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经营知识
20140300000024

第24章 理财有道(1)

赚钱犹如“扒子”,理财犹如“匣子”。赚的钱再多,装不到匣子里去,就有可能失散。所以,“当家不理财,等于瞎胡来”这句俗语颇有深意。

第一节理财有方

作为老板,企业或商业中的每摊子事,都要挂在心上,比如筹集资金,购买原材料,安排生产,推销产品等,老板无不一手操办。所以,老板在企业中当家作主,一锤定音,没有理由不会理财。如果老板理财有方,以钱生钱,那么当然财源茂盛,潇洒自如了。反之,如果缺乏理财能力,不仅可能把本赔进去,而且可能债台高筑,度日如年。常言道:“有钱,老板好当;无钱,心里发慌。”当好老板,必须先学会理财。

1.聚财、生财和用财

理财之道有三,即聚财之道、生财之道和用财之道。聚财之道主要是利用筹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利用筹资决策进行定量分析,以便用最经济的手段取得所需的资金。用财之道是老板掌握充分的财务信息,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运用现金流量原理,进行合理的投资分析;树立查账观念,运用资金责任制度,有效控制资金运动。生财之道表现为选择适当的财路,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一方面要竭尽所能压缩成本,减轻负担,进而通过盈亏衡量、成本收益比较,确定企业的利润。此三道彼此密切联系,缺一不可。聚财之道用于筹集资金,用财之道体现资金的分割与控制,生财之道表现资金的周转和利润的实现。三道联系起来,资金不停地周转运动,促使老板赚取到最大化的利润。

理财之道是互相联系、互相约束、密不可分的。聚财之道是基础和前提。掌握聚财之道就是要确定筹集资金的数额,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寻找多样化的筹资方式,利用各种筹资渠道,最终进行合理筹资组合,力求筹集一定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最小。用财之道是聚财之道的合理延伸,又是生财所必须处理好的重要环节。掌握用财之道就是要将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利用现金流量原理进行合理的决策,然后将决策结果用预算的方式反映出来,合理计划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在资金实际周转过程中,利用责任控制制度,保证资金有效和高效地运动,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填补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其要旨是如何使资金优化配置。生财之道是用财之道的发展和实际操作,是赚取最大利润的直接反映。掌握生财之道就是要有正确的盈亏原理作指导,运用各种合理手段增加自己的收人,同时尽其所能地降低成本,减轻企业承受的各种负担,并选择适合经营特点的发财之路,抓住每一个发财机会,这样就会财运亨通,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贯穿理财之道的最基本的宗旨是效益,即使成本变得最小,使收入变得最大。如果背离了这一宗旨,就表现为理财无方,四处碰壁了。

理财之道必须统筹兼顾,缺了哪一道,就像三角形缺了条边,鼎缺了一条腿一样,破坏了稳定,也就使理财之道不完整,就赚不到你所期望的利润。缺乏生财之道,就不能利用资金去以钱生钱,只能经营很窄的面,打不开市场,至多维持一下局面。这类似于棋类比赛中和棋一样,不懂棋术,至多只能取得和棋。而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不打开财路,力争上游,最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应该掌握生财之道,以钱生钱,赚取最大利润,使聚财之道和用财之道体现在最大化的利润之上。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其最终目标是盈利,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盈利是以生存和发展为前提的。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可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三个方面。

为了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在财务管理上应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继续进行下去;合理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使企业能在发展中求得生存;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来实现企业的最终盈利目标。

目前,表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三种观点:

(1)利润最大化

企业的目标是为了获利,因此,这种观点认为,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符合企业目标的。

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表面看起来是很合理的。在我国,考核企业经营成果的首要指标就是利润。利润的大小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国家的贡献,而且与企业职工的利益紧密挂钩。另外,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努力增加收人,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减少各种开支。因此,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对于企业追求产值、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有一些缺陷,如没有考虑利润的发生时间,没有考虑获得利润与所承受的风险大小的关系,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投入资金的关系,因而容易导致企业为追求短期的最大利润而忽视长远的发展;追求外延的扩大,规模的膨胀而忽视效率的提高;只顾追求最大利润而忽视风险的控制。因此,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并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

(2)投资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

投资利润率是利润额与投资额的比率,每股收益是利润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后一指标适用于股份公司。

这种观点虽然把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金或股本进行对比,便于不同资金规模的企业进行对比,但仍然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3)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企业价值不像利润是一种实际已实现的价值,而是一种潜在的获利能力。企业的价值不能用其账面价值来反映,因为许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一种历史成本,不代表其市场价值,更何况一些无形资产如商誉,在账面上也反映不出来。但企业的价值可以通过市场的评价来确定。

对于股份公司来说,这一目标可表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可以由其拥有的股票数量、每股股利和股票市场价格等三方面来决定。因此,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提高每股股利和每股价格,而这些都有赖于每股收益的提高,因为每股收益的增加是提高每股股利的基础,也是提高股票价格的重要手段。但是,股票价格的提高,不仅仅取决于每股收益的增加,除外部因素变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之外,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以及所将要面临的风险大小都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如果企业未来盈利能力提高,股票价格必然上升,反之亦然;而当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不变,但面临的风险加大,如应收账款增加时,股票价格会下降。由此可见,对上市的股份公司来说,这一目标比较直观。

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不但要考虑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而且更要注重未来的长期获利能力;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盈利水平,更要注意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投资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由于这一目标克服了利润最大化和投资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缺陷,因此被认为是最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但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对非上市公司来说,估价不易客观和准确;而对上市公司来说,股价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因此,这一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不易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3.理财的基本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原则(理财原则),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从理财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体现理财规律的基本要求,是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规范。理财原则是企业财务管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在研究理财原则时,要把握以下要点:①理财原则应介于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方法之间,既不能是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描述或解释,也不能是对财务管理方法的说明。②各项理财原则之间应保持一定内在联系,但不能大量重复。③各项原则应是平行关系,而非交叉或相互包含关系。总之,对理财原则的归纳,应具有概括性、全面性和普遍性。

根据以上认识,我们将理财原则概括为以下四条:①系统原则;②现金收支平衡原则;③成本一收益一风险权衡原则;④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1)系统原则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子系统)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点。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又是由筹资管理、投资及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子系统组成的。因此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从财务管理系统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出发,从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和统一出发,通过对各种理财方法、理财工具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形成一个灵敏、高效的财务运行系统,在动态中实现企业理财目标。

(2)现金收支平衡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贯彻的是现金收付制,而非权责发生制,客观上要求现金收入(流人)与现金支出(流出)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企业的现金收支在每一时点上的平衡性,是维持企业资金运动的必要条件。

(3)成本一收益一风险权衡原则

在企业理财过程中,成本、收益、风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财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收益、风险三位一体的观念,以指导各项财务管理活动。

(4)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企业在组织实施各项财务活动时,必然要涉及与各有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关系。企业只有善于处理和协调各种财务关系,整个财务管理才会成功。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企业与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劳动者(职工)、内部各部门和单位、债务人、被投资企业、国家(政府)、社会公众等之间各种不同经济利益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与各方面的联系将日益广泛,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也将越来越复杂。如何协调好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将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4.理财的基本环节

企业财务管理环节(或循环)是指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即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的步骤或程序。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它们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形成首尾相接、周而复始的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

必须指出的是,每一基本环节的完成过程又可形成一个小循环,比如财务控制环节中,也需要预测、决策、分析等。另外,有人直接将财务管理环节称为财务管理方法,我们认为是不妥的,因为环节本身不是方法,而完成每一环节的工作则需用方法,这才构成财务管理方法,比如完成预测工作就需用预测方法,但我们不能说预测本身就是方法。

(1)财务预测

预测,简而言之,就是鉴往知来,即对未来事件或现在事件的未来后果作出估计,以把握未来不确定性的活动。财务预测,就是企业财务人员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把握企业理财环境,考虑现实的要求和应追求的目标,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及财务成果所作的预计和推断。其作用表现在:①是财务决策的基础;②为编制财务计划提供依据;③是进行日常财务活动的必要条件。

财务预测的一般程序是:①确定预测对象和目标,制订预测计划;②收集和整理财务信息资料;③建立预测模型;④选择预测方法,确定预测值;⑤分析预测误差,修正预测结果;⑥编写预测报告。财务预测并非凭空臆测,而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的相关财务信息资料之上,尤其应重视理财环境的调查研究,以积累预测所需资料。其调查方法主要有询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和资料分析法。

(2)财务决策

决策是人们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途径、策略所作出的抉择(选择)。财务决策是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目标约束下,从若干个由财务预测提供的备选财务活动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的过程。财务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决策的内容包括三大方面: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

财务决策的一般程序是:①确定财务决策对象和目标;②根据财务预测提出各种备选方案;③选择决策标准和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④实施选定的方案,进行跟踪再评价。

(3)财务计划

计划是未来行动的方案,是决策的具体化,计划应具有可操作性。财务计划是企业在一定的计划期内,以货币形式为主的反映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及其来源、现金收入与支出、财务成果及其分配的预先安排。财务计划是财务决策的具体化,同时也是财务控制的依据。财务计划的主要内容有:筹资计划、投资计划、收益分配计划。财务计划的典型形式是财务预算,也可以说,财务计划最终以财务预算的形式加以表达。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和预计财务报表(含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个部分,其编制依赖于业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有关管理会计的书籍。

编制财务计划(预算)的一般程序是:①根据财务预测所提供的数据及财务决策的结果,全面安排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项计划指标;②对各项计划指标进行协调,保持勾稽关系,实现综合平衡;③具体落实各项计划指标的数字,按规范表格编制财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