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20132800000027

第27章 吃苦是极具价值的人生经历(3)

后来他虽曾做到鲁国大官,但为时不长。他周游列国,仕途不顺利,于是回鲁国,专心教育,培养人才,有弟子三干,贤者七十二。

墨子出身比孔子穷苦多了,他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也以“鄙人”自称。他的手工技艺很好,能为木鸢,而且深谙战术,长于兵器。公输般为楚国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墨子听说此事,就从鲁国起身走了十天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裹足,才到楚都郢。后世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他还称道夏禹治水,能做到“腓无股,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的“形劳天下”,并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又跋芳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庄子穿着打了补丁的布衣,破的鞋子,曾穷到向富贵者借粟的地步。

他做过小官,后终身不仕,一生安贫乐道。他的博学和善于写散文,在先秦诸子中也许无出其右者。

许行在先秦是唯一的农民思想家,完全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说话。他与其门徒从事农耕,提倡君民并耕,而且言行一致,难能可贵。

以上儒家祖师孔子、墨家祖师墨子、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农家的代表许行,穷苦的程度虽有不同,但都能立志奋斗,在吃苦遭祸中成才,终于成为先秦大思想家。

东汉大思家王充,出身“细族孤门”,家贫无书,常游洛阳书店,阅读出售的书,暗中记忆,终于“博通众流百家之言”。他人穷志不穷,“淫读古文,某闻异言”,因“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就“幽处独居,考论实虚”,留下了《论衡》这样的大著作。

唐代诗人杜甫,无论在科场上还是在官场上都很不得志,时局又大起变化,不得不流浪到各地。他一生过着穷苦的生活,并多次受过不幸的遭遇,这使他较能体会民间的疾苦,写了大量真实地反映现实社会矛盾的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朱门酒食臭,路有冻死骨”,传诵至今。而他的许多诗篇也就被人们称为“诗史”。没有杜甫的苦,就不会有杜甫的诗。

所以有人说,“文穷而后工”,也是有些道理的。

我们大概听过《三个贫穷孩子的成功故事》。贫穷的孩子能吃苦,贫穷的孩子并不是不能成功。贫穷有时会给人更好的成就。

第一个贫困的孩子:这个孩子家里穷徒四壁,他每天都要提着小筐去捡那些从拉煤车上掉下的碎煤。为了得到一个果腹的面包,他请求老板让他擦拭面包店的窗户。这个工作干完了,他又开始忙着寻找另外的工作。

他星期六早晨去卖报,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向那些坐马车旅行的人兜售冰水和柠檬水,到了晚上,还要为报社写关于各处举行的生日宴会和茶会的新闻。这时他才12岁,从西班牙来到美国还不到6年。13岁那年,他离,开学校,到一家公司当了一名清洁工,逐渐结识了一些名人,开始有了自信和雄心。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在美国新闻史上最成功的杂志编辑博克,创办了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妇女杂志《妇女家庭》。

第二个贫困的孩子:这个孩子出生于苏格兰,父亲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则以缝鞋为业。后来,他们一家人实在混不下去了,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他到纺织厂当过童工、烧过锅炉、在油池里浸过纱管、送过信。送信期间,由于苦练出高超的电报技术,他被一家铁路公司聘为职员。在这家公司工作的10多年中,他非常勤奋,得到了晋升,但仍然不算富有,第一次参与股票投资的时候,家里的全部积蓄不超过60美元。他与母亲商量,以房屋作抵押来贷款,方才买到了共计600美元的股票。他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钢铁大王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

第三个贫困的孩子:这个孩子出生在匈牙利一个普通小镇,年幼时衣食无忧,但自从父亲去世后家境每况愈下。母亲改嫁,他和继父关系不好,这使他吃了不少苦头。17岁,他由海上偷渡到了美国。最初,他想当个军人,不料屡屡碰壁,几经辗转终于当上了骑兵。但战事很快结束了,他留在了纽约。后来到了美国西部,他做过骡夫、水手、建筑工人、码头苦力、餐厅跑堂和马车夫,然而没有一样是他感兴趣的。后来,他在图书馆找到了一份差事,每天为图书馆工作两小时,换取可以任意借阅图书的便利。

他就是后来美国新闻界的旗手、骄兵普利策,以他名字命名的“普利策”

新闻奖,至今仍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贫穷并不可怕,贫穷给人的东西是很多富人无法获得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让孩子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在适当受穷的情况下磨炼意志,培养生活目标和上进精神,这远比使其生活在“要什么有什么”、“手里有着大把零用钱”的环境下更能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吃苦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的过程中需要吃苦。年轻时多吃苦,磨炼意志,在吃苦中思考,在吃苦中前进,才能迈向成功,最起码老时不会吃苦!

如今的中国,成长于温饱无忧环境中的“80后”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而蜜水中泡大的“90后”则被称为“没有目标的一代”,这其中虽然原因众多,但不可否认有着“成长环境太好”的“功劳”。所以古诗云“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在穷人的生活中品读生活.学会吃苦,学会奋进。

社会实践,孩子人生的宝贵财富

传统的课堂教学,孩子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窄,眼界限于书本,限于教室,这种封闭的时空使孩子的童年过早地蒙上成人的“烙印”。

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突破课堂教学即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就要走到社会实践中去。社会实践不仅为学习这一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真正地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社会,去亲自体验生活,通过动脑提出生活中的“为什么”,并亲自去获得答案,相信这样获得的知识一定是最牢固的。同时,经过这样的社会调查,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社会实践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补充,也是锻炼人、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途径。孩子在课堂中未弄懂的问题,可以带着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重新认识,明白真谛,加深理解,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社会实践教育的主体是孩子,孩子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实践活动的每一项内容,涉及的都是孩子的亲自操作、亲身感受。报纸上曾经有这样一则消息,说的是某中学有位老师让学生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在操作中竟然有80个学生不会划火柴,有的同学划了几十根都没有把酒精灯点着。由此可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多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