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神是这样炼成的: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00条投资策略
2014500000056

第56章 把投资当成经营企业

巴菲特被称为天才投资大师,一般人可能会认为,他有着较高的投资天赋。其实,他之所以能在投资领域取得那样大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他后天不断学习的结果。

早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时候,巴菲特开始研究保险业。他的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当时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主席,巴菲特为了进一步了解老师所投资的公司,某个星期六去拜访该公司,刚好碰着负责财务的副总裁,后者给他上了一节足足5小时的课,从头到尾解释保险业的运作。尽管因为资金短缺而不能收放自如,巴菲特的钱还是越赚越多。

1974年股市暴跌,道·琼斯指数从高峰下跌近50%,这对于巴菲特来说是一个施展才华的绝好机会。自那以后,他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资上,像猎手寻找猎物一样热切地寻找投资机会,甚至还设计了一份标准的清单:

1.竞争对手是谁?

2.如果没法买到自己首选的股票,那么你会投资于哪家竞争同业?为什么?

3.如何利用经纪人,并与之打交道,了解每人可能提供的信息的价值?

4.年平均增长率是多少?

5.有没有长期计划?

6.将来与过去有何不同?

为了获得客观公正的信息,他希望投资者不要听取某上市公司的一面之词,因为管理阶层总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样,可能在得到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误导。投资者应尽可能地多了解这一行业的其他公司,这样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巴菲特常货比三家,一旦手中某种股票上涨,不再是便宜货,而同时又发现更便宜的股票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脱手前一股票,换新的更便宜的股票。

他的投资理念信守以下原则:1、本益比;2、营业利润率;3、清算价值;4、公司增长率,尤其是盈余增长的平稳性;5、保持足够的弹性。

行事一向果断的巴菲特利用BH公司作为基地去满足他对股票的热衷,在道·琼斯不到1000点的股市上纵横开阖。渐渐地,巴菲特发现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股票市场。

巴菲特最初完全遵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却屡屡失败。如他先后购买的一家无烟煤公司、风车公司,还有一家电车公司的股份,这些股票死气沉沉,只跌不涨。20世纪60年代,他收购了一家马萨诸塞州的纺织公司,事实证明,也是失败的。一系列的赔本买卖使巴菲特汲取了教训,他渐渐开始意识到光从数字上来评价一家企业的投资价值远远不够。资产负债表并不能显示企业的潜在有利因素,例如有价值的商标或销售市场上的有利地位等。

后来他在《华盛顿邮报》等被低估的公司上的投资大有所获,其原因不是这些公司拥有大量现款和实际资产,而是因为它们有着股市不承认的许多宝贵的特许经营权。就这样,巴菲特在实践中修正了老师格雷厄姆的观点。

格雷厄姆用数字来衡量一宗生意的好坏,而巴菲特则着眼于质量。因此,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应是在未来能源源不断产生现金收益的公司。

巴菲特在美国投资市场的巨大成就,使人们急于想知道他有何种秘密武器。其实,也许越是真理越明了,跟他崇拜的两位前辈格雷厄姆和大名鼎鼎的英国经济学家兼出色的股票投资高手凯恩斯一样,巴菲特相信投资的不二法门是在价钱便宜的时候,买入好公司的股票,而且有多久便持多久,只要这些公司保持良好的业绩,就不要轻易地卖掉它们。

究竟该如何去投资,很多投资者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只是机械地买卖手中的股票,很少对持有股票的企业进行全面的考察。投资大师巴菲特却不这样,他认为,把投资当成经营企业是最佳的投资方式,因为一张普通股票代表着拥有该企业部分的经营权。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投资哪一个企业和了解该企业值多少钱,并将这些放入企业前景的标准中考察。

他建议投资者要停止思考股市本身的问题,而应多思考当自己拥有这些上市公司时所需面临的经济问题。

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执著于企业远景的选股智慧,并从别人的愚蠢行为中获利。换句话说,其他人无知的恐惧与贪婪,正是你获利的好时机。

巴菲特同时对投资者发出这样的忠告:投资者并非只是遵守规律就可以获利,同时应该了解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

巴菲特发现几乎所有与企业前景投资有关的事情,都与华尔街的说法大相径庭:

①你会发现自己是等待市场走低而不是走高,才能让你买到想要的上市公司股票。

②你采取经营企业的想法投资股票,将发现全世界最愚蠢的事,就是拥有一只股票后,期待它下周股价会上扬。

③你会改变看法,从原先认定买了股票后就期待未来6个月会有25%获利的看法,改变成参与企业投资的心理,期待未来5到10年,每年维持15%或更好的复利报酬率。

④你将了解分散投资是某些人用来掩盖他们选错目标的借口,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投资有所领悟。

⑤你可以从超级市场购物中得到投资理念的启示。

⑥你会发现很多投资者都非常乐观,但是没有一个在投资上获利丰厚。

⑦你会发现每股1500美元的股票并不算贵,但每股2美元的股票却相当昂贵。

⑧你将开始把股票当做债券,思考不同的利率状况。

一张普通股票所代表的意义是拥有该企业的部分经营成果,就像参与经营一个企业。把股票与企业割裂开来的做法错误的。事实上,股票代表拥有企业经营的机会,这也是巴菲特投资策略的精髓所在。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投资哪一个企业和了解该企业值多少钱,并将这些放入企业前景的标准中考察。

巴菲特主要的投资理念是通过判断企业的商业价值,来寻找合理的价位购买优秀的企业。在巴菲特看来,所谓合乎商业价值即是,投资能提供最高的年复利报酬率与担负最小的风险。巴菲特的业绩能够优于华尔街其他经理人的原因,则是巴菲特长期投资的动机——像企业家而不是像华尔街的投资专家偏重短期获利。

举例来说,如果某人要把他自己的一间超市卖给你,你会查看该店的会计账目及他们的获利状况。如果你看到该店获利不错,你会衡量该店的获利是否持续稳定,或是大起大落。如果该店获利持续稳定,你再问自己是否能真正地改善经营状况。如果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你对此就要作一番综合的考察。当了解该店的基本情况后,你会与该店的年盈余作比较,并算出你的年报酬率。一个10万美元要相对于每年2万美元的盈余,将提供你20%投资年报酬率(20000÷100000=20%)。在知道预期报酬率后,你就能货比三家以了解20%的报酬是否是好的投资。一旦发觉是好的投资,就该马上行动。

这就是巴菲特的投资决策过程,当他决定对企业进行投资时,他会自问:这个企业预计能赚多少钱,而卖价又是多少?并且这个答案是他比较的基础。

这不是一般华尔街专家投资企业的操作方式。巴菲特总是长期持有公司的股票,以赚取巨额利润。每年20%的报酬,15年后将有相当不错的获利。相反地,华尔街则是从短期的角度观察企业,他们只重视眼前的绩效,一年20%的获利无法让经理人赢得顶尖的业绩排名。他们注重的是短期业绩,在他们看来短期比长期业绩更重要。

一个快速到手的35%获利,一般华尔街投资人会接受这个交易,但巴菲特不会接受。他认为一个每年20%预期报酬率的企业很不容易找到,而一个35%的交易会给他带来麻烦,这很可能会将他的获利立刻降低25%。更何况,如果他将其变成现金再投资,很可能会投资到获利更低的标的物上。巴菲特就像许多商人,希望长期拥有好生意。对他来说,长期拥有好企业,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