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军事知识
20145300000021

第21章 武器大观(8)

中短程运输机和通用运输机的特点是:一是中短程飞机有效载荷大多数在5~9吨,航程在800—2500千米之间,一次可运送28—60名士兵。部分通用运输机一般有效载荷为3吨,一次可运送30名士兵;二是机型庞杂,生产数量较多,同一机型多国使用;三是价格比中程运输机便宜,飞机利用率高,可承担大量的中、短程运输任务。典型的机种有俄罗斯的安一32“斜坡”,已生产204架;美国有C一2A“灰鹿”;英国有BAe146STA小型战术运输机163架,BAe748机型370多架,法国有ATM42L、A7I"M42R等。

当前只有美俄两国各类军事运输机配套齐全,形成了完整的运输体系,可根据不同的军事任务,灵活采用不同功能的军用运输机。有了远、中、近程,重、中、轻型匹配的完整空运体系,就可遂行战略、战役、战术不同层次的运输任务。

新型及改进型战略运输机起飞着陆滑行距离普遍较短。它们所需的起飞跑道最长不过2590米,着陆跑道最长只有800米,而俄罗斯安一124运输机起飞跑道只需1200米。由于采用多轮结构和低压轮胎,有些飞机能在简易跑道或土跑道上起飞降落。它还可运载地地战术导弹、直升机、主战坦克、装甲输送车及榴弹炮等,多数采用前后大开口舱门,滚动装卸系统,地面可升降式起落架等等,从而提高装卸速度,减少被敌火力攻击机会。例如,美C一5A运输机全部装货时间只需1小时,卸货时间不超过15分钟;C一141A运输机卸掉23吨货物只需7分钟。俄制战略运输机有空投伞兵能力。俄安一124、安一22和伊尔一76M运输机可分别空投320名、175名和125名伞兵。

6.“蓝天神眼”:侦察机

空中侦察是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手段,而侦察机则是承担这一任务的专用飞机。专门获取战略情报的是战略侦察机,专门获取战役情报的是战术侦察机。侦察机一般不携带武器,但是它却装有空中照相机、雷达和电视、红外侦察装置,有的还装有实时情报处理和传输设备。侦察机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现在,虽然有了侦察卫星,但是侦察机却仍然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无人驾驶侦察机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空中侦察对飞机性能有了专门的要求:一是飞机飞行要平稳,且可携带一名观察员;二是观察精度要求尽可能高。这就使各国为这两个主要目标进行努力。

英国的格林、德·哈维兰和巴克斯建议研究飞机的固有空气动力学稳定性,制造出飞行平稳的侦察机。为了提高观察精度并增加信息量,德、法、英都开始在飞机上安装照相机。德国利用其技术优势,还研制出专门用于飞机侦察的照相机。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阶段进行的大型攻击作战战役,德国飞机每天拍摄约4000张照片。这些照片为探明对方的部署、确定己方部队的行动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情报。

空中侦察是敌对双方相互的,双方都要从对方获取情报,就不可避免导致空中战斗。最早的空战只是在双方侦察机上展开。但由于最初飞机上没有装备武器,这种空战带有原始的、粗野的和骑士般的风格。例如,英国飞机在攻击德国齐伯林飞艇时,是采用撞机的方法。这种战术常常导致双方同归于尽。

早期的飞机侦察内容主要包括:发现敌人的阵地、敌人的兵力调动、为炮兵校正弹着点、为海军发现敌方的舰船等。

后来侦察飞机又有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种电子侦察飞机。

电子侦察飞机有一副奇怪的外表,即在机头、机尾和机身上长满了类似于金鱼眼睛一样的大鼓包。为什么会有这些大鼓包呢?

坐过火车的人大概都有这种体会,再好的收音机,在车厢里也收不到电台的广播节目,因为带有金属外壳的车厢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空气中的电磁波无法进入车厢。电子侦察机是装有特种无线电设备的专用飞机,它的无线电发射机能通过机载天线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再通过接收机把回波接收下来,以顺利进行电子侦察活动。如果这些天线安装在机身里,那么,就会像收音机在火车厢里一样什么无线电信号也收不到。为了能够在侦察过程中接收到各种无线电波,并把侦察到的情况及时传输给地面站,就只好把各种电子设备的天线安装在飞机机体的外面。这样虽然解决了电子侦察设备的工作问题,但破坏了飞机的气动力外形。

于是,人们又在这些天线的外面加装了用非金属材料做成的环形罩子,既保证天线能接上电磁波,又减少了空气阻力对飞行的影响。这在飞机机体的各个部分,就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鼓包,看上去真像金鱼的眼睛。电子侦察机使侦察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7.“蓝天哨兵”:预警机

在形态各异的飞机当中,那身背蘑菇状大圆盘的飞机就是空中预警机。大圆盘是雷达天线罩,里面装有监视装置雷达天线和敌我识别天线。

预警机通常由大型运输机改装。机舱内装有预警雷达以及其他一些电子设备。它可以在数百千米范围中发现、识别、跟踪数十至数百批目标,为地面或海上己方部队、军舰提供情报。20世纪70年代以来,脉冲多普勒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应用,使预警机的预警能力大为提高,可以同时对多批目标实行监视。例如,美军E一3A预警机在9000米高空可同时跟踪600批目标。

预警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机种。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得到了迅速发展。可是,雷达波的传播是直线进行的,而地球表面却是弯曲的,因此,距离较远的目标,雷达是无法发现的。除非雷达天线架得高,发现目标的距离才会越远。于是,科学家就想出了把雷达搬上飞机,使它“站”得高,“看”得远,既灵活机动,又便于转移。1945年底,美国把当时最先进的雷达,装在一架小型飞机上,改装成“复仇者”舰载预警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预警机。

预警机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代。美国、前苏联、英国等发达国家先后研制了20多种类型预警机,总共有600多架。E一3A预警机,绰号叫“望楼”,是第三代预警机,是目前预警机中的佼佼者。

那么,预警机的本领究竟有多大呢?

一般来说,地面雷达的预警距离约200千米,而先进的预警机却可以达到1300千米之外。如果有一架空袭飞机,以3倍音速飞行,攻击一个目标,地面雷达在飞机到达目标上空6分钟前发出警报,而预警飞机却可以在半小时前发出警报。如果这架飞机采有离地面100米的低空突防,地面雷达即使建在100米的高度,也只能在飞机离目标82千米时才能发现它。这时预警已无济于事了。因为刚发出警报,炸弹就接踵而来。而预警飞机却能在1450千米远的地方发现来犯飞机,并跟踪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