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军事知识
20145300000013

第13章 著名战役(5)

9.“虎!虎!虎!”的密码信号:日本偷袭珍珠港

珍珠港位于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中瓦胡岛南端,是美国设立在太平洋上的最大的海军基地。第二次大战时,日本为了争夺太平洋的制海权,偷袭了驻珍珠港的美军舰队,使美军损失惨重。

为了准备这次偷袭,日本提前两个月在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进行演习。表面上,却加紧与美国和谈以麻痹对方。美方则认为自己力量雄厚,日本不敢进攻,因而放松了警惕。

1941年11月中旬,日本先遣部队航空母舰6艘,共载飞机400架,由第一航母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中将指挥实施这次由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授意拟定的袭击珍珠港计划。日军伪装成日常巡逻的样子,分别从佐伯湾和横须贺等港口出发,开向珍珠港所在的瓦胡岛。途中,日军停止了无线电通讯,使美方根本不知道这支舰队的动向。12月7日是一个星期日,美军许多人都休假离队,而日军航空母舰在早晨4时30分已在瓦胡岛以北230海里处展开队形。6时,在航空队总指挥官渊田美津雄的带领下,日军第一批战斗轰炸机183架起飞,7时55分开始实施攻击。美军曾在3时55分就发现日军潜艇在逼近,没有引起重视,7时发现机群又误以为是己方的飞机。于是日军在基本没有遭到抵抗的情况下,对珍珠港内的美军舰队和岛上的军事设施进行狂轰滥炸。渊田美津雄命令报务员发出“虎!虎!虎!”的密码信号,向舰队司令以及山本五十六上将报告奇袭成功。8时55分,日军第二批机群又实施二次攻击。整个攻击共进行了两个小时,击毁美军港内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主要舰只,击毁美军飞机18架,毙伤3500余人,而日军只损失了飞机29架,潜艇5艘。

珍珠港袭击是日军的一次重大胜利,但是在总体战略上却是一种失败,它使美国全力投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

10.攻打西西里:西西里岛登陆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为了保证地中海航线的畅通,并打击意大利法西斯部队,于1943年7月至8月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的西西里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登陆战。盟军以美国的艾森豪威尔为最高司令,率领大军47万多人,舰艇2600艘,飞机4000架准备登陆。德军和意大利的驻岛部队当时只有12个师约26万人。

在进攻前,盟军的飞机先对撒丁岛、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轰炸,并造成许多将在其他地点登陆的假象。盟军还将一具尸体伪装成参谋人员“马丁少校”,空投到西班牙海岸,德军在其身上找到了一份关于盟军将在撒丁岛登陆的计划。希特勒产生了错觉,进行了错误的部署。

7月4日,美英军队分别从北非和中东乘船向西西里岛南岸和东南岸集结。

7月9日深夜,突然空降了一个师占领了重要的桥梁和机场。但由于风太大而且组织得不严密,伞兵降落得很分散。不过登陆部队因为风暴的掩护,使敌人没有及早发觉。7月10日3点45分,美英军开始登陆,在舰炮的火力支援下,很快打退了德军坦克部队的抵抗,连续4天,登陆部队已达16万人,并占领了奥古斯塔和锡拉库萨两个重要港口。7月24日,美英军分别向北面和东北方向推进,8月17日攻占墨西拿城,占领了全岛。整个登陆战歼灭了德意军16万人,盟军伤亡约2万人。西西里岛登陆为盟军在欧洲战场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11.热血染海滩:诺曼底登陆战

诺曼底地区位于法国西北部沿海,与英国隔海相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打败德国法西斯,支援东线苏军对德军的作战,美英联军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登陆战投,为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

英美盟军原计划从加莱地区登陆,因为那里的海面只有20公里宽,但德军部署严密。为此,他们改在海面宽度为64.8公里,德军防守较为薄弱的诺曼底地区登陆。在加莱防线,德军有58个师,而诺曼底只有德军6个师。整个登陆作战部队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总司令。他首先把登陆面从40公里扩展到80公里,又把这个登陆面分为5段:U、O两段美军负责,G、J、S三段英军负责。为了这次登陆,盟军集中了300万部队,5000多艘舰船,1万多架飞机。

在登陆前,美英军的飞机、舰艇进行了长时期的侦察活动,并对法国北部的铁路、桥梁进行了战略轰炸,使德军的机场毁坏了85%,雷达站大部分被炸毁。

同时对部队进行了合乎实战的军事演习。

1944年6月6日清晨,首先由1200架运输机载1.7万空降兵在德军防线背后着陆,正面的海上登陆部队于6点30分开始在各海岸登陆,他们与德军防卫部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海面上,盟军的军舰不断地将部队送上诺曼底海岸,空中的飞机进行掩护,对敌军实施有计划的轰炸。美军在。段的登陆遇到激烈的抵抗,到6日晚,只前进了2公里左右。到7日,美英联军已登陆部队17万多人,各种军用车辆2万辆。他们努力坚守和扩展阵地。舰船运送来了两个人工港口的全部构件,并迅速地安装起来。

6月12日,各个登陆地段已联成一片。21日,他们开始向沿海的重要城市瑟堡发起总攻。经过5天激战,迫使瑟堡德军投降。7月初,美英军已登陆100万人,车辆17万辆,补给品60万吨。美英军前锋已抵达卡昂、科蒙、莱赛一线,开拓了宽150公里,纵深13至35公里的登陆场,登陆战宣告胜利。在这次战役中,美英军损失12万多人,德军伤亡和被俘有11万多人。

这次登陆,使德军形成了两面受攻的被夹击的局面,对纳粹德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加速了法西斯统治的灭亡。

12.“沙漠军刀”:海湾战争

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入侵科威特后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的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从1月17日到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1万架次,投弹9万吨;巡弋于伊拉克附近水域的多国部队军舰发射了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不分白天黑夜的持续轰炸,极大地削弱了伊拉克的防御能力,军事设施被摧毁,交通停顿,桥梁被炸断,占领科威特的前沿部队损失近一半,后方部队损失近四分之一,伊拉克的制空权、制海权和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完全被多国部队所掌握。2月24日凌晨4时,多国部队在沙科、沙伊边界50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向损失惨重的伊拉克军队发起进攻。在此之前,多国部队成功地实施了战役欺骗,将美军第七军和第十八空降军横向转移数百公里,进驻沙伊边界的西部战线。战斗开始后,多国部队以部分兵力进攻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并吸引住伊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共和国卫队,不使其逃逸;同时以西部战线为主攻方向,以美军第七军直插伊拉克纵深,与美军第十八空降军一起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围歼在巴士拉以南地区。在长达38天的空袭中,指挥中断的伊军对多国部队的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加上补给告罄,士气低落,防御体系很快便土崩瓦解,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被包围。2月26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

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在这次实力悬殊的地面作战中,伊拉克军队的38个师丧失了战斗力,伤亡8.5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000余辆、装甲车1000余辆、火炮2000余门。高技术武器装备和传统作战方式在其中尽显优劣利弊,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