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20139000000026

第26章 构建优良环境社区(1)

第一节社区环境概念、目标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人类生活中,环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环境的污染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环境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内容

所谓环境,是指在一定空间关系中,从物质与精神文化上,以及制度上影响人们,并构成其存在条件的物质实体和各类现有的外在因素的总和,它由两种形态构成,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指人类生存自身营造的文化环境总和,包括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营造的物质环境,如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和文化环境、人际关系和精神面貌、道德风尚及政治思想等等之和,构成社会环境。所谓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总和,如大气、河流、森林、土地、矿产等等。人类和自然界任何生物一样,离不开生活所必须的环境因素。当然,人类和自然界生物的活动也会影响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的生存依赖自然环境、人类的活动又影响自然环境,二者共同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即生态系统。

二、社区环境的概念、要求

社区环境,是社区成员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所面对和感受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是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综合体。社区物质环境包括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化美化、社区公共设施等;社区文化环境包括社区精神环境、社区风俗习惯、社区人际关系、社区成员归属感等。

社区环境是整个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社区环境要求社区成员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绿化环境。在社区从事每一项工作时,特别是发展经济建设中的第二、三产业时,优先考虑环境问题,在社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发生矛盾冲突时,社区应当主动放弃经济利益的行为,服从社会环境效益,服从环境保护,决不允许以牺牲美好的未来换取眼前的丰厚利润,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本代人的一生幸福的行为,否则我们就成为子孙的罪人,历史的罪人。理论上这样认识是比较容易的,但到实践时,难度必然很大,会受到阻力干扰,包括来自那些握有大权、实权的地方保护主义的领导者压力干扰。这就需要我们环境保护仁人志士,先觉醒起来,同那些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违法、违反道德的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如果说,民主革命为民族解放牺牲流血在所不惜,那么今后我们在保护环境斗争中,也要发扬这种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为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而斗争。

三、社区环境的内容、目标、任务

1.社区环境内容

社区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气环境。清洁大气是指在760毫米汞柱干燥的状态下,大气中氮气占78.09%,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27%;另外,微量的氖、氦、氙、氨、甲烷、真氧氮等总共占0.001%。超过这个指标,大气就是不洁净或污染的。污染大气环境的因素除自然本身变化影响外,主要还是人类活动,特别是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如大气污染主要是电力、治金、化工、建材、轻工、石油等六部门所属的火力电站、煤油、钢铁、化工等和煤烟、汽车尾气、建筑工地施工造成的粉层污染。二是水环境。污染水环境的因素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地表污染物、水塘、江河、湖泊漂浮物的腐烂物造成的臭污染水源,工业生产废水经过社区下水道未经过处理的污水;农业用水,如农业化学肥料使用的水流入水源和大型饲养场废弃物的排放等,都可造成水质变污。三是噪声环境。污染源有:交通噪声,城市环境噪声70%来自交通噪音;工厂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噪声级一般在80分贝(A)以下,对人体没有直接危害,但能干扰人们工作、休息。总之超过80分贝的音量都属于噪音之列。

2,社区环境目标

社区环境目标,是通过社区:不境整治、净化、绿化、美化,达到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增强,自觉参与维护环境保护行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干净、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安全、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型环境的目标。

3.社区环境任务

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社区成员对社区环境依法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调一致,运用法律的、自治的、教育的、道德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环境中的脏乱差和污染环境的一切不良现象,保障社区环境向良好方向发展,为社区成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居宿、工作、生产、服务的生态平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节社区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状况,是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任务。

一、社区环境面临的问题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我国年排废气量7万亿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1250万吨,烟尘2550吨。2000年废水排放量达到460亿吨、工业固体物年产生8.6亿吨,历年工业固体废物累汁堆放量已达74亿吨,占地7万公倾。沈阳、西安、北京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内。我国工业化加速发展和城市社区大规模改造、开发,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环境噪声污染,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污染,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酸的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已由华南、西南地区向华中、华北等地蔓延,460亿立方废水污水处理不到46亿吨,余者径直排往江河湖海,使水质恶化,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日增,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垃圾围城现象正在蔓延。不仅如此,随着科学发展,垃圾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其中最为特色的塑料制品“白色垃圾”污染令人十分担忧。在环境噪音方面,据39个城市统计,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1.7-72.6分(A);对36个城市道路交通的噪声等效声级统计,均超过了70分贝(A)。足以证明城市社区环境噪声污染比较严重。

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社区居民群众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引起了人民不满。随着经济生活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民要求治理环境污染、关闭“五小”工业减少污染,改善社区环境的状况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据全国12个城市1500位居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3.3%的被调查对象希望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状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美化、绿化环境,填写“迫切希望改善者”达49.4%,几乎占一半,可见治理环境污染,绿化美化优化环境是社区建设面临的一项突出任务。

中国的社区活动产生不到20年,发展速度较快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事。但是,它面临的任务和形势,是欧美社区所不曾遇到的。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大,污染严重,经济发展与治理污染需求不相适应,对环境保护重要竟义的认识,尚未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尤其还没有被中下级政府官员所接受,有的仍然继续支持从事高污染,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满足其“政绩工程”的需要。这种状况如不改变,环境污染治理收效将永远得不到提高。

二、社区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对大气、水体、土地、矿藏、动植物和水生物资源以及古迹、风景区和生活居住区的保护。环境保护已被党和国家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其目的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和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一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二是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2005年开展清除“一枝黄花”活动,就是为了保护我国植物生态平衡,所采取的一种措施。

我国社区环境保护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社区环境质量,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要求社区居民有牢固环境保护意识,并以此指导自己实践行动,“爱护自然”;二是社区环境保护主要是防治各种污染,重点是消除污水、烟尘、废渍、噪声污染。在城市,环境总是在社区出现,污染也是在眼前。由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居民群众视而不见,习以为然。结果使社区环境遭到破坏、污染,身受其害还感觉不到。有人说:“污染环境是慢性自杀”。

因此,社区环境保护工作者主:要职责是:第一,有组织、有汁划、有步骤地、系统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宣传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使其深入人心,提高社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行列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第二,社区环境保护组织对社区污染源建立污染源档案。教育社区公民关注社区生产单位污染状况和治理情况,发现污染环境的现象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查处。

第三,发动居民对社区内各种污染物质排放和治理设施的运转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环保法规政策的行为及时制止,同时要求环保管理部门及时依法查处。

社区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城市物质生产活动起着促进或抑制作用。因此,社区居民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应根据社区具体情况,依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制定有效的社区环境保护制度,具体为:一是建立起以社区环保干部和环保专业的大、中专学生为主的自治监督组织,划片分线对社区,实行有效的群众自治监督;二是建立健全严格的自治管理监督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国家专业环保管理部门给予业务知识的积极指导,深入社区、听取反映、实地勘察;三是对义务环保干部进行培训,宣传环保知识及环保法规,引导群众依法保护社区环境,提高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增强自觉行动。

治理社区环境污染的措施:一是治理社区环境污染,必须采取“综合治理,人人参与”的方针,视环境污染治理为己任,要有一种不治好,誓不罢休的锲而不舍精神。二是城市政府要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兴建治污工程。通过在社区内逐步实施燃烧型煤气化、集中供热化、发展煤气、天燃气、电气化和改造燃用设备,限制汽车排气量等措施,来控制大气污染;三是通过采取以水治水,死水变活水,一水多用的方针,兴建污水处理配套没施工程,治理社区内水污染问题;四是通过加大环卫基础没施建设,改造厕所,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遏制垃圾污染问题。

提高社区主体环境意识,组织社区成员积极参加社区环境治理活动。一是教育培养广大居民群众和辖区内单位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日常行为的自觉性;二是动员和发动社区广大居民群众、法人单位掌握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止破坏社区环境的事件发生;三是组织社区内法人、自然人开展义务植树、种草、养花、打扫卫生活动,制止乱贴画、乱堆放、乱抛垃圾、乱泼污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