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李善长的脸色,已经差不多全明白。心想:这些儒士,就是爱相互吃醋,真有点象娘们。想是这么想,嘴上却一点不露出来,还一个劲感谢李善长推荐这几个人。
81、
回到府前,朱元璋看着横梁下“丞相府”三个字,不由得想起“镇抚府”、“平章府”。这才几年时间,军队扩大了十多倍,府牌也换了好几个。谋士嘛,当然也得多来几位。不然,攻占的城市,谁来帮着管理?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笑了。
郭丽儿不知朱元璋在想什么,一直掺着他站在旁边。她是个非常能给男人快乐的女人,能理解人,会体贴人,朱元璋对她爱之不尽。与她生活的越久,朱元璋越喜欢她,同时也越思念马秀英,所谓饮水思源,郭丽儿是马秀英给他的。朱元璋突然很想见见马秀英,走到正清阁前时,朱元璋对郭丽儿说:
“我去看看她,你去歇息罢。”他说这话时,眼睛不离开郭丽儿的脸。他是非常在意他身边的人心里在想什么的。
郭丽儿没半点吃醋,也没半点生气,更无半点不满,那美丽的双眸露出丝丝儿不解。
你怎么能理解我对她的感情,他是我的好朋友,好伙伴。朱元璋在心里说,拍拍郭丽儿的肩膀,对她微微一笑,抬腿朝马秀英的房间走去。朱元璋走后,郭丽儿有些激动,美眸充盈泪水。若比相貌,身材,马秀英比她郭丽儿差去太远,而今又有身孕,但他还是要到她那儿去。她那丝丝儿不解,便是为此,而今解了,她为他的重情重义激动的几乎流泪。
走进马秀英卧房,马秀英便递来杯热气腾腾的龙井茶,这茶是要花点时间才能泡出来的。
“你怎么知道我会来?”朱元璋问。
“你这不是来了么?”
朱元璋上前一步,紧紧地抱住她。他感到马秀英挺着大肚子。
“还有几个月?”他问
“三个月。”
“三个月?”朱元璋说:“好!在这三个月之内,我一定要先消灭……”说到这儿,他突然停住,看着马秀英,问道:“依你之见,我是先打陈友谅,还是张士诚?”
“这两个人迟早都是你手下败将。”马秀英说:“只是三个月……我看还是先把已攻占的地盘稳固好。”
“你也是这么看的?我还想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消灭他们中间的一个,作为给我儿子的见面礼。”朱元璋笑哈哈地说。
“凡要成大事,都只能先将基础打牢。特别是征战之事,更需要慎之又慎,万万不能有半点儿差池。这话,也是你自己说的。”马秀英望着朱元璋,轻言细语地说道。
“感谢,感谢夫人提醒。”朱元璋还是笑呵呵地说。
这时,马秀英才看出来,原来朱元璋早有了自己的打算。于是也笑着说道:
“你现在,是用着我这个‘军师’了!”
“不是,绝对不是。对于这些大的决定,我还是需要你,来坚定我的信心。我想,我明天还是同李善长一道,去乐思山上,请来刘伯温等四位大儒。”
“刘伯温?听说他可是个大儒中的大儒!”
“是啊,大儒,架子太大,今天派人去请了,不肯来。”
“你是怎么去请的?”
“我亲笔写了个信,派汤和带去,还带去一仟两黄金……”
“黄金?”马秀英说:“你若不让汤和带黄金,可能他已经来了。”
朱元璋看着她,希望她说下去。
“刘伯温是元朝大臣,家境颇丰,他要来随你,为的是功名。你拿黄金给他,他不需要,反倒认为你是小看了他。”
朱元璋听了连连点头,心想:李善长帮我出谋划策、整顿军纪、安抚百姓、征兵筹粮,调解各方面关系,可说是我的萧何。徐达可说是我的韩信,这刘伯温只怕就是我的张良了。那么,我该是谁?朱元璋激动了,不由得紧紧拥抱着马秀英,深情地说:
“对于患难之交,我是不会忘记的。李善长、徐达、常遇春……都该给他们加官进爵了。”
82、
对于自己的武将,从感情上来讲,朱元璋最喜欢的是汤和、常遇春与徐达,他感到自己与他们帖的很近,总是尽可能的把最高的职位给他们。特别是对于常遇春,他非常信任,信任的就如同信任自己一般。然而,常遇春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自从徐达来了之后,他越来越清楚,他遇上了一个军事上的天才。随着徐达的军功越来越大,常遇春甘居于后。这使朱元璋对常遇春更加敬重。对于文臣,朱元璋虽然也喜欢,却不能象对武将那么信任。有时,还会从骨子里透出一种对他们的蔑视。朱元璋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离不开李善长。可是现在,他还拿不准给李善长一个什么样的官爵。这一夜,朱元璋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召来李善长,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问道:“刘伯温等四人,现在是否还在灵谷寺?”
“我想应该还在,他们既然来了南京,绝不会就这么轻易回去的。”
“好,我想亲自去请他们来。”
“如果这样,真是太好了,善长愿意为国公带路。”李善长非常热情地说。
昨天晚上,李善长也想了一夜。他对于灵谷寺的四位当今大儒,非常认真地,一个一个进行了分析,最后终于得出结论:就朱元璋眼前最需要的人才来看,他们四个中间有三个不及他李善长,用不着去为他们担什么心。而四个人中间,唯一能超出他的刘伯温,在为人处世方面,一定不及他李善长。也就是说,尽管刘伯温似乎比他李善长谋高一筹,但就赢得朱元璋的信任来说,却不及他李善长。把这些事情都想清楚了,李善长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埋怨自己说:“我早先为什么不仔细地想一想,把这些利害得失考虑清楚呢!”有了这些想法,李善长舒心了,也跟朱元璋一样,迫切地想去看一看,当今天下的四位大儒。
朱元璋认真的打量着李善长,弄不明白为什么他会这样轻松、热情。莫不是他算到我要给他加官进爵?朱元璋在心里问自己,然后又摇了摇头,对自己说“我的心思,他怎么可能知道?”朱元璋看着李善长,只看得他可笑的转动着脑袋来看自己。朱元璋终于哈哈地大笑起来,说:
“我是想,在去请刘伯温之前,给你、徐达,还有常遇春加官进爵。”
“感谢国公的特别恩赐,只是去看当今天下的大儒要紧,国公的恩赐是不是待看过刘伯温他们之后再说。”
“不,早就该做这事了。真有些委屈你们,特别是委屈你。”
“国公说这话,真是羞煞善长。”李善长慌忙跪下说:“善长能有今日,全是国公所赐,不然,也就是山里的一个小地主罢了。”
“我封你为右相国、汤和为统军元帅、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为平章政事。你速拟公文,告之于天下。”
“这……”
“快去!”朱元璋扶起李善长:“办好此事,速来与我同去灵谷寺。”
待李善长走后,马秀英说:“李文忠、沐英这些人,你不可以也考虑考虑?
“对,都应该往上提一提,可是该怎么提拔?”朱元璋说:“这还真有点费事,以前我只是想着施小计,得小胜;后来是谋大略,夺大胜;如今倒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给人加官进爵上,这确实让我感到更难。”
“这是自然的,汉朝的司马光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马秀英说。
“这话说得好,你在哪里看见的,找出来给我看看。”
“就是他写的那本‘资治通鉴·魏纪’里,我这就给你找来。”
“你去找来就放在桌头上,我还得去请刘伯温。”朱元璋说。
马秀英听了,高兴万分。她知道,一个在战乱中求贤若渴,喜欢看《资治通鉴》的义军领袖,一定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在人类漫长的争斗中,只有尊重人才并得到他们支持的人,才可能赢得最后胜利。如果说争斗的开始靠个人机遇、智谋和勇力,到最后决定胜王败贼关键时,只能看是谁赢得人心。
83、
灵谷寺前身是什善寺,位于钟山左侧。古松间殿宇栋栋,一泓清流潺潺其间,倒是十分的雅致清幽。刘伯温、叶琛、章溢还有宋濂,白日里遍游了城里城外名胜,去了玄武湖,又到莫愁湖,再爬上钟山,入夜便在这左侧灵谷寺里安歇。
四人能在南京同游,全是志趣相投,并不曾约,便在南京遇上了。来的目的都是一样,知道朱元璋并不与富人作对,而是以驱遂鞑子,一统中华为口号,便都想替他出些力气,自己也图个进取。一到南京,四人结伴,四处游山玩水,旨在引起朱元璋的注意,亲自来请,谁知朱元璋竟派了汤和来,还带了仟两黄金。四人当中,章溢最为性直,汤和走后,开口道:
“伯温先生赞朱元璋可比汉高祖,宽大为怀,渴望别人来帮助,如今……”他望着刘伯温一笑。
看着刘伯温也只笑不言,宋濂便说:
“看吴国公身边的人才,便知伯温的话没假,尤其是进深山请善长之举,不是很能让我们动心么?”
“可是……如今……”章溢还是看着刘伯温,希望他能说上几句,刘伯温捋着胡须,把头偏向窗外,微微地笑着。
“是不是连续的胜利,使他也生出一些常人的骄气?”叶琛说。
“我看不会。”宋濂说:“凭着吴国公的智慧与经验,一定不会,要不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在这里再住上一晚了。”
“你相信他会亲自来?”章溢问。
宋濂点点头。
“伯温先生,你也相信。”章溢转向刘伯温。
“我当然相信。”刘伯温说:“叶琛说他连续胜利……我认为他自己不会去想这些胜利,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打赢后面的几仗。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不是朱元璋。”
“是这样。”曾在元朝做过行省元帅的叶琛说,“就眼前的实力看,吴国公势力远不及陈友谅与张士诚。能否握有天下,还在于今后的几次大仗。”
“你是否相信他一定能握有天下?”章溢又问。
“难道你不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