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击败专家:战胜华尔街顶尖高手的指数投资
20134500000012

第12章 分指数投资(1)

第一部分介绍了股票市场与股票指数的背景知识。简单地说,股

票市场不是没有风险——但是若你耐心等待就有收获。有的时候如90年代后期,市场回报很快;其他时候如70年代,它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股票指数是人们衡量市场表现、理解市场行为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投资、评估单个股票或一组股票的一种方式。本书第二部分介绍股票指

数投资,第三部分探讨如何运用指数选择股票。

指数投资近来十分盛行。10000多亿美元的资金在追随标准普尔500指数;另有500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在追随其他指数。例如,标准普尔中型公司400指数、标准普尔小公司600指数、道琼斯指数、弗兰克·罗素公司、威尔舍合伙人公司和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公司所编制的各种指数。指数化(indexing)作为一种投资方法早在70年代中期就已出现,只是到了最近五年才成为市场主流。多年来,投资管理入认为指数基金仅能得到“平均”业绩,因为它们的表现不及市场指数。

虽然指数基金很少能够超越指数,但它们的表现优于许多投资管理人。在一般年份,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共同基金表现强于标准普尔500指数。这已不是什么理论上的结论,而是一个实际的结果。若你确信你能选出一些基金战胜指数,那是你走运。但是请记住,总有入把资金投入那些未能战胜指数的基金。人们不难理解指数基金业绩良好的原因所在。所有的指数基金和所有的投资管理人作为一个整体,在扣除费用之前应该取得同指数相等的回报。如果大家的平均收益率为12%,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2%,那么,非指数投资者的平均收益率也是12%。但是,指数型基金的费用约为0.2%~1%,管理型基金的费用约为0.75%~2%,以这些费用表示的过桥费意味着在扣除费用之后指数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往往高于其他投资者。

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我们运用标准普尔500指数作为衡量基准,但是请记住,它现在是一个真正的投资。实际上,自1976年创立先锋500基金以来,它就是一个真正的投资。

介绍金融历史和股票历史的书籍很多。我们这里的目的不是谈历史,我们打算简要回顾一下现代金融史以便大家明白三个道理。其一,股票价格趋升。上升虽非始终如一,但却相当一致,中间虽有一些明显的震荡,但是,若历史能给我们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投资者若无其事地等待足够长的时间总有收获,“足够长”通常并非很长。我们浏览一下1945年以来的股市历史,这里按标准普尔500指数来描述。时间还可以再往前推,但1945年已经是够早的了。其二,投资方式是购买并持有股票——进入股市并留在股市。我们将看到如果投资者错过了最佳或最差的市场时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以及某人恰巧在1929年股灾之前购买股票又会怎样。这些例子也向我们揭示了股息的重要性,即使在当今的市场上也是如此。其三,论据更加圆满充实。我们将比较标准普尔50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和纽约股票交易所综合指数这三者的结果——证实这个结果对任何一个指数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也简要比较一下近期的外国股市,细节虽有不同,但结论相同。

1945年以来的股市历史

描绘了1945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走势。1941年至1943年,这个指数的平均值为10点。1945年初,指数为13.5点,高于基准水平并不多,这一年的市场表现较好。到了1946年初,指数上升约三分之一,这一点因图中的期限太长而难以看清。则较好地显示了市场的走势。这张图使用一个古老的统计方法,不是依据指数本身而是依据其对数来绘制。你无需了解对数,只需明白这样做可以使纵向走势更加平坦。这时,图形可读,走势的倾斜度能够反映市场的涨跌程度(旧时称此图为比率图而非对数图或半对数图)。有了这一数学方法,这张图就比较容易阅读,你可以看清1945年的上涨,也可以看清1947年至1949年的下跌。市场走势在短期内容易出现反复。

我们放眼看它的全景图。市场从长期来看会产生收益。标准普尔500指数从1945年的13.5点开始攀升,经过不断的震荡,到1999年末已达1400点,这些点数尚未考虑股息或股息再投资的收益。浏览这张图的市场走势便会发现如下两点。首先,市场走势存在大量的波动和反复。最近几年(箭头位置)的市场走势比其他时期平稳。其次,市场的表现并不完全像我们所记忆的那样。

50年代的股市相当出色,尽管期间也有波动。1995年夏天,市场比一年前上升了40%多。60年代对经济来说是最佳时期,但对股市来说就不如50年代。

70年代的市场出现了一些下跌趋势。1973年和1974年,股市大跌,如图中圆圈所示。指数在1973年1月约为118点,到1974年末跌去40%多,在1980年之前一直未创出新高(即超越1973年1月的水平)。1973年至1974年的股市暴跌是1929年股灾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难,远远超过了以前所见过的任何一次股灾。说来奇怪,投资者似乎记不得也不去研究1973年至1974年的熊市,大凡研究股市历史的人好像只注意1929年的股市。

70年代后期,经济政策开始转向抑制通货膨胀,股票市场走势平稳。1979年,美联储新任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决心降低高达15%的通货膨胀。沃尔克提高利率,结果把经济推向了衰退的深渊,股市在1979年秋天也开始出现极度的恐慌,1982年夏天,股市已经到了跌无可跌的地步。美联储开始松动银根,利率回落。债券价格率先复苏,股票价格紧随其后。1983年6月,股票价格比一年前上涨50%,这一复苏直接演变为后来持续18年的牛市。

1982年夏天以来,市场的上升不是没有受到干扰,但所有的回调都十分短暂。1984年,美联储担心通货膨胀,紧缩银根,股价下滑。在1987年的春天和夏天,股价大涨,8月份达到了顶峰,然后下滑,10月份爆发了毁灭性的股灾。10月19日,星期一,股票市值损失约五分之一。这次股灾虽过去了13年,但它的阴影仍笼罩在人们的心头。

形形色色的人声称他们已经预测到1987年的股灾。我们并不想在此宣称什么,只是想提醒投资者预测到这次股灾并不等于成功。真正的技巧应该是预测到这次股灾,然后在1987年10月20日重返股市。1987年的市场走势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这一年的股市实际上是上升的。1986年12月31日至1987年12月31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总回报为5.2%。其次,股灾的出现仅有一天,股市并未继续下滑。8月25日至10月12日,股市从最高点下跌8.1%,10月12日至16日这一周又下跌8%,各种成交量也创历史记录。10月19日,星期一,股市暴跌,一天之内跌去20.4%,这个跌幅若按道琼斯工业指数计算则更大,达22.6%。

1987年的股灾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深刻的教训。第一,股市暴跌时,经济崩溃并非不可避免。1929年10月,股市暴跌时,经济已经处于衰退。第二,凡是认为自己能够确定市场时机并且赢利的投资者必须连续两次准确无误——何时退出和何时返回。很多人声称他们在8月25日与10月19日之间的某个时间退出股市,但很少有人告诉你他们何时重返股市。

1987年股灾之后的股市除了大把的盈利之外没有什么兴奋之处。1990年至1991年的经济衰退和海湾战争引发了股市的大幅调整和股价的大幅回落。这种走势比较典型——经济放缓,同海湾战争相关的风险突显,股价大跌。然而,股市在经济衰退或海湾战争结束之前悄然回升,重拾1982年以来的升势。投资者明白,衰退和战争关乎着股市的命运。短线投资手法关键在于何时退出与何时返回。股市在1990年10月处于低潮,一切都显得十分严重。首先是经济下滑,衰退早在正式公布经济数据的两个月之前就已出现。其次是大规模的军事装备。对投资者来说,这个最绝望的时期往往是购买股票的良好时机。

人们在阅读股市历史或观察其走势图时,似乎对1994年初至1995年初这一段时期的股市毫无兴致。1994年,股价波动变化不大,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总回报仅1.3%,然而这在90年代是一个十分有趣而又令人鼓舞的年份。1994.年,美联储担心通货膨胀抬头,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作为美联储的主要利率工具,联邦基金利率从年初的3%上调至年末的5.5%。债券市场受到了沉重打击,债券价格暴跌,损失到处蔓延。股票市场却幸免于难,因为股价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再说,标准普尔每股收益上升40%,市盈率由1994年初的2l倍降至年末的15倍。对那些认为美联储老是给股市添乱的人来说,1994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例外。

1995年初至1999年末,市场走势波澜壮阔,强劲上扬,期间也有一些调整。它启示我们:股市走势经常出现反复。1997年7月,泰铢暴跌,亚洲金融危机迅速扩散,美国股市出现了一些较大的单日跌幅,尤其在1997年10月27日,单日跌幅达6.9%。后来,时间还不到一年,当许多人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已基本过去,俄罗斯又爆发了一场外债危机,引发美国股市在6周内跌去20%。

市场上盛传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apital Management)

频临倒闭,它所管理的套利基金在债券市场上亏损累累。投资者应该能够预见到这一类的市场下跌。

最佳与最差

假设一位投资者在1928年至1999年期间躲避了五个最差日或错失了五个最佳日,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吗?这里只考虑股票价格,不考虑股息再投资(因为早期的每日股息数据难以获取),1928年1月2日投资的1000美元到2000年1月31日变为78,520美元,年收益率约为6.26%(其中不含股息,这正是它比你预期的9%一1l%低很多的原因)。

若你确实设法躲避了过去70年中的五个最差日,比如1987年10月19日或1929年10月28日和29日,那么你就是一位投资高手,你的运气极佳。你的努力使你更加富有,你的收益就不是78,500美元而是154,000美元。若你错失了五个最佳日,那么情况就有所不同,你的收益仅42,500美元而不是78,500美元,6.26%的收益率会变成5.38%。

投资者能够准确把握时机,躲避五个最差日并抓住五个最佳日,这样的投资者实际上没有。关键的一点是,投入股市并留在股市。股市好的时候有你,当然,坏的时候也有你。从长期来看,股市是上升的,留在股市总会有收获。

还有一个方面值得注意。假设股市大幅波动,你因为担忧而退出了股市。那么,你的风险降低了吗?这样做肯定消除了股市可能给你带来的恐怖,可是你也丧失了最佳的投资机会。我们现在来大致了解一下好的投资时机是在什么时候——大多是在事情看上去坏得不能再坏的时候。最佳日是1933年3月1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宣誓就职时关闭股市和银行。当重新鸣锣开市时,股市大起大落,上演了美国金融史上最恐怖的一幕。第二个最佳日是1929年10月30日,股市在10月28日和29日的暴跌之后大幅反弹,上涨12.5%。如果心理紧张脆弱的人有机会逃离股市,肯定会选择1929年10月28日和29日这两天。

其他的强劲上涨日是1987年10月19日的后两天,股价开始反弹,同1929年不一样,这一次反弹出现夭折。还有就是1998年和1999年市场调整的末期,当时的一切都显得糟糕透顶。我们从这些事实当中吸取一个教训:市场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获利的惟一方式就是留在股市。退出股市似乎降低了赔钱的风险,但也减少了获利的机会。我们稍后再讨论降低风险的种种方式。

标准普尔500指数与其他指数

图9—3描绘了标准普尔50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和纽约股票交易所综合指数的走势,时间自1973年1月至2000年1月。

这三个指数在前面已作介绍,1973年1月的指数水平定为100,它们的走势在大多数时间里十分接近。最近几年,它们好像拉开了一点距离,但是按月计算的波动模式仍然保持一致。这清楚表明使用标准普尔500指数评述股市基本上同使用其他指数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