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在智慧的星空下
20136200000002

第2章 为自己伴奏(1)

人生如白驹过隙,少年时的理想,青春期的恋情,中年的事业,许许多多。然而这一切都有随时逝去的可能。人生中总有几段黑暗的隧洞要我们独自穿行,这些路上,不会有鲜花和掌声,我们要在困境中学会:为自己伴奏!

为自己伴奏,就是要学会为自己的生命之树修枝、打杈、浇水、施肥,不放纵、不自贱。即使少了关爱,自己也不会成为一株随风飘荡的枯草,而要长成一棵葱茏挺拔的树。

为自己伴奏,就是在我们独立支撑人生苦难的时候,学会给自己送一束鲜花;在我们独自穿行雨夜的时候,学会为自己撑一把雨伞。用自己的方式为美好的生命之旅伴奏着,直至迎来风雨后的阳光和彩虹……

感知幸福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我们不应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

2004年3月17日,美国情报部门截获两份电子邮件,邮件的主人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女儿拉娜和她的密友阿伊莎。前不久,英国《太阳太阳报》刊登了这两封信。

阿伊莎:阿布杜拉国王总算正式收留了我们,居住条件也有了改善,热水已正常供应。虽然我们还不能自由活动,但至少安全有了保障。昨天,红十字会的官员带来一封信,说,父亲的精神并不像外面传言的那样糟糕。感谢真主!能让我听到这样的好消息。现在我正在考虑写一封既能通过检查,又能给父亲安慰的信。他太需要我了。另外,军管处已允许我们其中的一人回伊拉克与律师接触,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一切都在好转,感谢您的支持!

阿伊莎是阿拉伯世界的一位公主。她的信是这么写的:拉娜:我烦透了,所有的仆人都在跟我作对。我要的是凉咖啡,端上来的却冒着热气;我最讨厌带奶油的芝麻点心,而他们送来的偏偏就是这种东西。今天,班斯玩水果刀划破了手,服侍他的六个仆人已被我全部辞退,他们是一群我所能见到的最无责任心的家伙。明天我准备到班加西去,如果日子再这样下去,我非发疯不可。祝你好运,真主保佑你。

对比这两封信,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现了衡量幸福的标准: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我们不应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不关痛痒的事挂在心上,才会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感觉;那些正经历着大灾大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也因此,只有像拉娜那样,在失去了幸福以后,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

(佚名)

玻璃瓶中的机遇

许多时候,机遇来临时并不是敲着锣打着鼓,而是悄悄从你身边溜过。有心还是无意,是决定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一次,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人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落在了地上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于是他弯下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这只烧瓶和其他烧瓶一样普通,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不久后的一天,在别涅迪克博士走进实验室前,他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车上的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其中一辆车的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进入口腔。

别涅迪克博士一下子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他走进实验室拿过那只烧瓶,只见那只烧瓶的瓶壁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别涅迪克博士用刀片小心地取下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后残留下来,遇空气后产生了反应,从而牢牢粘贴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无色透明,所以一点儿也不影响视觉。

“如果这种溶液,用于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乘客的生命安全系数不是更有保障吗?”……别涅迪克博士因为这个小小的发现而荣登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榜首。

每一种成功都始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始于执着探索的心灵。常常我们慨叹没有机遇,但许多时候,机遇来临时并不是敲着锣打着鼓,而是悄悄从你身边溜过。

机遇会时不时轻轻敲打着我们的门窗,可惜的是,许多人或者没有听到,与机遇失之交臂;或者还没准备好,眼睁睁看着机遇离开;或者在机会面前麻木不仁,反应迟钝,于是一次次地失去机会,最终一事无成,末了还怨天尤人,说自己时运不济,生不逢时。而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机遇一来,就能紧紧抓住不放,“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建功立业,叱咤风云,走上成功的坦途。即便环境恶劣,机遇不来敲门,他们也能主动出击,去捕捉机遇,追求机遇,创造机遇。

(佚名)

目标的意义

“如今,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没有了人生目标的他,因此也就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

英国有一个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尽管他的腿有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路有许多不便,但是他还是创造了许多连健全人也无法想象的奇迹。19岁那一年,他登上了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21岁那一年,他征服了著名的阿尔卑斯山;22岁那一年,他又攀登上了他父母曾经遇难的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世界上所有的著名高山几乎都踩在了他的脚下。

但是,就在他生命最辉煌的时刻,他在自己的寓所里自杀了。

为什么一个意志力如此坚强、生命力如此顽强的人,会选择自我毁灭的道路?

他的遗嘱告诉我们这样的答案:11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遭遇雪崩双双遇难。出发前给小斯尔曼留下了遗言,希望他能够像父母一样,征服世界上的著名高山。因此,他从小就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目标成为他生活的动力。但是,当28岁的他完成了所有的目标时,就开始找不到生活的理由,就开始迷失人生的方向了。他感到空前的孤独、无奈与绝望,他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告别辞:“如今,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没有了人生目标的他,因此也就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多少是有自己的目标的,尽管许多人并不一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在生活中,目标就是人的生命的意义,没有目标,生命的一半就失却了。对于那些为目标而存在的个体来说,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生命的价值。

(佚名)

可恨的上帝

他又开始白天敞着门睡大觉了。而且一喝醉就骂上帝:“这个可恨的家伙,不公平的老头,一个偏向富人的恶魔!”这次上帝只好装做没听见。

话说上帝把人世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合情合理,他很自得。可也有一件烦恼,让他坐卧不安,那就是在中国的一座城市里,有一位下岗工人阿明,整天忿忿地在骂他,他喝闷酒的时候骂他:“可恨的上帝!”抽闷烟的时候骂他:“不公平的老头!”睡闷觉的时候也在骂他:“一个偏向富人的恶魔!”

于是上帝决定百忙之中到他家访贫问苦。

他扮成常人模样,从空中降落。他来到阿明家门前,见他白天在睡大觉,门也不关。上帝纳闷地说:“喂,亲爱的子民,醒醒吧。你看你的左邻右舍,都安装了防盗门,锁得严实。而你怎么大白天不关门就睡觉?难道不怕被小偷光顾吗?”

阿明被吵醒,不耐烦地问:“你是谁?”’

“我是上帝。你不是每天都在骂我吗?我是特意下凡来倾听你的不幸和不满的。”

阿明看眼前这位大神果然仪表不俗,眉宇间英气勃勃。他于是懒懒地从床上爬起来,点燃一支烟说:“你就是上帝?哦,我想象中你应当是这个模样。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一肚子委屈要向你倾诉呢。你问我为什么睡觉不关门?你看我家徒四壁,小偷来了都会自叹晦气,你说我有必要关门吗?再说我的左邻右舍,左边是阿建家,他开饭馆,腰缠万贯,当然要安装防盗门;右边是阿宏家,他在一个合资公司当部门经理,收入颇多,他当然也要房门紧闭。只有我家穷得叮当乱响。上帝呀,莫怪我骂你,你实在是不公平,为什么给了他们那么好的运气和机遇,让他们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却让我穷困潦倒,生不如死呢?”

“这你可怪不得我,因为你自己不努力。”

阿明不满道:“不要推卸责任好不好?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不公平造成的。

我们三人从前上中专时,在一个起跑线上,大家各方面情况基本一致。后来我们一同进了工厂,在流水线上工作,挣一样的工资,睡一样的宿舍。”

“再后来呢?”

“再后来我们就开始走上了不同的命运轨道,他们在你的偏爱下,越来越富有。而我呢,却成了你的弃儿,从没受到过你的眷顾,所以一贫如洗。上帝呀,你说我怎么能不恨你。做神要厚道!”

上帝也有一点内疚,但还坚持说:“子民,这事真不能怪我,机会面前大家平等,只是看你抓不抓。这样吧,我再给一次翻身的机会,如果你还穷,就再也莫怪我了。”

阿明喜道:“那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于是上帝作法,将手放在阿明头顶,念念有词道:“我是仁慈的上帝。

为了公平、公正、公开,我愿再给阿明一次平等竞争的机会。现在让时光倒流,回到十五年前吧。”

于是瞬间,阿明恍如隔世,蒙蒙咙咙地又回到了从前工厂的流水线上,左边是阿建正挥汗如雨,右边是阿宏在埋头苦干。

这时,劳动科长忽然找到他们,说:“你们别干了。现在工厂不景气,产品滞销,你们只好离开。不过每人可以获得五万元的补偿。”

阿建很高兴,他扔下脏手套说:“我可以用这笔钱去开饭馆。”他早就有自己创业的打算。

阿宏也很高兴,说:“我想用这笔钱去上大学深造。”

阿明虽然不高兴,但他想,管他呢,这回有钱了,我要先痛痛快快地喝酒再说。

于是不久,阿建开了饭馆,当起了辛苦的小老板。而阿明则成了他饭馆里的常客,因为阿健说好要给他打九折优惠。但是很快,阿明的五万元钱就流进了阿健的腰包。而阿宏则报考了大学,几年之后他毕业了,进入一家合资企业,当上了部门经理。

再说阿健,眼看阿明失业挺可怜,对他说:“兄弟,你来我饭馆里打工吧,好歹有些收入。”

阿明不屑道:“我才不干这下三烂的活呢,又累又脏还伺候人。我要干一个体面的工作。”

于是他去应聘白领,但没人要,因为他的学历低;他去自己创业,又吃不了苦,也失败了。最后他只好申请了“低保”。

他又开始白天敞着门睡大觉了。而且一喝醉就骂上帝:“这个可恨的家伙,不公平的老头,一个偏向富人的恶魔!”

这次上帝只好装做没听见。

一张纸片的命运

如果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给它一些希望和力量,纸片就会起死回生。一张纸片是这样,一个人也一样。

大学里,有一堂哲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期中考试后的一天,班里的一个同学因为各门功课都考得一塌糊涂,所以忧心忡忡,在哲学课上无精打采。他的异常引起了哲学教授的注意,教授把他从座位上叫了起来,请他回答问题。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到地上,请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也许是惊慌,也许是心不在焉,那位同学一时愣住,好一会儿,他才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教授显然并不满意他的回答。教授又当着大家的面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纸上印上了教授沾满灰尘和污垢的脚印,然后,教授又请这位同学回答这张纸片有几种命运。

“这下这张纸真的变成废纸了,还有什么用呢?”那个同学垂头丧气地说。

教授没有说话,捡起那张纸,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上,然后,心平气和地请那位同学再一次回答同样的问题。

我们被教授的举动弄糊涂了,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

那位同学也被弄糊涂了,他红着脸回答:“这下纯粹变成了一张废纸。”

教授不动声色地捡起撕成两半的纸,很快,就在上面画了一匹奔腾的骏马,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骏马蹄下的原野。骏马充满了刚毅、坚定和张力,让人充满遐想。最后,教授举起画问那位同学:“现在请你回答,这张纸的命运是什么?”

那位同学的脸色明朗起来,干脆利落地回答:“您给一张废纸赋予希望,使它有了价值。”教授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很快,他又掏出打火机,点燃了那张画,一眨眼的工夫,这张纸变成了灰烬。

最后教授说:“大家都看见了吧,起初并不起眼的一张纸片,我们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它,就会使它变得一文不值。我们再使纸片遭受更多的厄运,它的价值就会更小。如果我们放弃希望使它彻底毁灭,很显然,它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美感和价值了,但如果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给它一些希望和力量,纸片就会起死回生。一张纸片是这样,一个人也一样啊。”

(佚名)

秋天的日落

其温煦、恬淡与金光熠耀,恰似一个秋日的岸边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