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击败专家:战胜华尔街顶尖高手的指数投资
20134500000015

第15章 分指数投资(4)

投资风格与市场细分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了如何运用标准普尔500指数或其他指数投资于整个市场。这种作法之所以有效有两个充足的理由:一是大市场策略时常胜过其他投资方法:二是风险小费用低。然而,投资者常常想集中投资于某一部分市场,集中投资的方法就是选择股票。选择单个股票意味着放弃因分散化降低风险而带来的好处,甚至在你真正投资于一个行业或一个经济部门时也是如此。

若你对技术类股票(近年流行的一个概念)充满信心或者你认为某个行业是未来的经济热点,投资的一种方式就是使用指数。股票指数及其投资工具早已准备就绪,华尔街新近又推出了专为行业投资和部门投资而设计的交易所挂牌基金。投资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选择小公司股票、成长型股票或国际股票。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适合于各部分市场的一些股票指数和基于这些股票指数的投资工具。我们先从广泛化策略开始,然后转向部门,最后再去讨论行业。

资本化规模

在众多的华尔街信条中有一个长盛不衰的概念,这就是小公司股票。资本化(cap)是指市场资本化即公司规模,它代表一家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的总价值。公司的股份数乘以股价就是公司的市场资本化。这个概念认为小公司股票提供的投资收益高于大公司股票。

投资于那些已过创业阶段尚未成为行业巨擘的年轻公司似乎充满着极大的冒险与诱惑。当然,人人都想购买微软公司公开发行的原始股并一路持有直至它现已成为美国股票市场上最大的一个公司。围绕小公司股票的争论非常激烈。其一,真有所谓的“小公司效应”抑或是数据的巧合?有人认为小公司股票的异常收益大多出现在70年代后期,没有收益的其他时期被排除在外。研究小公司效应的主要依据是艾鲍森和新克菲尔德共同编辑整理的长期数据和多元基金顾问公司(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的投资经验,这家公司专门从事指数投资。其二,小公司股票确实存在高收益,但是其高风险补偿了这些收益。

问题的症结在于风险。来自标准普尔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小公司效应确实存在但不明显。若你是一位激进型投资者,甘愿多冒风险追求额外收益,持有小公司股票就是一个好办法。但若你是一位稳健型投资者或者你认为你的赌注有更好的去处,小公司股票也许不适合你。很显然,小公司股票表现出色时,其股价涨幅往往很可观。

指数与指数基金是选择小公司股票的理想投资方式。证券组合分散化优于你选择整个市场。小公司股票的波动性和风险常常大于大公司股票。

应用最广的小公司股票指数是弗兰克·罗素公司所编制的罗素2000指数,它是衡量资金管理水平的一个基准。罗素公司是一家养老金咨询公司。它编有一系列指数,它的主打品牌是罗素3000指数,由美国的最大3000家公司所构成。排名前1000家公司组成大公司股票指数即罗素1000指数,排名后2000家公司组成小公司股票指数即罗素2000指数。美国的公司几乎都包括在这个指数之内,它们的流动性、交易量或其他指标很少考虑。根据5月31日的市场状况,这个指数在每年的6月30日重新组建,这种大调整会引起指数的大幅震荡。

标准普尔公司主持的标准普尔小公司600指数也是一个应用较广的小公司股票指数。它不同于罗素2000指数。其一,小公司股票数不是2000而是600;其二,管理方式不同。同罗素公司一年一度的机械化修订方式不一样,标准普尔委员会负责监督标准普尔小公司600指数并决定其成份股的取舍。这些成份股按照交易的流动性、财务的可行性以及相关因素筛选,确保这个指数反映这一部分市场。一般情况下,标准普尔小公司600指数的成份股更换率低于罗素2000指数,它的调整随时进行而不是一年一次。

投资者不应该只比较这两个指数而应当比较它们各自的指数基金,既要关注近年的风险和收益,也要了解基金的重大变化以及基金公司提供的其他服务。

多元基金顾问公司也提供小公司股票的投资工具,它采用的是一种正统的方法。1976年,罗杰·艾鲍森(1toKer Ibbotson)和雷克斯·新克菲尔德(Rex Sinquefeld)共同发表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投资业绩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收集整理了大公司股票(依据标准普尔500指数)、小公司股票、公司债券与政府债券、国库券等的月收益数据,它已成为近二十年来人们分析投资业绩的基础,其中包含了按资本化规模分析投资业绩的大部分工作。由新克菲尔德创办的多元基金顾问公司将这一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

根据他们的研究,多元基金顾问公司把小公司股票定义为资本化排名在最后20%的股票。由于众多分析将整个市场划分为十等份并配以标号1(代表最大股票类)至10(代表最小股票类),多元基金顾问公司美国9—10小公司基金就是一种投资排名在最后20%股票的基金。

多元基金顾问公司基金从标准普尔小公司600指数的成份股中挑选那些资本化规模小于罗素2000指数成份股的股票作为投资对象,这些股票交易清淡,稍微扩建头寸就会推高股价。在这一部分市场上,交易商购买股票的技巧尤为重要。多元基金顾问公司获得了良好的投资收益,部分归功于投资策略,部分归功于交易技巧。

除了小公司股票的指数和基金之外,还有一些指数和基金专门侧重于中型公司股票,这些股票介于小公司股票与大蓝筹股之间。1991年,标准普尔公司率先推出了中型公司股票指数,创立了一个新的资产类别。这种市场细分在过去十年备受瞩目,类似的指数纷纷涌现。罗素和威尔舍这两家公司起初从事养老金咨询,后来业务扩展至资金管理,现在也推出了中型公司指数。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准普尔中型公司指数有了效仿者。一种股票在宣布加入中型公司指数之后不久,它的价格往往上涨,就如同加入标准普尔500指数那样。最近几年,中型公司股票指数的指数效应同标准普尔500指数一样大或者更大。

投资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何时侧重于小公司、中型公司或大公司股票。虽然不乏预测,但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似乎有很长一段时期,人们怀疑公司资本化规模对投资收益的支配作用。

看到投资业绩在一两个月里明显保持一致并不等于“知道”某种投资风格一定领先。如果有人看到一种投资风格在六至九个月里占居主导地位,那么它有可能继续支配一段时间。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和资金管理人在挑选股票或选择部分市场时将考虑资本化规模,但他们很少投下非此即彼(all-or-nothing)的赌注。如果小公司股票近期表现出色并且经济状况和股票市场没有发生变化,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很可能投资于那些跑赢中型公司或大公司的小公司股票,但是他或她不会完全放弃中型公司或大公司股票。如果小公司股票仅占其股票投资的7%,这位投资者可以将其证券组合的小公司股票比例提高到大约10%至15%。

成长与价值

华尔街上被人们完全误称的两种投资风格或策略是成长与价值。没有人愿意购买无成长性的股票,也没有人愿意购买无价值的股票,人们何以要回避成长性或价值呢?了解一些股票的表现就会更加明白这两个术语。

热门股票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抢购而价格上涨。随着股价的攀升,股票价格与其收益或账面价值的比值也上升(账面价值是指公司账户所表明的或者审计人员所认定的公司价值)。这种热门股票通常称为成长型股票。这一概念认为投资者购买它们是因为他们预期这种股票的收益快速增长从而支持市盈率上升。判断股票的市盈率是否合理、是否偏高,流行的做法是将市盈率同每股收益的成长性作对比。市盈率除以收益增长率得到价格/收益/增长(PEC)比率。这个比率越低(即收益增长率相对于市盈率来说较大)越好。成长型股票有时是市场上的热门股票。

人们有时也喜欢“价值型”股票。价值型股票的市盈率低,价格/账面价值比率也低。如果成长型股票是指价格已经上涨的股票,那么价值型股票就是指价格已被坏消息和失望情绪压低的股票。投资者购买这种股票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股票便宜,最终会因其潜在价值而被人们承认,价格将会上涨。这些谎言听起来似乎有理,成长与价值这两种投资策略能够发挥作用,但不会同时发生。购买成长型股票的那些人正在购买当前的热门股票并期望它们继续吸引公众的注意。购买价值型股票的那些人正在打赌他们比别人精明,能够发现未经加工的钻石。

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可以在成长型股票或价值型股票上投下赌注,也可以把这些赌注同那些按照市场资本化所投的赌注结合起来。我们首先来看成长与价值。众多的指数编制者提供了成长指数和价值指数。这些指数有的是一分为二,分拆为成长指数和价值指数。标准普尔指数就是这样做的。包括罗素指数在内的其他指数分拆就比较复杂,某些股票在成长指数和价值指数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标准普尔公司采用价格/账面价值比率的倒数即账面价值/价格比率(在某些学术文献中,价格称为市场价值,因而账面价值/价格亦称账面价值/市场价值)。采用账面价值/价格这一比率是因为每当某种股票的账面价值为零时,电脑对此比率就感到困惑(尝试在计算器或电脑上运算一个数字除以零)。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份股按其账面价值/价格比率由低到高排序,股票的市场资本化从某一端开始累加直到它们占指数市场资本化总值的一半为止。账面价值/价格比率低即价格/账面价值比率高的这半组股票构成成长指数;另半组股票则构成价值指数。这种思想是由投资咨询公司BARRA提出的。这种方法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尤金·费马(Eugene Fama)和肯尼思·弗兰茨(Ken。neth FI“ench)这两位经济学家所做的大量金融和经济研究。他们运用统计方法发现了推动股票价格涨跌的两个关键因素:市场资本化和价格/账面价值比率。

标准普尔500的成长指数和价值指数即标准普尔500/BAR—RA成长指数和标准普尔500/BARRA价值指数的数据可以追溯到1975年。截至到目前,价值指数的回报在1975年以来的任何一段时间都高于成长指数。很多人将此视为不用付出就有收获——高收益低风险。90年代后期,成长指数赶了上来,但是价值指数在1975年以来的整个时期仍然领先。

似乎可以明确的是,在一段时间内领先的成长指数或价值指数往往会持续数月时间。因此,了解近期市场,弄清楚哪一种投资风格在最近六至十二月比较成功;然后打赌这种趋势仍将持续,这不失为一种投资策略。天下没有无风险之事,但是如果人们密切关注市场动向,这种方法就大有用处。指数基金数目众多,其中包括标准普尔500的成长指数基金和价值指数基金。

投资者也可以综合运用大公司/小公司和成长/价值策略。凡是研究过标准普尔公司或晨星公司(M0rningstar)共同基金报告的人,一定熟悉下面这个用于比较市场资本化和成长/价值的三行三列方格表。

共同基金有时划分为这九种不同的类型。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可能从一个方格跳到另一个方格,这取决于市场走势或基金经理的目标(例如若某一基金所持股票大多下跌,它就会从大公司转向中型公司,尽管它标榜“主动管理”!)。然而,指数基金投资者可以选定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方格位置。

不要划掉这个策略,因为有些投资者开始思考这种“井”字游戏。由专家管理的养老基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决定如何在这种方格表上分配资金。在某一拐角表现优秀的资金管理人如果冒险转入另一拐角,他的表现常令人失望。因此,确定每个管理人的方格位置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指数表现很可能优于大多数专业管理人,运用指数基金选定方格位置就是一个好办法。

投资者如何参与这种“井”字游戏呢?首先要收集有关近期市场变化趋势的一些信息。你可以从标准普尔、BARRA、罗素、威尔舍以及其他公司的网站上搜寻各指数回报的最新数据。这些指数编制者都提供最近一个月、几个月、几个季度甚至几年的指数表现。你会看到它们的不同走势和不同模式,然后选择那种形成已有数月时间并有可能持续的市场模式,除非市场或经济出现重大变化。有些投资者确实尝试过将成长指数或价值指数同各种不同经济条件或市场状况联系起来。市场模式当然复杂多变,但事后寻找总比事前容易。

经济部门

投资者可以通过指数基金参与另一个游戏,即是将市场划分为几个部分或部门。这种策略现在正风靡美国和欧洲。部门(Sector)是由相似的行业组成的,例如我们常说的技术类公司、金融类公司、消费品类公司等等。关键是把市场上所有的公司分门别类、组成几个部门,使同一部门中的公司具有更多的共同点。有人曾尝试用电脑和某些高级统计方法进行分类,结果非常有意思,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部门分类似乎就是人们运用常识所做的那些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