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20139000000001

第1章 编辑说明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一书经过集体努力,终于付梓出版。编辑本书的目的,旨在宣传中共大陆社区建设的思想,增强人们社区意识,为把中共城市社区办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第一福利服务场所而奋斗。

社区理论与实践,在国际上只有一个多世纪,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意识只有1/4世纪。对社区与社区服务,及应承担的社区社会责任意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众多的人员,尚扎根不深,观念浅薄。编委会作了100人(其中公务员13人,教师2人,居民54人,公安司法人员2人,工人10人)的随机抽样调查,能够较为明确的说出社区服务与社区理论的只有2人,占2%;57%的人认为现在社区,就是居委会翻牌而已,看不到也得不到社区实惠;17%的人认为社区是街道;24%的人认为社区是政府的事。这个随机虽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面,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关于社区宣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与城市官员、民众切身利益的关系远没有达到深入人心,化为官员、民众自觉行动的情况。

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缓慢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改变这个状况,不仅要加大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宣传,还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更要从法律上给予确立,使社区建设服务在法律上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作为官员的基本义务与权利。选举任命的“公仆官员”首先要得到居住地社区中共党员和社区居民认可,要有群众基础。否则,没有本社区群众基础的“公仆官员”,怎么能说他是为人民服务呢?怎么能说是群众的代表呢?立足社区、面向社会,以人为本,服务民众,构建社会和谐,这就是我们基本的社区观,也是本书的基本思想。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安徽省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兄弟省市社区工作者的关怀和支持。安徽省人大副主任张春生同志为本书题词;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王佛生同志为本书题写书名;芜湖市副市长刘建国同志为本书作序;中共芜湖市镜湖区委副书记、区政府筹备组组长陈家本同志、中共芜湖市鸠江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褚云凤和鸠江区政协副主席晋加农等领导同志亲自为本书撰稿;芜湖市政协副主席章传几、骆顺菉、芜湖市政协社会法制委主任吴光祖、芜湖市镜湖区人大筹备组副组长朱建平、镜湖区政协筹备组成员丁桂华等领导同志担任本书顾问;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人才开发杂志》芜湖通联站等单位的领导、教师、学生、工作人员及许多朋友都给予支持,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一并表示衷心感谢。这里需特别提到的就是本书最后定稿时,中共芜湖市镜湖区委书记、镜湖区人大筹备组组长韩卫民先生、镜湖区政协筹备组组长曹天民先生给予了理论、实践、道义上充分的支持,在此,给予特别致谢。

由于编辑委员会的同志们绝大多数都是社区理论实践者和初出茅庐的“虎犊”,理论基础不厚,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失误之处,请广大领导者、理论与实践工作者谅解,并敬请批评、指正。

编委会

二00六年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