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20136500000002

第2章 怎样提高孩子的说话能力(1)

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越早越好

家长们都为自己的孩子拥有一张“好”嘴而高兴,因为会说话的孩子是讨人喜欢的。但是,好口才需要训练。从小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对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十分重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可以使人们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感受、需求、愿望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孩子也是这样。研究表明,2岁左右的孩子是口语表达的最关键期,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注重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

丹丹两三岁的时候,聪明伶俐,看图画书和理解故事的能力都很强,母子俩常常配合讲故事,妈妈讲,他表演,可是轮到他讲的时候,他就用手势和表情替代,不肯多说一句话。平时,对妈妈提出的问题,常用摆手,点头或摇头来表示,日常用语也很简单,只有两三个字,“不行、我要……”对此,有人对丹丹妈妈说:“不要紧,孩子说话有早有晚,着什么急?贵人语迟嘛!”

不久,丹丹妈妈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其原因在他们家长本身。因为丹丹子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爱意浓浓的氛围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众星捧月一般,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不用开口,大人就从他的表情中明白了他的意图,并千方百计地满足他。长时间的这种体贴入微,实际上就是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

还有,家长平日工作忙,家务繁重,常常在忙碌时,就让电视充当保姆的的角色,让孩子看一些非常有趣的动画节目或光盘。这样教育下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虽然丰富,但由于不善于表达而“笨嘴拙舌”。因为电视虽然精彩,却不能像人一样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后来,丹丹妈妈根据丹丹爱听故事的特点,就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来吸引他。并常常提问他,鼓励他用自己的理解能力来讲述结尾,刚一开始,他很胆怯,羞于启齿。妈妈就采用鼓励赏识的语言激励他。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凡丹竟能绘声绘色的讲一小段故事了,虽然语言还不流利,紧张的还有一些口吃,但毕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

当丹丹要出去时,妈妈要求他必须说:“妈妈,我想出去玩。”刚一开始,孩子不说,只是用手指着门,妈妈装看不见,孩子急得跺脚大哭,妈妈说:“只要你告诉我你想干什么,我就答应你。”这样反复训练多次,丹丹又有了新的进步。

丹丹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在这个基础上,妈妈进一步要求他把每一句话说得富有感情。比如,有事想请别人帮助,说话的语气一定要诚恳,谦虚;对人表示谢意时,态度要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第一和最佳的老师,朝夕相处,潜移默化,如何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就给我们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孩子的说话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是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日益积累培养的,只有多创设说话的机会,创设说话的环境,才能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才能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下要求可以成为家长的借鉴:

(1)家长平日要主动与孩子交流

为了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父母在家中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为了锻炼孩子多说话,家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共同游戏,或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从中创造交谈的机会。谈话的主题可以联系孩子幼儿园的生活,如:“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和那些小朋友在一起玩了?”“举手回答问题没有?”。

(2)创设优美的说话环境

生活中不难看出,有的孩子是因为环境的因素、怕生等因素,才导致沉默寡言的。可见,营造一个宽松的说话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平时,父母要用和蔼的态度跟孩子交谈、亲切的话语跟他们说话,使他想说话、敢说话、愿说话、对说话感兴趣,从说爸爸、妈妈,到今天吃了什么?姥姥到哪里去了?例如,宏宏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会说话、能说话的孩子。但她上了幼儿园后,总是一言不发、默默无言,老师问她时也是用点头或摇头来表示,后来在老师亲切和蔼的环境氛围感染下,慢慢的说话了。不久,她的话像长江里的水滔滔不绝,而且口齿清楚、发音准确、语句比较完整,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在家里,如果你的孩子也表现得沉默不语,也要应该尝试这种教育方法。

(3)增加说话的机会

没有孩子天生不会说话,实际上孩子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要让孩子有话可说,我们就为孩子创造说话的条件,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例如,在孩子的房间里贴上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动物,平时孩子们可以随意的去认一认说一说。可以让他单独地说,也可以和他一起说,这样孩子在无意中得到了说话的训练。平时,不要放过有利于孩子说话的机会。例如,在建筑工人中午休息的时候,带孩子在建筑外的安全区参观一下,让孩子问一些问题,“妈妈,为啥要造楼梯呀?”“妈妈,造楼梯的地方我们不能来,是吗?”“为啥要用网围住呀?”“什么时候能上去呀?”等等。妈妈可把这些问题带回去,慢慢一起讨论,让孩子尽情地说,尽量不打断他的话语,最后妈妈来个小结。这样,既让孩子获得了安全知识增加了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更是让孩子获得了说话的机会,锻炼了孩子说话的能力。

(4)从简单方法教起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不会表达,即使有再多的想法也无法表现出来,与人交往也有困难,因此,语言表达要从小培养。下面有几个简单的方法,家长不妨试一试。

一是提高看的能力:看为说提供素材和示范。看电影、戏剧、书报、电视中的少儿节目以及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场景。这些既陶治了孩子性情,又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说话方式,影视、戏剧、书报中的对话,流畅、生动、富有节奏感,为孩子学习说话提供了范例。

二是培养听的能力:听是说的基础。家长可引导孩子听些故事、儿歌、笑话等。孩子获取丰富的信息,再经过大脑的整理、提炼、形成语言的源泉。

三是丰富说话内容: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生活中,孩子常常会无话可说,家长可用问题引导孩子:你最喜欢看哪个少儿节目?为什么?这个动画片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最喜欢幼儿园的哪个活动?等等。此外,家长还要善于引导孩子注意说话的顺序、清楚地表达出来。

四是锻炼编的能力:能编会说是丰富想像力、创造力的标志。孩子面对心爱的玩具边玩边说。这些话虽只言片语,不够连贯,但家长可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引导孩子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把玩具们的故事编完整。

五是培养背的能力:背诵可强化记忆、训练良好的语感。家长可引导孩子背些儿歌、古诗和小故事等。这些作品内涵丰富、文字优美,孩子能从中受到熏陶,也为形成自己丰富生动的语言风格打下基础。

总之,只要家长们重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孩子的口才也是练出来的

人们常说:某某孩子天生口才好。其实不然,口才完全是靠后天培养训练出来的,而孩子口才的出现,正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飞跃。在孩子2~3龄段,因大脑皮质中支配语言的神经组织已经逐渐发育成熟,是孩子口头语言发育的最佳年龄。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语言进行训练,对日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口才的天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

我国早期革命家、演讲家肖楚女,更是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肖楚女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除了认真备课外,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30,就在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他的演讲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仅有超群的数学才华,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他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学习普通话,他还背了唐诗四五百首,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口舌”。

训练口才不仅要刻苦,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人事半功倍,加速说话能力的形成。当然,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特点,训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就会在通向“口才家”的大道上迅速成长起来。以下是几种简单、易行、见效的口才训练方法,家长可以向孩子推荐,并指导、督促孩子练习。

(1)练声训练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练声法的过程需要以下三步:

一是练气。练气,首先要学会用气。其一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其二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声。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二是练嗓。首先,练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声带,让声带发出一些轻慢的声音,但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其次,练口腔。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嘎嘎”声来体会。再次,练鼻腔。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三是练字。练字,就是练吐字发音。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2)模仿训练法

模仿训练,就是根据模仿对方的谈吐表现进行模拟学习。人人都会模仿,孩子从小开始学习模仿,如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孩子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一是专人模仿。就是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二是专题模仿。就是几个伙伴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这个方法简便易行,且有娱乐性。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但是,要注意: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故事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了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三是随时模仿。就是每天从广播、电视、电影那里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模仿学习,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就能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会增加自己的词汇,增长各方面的知识。这种模仿法的要求是: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