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击败专家:战胜华尔街顶尖高手的指数投资
20134500000020

第20章 运用指数选择股票(3)

另一个流行的概念或题材似乎是老龄化(如果大家都在变年轻,那可真是一个大新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口的平均年龄随那些出生于1946年至1964年间的婴儿潮一代人而提高。婴儿潮一代人的老龄化预示着未来成功的股票将是卫生保健类和医药类公司的股票,而过时的股票则包括那些销售运动器材的公司。若你认为高尔夫球将代替网球而成为一种时尚运动,你就是这一概念的信仰者。有些题材很有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挑选股票,而其他题材则什么都不是。区分出谁是谁,这一点很重要。

指数基金无视任何市场题材,但是它可以告诉你,在市场上风靡一时的题材是什么,证券组合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特定的故事或概念。它也能明确提示你指数基金的一贯做法。投资者应当怎样根据市场的概念或题材挑选股票呢?

检查一下概念,看看它是否有意义。将人类送上火星常常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利用它来选股却很难。首先,政府必须严格承诺资助这一计划。其次,在讨论火箭和宇宙飞船的设计或制造合同之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规划。再次,我们同任何一种实质性的努力都离得太远。利用将人类送上火星这一概念来选择一个或另一个航天公司股票进行投资还为时尚早。1969年,当美国真正将人类送上月球时,一家大型航空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它将接受月球旅行的舱位预定,尽管没有具体的行程日期。后来,那家航空公司破产。所以说,根据一个公告进行股票投资都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一个有用的题材应该能够帮助投资者明确找到有关经济部门或行业中的股票,并给他们带来收益。美国婴儿潮一代人老龄化这个故事很吸引人,因为人人都能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他(或她)自己。但是它不能明确帮助你选择股票。这个故事变数太多,很难确定什么。再说,它的细节可能会愚弄我们。

其他题材和概念都强调具体的行业,可以帮助我们挑选股票。

全球化的持续和因特网的扩展增加了对通信服务——尤其是电话服务和像有线电视网和高速因特网这样的宽带网服务的需求。在美国拥挤不堪的重镇和落后的乡村很难经营新的线路。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在发展中国家,经营任何一种光缆都意味着遥远的距离和艰苦的地带。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无线传输技术很受欢迎。同婴儿潮一代人老龄化不一样,将因特网送至千家万户的无线技术可以同技术部门中具体行业和具体公司相联系。尽管如此,在你抢购无线技术类股票之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这个概念可行吗?它有意义吗?在美国,无线技术远非这些。

电话随处可见,而宽带无线因特网依然是未来的事情。在短期内,某种未被发掘的技术类股票也许是一个“价值型”股票,但是,成熟型大公司仍没有通过无线因特网传输技术开展它们的主要业务。

这个题材所指的部门和行业是哪些呢?技术类股票范围太宽泛了,因为它代表了整个股票市场的30%。

有些题材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不一定是很好的投资。微软公司的反托拉斯法案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案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也影响了微软公司的股价。这个案件尚未完结,有待进一步调查。一个题材可以为软件行业提供一个新的机会。若美国法院宣布肢解微软公司,那么,一个处于行业统治地位的公司将至少被分割为两个新的小公司。无论微软公司是否被肢解,它都无法安心从事它的业务。这一点表明:计算机软件行业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题材。

读者可以评判众人的看法是否有意义。股市中的具体行业(计算机软件)包括在具体的经济部门(技术)之中。它也指向某些细节。若你关注大型软件公司或是能自行开发产品的公司,IBM公司和Oraele公司便是理想的选择。你也可以关注那些尚未成熟的竞争对手,例如那些销售同微软视窗操作平台相竞争的Lin-ux以及其他版本Unix产品的公司。同婴儿潮故事不一样,这个故事可以让人们去关注一些具体的股票。这些股票也需要进行财务分析,但是这个题材含有一些概念。

—旦选定一个部门或行业,你就依照一个指数对投资额在具体股票上的分配进行裁决。假设一位持相反理论的投资者打赌微软公司肢解这个题材,但是又想为其购买微软公司股票进行套头交易。微软公司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比重在2000年初占4%以上,但是它最初因反托拉斯法案件和其他混乱事件的影响而降至不足3%。由20种股票组成的一个投资组合,其中微软公司股票约占5%,也无力扭转局势。尽管处于大好时机之中,你无法在指数里找到平均数或市场权重。若你相信这个题材,你就在你认定的投资领域加大投资权重。一个在1999年末拥有25%技术类股票的投资者减小了技术类股票权重大约五个百分点。相信这一题材的投资者想知道他的投资组合为何没有像他所认为的那么高权重。

有时,题材只是帮助你决定回避或者集中投资于某些部门。

在第二部分讨论部门以及基于部门的指数基金时曾涉及到一些选

择部门所用的概念。一个题材常常是选择部门的一个故事或理由。近几年流行的一个题材就是技术。热衷于计算机的人认为每个人都应当购买计算机类股票,越多越好。如果在一段时期每个人都在购买计算机类股票,其中的某些股票就有可能涨得很高,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为了建立市场题材,首先,参与概念的炒作,看看它们是否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其次,确定题材所指的部门和行业。如有可能,使用那些来自著名指数关于部门和行业的定义,这样你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到底指的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这个题材指的是一种策略,就将你的资金分配同指数进行比较,真正加大你在这个部门中的投资比重。表15—1显示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标准普尔中型公司400指数、标准普尔小公司600指数的各经济部门市场资本化权重。这些权重经常波动,因此,你应当注意它们的最新信息。

你的投资组合不可能同指数完全相同。事实上,指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整个市场,它们决不等同于整个市场。

分析师和投资者运用各种各样的定量指标如价格/账面价值比率、股息、收益、市盈率以及其他指标来选择股票。其中大多数指标都因时而变,例如市盈率,1990年的高市盈率在今天看来只能算是低市盈率,但是,股票指数可以作为比较两种股票或一种股票相对于整个市场的衡量基准。股票指数当中还有一些具体的部门指数或行业指数。由于技术类股票几乎没有什么股息,所以当涉及以支付股息而闻名的电力行业时,股息收益之间的比较就显得毫无意义。

在本章,我们将回顾这些定量指标并运用这些指标将股票同指数进行对比。这些指标也许能帮助你从差劲的建议中选出好的主意,也许可以作为你选择某种股票的一种确认或警告。下面,我们以在美国应用最广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作为一个主要的衡量基准(因为有大量的数据可供引用),集中讨论几个实际问题;这些指标的正式定义在会计教科书中完全可以找到。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EPS)是市盈率的实质部分,它是判断某种股票或整个市场一个最常用的指标。由于后面讨论的比率大多同收益或每股收益有关,所以,我们先来介绍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看起来既简单又基础,但它在近年却经历了很多波折并产生了一些有争议的概念。长期以来,收益指的是公司的税后盈余,它位于财务报表的最后一行。

最近二十年,随着公司的一次次重组和兼并,我们经常在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中看到注销的资产、增加的公积金等会计科目。

由于公司某一部分资产的出售或另一部分资产的转移,财务结果往往会出现变动或调整。当公司某一部分资产消失时,收益就需要进行大调整,我们自然就会对每股收益数值的真正意义产生质疑。更重要的是,股票分析师发现:当导致变化的最大因素源于财务主管所提出的会计处理意见时,那就很难预测每股收益。于是便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营业收益。

营业收益这一概念排除了同公司重组有关的费用而侧重于公司的持续经营。毕竟,如果每股收益用于评估股票的前景,那么公司经营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说,股票分析师有机会准确预测营业收益:他(或她)会花很长时间去估计注销的资产或其他会计科目。营业收益这个概念很好,只是目前实践起来有一点麻烦。由于营业收益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也不存在一个可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更不存在对以往数据的一致认同,所以,我们无法预测它的未来收益。

收益(某些人称之为“报告收益”)与调整收益或营业收益之间的主要区别反映了非正常的费用和注销的资产,所以,报告收益通常低于营业收益。换句话说,如果一位股票分析师或一位公司投资关系执行官想要托高某一股票,使用营业收益就是一个可以虚吹利润的办法,它会使人们对股票做出错误的估计。我们可以从历史数据中看出营业收益这个泥潭深不见底。所谓的上一年度营业收益几乎不存在什么一致性。而且,如果公司重申它近来的记录,对营业收益的所有赌注都将会输光。营业收益这个概念挺好,但同真正的实践还有一段距离。投资者应该小心谨慎。若你所关心的公司同其他公司或股票指数比较起来好得不可思议,你就应该当心了。

每股收益的第二个问题在于你是在意实际数据还是仅关心预测数据。既然选择股票主要是预测股票的未来,那么自然就会关注分析师对收益所作的预测,没有人会根据过时的信息来作决策。

因此如果你在一年的中间时间段关注某一股票,你很可能就会使用上半年已实现的收益和下半年的预测收益,取两者之和来估计每股收益。收益总是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那些具有吸引力的股票,所以,2000年的收益可能要高于1999年的收益。这意味着使用1999年实际收益计算的市盈率要比使用2000年预测收益计算的市盈率要大很多。2000年的低市盈率会使股票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就是用总收益除以股份数。知道股份数并不容易。股份的计算有两种:基本股份和稀释股份。基本股份数小于或等于稀释股份数。标准普尔指数全部使用基本股份数;每股收益大多使用基本股份数。你可能会认为得到准确的股份数很容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股票的发行,当公司实行员工股票期权制或进行财务调整时,公司的股份数经常会出现很大的变动。这些变动没有计划性,但是可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归档文件中查阅。除了拆股之外,这些变动很少公开报道。结果,各种来源的股份数会稍有差别。

每股收益的使用不存在正确或错误,但是,知道公司所公布的是哪一种收益至关重要。最大的缺陷就在于预测收益与实际收益、报告收益与营业收益之间不一致。

价格/收益比率

价格/收益比率简称市盈率。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市盈率都是一个引用最广的财务数据。当你购买一种股票时,你所购买的是它的未来收益。市盈率代表着你为每1美元收益所支付的价钱。在股票市场繁荣、人们蜂拥而至抢购股票时,人们愿意为每1美元收益付出更高的价钱,从而使市盈率上升。因此,有潜在价值的股票具有较低的市盈率,投资者有可能(有希望)在它火爆之前买进。.如果公司管理人员经营有方并能使收益迅速增加的话,那么现在的1美元收益(本年度预测值)在明年就值1.2美元,后年值1.42元。收益迅速增长的股票应该具有较高的市盈率。一条古老的经验规则认为收益增长率应大于市盈率。正如下文所讨论的,市场上的高价股票改变了某些规律。市盈率是炒股人用以比较股票的一个准绳。

我们怎样知道25倍的市盈率到底是高还是低呢?在冬天,40华氏度算是温暖;而在夏天,50华氏度算是清凉。最简单的方法是比较市盈率和股票指数。我们采用标准普尔500指数测量整个市场。就标准普尔500指数而言,市盈率的变动范围从低水平的8—9倍到高水平的30倍以上。然而,你应当注意到直至20世纪90年代,标准普尔500指数市盈率仍处在20倍左右的低水平。

本书第一部分的图3—1显示了自70年代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市盈率的变化趋势。如果标准普尔500指数当前的市盈率在30倍左右,你就不能臆断低于25倍市盈率的股票便宜而高于25倍市盈率的股票就贵。再说,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市盈率模式。

一个普通的做法就是计算相对市盈率。这听起来有一点复杂,实际上却很简单。相对市盈率就是把某种股票市盈率除以标准普尔500指数市盈率。如果标准普尔500指数市盈率是25倍而股票市盈率是40倍,其相对市盈率就是40/25(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