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零和游戏
20131500000021

第21章 促成合作的原则(2)

当然,主要问题在于一方如何真正知道对方上一步干了什么,他们是合作地履行了他们的义务还是采用了欺骗手段进行背叛。但是如果双方对自己识别欺骗的能力缺乏信心,那么有许多小的步骤比只有少数大的步骤更有助于促进合作的产生。这种促进合作的稳定的步骤,是通过使当前步骤的欺骗所得,少于以后的步骤中潜在的合作所得来实现的。

下一步的重要性

在下一步接触很快就会发生的情况下,下一步显然比日常情况更重要。它是使相互作用更持久最直接的方法。例如,婚礼就是一个用来庆祝和促进持续关系的公共行为。

相互作用的持久性不仅对相爱的人有用,对敌人也有用。能证明这一点的最令人吃惊的例子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期间发展起来的“你不打我,我也不打你”的系统。

堑壕战与众不同的特点是敌对双方的部队要相互接触一段很长的时间。他们知道他们的相互接触将持续下去,因为没有人能到其他地方去。在更机动的战争中,一支部队在每次战斗中可能遭遇不同的敌人。

因此,你希望对方的个体或小单位将会在以后回报你而同其合作是没有好处的。但是在相对固定的战斗中,两支部队之间的接触要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这种持续的接触,使得基于回报的合作是值得一试的,并且使合作得以建立。

有一种情况直接影响着下一步的持续,也是很危险的,即一些即将离任的合作方决策人。

当合作方的决策人即将离任时,他对合作的态度会极为微妙,甚至做出一些有损于合作的小动作。现在屡见不鲜的“59岁现象”就是生动的例证。

企业厂长、经理的退休年龄,一般为60岁。所以,在59岁时,他们往往感到自己像处于“黑暗”即将来临的时刻,有一种本能的忧虑感、失落感。正因如此,所以人们就把“59岁”称为国有企业厂长、经理们的“黑暗线”。不过,“59岁黑暗线”的涵义还不仅指此,而且还指厂长、经理们在59岁前后,往往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捞取大量的钱财,中饱私囊。

或许这是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也或者是出于一种恐惧的心理,正如官僚们的“有权不用,过期无效”的心理一样,他们也想趁自己还在位时,为自己和亲人多准备一些“储备金”。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继续合作下去的可能性即将没有,也就是说“下一步”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对于合作的另一方而言极有可能遭到“背叛”的惩罚。

增大合作的收益

合作的出现、发展和持续确实需要一点关于个体和社会背景的假设,它们要求个体能够识别出那些曾经相遇过的其他个体,并且要求记得它与这些个体相互作用的历史以便能做出反应。实际上,对识别和记忆的要求并不那么高,即使是细菌这样低等的生物也能在和另一个有机体接触时,通过采用只反应对方最近行为的策略而做出自己的决策。因此,既然细菌都能玩这些游戏,人和国家当然也能。

要知道如果循正道所得少而又少,而走偏门则可以得到丰厚的一次性收益。那么就不会有人想着去走正道。看看街上到处涂抹、张贴的“办证”的小广告,你就会知道“假文凭”在社会上是多么地猖獗,其中固然有社会以及人们观念上的原因,但走偏门的极低成本,却享受了与正道同样的机会无疑加大了投机的收益。

因此,加大合作的收益就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你在高校的学术上作假——抄袭是获取名利的快捷方式。但你凭借自己的实力与努力也足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如果抄袭或伪造实验数据,一世英名就会付诸东流。如此会使有能力的人、有财富的人坚守诚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凭借能力就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利益。

而如果失信于人,其丧失的财富也相应很多。

懂得合作要义、富于合作精神的群体是我国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一个重要条件。合作精神的缺乏、频繁的相互“背叛”,使得一些企业吃尽苦头。国内市场上某些产品的“价格之战”曾打得“血肉横飞”;在引进国外设备与技术中的相互封锁又造成了大量重复引进,损失严重。

当每个人都能帮助其他人时,合作的潜力就增加。但是当这种帮助是有代价之时,困境就出现了。

当从对方的合作中得到的好处大于不合作的代价时,从合作中得到双方的好处的机会就能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将更愿意选择合作而不选择背叛。

但是要达到你所喜欢的结果并不容易。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你必须得到对方的帮助,然而从短期效果来看,不帮助你对对方更有利。

其二,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却不愿付出帮助别人的代价。

合作理论的主要结论是令人鼓舞的,它们说明即使是在一个其他人不愿合作的世界里,合作仍然可以通过一小群准备回报合作的个体来产生。在艾克斯罗德的“仿真”生存环境中,还表明合作能发展的两个关键前提是合作要基于回报和未来的影响要足够重要以使得回报稳定。基于回报的合作一旦在群体中建立,它就能保护自己不受非合作策略的侵入,因此增大合作的效益值是加快合作产生的必要条件。

运用分解原则重复接触

“囚犯困境”本身来源于这样一种情形。两个同案犯被逮捕并被分别审讯。他们可以坦白罪行而背叛对方,以期得到较轻的惩罚。但是如果他们两人都供认,那么这个坦白就不那么值钱了。另一方面,如果他们俩相互合作,拒绝供认,警方只能给他们一个很小的惩罚。假设他们俩都不会因为告密而感觉道德上的不安或害怕,那么收益情况能构成“囚犯困境”。

从社会的观点看,这两个同案犯最好不要不久又在同样的情况下被抓,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通过出卖对方得到个人的好处。

集中接触是使两个人更经常见面的一个方法。在协商谈判中,另一个使接触更加频繁的方法是把问题分解成若干的部分。例如,可以将军备控制和裁军条约分解成许多阶段,这样就允许双方有更多让步的机会而不只是只有一两个让步机会出现。这样可以使回报更有效。如果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一步不合适的策略可以通过下一步的回报来补偿,那么双方对整个过程可以按所期望的进行就更有信心。

只要这种接触不是重复的,合作就非常困难,因此促进合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安排两个人再次见面,使他们能回忆起对方至今是如何行为的。正是持续的接触,使基于回报的合作的稳定成为可能。

将一项大的合作行动分为几次小的、连续性的合作。比如,贸易、谈判都要分步进行,以促使对方采取合作态度。每一次小的合作的成功,都是进一步合作的基础。如一项上千万的合同,如果一次性执行,对双方来说,违约的诱惑力都是巨大的。但若是分成几个步骤分批执行,那么相对于为实现上千万的交易,每次只有几百万的金额,违约的诱惑力就小得多了。

在商业上,商人们喜欢一个大订单能分别按每次发货时间付款,而不愿等到最后付总账。使得当前步骤的背叛相对于整个未来的接触过程来说不是那么有诱惑力,这是促进合作的好方法。还有另一个方法是改变收益值本身。

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珍视自身的信誉,这样就能提高合作水平。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加,双方了解增强,合作的基础就会得到改善。在每次合作中互信互利,将信誉看得比一时的利益更重要,就能在激烈的商战中结交长期患难与共的朋友,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要期望完全的公平

公平是人们常用的词汇。当一人说不公平时,他的言下之意可能是抱怨或是不愿意接受一个既定的分配,而非要求完全的数量均等或效用均等。许多人往往忽略个人选择与承担其决定后果的经济特性,而提出各类不同的公平原则。然而,公平除了从个人选择及两人合作的角度去讨论外,并不存在任何其他的意义。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庄子,早就对自命圣人者所提出的公平主张做过严厉的批评。

他反对特意以人为的力量去撷长、续短。但是,他也未能进一步以个人选择及两人合作的角度去论述正义的原则。

我们玩过的许多游戏,使我们相信合作应该是公平的。设计者尽一切可能给每个人胜出的机会。决定是偶然做出的:抛一枚硬币,掷一次骰子,或是出一张牌。每个人在一开始时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拥有同等数量的金钱,同样数量的骰子,或相同张数的牌。

有些游戏中甚至故意设计一些障碍以弥补参与者技能方面的差异。

在其他游戏中,使之公平的方法也会使之更具娱乐性。玩一个乏味的游戏而你又不可能赢,那就没有多大的意思。但你又必须记住非常重要的一点,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娱乐,你必须经常去面对复杂局面,哪怕形势对你极为不利。

想一想过去几年中电脑购买者和销售商遇到的相似困境。

若是几年前你想要买台个人电脑,购买者与销售商之间谁占上风,是毫无疑问的。当你走进一家又小又挤的电脑商店时,人们使用的全是技术术语——当时的时尚——但却没人解释给你听。价格完全由销售商定,你根本没有任何选择以及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你还得恳切地请求销售商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技术援助。

今天,情况完全倒过来了。电脑超市把独立的电脑商店彻底地挤出了市场,销售商十分乐于回答你的任何问题,甚至提供免费的课程来帮助你赶上进度。

回扣、打折及赠送特殊的电脑软件,都十分普遍。同时,精明的购买者可以写出他们自己所需的配置。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非公平的,因为每项合作发生在受许多其他原因影响下的前后关系中。这些原因结合在一起,使得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拥有更大的势力,如果你拥有更大的势力,那就运用它来取得更多的利益。如果合作对方拥有更大的势力,那就寻找一些方法来削弱他的势力,或把你的不利条件减至最低程度。

比如,一个人在一家公司谋得一份年薪为12.5万元的工作,而这家公司通常给他同等水平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年薪为15万元。他拒绝了这份工作,因为公司给他的待遇不公平。后来他接受了另一家公司所提供的相同职位,而年薪只有11万元。这家公司付给与他同等水平的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也是11万元,所以他认为这很“公平”。

不要担心究竟是否公平,而要考虑什么对你最有利。事实表明,许多人在担忧事情是否公平时,往往会做出不明智的决定。

摆脱恶性竞争,建立规则

还有一种方式也是常见的达成合作的方式,在国际关系与贸易中也常常被采用,就是建立相应的规则。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建立的组织。

因为石油是有限的资源,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约束各石油生产国和各大石油公司的机制,各产油国为了增加出口、多赚外汇,便加大石油产量并压低价格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短期来看,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也能收到一些成效。但是,其他国家或石油公司很快会起而效法,如此自相残杀,石油的价格一跌再跌,结果就会陷入谁也不能获得好处的恶性竞争当中,倒是进口石油的国家能坐收渔利。

为了共同的利益,一套规则与制度的安排应运而生,石油富豪们经历了从互相拆台到最终选择合作的过程。

欧佩克组织成员国控制了世界3/4的石油储量,欧佩克制订了成员国日产石油桶数的最高限额。13个成员国限额的总和,是根据把石油价格维持在30美元左右一桶的需要而确定的,限额在各成员国间的分配比例则是根据各国原来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份额和地位及各国的生产能力而定。

欧佩克力图通过协调减少产量来提高其产品的价格。如果各成员国都能严格遵守限额,则油价当然稳定在期望的水平上。事实上各国不可能对合作的巨大好处无动于衷,而且考虑到成员国中最大的产油国(也是利益最大的成员国),如沙特阿拉伯在其中会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带头克制自己的行为,因此欧佩克的制约和协调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在1973年到1985年,欧佩克最成功地维持了合作和高价格。

在很多情况下,破坏规则、投机取巧并不能给人带来自利的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而如果人们遵守规则与承诺、与他人合作,结果对大家都有利。在历史演进中,人们慢慢会达成应诚实交易的共识,建立某些规则,这个时候,制度产生了,人们所共识的规范也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