机器人火箭筒叫“劳米纳”,它主要是由“劳80”式火箭筒加上先进的光学系统和电脑控制系统组合而成。“劳80”式火箭筒是英国陆军正在使用的性能最先进的火箭筒,它的发射筒直径94毫米,用“凯夫拉”复合材料制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筒内装有一枚威力极大的火箭弹,对300米距离的目标射击时,可以击穿650毫米厚的复合装甲。火箭筒旁边增加了一个圆筒,里面装有先进的光学传感器,两个圆筒并列在一起,装在一个三脚架上,然后秘密地架设在坦克有可能通过的道路旁。当坦克驶近到100米左右时,光学传感器探测到目标位置,启动内部的微处理机快速处理,计算出最佳射击距离。当坦克继续行驶进入最佳距离时,发射筒里面的火箭弹就会自动飞出来攻击目标。

“劳米纳”研制成功不久,英国陆军又与法国合作,把“劳米纳”的控制系统与法国的新式火箭筒“阿比拉”结合在一起,制成了一种叫作“阿帕杰克斯”的反坦克智能火箭筒。这种智能武器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多种不同原理的传感器对装甲目标的特征进行综合探测。它利用一组被动式红外线传感器探测目标不同部位的红外线辐射;利用音响探测器测定目标的音响信号;利用地震传感器探测坦克行驶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力波。各种传感器获得的信息都传达到一部微处理机上进行计算、处理。根据各种信号强度的不断变化,就可以测出坦克离“阿帕杰克斯”阵地的距离、前进方向、行驶速度等。

3.没有乘员的“坦克”

20世纪80年代最后一个夏季的傍晚,美国本部导弹试验基地白沙靶场指挥部的门前突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下子热闹起来,这预示着某项重要的试验将要开始。下午4时整,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试验正式开始。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人们既没有看到庞大的导弹发射装置,更没有听到导弹升空时的巨大轰响,举目望去,却发现远处有几个不大的小黑点在蜗牛般缓缓爬行,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原来是几辆履带式坦克车在慢慢地往前行驶。

突然,坦克开始变换队形,但见每辆坦克前后距离100米左右,10辆坦克排成一路纵队,时而高速前进,时而缓缓做蛇形运动。不一会儿,各车之间的距离缩短到50米,变换成两路纵队,速度时快时慢,时而突然停止不前,接着又继续高速前进。到了近处,众多前来参观的军事专家们才发现迎面驶来的原来是已经过时的M47坦克,人们的情绪顿时一落千丈。这时,这些老掉牙的M47坦克又恢复成原来队形,绕场一周以后,在观众疑惑不定的目光的注视下消失在远处飞扬的尘土之中。

像这样对10辆坦克进行编队自动控制,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10年前,为厂研究防空导弹怎样对付编队飞行的飞机,耗资近4亿美元,研究了对多架无人驾驶飞机进行地面遥控的技术。用这些无人驾驶飞机模拟敌机的飞行动作,需要大量遥测数据,通过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处理,最后对每架靶机发出控制指令,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将遥控无人飞机的技术用来遥控坦克,困难要大得多。

因为飞机大多是按照固定的航线飞行的,则坦克的动作则是随意变化的,这就需要对软件重新进行设计。

M47坦克又叫“巴顿1型”坦克,它是20世纪50年代初生产的中型坦克,当时主要装备了陆军第1、第2装甲师。它战时全重约50吨,最大行驶速度4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30千米,越壕宽2.9米。共生产了将近9000辆。后来对它的操纵机构、油门、刹车、方向舵等进行了改造,车上安装了微型计算机,通过微机控制它的行动,并将有关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控制台上有各种视频显示器,操作手从显示屏上可以清楚地观看和监视坦克的每一个动作。为了准确地掌握它的位置,在靶场的四周设置了基准点。控制中心、基准点和坦克之间保持不问断的数据联络,时刻测出坦克距离控制中心和基准点的相对位置,就可以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如果发现它偏离预定的行驶路线,可以随时发出指令进行调整……

目前,这种坦克还属于遥控坦克,或者叫做遥控式机器人智能坦克,它的行动要由操作手控制。今后将进一步研究完全自主式智能坦克,不需要操作手遥控,所有动作完全由计算机控制,不但能按照编好的程序行动,而且出现紧急情况还可以作出及时的对策性反应,比如自动越过道路障碍,自动搜索目标、自动发射炮弹或导弹摧毁目标。可以预计,这种智能坦克一旦投入战场,不但会大大提高作战效能,而且还将使整个战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甚至会带来军事理论的重大革命。

4.遨游太空的“蓝天神翼”

随着空中战场在未来战场中的越来越重要,在未来15年~30年内无人驾驶飞机的潜能将得以充分发挥,无人驾驶飞机的作战使用也将被提高到更高的程度。

据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委员会在向空军提出的21世纪新技术展望中,设想未来的无人机在十几年以后将是隐形、高空、高速,能执行复杂、多样的任务。它们既能执行目标监视和侦察任务,又能执行攻击任务,还能执行缉毒、反恐怖和维持和平行动等。一家美国军火商宣布了研制下一代无人驾驶高空超音速隐形战斗机的计划。

这种名为“无人驾驶战斗机”(简称uCAV)的隐形飞机翼展约为8.1米,每架战斗机的造价高达1200万美元左右。ucAV的无尾翼设计和圆形机身会使其避开敌方雷达,机载计算机也会不断地随机调整飞行轨迹,以迷惑对方的跟踪系统。可用于执行危险任务,打击敌人大后方的目标和攻击重兵把守的敌人基地。飞机的机载计算机使用智能程序,从美国某个空军基地起飞后,可以在全球定位系统的引导下飞向目标。一旦进人敌方领空,不断更新的最新版的敌人防御地图会用来锁定目标,然后再由地面操作人员在一问装有虚拟现实技术设备和全息显示器的工作室里,轻而易举地控制飞机的武器系统,指挥飞机发射导弹,并对导弹进行全程跟踪。每位操作员在值勤期间可以负责控制几架ucAv的武器系统。

ucAV在完成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后,“返回基地”的执行程序立即被激活,战斗机因此可以在没有操作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行按预先输入的程序飞回指定的基地。该执行程序还能够不断地反复计算飞行轨迹,以避开敌方雷达的搜索。

ucAV在机身前部有一个第三翼,名为三角翼。这种外形提高了战斗机的机动性,考虑到战斗机的飞行速度,三角翼设计还会大大增加uCAV的机体的适应力,在有人驾驶的飞机上,这会立即置驾驶员于死地。无人驾驶的主要优点是不必为了考虑驾驶员的承受能力而使战斗机的性能受到限制。一架普通飞机的加速度只能达到100米/秒左右,ucAV的加速度却可以达到约200米/秒,超过了目前几乎所有导弹的加速度。它采用现有的喷气发动机和新型吸气式发动机的双发动机设计,吸气式发动机可以使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达到约每秒5千米的高超音速。UCAV的飞行高度范围将达2.55万米至4.5万米之问。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对世界上任何目标的精确打击任务。在这种飞机上,美国人配备了用于摧毁低速移动目标(如导弹发射器)的高能量的空基激光器(ABL)。利用空基激光器可以动用几架UCAV一起摧毁那些较大型的目标。它还能携带一排总重量不超过1000磅的导弹。美国人还计划研制微型导弹系统,装备在这种无人驾驶机上。这类导弹系统只携带几克重的炸药,并以在战场上运动的士兵为目标,打到士兵身上就会引爆。

在这场悄悄进行的飞行机器人角逐中,美国以其实力雄厚、技术先进而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先锋”“瞄准手”等元人机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色,但它们也只是20世纪的产品。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如要充分发挥高技术武器的优越性,提高作战效率,夺取战争胜利,必须针对战场需要,有计划地研究性能更先进的新一代飞行机器人。

根据无人机发展规划,美国人准备研究陆海空三军使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无人机。21世纪,将有近程、中程、远程、超远程四种无人机投入战场使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军用机器人在蓝天一展风采。遥控机器人、遥控攻击机器人与自杀性机器人和轻于空气的飞艇机器人等纷纷在天空亮相,并在执行各种空中任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