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于阴阳,适于天时
“阴阳”的理论是古圣先贤发现的。在历史传说中,我们的人文始祖——伏羲氏,“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仰观天象,伏羲氏发现,天上最大的“象”是太阳和月亮。
俯察地理,地上最大的“象”是什么?是山和水。
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山和水,人身上的男根和女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太阳永远那么大,是实的;月亮在一个月当中却有阴晴圆缺,缺的时候就是虚的。山是实的,手伸不进去;水是虚的,手可以伸进去。伏羲氏从上面这些现象中抽出两个基本符号,一个是一根横线,后来人叫阳爻(yao);另一个是两根短线叫阴爻。阳爻表示太阳,阴爻表月亮;阳爻表示山,阴爻表示水。后来有了“阴阳”这个概念。
“阴阳”这两个字,原本表示背阴的地方和朝阳的地方。山的南边是朝阳的,所以叫“阳”;山的北边:是背阴的,所以叫“阴”。我们的祖先又发现气候有寒暖,日月有升降,每一天有白天黑夜,方位有上下、左右、内外,等等,进而发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作用又相互消长的关系。而这些现象都可以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阴阳”的对立、关联和消长正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于是“阴阳”逐渐成为一种中国人认识自然、宇宙和人体生命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区分万事万物的分类标准,它既可以用来区分相互对立、相互关联的不同事物,又可以用来区分同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比如天和地是一对阴阳,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水和火是一对阴阳,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阴阳”是可以不断划分的。如男人和女人是一对阴阳,男为阳,女为阴。男人内部和女人内部也可分阴阳。如躁动的、外向的男人为阳,宁静的、内向的男人为阴。女人也可分阴阳。
总的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虽然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阴阳”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外在的阴阳就是宇宙自然的阴阳,内在的阴阳就是人体内的阴阳。
两者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就养生来说,是指内在的阴阳要效法外在的阴阳,也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按照宇宙自然的阴阳规律来做。
中医养生很简单,看病实际上也很简单。什么叫有病?有病就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治病就是要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叫阴阳调和。好多人以此来取笑中医,说你中医怎么就知道阴阳,就不知道别的东西啊?这种看法是十分浅薄的。“阴阳”里面有非常深刻的含义,这反映了宇宙万物的本质规律,当然也反映了人体生命的本质规律。
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法于阴阳,实际上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把握生命本质。
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是阴阳不平衡的,或偏阳盛,或偏阴盛,这两种体质哪个更好呢?过犹不及,无所谓好坏。,阳虚的人有阳虚人爱得的疾病,阴虚的人有阴虚的人爱得的疾病,所以阳虚的人平日以助阳温热为保健,阴虚的人通常以滋阴祛火为养生。尽力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保证。
天人合一的生物钟
我们生活的地球及一切生物无不呈现出其内在的节律,如每日的昼夜交替、一年四季的周而复始、植物从萌芽到枯萎、动物冬眠与迁徙,以及每日动、植物各自固有的活动规律,有的黎明即啼,有的日出而作,有的黑夜出行,有的朝阳开放,有的夜间生长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坏,这是什么原因呢?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它自动地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人从他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他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等。如人在一天24小时内感官敏锐程度、温度、血压等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就是人体生物节律的一部分。
而人类具有的生理节律表现在更多的方面,如心脏的跳动、肺脏的呼吸、基础代谢的强度、血糖和一些激素的含量、血压的变化、人眠和觉醒的规律以及女性月经来潮、退潮的规律等。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还存在着神奇而微妙的对应关系。据说人体内的几十种元素的比例和地壳几十种元素的平均含量是一致的。大自然好比扩大了的人,而人也好比是浓缩了的大自然。人的生理活动随着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也在进行着周期性的节律活动。这种周期活动,除了有随着昼夜而变化的“日生物钟”,也有随着月亮盈亏而运转的“月生物钟”,还有按四季变迁而更替的“年生物钟”。美国精神病学家利伯认为,人体的细胞和液体的运动会随月亮的变化而变化。人体内的流体成分约占80%,月球的引力能像引起海水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而引起生物潮,这是人们在满月时精神容易激动、暴躁的一个原因。
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与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气血运行也是息息相关的。人如果违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打破正常的生物节律,就会导致疾病,加速衰老。
一位研究“生物钟”的著名专家认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起伏波动的,有高潮,有平潮,也有低潮。人体内有一个“预定时刻表”在支配着这些起伏波动,人们形象地称为“生物钟”。受它支配的人体血压、体温、脉搏、心跳、神经的兴奋抑制、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种生理活动,是生物钟的指针,反映生物钟的活动状态。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是按“生物钟”来运转的,生物钟“准点”是健康的根本保证,若“错点”则是虚弱、疾病、早衰、夭折的根源。
德国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在19世纪初算是长寿老人了。M·M·佐生科对康德作了极好的评述:“他的全部生活都按照最精确的天文钟作了估量、计算和比拟。他晚上10点整上床,早上5点起床。接连30年,他一次也没有错过点。他7点整外出散步——哥尼斯堡的居民都按他来对钟表。”据说康德生下来时身体虚弱,青少年时经常得病,后来他坚持规律生活,按时起床、就餐、锻炼、写作、午睡、喝水、大便,形成了“定式”,身体从弱变强。
生理学家也认为,每天按时起居、作业,能使人精力充沛;每天定时进餐,届时消化腺会自动分泌消化液;每天定时大便,能防治便秘;甚至每天定时洗漱、洗澡等都可形成“动力定式”,从而使生物钟“准时”。谁违背了生物节律,谁就要受到它的惩罚,谁不按这个节律活动,谁就会与“魔鬼”交上朋友。现时有些人遇上周末,看什么“通宵电影”、泡通宵酒吧、玩通宵麻将,结果导致生物钟“错点”,患病者越来越多。协和医院一位内科大夫介绍说,有一位姓柳的总经理喜欢通宵玩麻将,劳累过度,患上冠心病住了医院。据说此人原来身体结实,无任何病症。他自认为周末玩个通宵没什么,哪里知道通宵熬夜会使生物钟“错点”,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但体内却变化异常,血液波动增大,激素分泌紊乱,身体处于混乱状态。这样日积月累,“错点”在身上产生了积累效应,患病就是必然的了。
日有日的规律,月有月的循环,年有年的往复。生物节律与人的健康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果人的“生物钟”运转和大自然的节律合拍、和谐、融洽,就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目前,国际上认为“生物钟”是自然养生的最高境界。因为古今中外,健康长寿者的“养生之道”千差万别,但规律生活这一条却是共同的。
以自身律动养自身
为什么我们这几天懒洋洋的,身重如山;过几天又是精神抖擞,身轻如燕?
人的精力、智力、情绪也都存在着周期现象,这种周期现象是受生物钟控制的。
人的生物钟除了受大自然天体阴阳变化影响之外,还受个体生理、病理遗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影响。
男、女生物钟与各自的性周期有密切关系。如女性的生物钟就对阴阳的消长有明显的反映。在月经净后的阶段,雌激素逐渐增多,故在此阶段感到体沉肢重,人懒而发困;而月经前一阶段,雌激素水平下降,孕酮水平增高,阳性成分偏高,阴性成分变淡,故在这一时期,觉得身体变轻,灵活而好动,兴奋性增高。这些现象皆说明生物钟的基础是阴阳的消长转化。
男性的阴阳周期则受遗精周期的影响,所以男子房事忌过频,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其会打乱生物钟从而使阴性周期延长,阳周性期缩短,而影响工作效率。
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的人,如学校里共同住在一个寝室的女生,其月经周期会渐渐靠拢,因而阴、阳周期也慢慢趋于一致。
共同做一种工作的人,如同在一个办公室的人,生物钟也会在无形中同步。
一个家中的两姐妹,由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相同,所以生物钟也很容易一致。
按照中医理论,宇宙万物产生节律的基础是阴阳消长,生物钟的实质是阴阳交替。因此,生物钟的关键在于维持一定的阴阳消长周期,并不一定非要和宇宙“合拍”,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节律进行。
生物周期是生物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而逐渐形成的。宇宙万物由于自然竞争的缘故,为了求得生存,有的生物周期律与星体运转同步,有的则逆步。如以太阳(地球自转一周)所致昼夜节律而言,大部分生物呈现同步节律。即白昼兴奋、活动、进食,夜晚则抑制、睡眠、休息。小部分生物则恰恰相反,呈现为逆步节律,即夜晚活动,白昼睡眠。如猫、老鼠、猫头鹰、蚊子等,属逆步节律的动物。植物也一样,大部分白天开花,夜晚闭合,如夜合欢最为典型。少数则相反,如昙花则是在夜晚开花。总之无论与宇宙同步或逆步,皆统一于太极阴阳消长的基础之上。
事实上,生物节律并非都是与宇宙同步的。大自然有足够的事实证明生物存在着内源自律,如人体的脏器并不是步调一致的,夜晚肝脏工作最辛苦,要进行解毒、贮备工作,中午则处于休息状态,因此中午饭是不宜饮酒的,以免增加肝脏的负担。
上夜班的人,人体阴阳周期可以完全颠倒过来,因为人体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所以昼夜节律完全可以打破。
此外,人类可以不必囿于昼夜交替而能够充分利用夜晚优势,避免所有的人同用一个昼夜节律、白昼挤在一个空间工作的弊端。
许多地方已用光照改变生物的阴阳消长周期,如要使阳性周期提前,则可提前进行光照,而欲延长阳性周期的则可使光照延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动物饲养及植物栽培,如用光照缩短黑夜时间,使母鸡多生蛋,说明打破昼夜节律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人类拥挤,暂时不能迁居外星,仅有向地下发展的可能性。
地下居住大大减小了太阳辐射的损害。据外国科学家观察,在洞穴生活,生物钟放慢了一半,在洞中连续工作20~24小时,主观感觉只有8~10小时,睡眠10~14小时,主观感觉只睡了7小时,大大发挥了醒觉状态的优势,为缩短睡眠时间提供了可能性,可以延长有效生命而且还不必侵占地面绿色植物的地盘。对保持地球生态平衡,使地球生物能够延续下去具有重要意义。
节律性是生命的重要特征
节律性是生命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体的节律性不仅表现在一天中的波动上,人的一生也有节律。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过生、长、壮、老、死,谁也逃不了这一规律。到了什么年龄便会出现什么特征。经过研究发现,人体内存在着一张“预定时刻表”,由它在指挥着人体的发育,使之呈阶段性进展,表现出各种人生关键期。形象地说,人体内有“生物钟”。它支配着人的生命活动。它的运转正常使人体充分显示出生命本色。
人过50,身心发展达到成熟,组织器官发育完成,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反应也基本定型,一般都具有应付复杂繁重负荷的身心素质条件。
但缓慢发展的生理变化,会蓦然感到“力不从心”或“身心交瘁”、“积劳成疾”。
这是因为人的一生都在发育,都在变化,在“人生旅途”中的各个阶段也都存在着关键期。例如,生理器官“与生俱来”,但要到十二三岁才会来初潮(女性)和遗精(男性),才会出现第二性征。35岁左右生殖功能又从顶峰开始下跌,表明存在着“潜在的衰老”。50岁左右又会出现更年期。55岁左右是疾病危险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