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终结者
2012200000050

第50章 西巡东狩(1)

91、秦王成了秦始皇帝

天高云淡,白云如絮,秦王非常兴奋地爬上咸阳宫中高楼。他举目眺望,由近到远。

近处,后宫里住满了六国掳来的、已经过万的佳丽,国库里装满了从六国掠来的、为六国富人积畜或珍藏多年的金银珠宝。无论是佳丽还是金银珠宝,秦王都曾慷慨地赏赐了不少给有功将军和他喜欢的臣子,但原有的宫殿还是住满了佳丽,正在修建的仓库外面,还是堆着许多珍宝金银。稍远处,效外的大营中,囚犯似的关押着成千上万六国的工匠、技术人才和读书人。等等这些,又算不了什么,再远处,放眼望去,他秦国的疆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如此辽阔的领土,史上谁曾有过?!”秦王仰面朝天,伸出双手,大声喊道。

陪在他身边的丞相王馆、御史大夫李斯,还有一旁稍远点站着的赵高,都吃了一惊,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本王年纪轻轻时,就开始统兵伐暴,完成祖上一统天下的大业。十七年(前230年),灭了韩国;十九年,灭了赵国;二十二年,灭了魏国;二十四年,灭了楚国;二十五年,灭了燕国;二十六年,灭了齐国。本王亲政只有十六年,就一统天下。这种从古至今绝无仅有的功劳,‘王’这个称谓还相称吗?”

高高的观望台上,风潇潇中,秦王万般神气地迎臣子的目光,十分自豪地数说自巳不可一世的功劳,问完之后下旨:

“怎样的称谓才适合,你们马上去议一议!”

三人领旨,立即召集公卿百官,进行朝议。在这种场合,王馆首先发言:“秦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从未有过,就是五帝,也有所不及。事实如此,若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所以,大王一定要有新的封号,这封号起码要高过五帝。”

王馆给秦王的封号定了调,李斯紧接着分析说:“昔日,西周以来,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其间,秦国与齐国也曾一度称‘帝’。只是,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通行。现在要给秦王议新的称号,是非常必须的。据老臣所知,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皇,其中泰皇最贵。因而,老臣建议,秦王采用‘泰皇’头衔。”

李斯发言后,众臣又经过一番商议,拿不出更好的建议。于是,丞相王绾、御史大夫李斯两人以此复命,建议秦王称“泰皇”。

秦王听了,并不满意,良久不语。

“把记录放在那里,待本王好好考虑考虑。”秦王说。二人听罢,施礼告辞,正要离去,只听秦王喊道:“慢!”

二人止步,回身看着秦王,秦王微笑着,认真地看着他们俩,问道:“周之前,不是有三皇五帝么?”

“对啊!”俩人一起回答。

“把数字都去掉还剩下哪两个字?”

“皇帝!”俩人一起喊出来。

“皇帝,皇帝真是太好了。”王馆说:“‘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将‘皇’与‘帝’两字结合起来称大王,真是再合适不过,再合适不过。”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我不过是想到三皇五帝,哪知道这么详细。秦王在心里想,突然又问道:“为什么合适,谁说说理由。”

王馆正在思考,李斯却说道:“之所以合适,理由有这么两条:第一,皇帝这两个字,正好说明大王的权力是上天给的,表达大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第二,这也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大王不但是人间的君王,还是天上的神仙。”

秦王听了,狂笑起来。笑毕又问道:“你们看,这事就这么定了。”

“应该定了。”王馆说:“择吉日,为大王举行皇帝登基大典。”

“你呢?”秦王问李斯。

“定了,皇帝!”

“可是,本王还想在皇帝前面再加一个字。”

“加一个字?”俩人似乎同时问道。

“对,加一个‘始’字。”

“‘始’,开始的‘始’,始皇帝!”王馆有些不解地问。

秦王微微的笑着,李斯和一边的赵高都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他们不愿出这个风头,期盼地望着秦王。

“本王为天下第一个皇帝,所以称‘始皇帝’,本王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皇帝。”

秦王梦忆般地说着,目光显得越来越深邃,他仿佛看到了他嬴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地统治着这宠大的国家,一代又一代地高高在上,尽情地享受着这宠大国家所有的好东西。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场推翻他的风暴,此时已经在他占领的土地上开始酝酿,他渴望的千世万世的统治,仅仅只过了十多个年头,就被揭竿而起农民义军推翻。

事实上,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人起码待遇的民众为了生存自由,向当时占尽天下财富、唯我独尊皇帝统治发起的夺权战争。遗憾的是,战争的结果,受惠的不是战争中牺牲最多的农民。

庆祝秦王为始皇帝的宴会是盛大的,盛大的令人想都想不到。咸阳宫中,到处布满了珍馐美味,从六国掳来的妓乐娼优,成排成行,这边在跳五行舞、那边在舞韶舞,寿仁乐、昭容乐、礼容乐、还有韶乐,各式的乐声,此起彼伏。始皇帝的臣子们,都来给他作贺。

“始皇帝!始皇帝!万岁!万万岁!!”

众人高呼,千万人的声音汇在一起,欢乐声似乎要把咸阳宫推上九宵,引得整个咸阳城的百姓,都听到了咸阳宫的欢呼声。咸阳城里,有跟着欢呼的人;更多的人,包括后宫的上万佳丽,都默然不语,只在心里暗暗咀咒:这个残暴的君王,这个泯灭人性的朝代。为什么他会有这么欢乐的声音,真希望雷霹了咸阳宫阙。

“帝”本身就有神的意思,秦王不但是帝,还是皇,功盖三皇五帝,他自己起码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他高兴得忘乎所以,高高在上地瞅着他的臣子。他的公卿百官,己经数以千百计。他让三公独席,群臣依序排定座次。命令使用战车来行酒,骑兵们来布菜。前面有宫娥高歌劲舞,两边有各种各样的戏在尽情表演。

吃到酒酣耳热时,始皇帝兴之所至,亮开嗓门唱起歌来:“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祠祭大泽,倏忽南临,洛滨醺祷,色连三光。”

一时间,群臣应和,万众欢悦;君臣共唱,声震天宇。

夜已经很深了,始皇帝还是那样地兴致不减,他吩咐赵高:“去,到后宫里挑些美女。齐、楚、燕、韩、赵与魏,各国挑一百来,我要亲自赏给有功的将军。”

赵高听了,第一次不马上行动,而是愣愣地看着他。

“怎么?”始皇帝醉眼朦胧地瞪着赵高。

“禀始皇帝,现在后宫只有陛下的女人,再没有什么齐、楚、燕、韩、赵与魏的。”赵高恭恭敬敬地回答。

“对,对,是这样的,当今世上,再没有什么齐、楚、燕、韩、赵与魏,只有我大秦皇朝的秦始皇帝!”始皇帝说完这句话,倒头呼呼大睡。

赵高稍愣一下,上前来掺起始皇帝,一步步朝寝宫走去。

92、始皇帝西行骊山陵

第二天太阳西斜时,秦王醒来,他感到心中灼热,唇干舌燥,唤一声“来人!”赵高闻声即到卧床前,看到秦王干裂的嘴唇,赵高已经明白秦王需要什么,向外一挥手,立刻有人捧了早己熬好的绿茶豆汤来。秦王喝下,感到浑身爽快,口舌生津,脸上微微地露出丝儿笑意。赵高这才放下心来,轻呼了一声:

“替始皇帝更衣。”

赵高呼罢退下,几个宫女进来,替始皇帝更衣着履。毕了,始皇帝向书房走去,赵高紧紧跟随。

如今一统天下,经过一番努力,中央机构已经重新更好地确立,中央设立了丞相、太尉、御史三大夫。丞相负责政事,事务繁多,特加左右二员,帮着打理。太尉执掌军国大事,专理军队事务,具体调动军队,则只能权在皇帝。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掌管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在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

除此之外,还设有一种比较重要的官职,即“掌通古今”的博士。这些人都是通晓古今学问的精英,平时负责教育、图书收藏,随时准备接受皇帝的咨询。

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这是后话。

除了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始皇帝还采纳了李斯等人的建议,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将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三职。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典兵事,郡监司监察之职。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具体是:

秦地:巴郡,蜀郡,陇西郡,北地郡;

赵地:太原郡,云中郡,邯郸郡,巨鹿郡,雁门郡,代郡,常山郡;

魏地:上郡,河东郡,东郡,砀郡,河内郡;

韩地:三川郡,上党郡,颍川郡;

楚越之地:汉中郡,南郡,黔中郡,南阳郡,陈郡,薛郡,泗水郡,九江郡,会稽郡,长沙郡,衡山郡;

齐地:东海郡,齐郡,琅琊郡,胶东郡,济北郡;

燕地:广阳郡,上谷郡,渔县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

南越故地: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匈奴故地:九原郡。

县,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令、长领有丞、尉及其他属员。县令、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

县以下,还有乡,主要职能有:⒈摊派徭役;⒉征收田赋;⒊查证本乡被告案情;⒋参与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

乡下又有里,管事的称里典,为乡中豪强担任。里中再设置严密的什伍户籍组织,以便支派差役,收纳赋税。秦法规定百姓要互相监督告奸,一人犯罪,邻里连坐。此外还设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亭。亭有长,除了管理治安,还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掌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事。

尽管如此,天下事无论是大小,做出决定的,还都是他这个始皇帝。为了确保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始皇帝只得拼命约束自己,每天批阅大量的公文、奏章。一直以来也还能支撑地下去,只是有时会遗憾不能去更多品尝些后宫女人的滋味。始皇帝现在去,就是趁了早餐前,赶紧批阅一些公文奏章。

走到半道,不知为什么,他突然站住,问赵高:“今日公文、奏章如何?”

“多,比往日都多。”这事赵高不能投其所好,只能如实回答。

始皇帝听了,皱紧眉头,想了想说:“既然比往日的都多,干脆就不批阅了。”

说罢,始皇帝转身。半小时后,一行仪仗队开路、护卫队簇拥的始皇帝銮驾,出现在咸阳往临潼的官道上。傍晚时分,始皇帝一行来到渭水之南骊山北面的一个行宫住下。

这里,是始皇帝从十二岁继秦王位后就开始的秦王陵、现在应该称做始皇帝陵。工程进行已经快三十年了,原来每年都有上万、几万人在修建,现在总算是快要修完了。可是,秦王又灭了六国,地盘扩大了不止六倍,秦王成了始皇帝,他的陵墓自然是又要不止六倍地扩大了。

历史悠久的中国,早有“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远古时的人相信灵魂不灭,权贵们特别是权贵的代表皇帝们,因为留恋阳间享受,一心只想带到阴间里去,至使厚葬日益成风。

秦王要在阴间继续享受阳间极尊极贵的快乐,陵墓自然也仿照咸阳宫建造。秦王时咸阳宫殿已经很庞大,如今灭了六国,又将六国的宫殿全都模仿下来,在咸阳一座座修建,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如此庞大的宫殿群,现在都要依葫芦画瓢建在始皇帝陵中,其工程之庞大,着实使神鬼也吃惊。

陵邑、陵园、陵冢、寝殿、地宫、寺吏舍、陪葬墓以及各种陪葬坑,模拟天地、国家、皇宫、政府、军队、臣民、苑囿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冥世帝国。除此以外,还有地宫中有种种象征日月星辰、山川河海、林木禽兽的图画、装置,还有百官位次和各种奇珍异宝、玉门机关;还有各处点燃灌注鲸油的长明灯及大量的殉葬品,如陪葬的各国女人、精美的皇帝出行的銮驾乘舆、甚至象征宫廷苑囿的马厩、珍禽异兽等。这其中,最让人称奇的,还是陪葬的士兵。

始皇帝是靠虎狼之师打下天下的,也要靠虎狼之师来守卫的。没有这些虎狼之师,自然就没有了他这个始皇帝。关于这一点,始皇帝比任何人都明白。身前,他一直牢牢地掌控着军队,没有他的旨令,再大的将军也难调动一兵一卒;死后,他认为也必须如此。这样一来,他的陵墓里,除了活军士陪葬,更多是用泥烧成的兵马俑。两万多兵马俑构成庞大的军阵序列。他们威武雄壮、活灵活显、大气磅礴地守卫在始皇帝陵冢西侧的陵道里。宏伟的规模,召示了工程非凡的浩大。

始皇帝这次西行骊山陵,虽然带了十来个妃子,可他却没有半点心事与她们作乐。稍事休息之后,便走出行宫。

天上一轮孤月,冷冷清辉,把骊山照得如同白日。沿着一条平展的山道,始皇帝走到一座由内而外的两重圆垣围成的陵冢。这里正在修建一座长方形的内外二城,内城、外城四面有门,门上有阙楼。在陵冢的北侧和西侧,也正在模仿建造始皇帝正住着宫殿的“前朝与后寝”宫室。

始皇帝静静地看着,努力地回忆、对比着,竟然想不到有什么不相似的地方。赵高在始皇帝的侧面,静悄悄地注视着,他这回可有些糊涂,不知道始皇帝在去批阅奏章的路上,为什么要突然来看自己的陵墓?不远处,一群墓地主管官员,此时都默默地站着,既担心又害怕,不时望望始皇帝,又望望赵高。

“不错!只是要抓紧,要抓紧时间!”

听了始皇帝这话,墓地主管官员都轻轻地吐了口气,原来一张崩紧了的脸,放松下来。

“还要多少时间可以完工?”始皇帝又问。

“按照新图的设计,按照现计划每年增加二十万民工算,还有十五年,一定可以完工。”

“十五年,不行!”始皇帝突然大声说:“十年,就给你十年,一定要完工。”

“如果这样,每年需再增加五万民工。”

“增加民工!”始皇帝笑着说:“六国已平,天下属朕,百姓能不听皇命!”

此后,始皇帝还亲自出马,令各地调用工匠以及荆楚木材、北山石料等,让他的陵墓以木兰为梁、磁石为门,用铜水灌浆、米汁刷饰。为了采优质的石料,始皇帝还下令“发北山石椁”。

有民谣唱道:“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唱,万人讴,金陵余石大如堰。”

以人拉手推的方式运输一块块大如房屋的巨石,仅此要耗费的人力,也是让人吃惊的。那年月,虽有了铁器,农耕却很落后,农民不受干扰,尚可活下去,给始皇帝这么一折腾,活命自然成了非常艰难的事情。这对始皇帝来说,当然也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在他眼里,百姓本来就是可以供他任意驱使的畜类。

任何人都是他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皇帝当然也不例外,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争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可就没有一种思想反对皇帝,或者是把皇帝也与百姓一样看成是平等的人。儒、墨、法等,都是众口一词地承认皇帝的高高在上,承认这些皇帝享有特殊的、高人一等的权力。结果就这样产生了始皇帝,产生了其他许许多多的奴役天下人如奴才、牲畜的的皇帝。这样一来,弱肉强食便成了人生的定律、成了国家的定律、成了社会的定律;充满血腥的连环杀戮,也接踵而来、循环往复,两千余年如此。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强大,就象猴群、狮群里永远不会有一个“大王”终身强大一样。

始皇帝不仅要贪婪身前的享受,还要贪婪地为他身后建立异常庞大的乐园,当他残暴地役使那些他认为是牲畜的民众时,就已经注定,他不会拥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