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在智慧的星空下
20136200000024

第24章 成功就在下一站(2)

终于,主持人大声宣布:“玛莉·马特琳!”全场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玛莉·马特琳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阵风似的快步走上领奖台,从上届影帝——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过奥斯卡金像。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她用手语向观众示意,这才明白:原来,她是个聋哑人。

1966年,马特琳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是汽车商人,母亲是珠宝店经销员,一个哥哥是股票和证券经纪人,另一个哥哥是餐馆的服务员,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但在玛莉·马特琳出生刚18个月的时候,一次高烧夺去了她的听说能力。这对她来说是异常残酷的。但她并没有因为从小就伴随自己的残疾而丧失生活的信心和乐趣。相反,她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她8岁加入伊利诺州儿童剧院,9岁时就开始正式登台表演。她还能时常在电影中被邀请用手语扮演聋哑角色。她利用这些演出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演艺。

正是冈为她的努力,她在舞台剧((/J、上帝的孩子》中把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饰演得有声有色,也正是如此,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决定将这部舞台剧拍成电影时,才毫不犹豫地决定由她担任女主角一萨拉的扮演者。

结果,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马特琳成功地揭示了主人公自卑和不屈、消沉和奋斗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最终一举折桂,从而成为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以来最年轻的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也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

她相信,她的心和所有人一样健康。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成功,对每个人——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是一种激励。不能坐等和指望苍天,一切都取决于自己。

(佚名)

一个天才的堕落

可是无论他对自己面临的处境认识得多么深刻,他还是没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只能在穷困潦倒之中一事无成地死去。

本杰明·卡斯坦特被称为法国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人之一。他在童年的时候,就能吟诵诗歌,而且过目不忘。更令人惊叹的事,对那些读过的诗歌,他总是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见解。当其他同龄的孩子刚刚学会背诵几首儿歌的时候,本杰明·卡斯坦特已经在写作方面崭露头角了。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就以绝世的才华而名震人才济济的法国文坛。

本杰明·卡斯坦特也对自己的才华深信不疑,他立志要写出一部万古流芳的巨著。的确,以他的才华和智慧实现这一愿望本来没有太大的悬念,可是当他的一生匆匆结束的时候,他也没有完成这样一部巨著。怎么会这样呢?

原因还需要从本杰明·卡斯坦特自己身上寻找。虽然他少年时代受尽了家长和长辈们的尊宠,并且被当时的许多文豪所看好,但是到了20岁以后,本杰明·卡斯坦特开始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尽管他只要一会儿的工夫就可以通读几本书,但是他却再也不愿意从任何一本书上汲取知识,因为他觉得晤上写的那些东西他早就读懂了。虽然他也经常为自己昔日的理想而热血沸腾,但当他真正开始实施时,又觉得完成文学巨著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而他实在没有那种耐性和精力,于是就暂时搁置了。他也曾经写过一些作品,但那都是为了维持生活而作,没有一篇文字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

而且,由于他的书一度滞销,他的生活也拮据起来。为了摆脱日益贫困的生活,他开始频繁出入赌场,企图在一夜之间暴富,等有了足够的钱,再进行自己喜爱的写作事业。可是,当有了一点点钱财之后,他又沉溺于女色,不能自拔,他认为纵情声色要比一个人冷冷清清地趴在桌子上写作要舒服得多。

就这样,本杰明·卡斯坦特成天游手好闲,渐渐堕落为一个标准的赌徒。

他更加放纵自己,不顾名声和尊严,一味地出入赌场和色情场所。他看不起任何人,人们更看不起他,有身份的人都不再愿意与他为伍。

当本杰明·卡斯坦特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尴尬处境时,他高呼:“我就像地上的影子,转瞬即逝,只有痛苦和空虚为伴。”他还说自己是一只脚踩在半空中的人,永远无法脚踏实地。他将自己完不成巨著的原因归结为精力不足。

他梦想拥有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一样过人的精力,并且表示愿意以自己的才智交换。可是无论他对自己面临的处境认识得多么深刻,他还是没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只能在穷困潦倒之中一事无成地死去。

(佚名)

廉洁自律的周总理

一次,他看周总理吃饭的时候,掉了一个饭粒在桌上,总理毫不犹豫,立即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下去。

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任职总理期间深受中国人民爱戴。

周总理的光辉形象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因为他在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为党和人民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而更重要的是,周总理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

大多数人都认为,总理家的衣厨一定是又大又满的,而周总理又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衣服更是少不得。然而,事实上周总理只有几套服装,而且大都穿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些衣服破损了,他就让人精心织补后再继续穿。一次,周总理在接待外宾,身上穿的就是织补过的衣服,工作人员提醒总理,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可是周总理却笑笑说:“穿补钉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

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

1963年,周总理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了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的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千叮万嘱洗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以免搓破。

周总理的饮食也是俭朴而有规律的,总理家里的饭菜很简单,主食以粗粮为主,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

总理每次到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都跟大家吃同样的饭菜,从不搞特殊,并且在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

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的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其他地方,全部食宿费用都由地方开支,非常生气。回北京之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工作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出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一位专机机长曾经回忆道:一次,他看周总理吃饭的时候,掉了一个饭粒在桌上,总理毫不犹豫,立即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下去。

宋庆龄曾经说过:“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佚名)

合作才能双赢

基于各自的需要,向蜜鸟与蜜獾这一对飞禽走兽便取长补短,相互依赖起来。每当一只向蜜鸟发现一个蜂巢时。它便发出刺耳的尖叫,同时在林间穿飞。

在非洲原野上,有一种十分勇敢的小动物叫做蜜獾。它是一种凶残而好斗的动物,不像别的掠食动物一样撕咬敌人的喉咙,而是直接攻击敌人的腹股沟。它最爱钻进蜂巢的深处,寻找美味的蜂蜜。但是颇为遗憾的是,蜜獾发现蜂巢的本领相当拙劣。

当地有一种极受居民欢迎的灰色小鸟,它比麻雀稍微大一些,由于它们非常善于发现蜂巢,被人们称为向蜜鸟。向蜜鸟最感兴趣的食物,则是组成蜂房的蜂蜡和野蜂幼虫。但是,向蜜鸟的力气非常小,它们根本不可能将蜂巢弄碎。

基于各自的需要,向蜜鸟与蜜獾这一对飞禽走兽便取长补短,相互依赖起来。每当一只向蜜鸟发现一个蜂巢时。它便发出刺耳的尖叫,同时在林间穿飞。一旦飞行中向蜜鸟发现蜜獾,它就落下去啄蜜獾的头,于是蜜獾开始追赶向蜜鸟。就这样,向蜜鸟把蜜獾引到蜂巢前,它栖在树枝上静观蜜獾捣毁蜂巢。很快,蜜獾喝足了蜂蜜,吃够了蜂卵扬长而去。这时蜂群因家园被毁而四下逃逸,向蜜鸟就飞下树枝来,不慌不忙地享用被蜜獾咬碎的蜂房蜡和野蜂幼虫。

无独有偶,牧蚁和蚜虫也是这样的一对相互合作、生死相依的组合。因为蚜虫的排泄物(称为蜜露)含有氨基酸和糖分,这种成分很能刺激牧蚁的味蕾。

每当牧蚁饿了时,它就会用触角去拍打蚜虫的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

在有些时候,牧蚁还会用树叶和小树枝精心地为蚜虫搭一只漂亮的小巢,每晚将蚜虫集中在小巢内,甚至在迁移之时,牧蚁也会带上蚜虫一起启程。

牧蚁常常还扮演蚜虫的保护神。一旦发现有其他昆虫侵犯蚜虫,牧蚁就会对来犯者群起而攻之。

玉米地里的牧蚁甚至还会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将玉米上的蚜虫卵收集起来,藏在地下的蚁穴中,使之冬天不被寒冷的天气冻死。当来年春回大地时,牧蚁就会将蚜虫卵取出让其孵化,孵化后的新蚜虫又可为牧蚁提供新鲜的蜜露了。

(佚名)

让自己更耀眼

他在传记中谦逊地说:“我仅是一粒微弱的星火,如果我还有高明的地方的话,就是我懂得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让微弱的光更耀眼一些罢了。”

安迪在一家拥有近千名员工的大公司里谋到了一个还不错的职位,这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但是,安迪自己却十分苦恼,因为在这个大公司中,他已经在这个职位上辛辛苦苦干了三年了,每一天都不敢懈怠。可奇怪的是,领导似乎从来没有看到这一点。三年来安迪一直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有一天晚上,安迪想要到地下室去取一些急需的东西,可在这时,突然停电了!四周一片漆黑。他马上摸索着出去找蜡烛,却没有找到,他从不抽烟,所以也没有打火机。

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无意间碰到了一张音乐贺卡,那贺卡马上就n向了起来,伴随着悦耳的声音,小小的灯泡一闪一闪的,很漂亮。他打开贺卡,发现小灯泡还挺亮的。

于是,他想:“如果带着它去地下室找东西,也许还可以凑合着用吧!”

果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室里,贺卡的光亮显得非常炫目,借助着这点光亮,安迪很容易地就找到了要找的东西。

安迪从这件小事上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久以后,安迪就从他所在的那个大公司辞职了,来到一个只有30个人的小公司。他的新工作只是市场部的一个小职员,比起他以前的工作,这个工作简直就是小儿科,薪水也十分微薄,但是安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毫无怨言,决心从头做起。

由于他在原来的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轻车熟路,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和独特的眼光,短短几个月之后,他就升任了项目部经理。然而,他并没有在这个位置上待多久,就从这家公司跳槽到了另一家更适合他的公司,并逐渐做到了总经理的位置。

几年之后,安迪已经成了一家跨国大公司的董事长。

他在传记中谦逊地说:“我仅是一粒微弱的星火,如果我还有高明的地方的话,就是我懂得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让微弱的光更耀眼一些罢了。”

我在北师大等你

远远地她就看见他拿着手机,满头大汗地跑着,直到他来到她的面前。

她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一名老师。那一年,她带队到美丽的青岛招生。就在老师们要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的时候,跑进来一个男孩。他穿着蓝运动衫,斜挎着一个黑色的包,怀里抱着一堆东西。老师们都有些吃惊地看着他,因为他的穿着和神情一点儿也不像来考试的,就像是一个正在玩耍而误人此地的男孩。

他把笔记本电脑打开,放到桌上说:“老师您看,这是我做的网站。,”老师们还在看他做的网站,他又掏出一大摞装订好的纸说:“老师,这是我的论文,这是有关教育改革的,这是有关天体物理的,这是在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老师们正在翻看着他的论文,他又说:“老师,我给你们跳一段街舞。”老师们又睁大眼睛看着他做着如杂技般惊险又潇洒自如的动作。在老师们惊奇的目光中,他跳完了,一边擦汗一边说:“老师,我上那边弹钢琴去了。”

刚刚还激情似火的他又优雅地坐在钢琴面前,音乐如流水般倾泻而出,悠扬、动听。一曲结束,他站起来说:“老师,我给你们唱一首我自己写的歌吧!”他挎了吉他,边弹边唱,歌声质朴、干净,仿佛青草散发出来的清香。

表演结束,她问:“你高考能考多少分啊?”

“580分左右吧。”他回答。

“那差不多啊。”她说。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他,说:“有消息,别忘了给我发短信啊,我在北师大等你!”

高考结束后,她天天等着他的短信,终于,他发来了短信:“老师,对不起,我考得不好。”

“你考多少分啊?”她问。

“390分。”他回道。

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分数,对他的好感顿失了不少,或许这本就是个浮夸、学习又差的孩子吧,她想。渐渐的,她忘记他了。

开学后不久,她又收到了他的短信,他说他在北师大附近的一个民办大学读书。

10月,他的学校举行新生运动会,借了北师大的操场。运动会结束后,他一个人坐在运动场空荡荡的台子上放声痛哭,他给她发了一条短信说:“我觉得这个校园应该是我的。”从那以后,他经常悄悄地溜进北师大,但从来没去找过她。有一次,她明明看见了他,但他一闪又不见了。

一天,她给他发短信说:“你来北京这么长时间了,我请你吃顿饭吧?”

他回道:“好啊,好啊!你们这儿老吃米饭,你就请我吃馒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