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终结者
2012200000029

第29章 四架马车(3)

嫪毐听了满脸欢喜,扶了太后,回到寝宫,然后一颠一颠地跑出去请秦王和吕相邦。没过多久,俩人都来了。智慧和聪明是两回事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智慧对个人的影响深远,聪明总能应付眼前的事情。太后算得上是个聪明的女人,见了秦王和相邦之后,立刻装出一脸的苦相,对他们说:“我刚刚卜了一卦,说是近日有大灾祸降临,你们看该如何是好?”

秦王听了,吃惊地望望母后,又望望仲父。吕不韦对他点点头,然后转向太后说:“卜卦的既然说有灾祸,他必然也有去灾避祸的方法,卦师是怎么说的呢?”

“卦师说,应该马上离开咸阳,速去异地居住一段时间,方可免去灾祸。”

“异地?”吕不韦鹰眼转动着,轻轻地问道。

“是异地,离后宫至少要有百里之遥的地方。”

“母后要搬离咸阳?”秦王赶紧问道。

“只能这样了。不然,秦王就忍心看着母后遇上大灾祸?”

“这……”秦王无助地望着吕不韦。

“既然是这样,太后就暂时到雍城去住一段时间。”吕不韦说。

这雍城是秦国的老都城,位于陕西关中盆地和渭北黄土台塬西部,因雍水穿境而过而称雍城,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自秦国第七代君王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在此建都后,历经秦19代国君,居此长达294年。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簘的华山隐士簘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时取此意更名凤翔。这是后话。

太后住进雍诚行宫之后,更是肆无忌惮地与嫪毐毫无节制地纵情于声色,并在这里与嫪毐生下两个儿子。为报答嫪毐对她的殷勤服侍,赵太后不顾吕不韦的极力反对,非常坚决地封嫪毐为长信侯。除此之外,太后还先后赏赐嫪毐山阳地、河西太厚郡等大片封地,至使嫪毐拥有家僮数千人,可以恣意享受。

51、李斯做了秦王的谋臣

清晨,秦王醒来。他睁开双眼,看到胸前一只粉嫩的胳膊,是王灵钰的。秦王笑了笑,伸手将胳膊挪开。他坐起来,展开双臂,长长地伸了个舒心的懒腰。自从第一次与芸儿有了那样的关系后,秦王很快就腻她了,又玩了几个其他的宫女,直到太后作主替他取了灵钰进宫。在这段日子里,他想要的时候,就让灵钰来陪他。

对性事的渴望,是因为饥饿才会产生的。在男女之事上,秦王第一次从芸儿身上获得经验后,就再也没有饥饿过。或许是他心中早早的就有了一种责任、一种野心、一种高高在上的自恋。对于男女的事情,他还不怎么地贪恋。似乎就象吃饭一样,饿了就吃,饱了就从餐桌前走开。因为他从没有对性事的饥渴,也就不怎么把女人当回事。他昨夜做过一次,现在还有那种发泄了过后神清气爽的快感,他要离开了。就在这时,灵钰醒来,看到坐起的秦王,吓得赶忙起来替他更衣。

“别慌,慢慢来。”秦王安慰她。

不久,秦王便走进御书房。昨天,昌平君给他推荐了当时的名儒、齐国荀子门下高徒韩非的一篇文章。《孤愤》,秦王很快找到它,认真地读起来:“有智慧有办法的人,必然有远见而能明察,不明察,就不能照亮那些私下的东西;能执行法令的人,必然是刚强坚毅而刚劲正直,不能刚劲正直,就不能矫正奸邪的东西。”他刚读过这一句,立刻被吸引了,正了正身子,聚精会神地读下去:

“拥有万乘兵车大国的祸患:是大臣的权势太重;拥有千乘兵车小国的祸患,是对身边侍臣太信任;这是君主们的共同忧患。况且臣子有了大罪,是因为君主有重大失误,臣子和君主的利益是不一样的。怎么样来弄明白呢?回答是:君主的利益在于有才能的才任官,臣子的利益在于没有才能而能得到任官干事;君主的利益在于有功劳而赏赐爵禄,臣子的利益在于没有功劳且能得到富贵;君主的利益在于发现豪杰并使用他们的才能,臣子的利益在于结党营私。因此国家土地被侵占削弱而大臣的封邑反而富裕,君主地位卑下而大臣地位反而重要。所以君主失去权势而大臣得到国家大权,君主改称自己为外臣而执政的相国掌管印符。这就是臣子之所以欺诈君主以谋取私利的目的。所以当代掌权的大臣,在君权更替后继续得宠的,十个之中还不到二三个。这是为什么呢?为人臣子的罪过太大了。臣子中有大罪的,他的品行就是欺骗主人,他们的罪行就应该处死。有智慧的读书人目光远大能看得见死亡,必然就不会跟从双重人格的人了;贤能的读书人修身廉洁羞耻于与奸臣共同欺骗主人,必然也不会跟从权臣了。因此当道掌权的权臣的徒众,如果不是愚蠢而是不知道祸患的傻瓜,就一定是贪污腐败而不回避奸邪的亡命之徒了。大臣挟持了这些愚蠢腐败的人,对上和他们一起欺骗主人,对下和他们一起收括贪污坐收渔利,结党营私,互相统一口径,迷惑主人败坏法纪,以此扰乱民众,使国家危险国土被侵占,使君主上层忧劳屈辱,这就是大罪啊。臣子有了大罪而君主不去禁止,这就是大的过失啊。使君主有大的过失在上,臣子有大罪在下,想求得国家不灭亡,是不可能的。”

秦王一口气读完,禁不住感慨万千,在心里对自已说:“是啊!君主与臣子的关系错综复杂,每一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都不一样,所以导致每一种人、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不一样,这就要求君主必须努力地去学习,才可能坐稳那张龙椅啊,否则,要想求得不灭亡,那是不可能的。”这么想着,秦王禁不住大声地说:“好文章!真是好文章!”

“什么文章,值得秦王这么夸赞?”吕不韦进来,乐哈哈地问道。

“韩非的《孤愤》。”

吕不韦走近秦王,看着他手中竹筒说:“《孤愤》,确实是一篇好文章。难得秦王这么有眼光。韩非可以说是当今奇才,他思想敏锐、见识深刻,所述世风,切中对弊;所言治术,切实可行;所论哲理,切中肯綮。”

“我若能与他一谈,就好了!”秦王兴奋地说。

“暂时恐怕不可能。”吕不韦沉吟着,突然灵机一动,这到是个好机会,我若把李斯派来,放在他身边,岂不对他的学业大有长进,使他的观念也能与我更加接近。这么想着,吕不韦望着有些失望的秦王说:“不过,我的门下也有一位荀子的高徒,叫李斯。这个人,应该不会比韩非差。”

“真是这样么?”

吕不韦点点头。

“能否推荐给我呢?”

吕不韦听了,笑着说:“整个秦国都是秦王的,我的门下,还不都是秦王的人。我之所以收罗了那么多人在门下,就是在替秦王聚集人才啊。”

“谢仲父。我什么时候能见到李斯?”

“现在就可以,我立即让人唤他来。”

“真是太好了,谢谢仲父。”秦王高兴地说。

没过多久,李斯兴匆匆地赶来。行过君臣大礼,他有些拘谨地坐在吕不韦的下首。吕不韦看看秦王,鹰眼转动,稍一思索,然后对李斯说:“这样吧,就请李郎官为我们谈谈用人的问题。”

李斯听了,连忙说:“这可是秦国几代国君做得最好的事情,秦王、吕相邦都比我清楚,我哪敢班门弄斧。”

“就让你班门弄斧一回,谈谈秦国几代国君用人的事情。”吕不韦笑着说。

“既然这样,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斯笑了笑,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缓缓地说道:“据我所知,秦国从先王孝公以来的七位国君,之所以全都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不是偶然的。其中一个非常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非常地重视发现和重用人才。秦国之所以能后来据上,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秦国在重用人才方面比其他的六国都做得更好。小人曾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认为秦国在用人方面最主要的有这么三个明显的特点。

李斯说到这儿,停了一下,抬眼去看秦王,见他一脸肃然,听得非常认真,心里一阵高兴,克制地稍微提高了一点声音说:

“唯才是用,是秦国用人的第一个明显的特点。从孝公以来的七位国君选拔人才,都不以国别为界,每个国君都重用了秦国以外的人才。比如孝公重用卫国人商鞅,惠文王重用魏国人张仪,武王重用的是楚国人甘茂,昭襄王重用的是魏国人范雎……商鞅、张仪、甘茂、范雎这些人,个个与秦国王室都毫无血缘关系,但却备受重用,可见秦君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再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用人不疑。孝公重用商鞅,不仅坚定不移地信任,还不顾王室贵族的极力反对。秦武王重用甘茂也是这样,面对大量状告甘茂的上书,他连理也不理,始终信任甘茂,给他继续增兵,这才使得秦军攻下军事重镇宜阳,洞开了韩国的西大门。第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礼贤下士。据说孝公接见商鞅与他谈话,不知不觉就挪动身体靠近商鞅并与其面对面,非常认真地听取商鞅的治国之策,而且连续好几天都不知疲倦……”

李斯如数家珍,缓缓地讲述秦国用人的特点,连吕不韦听了,也深受启发,秦王更是听得津津有味。待李斯言罢,秦王向吕不韦说:“相邦,我想将李斯留在身边。”

“好,很好。”吕不韦爽快地回答。

秦王留下李斯,身边从此有了第一个贴身谋臣。李斯追随秦王终生,俩人关系亲密。秦王之女,多嫁李斯之子;李斯之女,皆嫁秦王之子。这是后话。

52、嫪毐要建奇功

聚贤馆里,今日分外的热闹。吕不韦门下上百名颇有文彩的门客,都欢聚在一堂。高台上,吕不韦在几个高士的簇拥下,端端正正地坐着。李斯进宫跟随秦王虽有两年,越来越受到秦王的喜爱。可是,他心里清楚,秦王现在还小,如今的天下,还是吕不韦的。因此对吕不韦的要求,李斯还是有求必应的。今日,受吕不韦之邀,李斯做了《吕氏春秋》初稿完稿大会的主持。待人都到齐之后,李斯走到高台前沿,朝下面摆了摆手,说:“大家安静,请吕相邦指示。”

李斯的声音虽不大,门客听到相邦要说话,倾刻之间都安静下来。吕不韦红光满面,微笑着站起身来,说:“各位贤士辛苦了这么几年,总算是整理修改出《吕氏春秋》的初稿。这部传世的经典,一方面,将不囿于一家一派之见,不加轩轾地评说诸子;另方面,又综合诸子之长,采精录异,自成一家。它将从君王治天下的需要出发,集周以来几百年以来诸子百家的长处,屏弃诸子百家的不足,整合出一整套体系化的治世思想,给君王做治世的教科书!”吕不韦说到这儿,更加的兴奋起来,提高了声音大声说:

“现在,这部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经典著作,终于完成了初稿。接下来的,就是分类编辑和进一步字斟句酌地校阅。根据这部著作所收集的内容,我决定将这部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待定稿之后,它将是一部内容空前庞大的经典巨著,无论是重要政治规范,还是为君之道,书中应有尽有,实实在在无愧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的君王教科书。从现起今,大家就继续分头开展工作。一定要牢牢地记住:《吕氏春秋》,是一部传世经典,一个字都不能出错!”

吕不韦说完,鹰眼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向台下四顾。李斯见了,带头喊道:“《吕氏春秋》,传世经典,一字不错!”

众人听了,跟着大声地呼喊起来。吕不韦心中愈发高兴,对李斯说。“你来讲几句。”

李斯听了,谦恭地点点头,然后亮开声音,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刚才,吕相邦说得太精彩了。《吕氏春秋》,绝对是一部传世经典,无愧于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我们以君主起源说为例:这部书集天命论、五行论、道德论、圣人论、历史进化论之大成,为君主制度起源及其合理性提供了多方面的证据。不仅如此,它还明确提出为谋求公众利益而立君说,丰富了这一论证体系。为了论证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及为君之道、治国之道,《吕氏春秋》集先秦诸子之大成,把公天下论、民本论、天谴论、谏议论、法制论、改革论等政治调节理论发展到新的高度,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体提供了更加富于理性的政治理论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谨尊吕相邦的教诲,把《吕氏春秋》编撰的十全十美,成为君主们最好的教科书,不能有半点错。“

李斯一旦开口,侃侃而谈,吕不韦正高兴地听着,有侍从来报,前线的蒙骜将军回来,有要事求见。吕不韦听了,赶回到相府。礼毕,蒙骜说:“禀相邦,我军已经攻占魏国酸枣等二十余座城池。”

吕不韦听了,不解地望着蒙骜。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攻占了魏国的酸枣,从此就可以在此设东郡,使秦国土地与齐国接壤,进而进攻齐国。更主要的是,酸枣等二十余座城池正位于东方六国中部,秦国可据此将东方六国大致分割为南北两部,阻碍他们相互间联系,进而各个击破。这么件天大的好事,蒙骜似乎却并不那么高兴。吕不韦一边打量着蒙骜,一边在心里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呢?

就在这时候,蒙骜开口说:“相邦,老臣还有一事要相告。“

“什么事,快说。”

原来,由于赵太后的过于宠爱,在赏赐了嫪毐山阳地、河西太原郡等大片封地,封了嫪毐为长信侯以后,还授予嫪毐各种特权。“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等,本是王室的特权,赵姬却听凭嫪毐恣意享受。更有甚者,嫪毐依恃太后的宠幸,专擅权力,仅两三年时间,秦国就出现了“事无大小皆决于毐”的局面。

自秦庄襄王去世后,这么些年来,在秦国的权力场上,己经有了正在长大学习理政的秦王、有了代行王命的赵太后、有了实际的军政首领吕不韦,如今又冒出一个恃太后宠幸专擅权力的嫪毐。天下最强的秦国,如今被这四驾马车拉着,原本还算稳定的秦国中枢权力结构,开始有了紊乱的苗头,而这种状况,已经被交战国利用。就在蒙骜奉吕不韦之命攻占魏国酸枣等二十余座城池、率军继续猛攻魏国之际,万般无奈的魏王得到属下献上一策,就是要设法讨好嫪毐,协助他压倒吕不韦。秦国既然是“事无大小皆决于毐”,而战争的领导者又是吕不韦,这显然是个一箭双雕的好计策,既可以解除魏国可能的灭顶之灾,又可以发泄他们对吕不韦的仇怨。于是,魏王悄悄地派人与嫪毐联糸,表示他们希望与嫪毐谈判,自愿割地给秦国,让嫪毐立功。嫪毐得知此事,欢天喜地,只与太后说了,然后背着吕不韦与魏国派来的使臣密谈,企图毫不费力地就立下这“不战而倔人之兵”的奇功。就在前日,蒙骜的手下抓获了魏国的使者,这才知道了这些情况。

蒙骜将情况一一讲完,浓眉紧锁,一双深褐色的眼睛担心地望着吕不韦,那目光分明在问:我们该怎么办?

吕不韦听了蒙骜的情况介绍,又惊又恼。这魏王还真会算计,割地让嫪毐立功,讨好了嫪毐,也博得了太后欢心、结交了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可恨,实在可恨!只是,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这说明嫪毐的势力己使天下诸候刮目相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假阉人!更是可恨啊!然而,这不都是我一手成全他的吗?吕不韦又恨起自己来,只是立刻又为自己辩护说:我送给太后的只是一个宠男,太后却要让他参与军政大事!女人,只要跟谁睡觉,就对谁倾其所有,什么样的脑袋啊!吕不韦这么想来想去,还是没个头绪。

东征大将军蒙骜一直在看着他,并且第一次看到了吕相邦的沮丧。不由轻轻地问道:“没办法?”

“太后!”吕不韦说出这两个字后,摇了摇头,长长地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