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20140000000007

第7章 做事智慧(6)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我们如何克服自身的弱点,这需要懂得知足的道理。锋利的剑,它又尖又锐,锋芒毕露,然而锋刃易卷,再磨再损,不久就会被人抛弃,因而老子说越尖锐的东西,越不会长久保存。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此比喻人生,听起来有些消极,但也不违背常理。其实人生的短暂和草木的枯亡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有人在短暂的一生里拼命捞取金钱,试图想用对财富的占有来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而有的人一心想出名,想通过名声来证明自己没有虚度生命;有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不惜出卖灵魂,结果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我们不反对采用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金钱和名利,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人生短暂,富贵和名利分毫也带不走。

自古以来,没有人能永久地保存自己的名位和财富,即使是权倾天下的王公贵族,也无法保留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有的帝王将珠宝和自己的尸体埋葬在一起,以求保全自己生前拥有的财富,但盗贼会潜入坟墓,将陪葬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

老子认为:物极必反。太满了会溢,太尖利会断,这就启示我们要适可而止,进退有度。

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汉三杰,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然而这三个人的结局却大不一样:韩信功成身诛,萧何功成身显,只有张良功成身退。

张良是刘邦的心腹谋臣,在楚汉相争的一些关键时刻,正是他的奇谋妙策,使刘邦一次次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对于西汉的建立,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大封功臣时,刘邦亲自提议封他三万户,让他在丰饶的齐地自行选择所需要的封地。这相当于一个王爵的封赏,而张良却婉谢了,只要了刘邦故乡附近的一个小小的留县,他最初和刘邦便是相会于此的。

待到天下大势已定,刘邦已经坐稳江山时,他却称病不朝,杜门谢客,学起道家那一套辟谷导引之术,并宣称自己“以三寸之舌为帝王之师,封万户侯,此布衣之极,我已十分知足了;从今以后,愿全弃人间事物,追随古代神仙而去!”便再也不愿与闻朝政。

一凡“出错”

一凡在某钢厂宣传处工作,有一天,处长突然叫他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其实,这是处长对一凡的一次考试,它将关系到一凡是否还能继续在机关待下去。本来对这样的材料,一凡并不感到为难,但有了无形的压力,便不得不格外精心。花了一个通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又抄写得工工整整。

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处长的桌子上。处长当然高兴,快嘛,字又写得遒劲、悦目,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处长越看到最后,笑容越收紧。最后,他把文稿退回,让一凡再认真修改修改,满脸的严肃,真叫人搞不清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一凡转身刚要迈步,处长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对,对,那个‘副厂长’的‘副’字不能写成‘付’,这不合文字规范,你把它改过来,改过来就行了。”处长又恢复了先前高兴的样子,还一个劲地道:“来得快,不错。”

这一下考试自然过关!

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他人一旦认为“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适当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点,也就等于把别人抬高了许多。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①。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委屈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才能充盈,敝旧才能生新,少取才有收获,多取反而迷惑。

所以,圣人用此作为天下事理和模式。

①“曲则全。”“曲”指的是委曲,委曲指的是能拐弯,与现在讲的受委屈不完全相同,意义上更宽泛一些。句谓,委曲才能保全。是说,一味地直来直去必受伤害,能顺势宛转才能保全。事物都是这样,一棵幼苗长在石头下,绕开石头才能长出来,一直往上顶就死在下边。

“枉则直。”“枉”是弯曲。句谓,弯曲才能直进。

“洼则盈。”“洼”是低洼。句谓,低洼了才能满盈。

“敝则新。”“敝”是破旧。句谓,旧了才能新。

“曲则全”这一观点,不是老子独创的,《易经》中早就有了。孔子也说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如果我们从全的方面去求全,直的方面去求直,必然无法达到目的,这是因为全会走到它的反面曲,直会走到它的反面枉。所以,我们为了达到全,不妨先曲;为了达到直,不妨先枉。

得道之人最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永远处在曲和枉的境界里,所以就无为地得到了全和直,也就无所谓曲和全、直和枉了。为人处事,要讲艺术,善于言词的人,讲话婉转,容易达到目的。直来直去,有时是行不通的。

娄师德是一位既有武略、又有文才的大臣,在保卫和巩固西北边防上卓有建树。可他处在武则天一朝,那时酷吏横行,罗织诬告成风,多少忠贞大臣都横遭不测,死于非命,因此他在当宰相时极为谨慎小心。

一次,他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将要赴任时,娄师德问他:“我官至宰相,你又当刺史,荣宠太甚,最为人所忌恨,你怎么才能避免呢?”

他的弟弟跪着回答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向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生气,自己擦掉就是了,免得兄长为我担忧。”

娄师德一听,忧心忡忡地说:“这正是我担忧的。人家啐你的脸,是生了你的气,你擦掉了,这不是会更让人生气吗?啐了你,不擦它也会自己干掉,应当笑着接受。”

一位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里。

他拿着盒子快步登上高高的狭窄的舷梯,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只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又快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也同样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

他看了看领班,犹豫了一下,又转身登上舷梯。他第二次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浑身是汗两腿发颤,主管却和上次一样,在盒子上签下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回去。他擦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向舷梯,把盒子送下来,领班签完字,让他再送上去。

这时他有些愤怒了,他看看领班平静的脸,尽力忍着不发作,又拿起盒子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

当他上到最顶层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他撕开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咖啡,一罐咖啡伴侣。他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着怒火,射向主管。

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叭”地一下把盒子扔在地上:“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全释放了出来。

这时,这位傲慢的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刚才让您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就要求队员身上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才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喝到自己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