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过50健康必读书
20140600000011

第11章 好心态,好身体(5)

现代医学认为抑郁是一种病而不是一般的心情不适。

抑郁症极易发生自杀,尤其发生在更年期。因心理压力加生理压力,双重压迫更容易产生绝望。

人过50,我们更容易受到外部变化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的内部紧张则表现为抑郁情绪。

功能的丧失必然导致地位的丧失。女子到了更年期仍然珍惜其性特征和生育能力。男子则珍惜其养家糊口的本领。进入50岁,我们更开始感到心力不济。退休后人上了年纪,才自认今非昔比。在人生各个关键阶段,抑郁并不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那些在幼年时代丧失了某种功能的人,那些在年轻的时候没能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人,到了晚年之后,一旦内部的或外部的变化使他们遭受到压力,就比别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张学良享年101岁,他的长寿之谜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有人称之为“张学良现象”,也就是逆境人生中却能实现长寿的现象,这在世界政治人物中也是罕见的。

世纪传奇老人张学良一生的经历可以说是奇幻又非凡。不到而立之年,因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而接替父亲职位,执掌东北军政大权,“统治”3000万人口,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埃德加·斯诺语);后又归顺中央,成为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与蒋介石结拜为兄弟,深得蒋的信赖;“九一八”事变后,成为万夫所指的“民族罪人”,实际上是“不抵抗”政策的替罪羊;后因对蒋介石的内战方针不满,开始接近共产党人,同红军合作,思想上赞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成为一名爱国将领;1936年年底,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这次事变成为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其重大意义历史学家已有公论;然而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却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涯,国民党从大陆溃败后,又险些被蒋介石泄愤处死……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沧桑变化,不但没有使张学良“看破红尘”,厌世遁出,反而让他提前进入“散淡”境界,把囚禁生活当做修身养性的人生大课堂。在被软禁期间,张学良把自己的生活设计得十分充实:研究明史,钻研《圣经》,养鸡养鸭,徜徉林泉。

张学良年轻时曾经吸过毒,靠着坚强的毅力戒掉了毒瘾。

张学良也曾经历过歌舞升平的富贵温柔生活,不论在天津、北平,“少帅”的风流韵事曾是报章追逐报道的“花边”。

综观张学良的大半生,他以自己顺时应变的精神书写了一部奇特的养生经历,并修成善果,可谓“囚禁中修炼成的全福老人”。

张学良的静修养生法,是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不自愿而为之的。

清朝名医叶天士指出,《疏五过论》中提到的“尝富后贫,故贵脱势”是人生之大忌,如果因此发生精神创伤,是很难恢复常态的。

换一种方式说,人容易接受先贫后富,先苦后乐,由逆境转为人生顺畅,是无碍于健康的;在一帆风顺中出现暂时性的挫折和意外,也不会对寿禄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哪怕心胸最豁达、意志最坚强的人,都难以从“富贵温柔”中猛然转向不可逆转的穷愁困苦的命运,因此而郁闷,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心疾”是最难治疗的抑郁症。这恰恰就是张学良面临的问题,张学良在囚禁生活的一开始,也是极其不能适应的,几度陷入绝望,并大病了几场。

抑郁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预防、疏导和治疗,有时候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刚开始被囚禁的时候,张学良正是年轻气盛的时节,由统领大军的最高将领,沦落为几个特务看守之下的阶下囚,这种落差给人精神上的刺激,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张学良整天绕着关押他的斗室长叹,不叹气的时候就是大发雷霆。外面的国仇家恨未报,在深山里过着没有人身自由的幽居生活,不能对时局产生丝毫影响,郁积于心,自然要发泄于外。而越是发脾气,脾气就越坏,躁狂性抑郁症的症状就越突出,并往严重的方向发展。原本身体底子非常好的他曾在半年之内做了’一次胃的手术、一次心脏手术,由此可见,“心病”对生理的损害是实实在在的。在大陆关押期间,张学良被转移地点达10余次,颠沛流离,生活条件越来越差,并且四周布满幽灵般的特务,随时报告他的起居和政治动态,气氛压抑至极。“龙卧沙滩被虾欺”的琐琐碎碎,更是令他暴躁易怒,发作之后又陷入身体虚弱与失神当中。

然而张学良素来意志坚强、胸襟开阔,在认识到无法改变囚禁命运之后,他决定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把天下可笑之人、可气之事全都付之一笑。他制怒熄火、自找乐趣的方式可谓不拘一格。

驾驭自己的情绪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七情六欲。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外界客观刺激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反应。我们的感情、情绪,我们的心理活动本来就是多方面的。有不良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善于控制它、调节它,要及时地排解它,而不能让它任意发展,否则就会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危害,而产生身体上的各种疾病。

(1)愤怒

一个人发怒的时候,气往上冲。大家可能都有过一些经验,如果遇到一些非静愤怒事情,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血往上涌。所以如果有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人就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发怒。因为怒的时候,一下子气血往上冲,那就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黄帝内经》上讲,“怒伤肝,怒气直接影响着肝。”肝脏是藏血的,发怒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肝脏,肝血、气血往上冲往上涌,这时人非常危险,有的就会脑出血。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故事。周瑜是吴国的大将军,才华横溢。而蜀国有一位诸葛亮,更是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他有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就积劳成疾。最后一次他生气的时候,血往上涌,一命呜呼了。所以怒则伤肝、伤气血,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遇事不怒、不生气的心态非常重要。

据报道,有个教授因为一件小事与自己的研究生生气,老教授认为,还没有毕业,你一个博士生就这样蛮不讲理。老教授很激动,一拍桌子,脑血管当时就破了,这一拍胳膊抬不起来了,半身不遂,站不起来坐不下,歪着歪着倒在地上。我们不讨论这个年轻人的道德,而是说老的跟年轻人生气没必要,他不听话,你没必要跟他生气。因情绪波动,血压会猛然升高。

还有个人为一只蚊子引起了严重高血压。他刚从国外回来,到深圳去旅游,10点钟准备睡觉,蚊帐里有只蚊子,起来去打蚊子,蚊子那么好打吗?打到清早4点钟总算把蚊子打死了,他想自己还得躺2个钟头呢,看看屋里还有没有第二只蚊子,听了半个钟头,没事就睡下,再睡就睡不着了。他一直坚持吃降压药,平常每天血压120,天亮测试血压196,唉哟,升了76。医生曾告诉他:“药量可以加倍。”

赶紧加倍吃药,还不行再加一倍,结果加到8倍还不行,赶紧上医院,打了点滴才把血压降下来,虽然脑子没出血,但鼻子还是出血了。为了一个蚊子,血压就升了76。

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或忧或喜。重要的是当个人的生理需要与客观事物发生矛盾冲突而出现种种劣性情绪时,如果能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乃至处理好各种事情都是有裨益的。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卡尔森把防止激动的方法归结为这样的话:“请冷静下来!要承认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按计划进行。”

理查德·卡尔森的另一条黄金规则是:“不要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他说:“要冷静,要理解别人。”他的建议是:表现出感激之情——别人会感觉到高兴,你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忍”字拆开是“心”字上面“一把刀”,可见我们能够做到“忍”是很难的。当我们忍不住时,就试试美国前总统杰弗逊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如何抑制自己不生气呢?这时你要问自己:一年后生气的理由是否还那么重要?这会使你对许多事情得出正确的看法。

何苦生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它时,它便消散了。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

欧玛尔是英国历史上唯一留名至今的剑手。他有一个与他势均力敌的敌手,他同他斗了三十年还不分胜负。在一次决斗中,敌手从马上摔了下来,欧玛尔持剑跳到他身上,一秒钟内就可以杀死他。

但敌手这时做了一件事——向他脸上吐了一口唾沫。欧玛尔停住了,对敌手说:“咱们明天再打。”敌手糊涂了。

欧玛尔说:“三十年来我一直在修炼自己,让自己不带一点儿怒气作战,所以我才能常胜不败。刚才你吐我的瞬间我动了怒气,这时杀死你,我就再也找不到胜利的感觉了。所以,我们只能明天重新开始。”

这场争斗永远也不会开始了,因为那个敌手从此变成了他的学生,他也想学会不带一点儿怒气作战。

(2)伤心

人们每有所失——例如友情、爱人和自尊心等——就觉得伤心。

你觉得伤心时,应设法找出失掉的是什么?这种丧失对你有什么影响?

曾经满足过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后能在哪里取得补偿?

你觉得伤心,而且知道是谁令你伤心,应该怎么办?如果可能,就去找那个人当面直说他伤害了你,怎样伤害了你和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

为什么告诉他?因为不论你是否喜欢,你的情绪一定要以某种方式发泄出米。倘若不向引起你情绪恶劣的人发泄(向他发泄是应当的),这些恶劣情绪就会随时随地发作。往往发作的地点与时间都不对。妻子不在吃饭时向丈夫说出真心话,而在厨房里摔碟子,就是例子。最好是在情绪开始恶劣时,就向引起你这种情绪的那个人说明。

(3)喜伤心

《黄帝内经》上说,喜则伤心。要说起来七种情绪里面喜是一种好的情绪,怎么会伤心呢?这里的喜其实说的是大喜,过分的高兴、兴奋,而大喜过望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损伤心气。因为“喜则气缓”,大喜之后这个气就缓,缓意思是涣,表示气一下子涣散开来。

太高兴、太兴奋了,往往气就散掉了,而产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严重的甚至发疯。

《儒林外史》里面有一个故事《范进中举》。范进考举人老考不取,到五十多岁还考不取,屡考屡败。最后一次在他自己都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接到通知考中举人了,这时候他是大喜过望,结果没想到,大喜之后就疯了。为什么疯了呢?就是伤心了。因为心藏神,心主神明,心是管思维意识、神志活动的。正常的喜乐,使精神愉快,心气舒畅。可是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所以人也就迷失了,丧失神志,所以人千万不要大喜过望。

加拿大一位贫穷的鞋匠,在确知自己中了百万元的巨彩后,竟“因乐暴亡”,直到人殓之时,仍面带笑容。这种因过度兴奋造成的猝死,时常发生在中老年人中间。人过50,全身的动脉均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硬化,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当然不会例外。如若心脏剧烈地跳动,必然增加能耗,心肌将会发生相对的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或心搏骤停。这是“乐极生悲”的一个原因。此外“乐极生悲”还可致血压骤然升高,健康的人尚可代偿,若已患高血压病,过度兴奋就会导致“高血压危象”,表现为突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高血压危象”尽管可能持续几个小时,却可由此引起脑血管破裂发生猝死。

可见,“乐极”亦不可取,为了健康长寿,任何情绪的过分激动都是不可取的,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于喜事与悲事、兴奋与气愤、顺境与逆境、快乐与痛苦等,都应一视同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一定注意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

虽然人人都有不易控制自己情绪的弱点,但人并非注定要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或喜怒无常心情的牺牲品。当一个人履行他作为人的职责,或执行他的人生计划时,并非要受制于他自己的情绪。要相信人类生来就要主宰、就要统治,生来就要成为他自己和他的环境的主人。

一个心态受过良好训练的人,完全能迅速地驱散他心头的阴云。但是,困扰我们大多数人的却是,当出现一束可以驱散我们心头阴云的心灵之光时,我们却紧闭着心灵的大门,试图通过全力围剿的方式驱除心头的情绪阴云,而非打开心灵的大门,让快乐、希望、通达的阳光照射进来,这真是大错特错。

笑纹比皱纹重要

常言说: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

笑,是人的欢乐情绪的表现;笑,是最优美、最自然、最良好的全身运动;笑,能使你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乐而忘忧;笑,能减轻痛苦,能够医治疾病。

在18世纪,有一位红衣主教患了可怕的脓肿病,濒临死亡,教徒们都已经绝望了,忙着为他准备后事。恰在这时,主教养的猴子滑稽地戴上了红衣主教的红色方帽,穿上了主教的袍子,在大厅里学着主教的样子走路、祈祷。主教看了哈哈大笑,病情顿时减轻了一半。猴子一连表演了几天,居然挽救了主教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