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快乐教育学
20137300000003

第3章 进行学习教育,让孩子快乐地汲取知识(2)

让孩子独立思考,拒绝填鸭式教育

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但是,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填鸭式教育是很常见的。

究竟什么是填鸭式教育呢?填鸭式教育是前苏联一位教育家凯洛夫发明的,现在在中国应用很广泛。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

参考“填鸭”的文字解释:人工养育鸭子的方法,把饲料强制填人鸭子的食道,使鸭子肥大。

与填鸭式教育相对的是启发式教育。相对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方式当然是启发的好。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填鸭式教育前两项都占全了,就是没有“做”这一环节。

而启发式教育就充分考虑到了做的重要性。

从局限性上来讲,填鸭式教育之弊就更是多了。它只充分把老师和书本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毫无创造性可言。照这么教学生,社会还怎么进步啊?说得严重点,人类那点进步的文明有可能就到此为止了。当然了,这也不是绝对的。中国人聪明,再怎么样填,照样出得来天才,但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启发式也在逐渐渗透。只要中国的考试制度不改,填鸭式就永远无法消失。

填鸭式教育摆脱不了靠重复背诵而达成记忆的套路。虽然知识的积累,无论是从脑力记忆到听觉记忆,还是从视觉记忆再到肢体记忆,都不能脱离“记忆式教育”的范畴。但是,经年累月后,这种知识会逐渐忘却,又或者以后若缺少老师,这样的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做到终身学习,也不能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真正的学习方法,可以依靠一生的是——独立思考。

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望子成龙”,很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却忽视了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开发智力的方法:让孩子独立思考。为了让孩子独立思考,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当孩子问“为什么”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深入浅出地给予解释,甚至有些问题可以暂时不要回答,而是提出建议,让孩子去观察和动手验证,这样收效会更大。

平时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亲身体验的机会,如在节假日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在睡觉前,父母可以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让他们看一些画册、儿童读物等,并从中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这样可使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更善于思考问题了。

下面看小琪的爸爸是怎么培养小琪独立思考能力的:

小琪是接受填鸭式教育的一个小学生,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独立思考和创新。为此,爸爸为小琪制订了学习方案:研究式学习法,也称分析式,尝试自己找食吃的感觉。恰好,小琪要查一些老师布置的作业,想到了互联网,于是小琪第一次接触了电脑和上网冲浪。

这可是小琪第一次碰电脑,她以前连键盘都没有摸过,所以希望爸爸帮她查。爸爸第一个动作是为她拉出椅子请她坐,转到百度页,大致为小琪介绍了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并帮她调出汉字输入,接着,爸爸就让小琪直接上马了。

爸爸给了小琪几张不同颜色的纸,问她决定在哪张纸上画一笔?小琪选择其中一张,爸爸趁机说,画画你要选择纸,输入文字你也要选地方,来,用鼠标在百度框里点一下。根据小琪的生活体验,爸爸把生活中的各个比喻应用到互联网的形容上面去,文件夹比喻抽屉,鼠标就是手指……

小琪掌握了吗?现在爸爸假装是学生,对电脑一点不懂,请小琪把这个过程教爸爸一遍。小琪这回真正地体验了当老师的感觉,并且这个“假学生”趁机问了不少问题,让她这个老师给回答。看着小琪皱着眉头思考怎么解答,爸爸心中稍感宽慰。

接下来,爸爸给小琪布置了一些问题和作业,让她自己作分析,自己画图,争取每一个问题都是她独立完成的。这时,爸爸仅仅作为一个局外人来辅导,现在,小琪变得会独立思考了,爸爸也为她舒了一口气。

除了像小琪爸爸这样让孩子独立分析问题以外,利用游戏,寓教于乐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好方法。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动手去做,千万不要害怕孩子弄脏衣服而约束他们。

在游戏之前,还可以给孩子介绍各种工具、材料的用法,并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他们自己先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时,才给予一些帮助。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发展智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家长一下子给孩子报很多班,每天跑几个地方,或者听说哪个班好或哪个老师好就急急忙忙要给孩子转班,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好的,首先孩子没有时间消化吸收学来的知识,二来孩子很难适应在各个不同的老师之间的思路的转换,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在学习中,要是听孩子说这样的话:“这道题我知道答案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或者“这道题我知道步骤”,这就是孩子模仿、记忆层面的显著表现。注意从学习的早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这种独立思考意识,给孩子打个好基础,一定要孩子动脑筋把题目弄明白,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因为那样提高不了任何能力,孩子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任何锻炼,也就违背了学习的初衷了。

总之,学习就是为了学会思考,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是处于哪个层面。如果只是停留在模仿、记忆的层面,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学太多。

学习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是用作智力开发的。如果孩子只是在重复老师的话,在记题目的解法,那么就算成绩再好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会独立思考的孩子,只知道等着喂食,早晚是要落后的。

巧借游戏,让孩子边玩边学

当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望子成龙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的时候,是不是我们的家长有点操之过急了?要知道,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童年自有其童年的乐趣,也自有其“学”的内容,学会玩,恐怕就是最大的学问。

举一个例子来讲,一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极少懂得辨别东西南北,更没有时间仰望星空,甚至也没有兴趣来欣赏星空,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则往往不缺少这一课。看到麦苗说是“一坡好韭菜”的笑话,是嘲笑当年的下乡知识青年,而现实当中确确实实有人把满坡的麦苗当成韭菜,而假如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从小不缺这一课,则不仅他懂得欣赏星空,而且也懂得欣赏满坡的麦苗起浪之美。

曾经听到不少家长说,孩子因为太爱玩影响了功课,要他学习好必须克服贪玩的坏习惯,言下之意,孩子的玩耍和学习经常会发生矛盾,两者不能兼而有之。当然孩子在复习功课和完成作业时,不能想到玩,不然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学习的效果。其实,孩子的玩和学习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完全可以结合起来,玩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玩和学并不是一对矛盾,完全可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就是“玩中学习”的方法,即让孩子在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和游戏中,边玩边学习,寓教于玩,寓教于乐,学玩结合。这种“玩中学习”

的方法完全可以成为家庭学习辅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特别适用于小学和学龄前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孩子直觉形象思维占有优势,行为又易受到情绪的支配,而游戏活动具有直观形象性和趣味性,正满足了孩子的需要,于是他们特别喜欢,乐于参与。

玩不只是他们的生活内容,也是他们接触社会、学习社会、学习知识的重要形式,因此“玩中学习”是一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较好形式,“玩中学习”方法的好处在于,充分调动孩子探索世界、认识未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因为孩子对玩有很大的兴趣,活动中完全处于主体地位,能充分地投入,积极地作出反应,这样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又很容易接受和掌握玩中所接触的知识和事物;其次,在玩耍中,孩子和孩子、孩子与父母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能与同伴、与父母充分地进行沟通和思想情感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学会社会的行为规范,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可以为他们实现社会化奠定基础,如果父母能参与孩子的活动,在玩中还可以进一步密切亲子关系。

在不少父母看来,边玩边学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可以让孩子更轻松,但对于学习成绩却没有多大帮助。其实,边玩边学可以很好地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比如情景英语对话可以让他们明白“英语的确是有用的”,游戏中他们还可以发现数学不只是枯燥的阿拉伯数字。

关于游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成年人干预很少的儿童自主游戏,另一类是教育意图更为明显的教育游戏。需要家长更多地了解,集体活动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有没有趣味性,孩子是只能静静地坐着还是可以进行各种身体的活动。目前好的儿童教学都普遍采用活动的方式,孩子进行各种歌唱,歌谣,游戏等,这才适合儿童的特点。

可是,要正确运用“玩中学习”的方法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掌握不当,过分突出了玩,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产生影响孩子学习的不良后果。为了掌握好“玩中学习”法,家长必须把握四点:

其一,对孩子的玩耍加以引导,让孩子玩并不是放任自流,一定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有条件父母可以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告诉孩子哪些活动是有意义的,告诉孩子在玩中应该学些什么,注意些什么,接受些什么,让孩子逐步认识到应该从事有目的的玩,而不是盲目的胡闹和捣蛋。

其二,家长对孩子的兴趣要进行分析和培养,孩子玩的兴趣有多种多样,一种是对各种活动都有兴趣,另一种是对某种活动喜欢。前者的兴趣尚未分化,有比较广泛的指向,缺乏选择性,容易改变,其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的本身,所以是一种低层次的兴趣;后者的兴趣有一定的选择性,指向也比较明确。家长在分析儿童兴趣的种类后,有必要将他们的兴趣引向分化和集中,以利于逐步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其三,家长在孩子玩时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使他们的玩和学相结合,孩子玩到高兴时,也正是向他们传授知识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机一定要抓住,因为这时孩子的大脑反应最灵敏,注意力最集中,对知识最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安排适当的学习内容,对他们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都是有明显作用的。

其四,孩子在玩耍中难免要出一些差错,甚至同伴之间会发生争吵和不和,遇到此种情况,家长要耐心劝导,切不可训斥和打骂,不然会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阴影,影响他们的人格的健全发展。

所以,家长朋友们不能一味地让孩子学习,要明确玩也是孩子学习的一部分,如果能巧借游戏,让孩子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孩子才能够更好的成长。但是家长要掌握好让孩子玩的度,让孩子处理好学习和玩的关系。

拒绝乖巧,鼓励孩子在学习中提问

在中国,很多家长都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往往有很多家长夸赞别人的孩子“文静”,其实,在国外很多家长看来,孩子越“淘气”越好。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象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由此可见,孩子只有“文静”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文静”的孩子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家长甚至为孩子提出的一些“奇怪的问题”

生气、发火,这样下去,孩子就是有一万个为什么也不敢问家长了,对世界的认知进度也就缓慢了。

刨根问底,追根溯源是求知的一种必然。鱼儿水中游,鸟儿天上飞,兽类陆上行,万物皆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然追其根源,皆因大自然的定理一适者生存。这是万物之源,学习只有探根源,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刨根问底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学习传统,这个传统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成长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这个作用将会一直伴随着孩子的学习直到他完成自己所有的学业。

刨根问底,这个思想是一个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可或缺的学习性格,对于孩子们的学业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掌握好这个作用将会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准备和更加有潜力。如果您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一定要把一个问题问到自己没有可问的和没什么不明白的,那么您的孩子从小的时候就能够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知道的,也从小就明白为什么要问问题,那将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能力呀。利娅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寒假时吉姆到美国看望表姐一家,结识了他们的邻居利娅。利娅是以色列人,为人开朗大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利娅自己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独立承担了抚育孩子的重任。

都说犹太人非常有智慧,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会不会也有一套?吉姆开始不知不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希望能够发现犹太人精明的头脑在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秘密。没多久,吉姆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

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正和吉姆聊天的利娅马上迎了出去,陪他一起走进了房间。进门之后,利娅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他。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今天一天中所提的问题,有的是问幼儿园老师的,有的是问同班小朋友的……问题干奇百怪: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吉姆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二三十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怎么回事?”吉姆好奇地问利娅。“提问啊,”利娅笑眯眯地说,“拉米尔就是个问题篓子,总是问个不停。这没什么,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