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20139000000043

第43章 加强社区参与促进社区发展(1)

柴文杰

社区建没的主旨是建设社区,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区,也即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增强社区活力、培育社区归属感等活动,使居民与社区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和谐有序的平衡关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社区成员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参与。这里的社区成员既包括社区居民个体也包括社区内的各类组织,这一点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的社区建设、社区工作、社区发展、社区规划等,多数是指居民区而言。而我国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实际上是一个类行政区划概念,除有市民居住外,还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驻在其中,并非单纯的居民区。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民政部门重视社区的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使得社区形态从“亚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在组织功能分化、资源整合、动力转换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应看到,目前我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总体上仍然属于外推型模式而非内源型模式。居民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质量较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社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考察城市社区参与的现实,探讨如何增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如何实现柴文杰:女,1975年生。历电学硕士。现任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居民对社区事务广阔而深入地参与,如何通过社区参与来推动社区建设的深入和保存社区建设的成果。

一、社区参与的概念分析

所谓社区参与,既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也是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各类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的行动及其过程。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要领仅指社区居民的参与实践。为了加深对社区参与概念的理解,可以进一步对其结构进行剖析。

社区参与最重要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参与主体是在参与行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除了作为自然人的社区居民外,社区参与主体还包括社区内的政府、单位、社会团体三种法人。但居民是本社区的主人,居民的参与行为将对社区的发展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所以,居民是最重要的参与主体。

第一,社区参与的客体(对象)是社区的各种事务。社区事务包括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社区发展程度如何,有赖于居民对社区事务主动参与的程度和效果。

第二,社区参与的心理动机是公共参与精神。心理动机是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公共参与精神的兴起表明了居民要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身潜能的发挥,表明社区主体心态的发育和对公共利益、公共领域的自觉认同。

第三,社区参与的目标取向是社区发展和人的发展。通过广泛参与,促进社区的变革,推动社区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而社会发展的核心与要义在于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根据上述对社区参与概念和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社区参与的内涵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一是从本质上看,社区参与反映了社区成员与社区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社区不是一个行政管理单位,而是一个接受政府指导的自治体。在这个自治体内,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平等分享社区建设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社区参与的过程既中分享权利的过程,也是履行义务的过程。每一个社区成员,无论是居民个体,还是作为组织的单位,都有义务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二是从外延上看,社区参与包括了所有与社区有关的公共事务和公共活动。与政治参与或社会参与不同,社区参与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包容了政治性和社会性参与的所有内容。凡与社区有关的公共事务或活动,都是参与的对象,其外延是非常宽泛的。三是从行动目标上看,社区二参与是为了促进社区与人的共同发展。也就是说,通过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以人为本建设社区,不断满足居民在物质、文化、精神、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社区的全面进步,是社区参与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的目标追求。

二、社区参与的现实状况

1.参与主体不平衡,总体参与率较低

首先表现在老人、青少年参与多,中青年参与少。社区老年人即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工厂企业老职工,青少年主要是在校的中小学生,成为社区参与的主体。现阶段,在社区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中,大多是社区老年人所组成,其次是中小学生。

社区所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也主要是针对这一部分人,如老年人郊游、暑期青少年趣味活动。而中青年普遍对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冷漠,认为这些主要是老头老太太们的事。其次表现在下岗失业人员、“低保户”参与多,单位在职人员参与少。社区内赋闲在家的下岗失业人员,“低保户”(定期到社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在得到社区救助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

辖区的单位在职人员,特别是单位效益较好的在职居民,则很少参与社区活动。

2.参与领域不平衡,参与不深入

首先,社区文娱教育活动参与多,社区政治事务参与少。社区居民多乐于参与社区开展的文化体育活动、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如社区组织居民到公园等地游览,社区开展的保健营养讲座、花卉养植讲座、禁毒知识宣传、公民道德知识竞赛、全民健身运动,参加者较踊跃。对于社区政治事务,一般的社区居民关注较少,参与者更少。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政治事务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参与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评议“两委”工作,讨论决定社区“重大”事项。但是由于大会会期长,人数多,召集困难。因此,它实际发挥作用并不大。二是参加社区议事会,经常地讨论社区“重要”事务,并监督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然而,议事会虽然是由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是其精英色彩明显,其成员多是社区内的各单位代表、社区在任或离任的党政干部、社区居委会主任以及少量居民积极分子,多数居民无法通过社区议事会来实现政治参与,其次,面向普通居民和企业的便民服务与后勤服务参与多,面向特殊群体和民政优抚对象的救助服务参与少。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社区开展的便民服务包括自行车看车站、汽车停靠站、土杂店、打字复印社、缝纫店、理发店、牛奶点,这些服务是居民竞相参与的对象。与此同时,社区内的军烈属、孤老人、刑释、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吸毒人员、精神病人、残疾人,通常为社区内的特殊群众,对于他们的救助和帮扶,参与者很少。

3.参与形式单一,志愿者组织是主要形式

目前各社区组建了不同类型的志愿者队伍,包括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治安巡逻队、社区卫生服务志愿者队伍、科普志愿者队伍、小黄帽志愿者队伍、绿色小天使志愿者等,开展便民服务、治安巡逻、清洁楼院、公民道德知识宣传以及文体健身等活动,社区居民主要通过参与社区志愿者队伍来开展活动,个人单独行动者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