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快乐教育学
20137300000032

第32章 进行金钱教育,让孩子快乐地支配财富(1)

孩子成年后的金钱观,最早都源于父母的影响。如果家长花钱大手大脚,唯铀.是图,那么孩子将来也会这样;如果家长有计划地花钱,只买必需的东西,那么孩子将来也会这样做。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也买不到很多东西,比如友情、比如亲情、比如信任。对于孩子们扭曲的金钱观,老师和父母应该及时地给予教育纠正,否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必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非常重要,必须让每一个孩子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不能随便乱花。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让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很多爸爸妈妈会忽略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太早让孩子接触“钱”并不是件好事,会让孩子变得很世俗;而且钱币大多脏兮兮的,经过了无数人的手,沾染了太多细菌,很不卫生。实际上,孩子接触新事物的速度已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想,社会的飞速发展也正在要求他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小对他进行适当的金钱教育,还是很必要的。

需要引起家长关注的并不是仅仅是压岁钱。平时亲戚朋友间的来往,也往往会给对方的孩子买些礼物或食品,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也常常会涉及到钱,比如,与同学一起吃饭、互送生日礼物等等。在这些人际交往中,想要完全不沾钱的边几乎不可能。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帮助孩子正确对待金钱与情感、友谊的关系,要让孩子们懂得:人与人的经济水平不同,思维模式不同,而人间真情并不是可以用金钱来换取和衡量的,别人给你压岁钱或者礼物,当然要心存感激,而那些没有给或者给的少的,也要予以理解和尊重,不能把出手是否“大方”作为衡量人情厚薄的标准。

另外,从理财方面看,不仅压岁钱要帮孩子管好用好,平时的零花钱也是一样,要让孩子明白,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去挥霍、去表现自己的“豪爽”和“仗义”是可耻的,要让孩子尊重和珍惜父母的劳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具体来说,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让孩子认识钱币

钱币、信用卡、账单……大多数孩子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当他看到爸爸妈妈用信用卡购买商品时,会觉得信用卡充满了魔力,误以为卡里的钱就好像天上掉下的馅饼,永远也用不完。

学龄前的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信用卡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所以,让他认识钱币是第一步。在孩子面前,爸爸妈妈最好多多使用现金消费;数钱的时候,不妨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吧!这样能教会他学数数、学运算,还能培养他的基本生活能力。当然,用现金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方便的信用卡,爸爸妈妈可以在每次收到银行账单时,告诉孩子账单和信用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他慢慢懂得这张小小塑料卡片的实际意义。

2.和孩子谈论商品的价格

从一根棒棒糖,到一件价格不菲的童装,爸爸妈妈都可以让孩子知道它们的价格。这样他就会理解为什么我们可以一口气买下好几块巧克力,却得存一阵子钱才能买下上百元的玩具,他也会渐渐了解周围各种物品的价值。

有空的时候,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逛商店”的小游戏,你和他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运算能力,也能让他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使用钱币。

3.别用“买不起”来敷衍孩子

为了合理消费,有些爸爸妈妈会用“买不起”之类的借口来拒绝孩子买玩具的要求,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你不妨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我们有比玩具更重要的东西要买呢!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有时也会忍不住买下一些预算外的物品(尤其是大减价的时候),更别说是孩子了。与其带孩子逛商场前再三强调今天肯定不买玩具,还不如给孩子些零用钱,让他自由支配。这样他会在使用过程中慢慢懂得:必须作出合理的选择才能更好地管理金钱。

打完网球后,莉莉吵着要喝:水,妈妈问她:“网球场买一瓶水的钱,在商店里可以买5瓶,你要马上买一瓶,还是回家再喝?”莉莉想了想,选择回家后再喝。告诉孩子具体情况,并把决策权交给他们,这种方法能让孩子知道,花钱的方式是可以选择的,虽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应该学会合理花钱。

4.关于零花钱和记账

通常来说,给学龄前的孩子每月5~10元的零花钱比较合适。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先制订一个“消费计划”。如果是年龄稍长一点的孩子,可以试试让他简单地记一下账,一来可以养成节俭的习惯,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二来可以养成细心的习惯,初步培养理财能力。可以用EXcel表格给孩子做个账本,他自己的钱可以随意用,但必须记账,年底做个分析,就可知道钱都花在哪儿了、哪些是不该花的。EXcel的自动计算功能,让他对盘算自己的收支很有兴趣。账本可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钱负责,并懂得应该怎样合理支配自己的钱。

5.父母之间的经济共享

另外,爸爸妈妈之间最好能做到经济透明化。夫妻之间对经济问题的互不信任或互相欺瞒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他会模仿父母的举动,在金钱问题上撒谎,长此以往难免形成扭曲的金钱观。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爸爸妈妈一定要认真对待!

面对家长们的困惑,几位有经验的妈妈把各自的教育心得和盘托出。

虽然方法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从小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小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让孩子认识金钱是来之不易的,要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艰辛的劳动才能换来收获。在这一点上,家长可以将自己的创业故事灌输给孩子,让他了解父母正是通过不断的劳动才换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体验活动,国外有很多亿万富翁,让年幼的孩子通过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来换取零用钱,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珍潜生活。

从小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只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勤俭节约渐渐被人们淡忘。勤俭节约就是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不铺张浪费,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不爱慕虚荣,从小养成不盲目追求名牌、不与同学攀比的生活作风。

从小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还要培养孩子自主理财的能力。在起始阶段,家长可以将一周的零用钱交给孩子,让孩子学着怎样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来合理分配零用钱,长此以往,孩子自然就养成了自主理财的能力。

总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

进行金钱奖励要坚持适度原则

在市场经济中,给别人提供一定的服务,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而在家庭中,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下一代的成长教育,是否也应该采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呢?这里面有很多学问。

有位妈妈因为自创了一套独特新鲜的教育方法,成为远近闻名的“新思想”妈妈。在她的“金钱奖励法”、“开工资”等方法的悉心教导之下,8岁的女儿歆歆学会了赚外快、做家务,有着极强的自理能力。

洗碗:5毛;拖地:1块;作业整洁:1块;成绩满分:5块……歆歆有个记账本,上面歪歪斜斜地记满了妈妈给她的奖励。由于歆歆的爸爸工作很忙,从孩子出生起,妈妈便辞职在家当起了全职妈妈。从歆歆5岁开始,妈妈就开始用“金钱奖励法”、“开工资”的方法来激励孩子。做家务干活干得好,会发“工资”;学习认真作业整洁会“发奖金”。在她看来,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并促使孩子树立了最初的理财观念。这个暑假,歆歆还当起了小报童,每天至少能卖出20份报纸。“以前没有用钱奖励的时候,我要她做家务时她要凭心情来做,但是有了钱的奖励之后,她做事就更加积极了。”妈妈说,现在只要歆歆的小嘴又犯馋了,她便会自己主动地做饭打扫卫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歆歆的“工资”也涨了,奖励的范围也变广了。如果作业做得好或者在班上被表扬了,妈妈也会奖钱给她。因为这样,每天放学的时候歆歆总是急着回家和妈妈报告今天班上的情况,急着给妈妈看昨天的家庭作业打的分数。

“赚钱不容易,好辛苦。”这天,刚刚从外面卖完报纸回家的歆歆,被晒得黑乎乎的,满头是汗,可数钱的时候却乐呵呵的,一副颇有成就感的样子。当被问起喜不喜欢妈妈这种用钱奖励劳动的方式时,歆歆鼓起掌说:“喜欢!因为可以买吃的!”每次从妈妈那拿到“工资”后,歆歆就揣着钱跑到商店去买零食。

妈妈说:“大部分‘工资’还是由她自由支配的,不过买那些零食我十分反对。”歆歆气呼呼地将零花钱往桌上一甩,小嘴噘了起来:“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工资本来是我挣来的,我有权利自己花。”“你也知道挣钱不容易,为什么不好好存着,留着以后用呢?”妈妈苦口婆心地给歆歆上课。

除了买零食,歆歆有的“工资”也花得很有意义。歆歆班上有一个叫微微的同学,妈妈很早就去世了,爸爸身体又不好,学校里号召同学们帮助微微,歆歆是最积极的一个。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歆歆总用自己赚来的钱买些新文具新衣服给微微。

在妈妈的特殊教育下,歆歆变得很懂事,自理能力也很强。在艺术学校学舞蹈时,别的孩子都是家长全程陪同,而歆歆却自己一个人骑单车去上课。而且去买一些物品时,歆歆也会自己盘算着哪个东西比较划算。

歆歆妈妈的教育方式有值得借鉴之处。但是,凡事都要把握个度,家长对孩子进行金钱奖励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金钱奖励要恰当

在教育过程中,任何奖励的手段都不是目的,只是辅助性的评价,是对孩子个体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的肯定,要用得适当,用得合理。平常,有些家长给孩子的奖励太多了,从生活到学习,不停地给予金钱奖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努力的“唯一”结果是为了奖励,这样其实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很不利。如果有朝一日,奖金没有了,恐怕孩子的努力也就没有“奔头”了。另外,关于奖励,要有让孩子“欲求而难得”的体验。如果一切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可以轻易得到想要的东西,奖励对孩子就失去了吸引力,奖励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或不存在了。

2.金钱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精神鼓励是一种满足心理需要的奖励,比如称赞、表扬、鼓励、关注等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感受父母温暖的言语和赞赏的眼神,从而加倍努力。至于金钱鼓励则很形象、很直观,能促使孩子为了达成某一愿望而努力学习,取得进步。一旦孩子的愿望达成,家长奖给他适当的奖金,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再鼓励他继续努力。心理学家认为,精神奖励的持久性比较长,随着年龄的增加,应该逐步增加精神奖励的分量。因此,家长采取以金钱奖励为主,过渡到金钱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再过渡到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奖励方式。

3.延迟奖励时间

当孩子渐渐懂事以后,应该得到奖励时,不要立即兑现,而是延迟几天,几周或几个月(事先要约定好)再兑现奖励。其好处在于,一方面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孩子自主进步的能力,让孩子知道进步不仅是为了奖励,而且是自己的需要。有研究表明,越是愿意接受较长时间的延迟奖励,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就越好。

因为,用金钱奖励的做法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看起来,刺激作用是大一些,但多了,也就起不到刺激作用了,弄不好还会让金钱污染孩子的心灵,助长贪图享乐的欲望。这是其一。其二,用金钱奖励不能是一种许愿,许愿只能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因为奖励只是手段,学习才是目的。但在孩子们看来,这种关系往往颠倒过来,学习却成了手段,奖励成了目的。这样,孩子的兴趣大多集中在奖励上。如果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奖励得再多也是无用的。成功的价值,决不是以金钱来交换的。

奖励,不单单非用金钱奖励不可。我们应该知道:奖励在家教中只能是一种辅助方法。它是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目的在于鼓励孩子发扬优点,不断上进,通常有赞许、表扬、奖赏等方式。其中奖赏就是对孩子思想或行动上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的物质奖励或精神上的满足。

而我们应当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至于奖励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看我们父母运用得如何。其实,要想真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循循善诱、榜样示范、自我教育等,我们都可以综合运用。

总之,在家教中,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奖励时,必须注意:合情合理、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切不可轻易用金钱奖励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