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20140200000032

第32章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11)

五、浩荡起禅风,万古垂真身

弘忍的门徒各领一方,聚众传法,声震全国。有名的据说有11人,最著名的是北方神秀和南方慧能,后来称为“南能北秀”。武则天先后接见了弘忍多名弟子,如嵩山的慧安和当阳的神秀,表示天下习禅的,还是东山法门最为出色。

据载,神秀50岁投奔弘忍,服侍6年,不舍昼夜。后来流泪告辞,不知去向。直到年近古稀(677~680),才取得正式僧籍,在荆州当阳山度门寺(或玉泉寺)弘扬东山渐修法门,学徒越来越多,震动了朝廷。年过90的神秀被武则天请进洛阳,礼为国师。则天跪拜听法,睿宗、中宗也礼遇甚厚,因此神秀在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号称“两京法主”、“三帝国师”。

极盛之时,朝中每天常常有万把人礼敬听法。中书令张说拜神秀为师,曾经对别人说:“秀师身长八尺,龙眉秀目,威德巍巍,真是王霸之器。”武则天和中宗也向神秀和慧安请教一乘顿悟法门,可是神秀和慧安都推辞说:“南方有慧能大师,密受五祖衣钵,传佛心印,可以请问他。”于是则天和中宗下诏,派薛简策马前往迎请。

慧能却推辞说:“我有病在身,动不了。再说我其貌不扬,个子又小,北方人见了,恐怕不愿意听我说法。先师弘忍说我在岭南有缘,师命不可违啊。还是终老于林间吧。请皇上宽恕。”于是递上一份表章,请薛简带回去,代为呈交。

这么一来,南能北秀也就很有些南“野”北“朝”的意思了:慧能多在南方民间发展,神秀多在北方朝廷发展。但是最后南禅“北伐”,北禅被南方的台风一刮,就站不住,应声倒地,再也爬不起来。

但是当时北方禅门正是神秀的天下,所以薛简说:“京城的禅德都说,要想得道,必须坐禅习定。不因禅定而得解脱的,从来没有过。不知道慧能师傅怎么看?”

慧能说:“道由心悟,怎么靠坐就能得道?经上说:谁要是说如来坐、如来卧,谁就是行邪道。为什么呢?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的解脱是无证无得的,何况这个坐呢?”

薛简又说:“弟子回京,皇上一定问我禅法的奥妙。请和尚慈悲,指点心法的窍门,我回去好禀报皇上和太后,转告京城学道的人。好比一灯点燃百千灯,把黑的都点亮,明明无尽。”

慧能说:“大道不明不暗。明暗是代谢变化;说明明无尽,也是有尽,因为这是明和暗相互对待,才有明暗之分。有区分就有对立有边界。可是《净名经》说;大法不能用别的东西来相比,因为大法不跟别的东西相互对待。”

薛简还不明白,又问:“明比喻智慧,暗比喻烦恼。修道的人,假如不用智慧照破烦恼,凭什么才能跳出无始以来的生死轮回呢?”

慧能说:“烦恼就是菩提。它们不是两个,没有区别。要是用智慧照破烦恼,这就是二乘人的见解,羊车鹿车的根机。上等智慧的大根器,都不是这样。”

薛简问:“什么是大乘人的见解?”

慧能说:“明和无明,凡夫认为是两个东西。智者明白它们的本性一样。无二之性,就是实性。实性在凡夫那里并不缺少一点,在圣人那里也并不增加一点。烦恼的时候,实性并不散乱;禅定的时候,实性也不寂灭。实性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不在内外;实性和法相如如相应,常住不迁,这就叫做道。”

薛简又有疑惑: “大师说不生不灭,跟外道说的不生不灭有什么不同?”

慧能说:“外道说的不生不灭,是用‘灭’去阻止‘生’,用‘生,来显示‘灭’,这个灭总是不灭,生又被说成不生。我说的不生不灭,是本来不生,现在也就没有什么可灭的。所以跟外道不同。你想知道禅法的奥妙,只需一切善恶都不考虑,自然就在清净心体里面,明明白白,不动不摇,又随心所欲,妙用无穷。”

薛简大得解悟。回去禀报,朝廷回赐磨衲袈裟一件,水晶钵一具,敕令韶州刺史整修寺院,又赐慧能在新州的旧居为国恩寺。

有一天,慧能嘱咐门人:“我灭度后,你们各化一方。我现在教你们如何说法。先举阴界入三科法门,然后使用36对法,说话不离自性,成双成对,不要落在一边。一来一去,用这一边破掉那一边,又用那一边破掉这一边,最后把两边破光,但也不落空,什么也不可执著。”

慧能接着举出36对法,比如天和地、日和月、有和无、色和空、动和静、大和小、邪和正、愚和智、烦恼和菩提、常和无常、进和退、生和灭、法身和色身、凡和圣、僧和俗等等,一共36对范畴,都要自由来往,外离相,内离空,不着一边,把握实相。比如,有人执著空见,说不立文字,以此来诽谤经法。其实,说“不立文字”,这就是在说话,就是文字了。所以是对法,对方总在自身中,一边总在另一边中,“不立”两字,就是文字,就是“立”。其他的对子,都应当这样去对付。又比如明和暗。

人家问什么是暗?应当答复说:明是因,暗是缘;没有明,就是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一来一去,互为因缘,中道的意思就出来了。

唐玄宗先天2年(713),慧能打算回到故乡新州,住在国恩寺。回寺前,弟子们极力挽留。慧能说:“诸佛出世,都要示现涅槃。有来有去,理当如此。我这身子,也得有个归处。”

弟子问:“师父从此去后,希望早些回来。”

慧能说:“叶落归根,当初来的时候也没说过要来。”

弟子又问:“正法眼藏,付给谁呢?”

慧能说:“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然后回到国恩寺,一个月后端坐人灭。从此肉身不散,从713年坐到如今,快1300年了。广东韶关南华寺(即原宝林寺)至今完好保存慧能打坐真身,让海内外信徒供养。慧能的禅法不讲究坐禅,自己却以坐姿圆寂,一坐就是千多年,看来还将这样坐下去,这也是对法。

六、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从慧能开始,禅宗掀起一个“革命”。这场革命不但以南禅“吞并”了北禅,而且“横扫”佛家各宗,使各宗各派,无不披靡。唐武宗灭佛后,佛家各宗都经受了沉重的打击,可是禅宗凭着百丈禅师创立的丛林制度,却在中国民间站稳了脚跟,最后得到朝廷的首肯,风行全国。达摩撒下的菩提种子,开出禅宗的慧能一花,展开为曹洞、云门、法眼、临济、沩仰五叶,自然结出了丰硕的佛果。

慧能继承达摩禅法的精髓,适应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走势,传扬顿悟法门,有直截了当、深入浅出、不泥经典、不重名相、贴近生活、佛理弘深、形式活泼等特点,从王公贵族、文人学士到平头百姓、无学白丁,都可以修学,但是学法人的根器却要求是最上乘者。

经过数百年的薰习,到了唐代,中国人属大乘根器者已经不在少数。

许多人信心十足,不看有没有衣钵传承,就可以识别法师道行的高低,而决定取舍去留。禅宗之所以能在首盛于盛唐之后,再盛于以后几朝,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缘。不过法久生弊,许多人望风归附,其根器却并不一定适合于修顿法,难免有附庸风雅的可能。久而久之,精髓尽失,只留下躯壳,活泼泼的禅悟流于油嘴滑舌的口头禅,终于连同整个中华民族的逐步消沉而慢慢衰落下去。看来,南禅一统天下,有其利,也有其弊。开头有大利,后来有大弊。虽然历史因缘所成,已成定局,我们仍然不免为神秀一系的北禅的衰微、也为法相宗等其他几宗的过早退却,而无可奈何地惋惜。

慧能在曹溪培训弟子好几千人,最著名的是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这五个人各居一方,自成一派,最兴盛的是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两系。青原行思一系发展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怀让一系分化出临济、沩仰两宗,大行于中晚唐,在禅宗史上极负盛名。

1.南宗急先锋(神会)

首先要提的是神会(?~760)。神会本姓高,襄阳人。开头跟神秀学过。神秀被召进京,劝弟子们去岭南找慧能求教。

神会去谒见慧能,见慧能在坐禅,就问:“大师坐禅,见还是不见?”

慧能举杖就打,问:“我打你,痛还是不痛?”

神会说:“也痛也不痛。”

慧能就说:“那我是也见也不见。”

神会问:“为什么也见也不见?”

慧能说:“见,是常见自己的过失;不见,是不见别人的罪过。你为什么也痛也不痛呢?”

神会说:“若说不痛,那就如同草木;若说痛,就如同凡夫了。”

慧能一听,说:“神会!我前头说也见也不见是两边,你说也痛也不痛是生灭。你自性不了,还跑到我这里卖弄小聪明!”这下神会不敢多嘴了。

神会加紧修行,成为慧能门下最用功的弟子之一。

慧能圆寂前,对众人说:“我有一样东西,没头没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你们认得吗?”

神会抢先答道:“那是诸法的本源,神会的佛性。”

慧能当即批评说:“跟你说无名无字,你还说是本源佛性!”神会又挨了一家伙,退下去。

慧能说:“这个和尚,将来就是有个茅盖头(有座庙),也只是成一个知解宗徒”。说他是个动心思、耍嘴皮、缺乏修证的和尚。

可是慧能圆寂后,神会的作为却好生了得。没几年,他就声名远扬,诗人和画家王维等都曾向他讨教禅理。玄宗开元8年(720),神会来到南阳龙兴寺,结交僧俗各界名流,开始向北宗神秀一系发难。终于在开元20年(或22年)在滑台(河南滑县)大云寺,发起一次无遮大会——也就是僧尼道俗都可以听法的大会。

滑台离洛阳很近,在这里开会可以对北宗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当时北宗推神秀为六祖,神秀的大弟子普寂被推为七祖,以正统自居,无人敢于反对。神会却在无遮大会上公告天下:我设此大会,庄严道场,不为功德,只为天下学道之人定宗旨、辩是非。

接着,他和北宗最著名的学者崇远法师展开激烈辩论。神会指出北宗的“正统”是伪造的,达摩的袈裟是传到慧能手中。崇远也不甘示弱,双方差一点动了刀子。有人把法场的屏风拆掉,以刁难神会。

这次辩论后神会几次遭人暗算,并下于狱中,受到贬逐。

安史之乱时,两京陷落,神会复出,被公推为东都戒坛主僧,这一切改变了神会的命运。神会得到皇家供养,他也为朝廷竭尽全力,以70多岁的高龄,四处奔走,以出卖度牒(僧人身份证)和收取香火钱来筹集军饷,供朝廷平定安史之乱。事成之后,肃宗在朝廷供养神会,神会也趁此机会为南宗作了两件有决定性的大事:第一件,请名将郭子仪出面,申请为初祖菩提达摩立谥号;第二件,请广州节度使韦利出面,奏请朝廷,为六祖慧能供养传法袈裟。从此,南宗取得了正统地位,北宗很快烟消云散。

有人认为,神会在禅宗里的地位本来不高。是战乱决定了神会的成功。其他注重教典的宗派如法相宗、华严宗等,面临安史之乱和武宗灭佛,就束手待毙。神会本人的一脉也是知解宗徒,不能没有文献的研究,所以一遇大难,失去经典,就元气大伤,难以恢复。而不立文字的禅法,才是南宗幸存下来并得到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

2.百丈大雄山(怀海)

神会为南禅的正统地位大声疾呼、上下奔波的时候,怀让在湖南南岳、行思在江西青原开出两系禅宗派别,逐步昌盛起来。使慧能南宗禅法真正根深叶茂的,还是他们这两人开创的修行实践。

现在且说南岳怀让一系,经过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的改制,养育出沩仰和临济两宗。这里关键性的人物就是百丈怀海。

南岳怀让(677~744)在衡山修禅,名气不是太大。他本是金州安康(陕西安康)人,俗姓杜。

参见六祖的时候,慧能问:“哪里来的?”

怀让答道:“嵩山。”

慧能又问:“什么东西、怎么来的?”

怀让一时语塞,为这句话思考了8年。他悟通之后,汇报说: “我通了。”

慧能问:“是什么呢?”

怀让答道:“说是个什么东西就不对了。”

慧能又问:“那你还需要修证吗?”

怀让说:“修证不能说不要,要污染却不可能。”

慧能表示赞赏,并且说:“你我的见地一样。当初西天的般若多罗说过一句谶语,说将来有人足下会跳出一匹马驹,踏杀天下人,这话应在你头上了,不要泄漏天机!”

怀让不事声张,自己名气不大。但是他的弟子马祖道一得法后,在福建、江西建立丛林,禅宗开始兴盛起来。

道一(709~788)俗姓马,后来被呼为马祖,是汉州什邡(四川什邡)人。其人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唐开元年间到了衡山,结庵而居,整日坐禅,不接待客人。般若寺的怀让见他相貌不凡,就前往诱导:“大德坐禅图个什么?”道一说:“图作佛。”

怀让就在庵前的石块上呼呼地磨起砖头来。道一很奇怪,问道:“磨砖作什么?”

怀让说:“磨出来做镜子用。”

道一说:“砖头怎么能够磨成镜子?”

怀让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作佛?”

道一马上请求指点。怀让说:“好比牛驾车。车子如果不走,你是打车子呢还是打牛?”道一没有话说。怀让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要是学坐禅,禅不是坐不是卧;要是学坐佛,佛没有定相。禅和佛都是无住之法,不应当有取舍。你要是坐佛,就是杀佛。”道一闻言,如饮醍瑚,就礼拜问法,求为弟子。

在怀让六大弟子中,道一得其心法,在洪州一带游化,被称为洪州禅或江西禅,因为洪州在江西修水、锦江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地。洪州禅就是临济宗的前身,以“触类是道、任运自在”为特点,有“平常心是道”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