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个会说话办事的女人全集
20092800000009

第9章 学会说话技巧(2)

“老板太过分,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让我一个人做那么难的活,他明明预料到我做不了,却非要让我做,没做完就对我重罚。”事后,王玉跟身边同事一直抱怨老板。结果没过多久,老板再次给她分派新的任务,还好,这一次她做得很顺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了。

正当王玉对自己的表现高兴之时,老板又把一个难度更大的工作任务交给她,并说:“在公司我是老板,下属只能服从,不允许抱怨。我不养白吃饭的人,如果适应不了就走人。你这次再完不成任务,我想你就要考虑是否该换一份适合自己的新工作了。”

不得已之下,王玉只有选择辞职。

可能我们会觉得王玉很有冤屈,然而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第一次的任务,当王玉明知仅凭一己之力确实无法完成时,就应该坦诚地向老板说出来,并且向老板推荐更胜任的人选;倘若抱着侥幸心理接受老板交给的任务,并不切实际地希望能够出现“奇迹”而及时地完成任务,抱着这样一种工作心态原本就是错误的。其实,正是她在办公室不注意分寸说出了对老板的不满,导致最终她在老板眼里所具有的形象大打折扣。

学会说话,善于沟通,是一个当代女性一定要具备的本领。假如你懂得将这种本领充分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地运用在你的生活与工作之中,你会发现,你原来也是颇受他人欢迎的人。更为奇妙的是,从此以后,原来你一个人感到束手无策的诸多问题,挺轻易就可以得到他人的热心相助,你的生活将处处充满灿烂的阳光,事业更加顺心如愿。

弥补失言之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出现说话出错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口误。在这个时候,就要不失常态,作恰当的补救,而不是手足无措,或者任其错下去。

一般而言,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应当老老实实承认,认认真真改正。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果当场认错会使自己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或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时,不妨考虑一下,能否来个将错就错,出奇制胜,从而摆脱窘境。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雅席。席间,有几个日本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道这是故意刁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下,盛情难却,就满口应允,吩咐笔墨侍候。只见他潇洒地走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虚”字,然后得意地落款:“张作霖手黑。”钤上朱印,踌躇满志地掷笔而起。

那几个日本浪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机灵的随从秘书一眼发现了纰漏,亲手书写的文字,怎么成了“手黑”?他连忙贴近张作霖的耳边低语:“您写的‘墨’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

张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怎么把“墨”写成“黑”啦,如果当众更正,岂不是大杀风景?他眉梢一动,计上心来,故意训斥秘书道:“我还不晓得这个‘墨’字下边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座喝彩,那几个日本浪人这才焐出味来,越想越没趣,只好悻悻退场了。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说话出了错误,就要及时想办法改正,这样才不至于一错再错,将双方的关系弄得越发疏远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慎失言之处并不少见,这就需要我们时常注意,以便及时发现并机敏地弥补或化解。

在一次电视台主持人招聘面试中,考官问一位女学生:“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什么?”这位女学生回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没想到她出口太快,刚好把三者关系颠倒了,引起哄堂大笑。可她镇定自如,幽默地说:“我指的是新‘三纲’,我们国家人民当家做主,领导是人民的公仆,当然是‘臣为君纲’;计划生育产生了大量的‘小皇帝’,这不是‘子为父纲’吗?如今,妻子的权利逐渐升级,‘模范丈夫’的流行,岂不是‘妻为夫纲’吗?”

这位女学生机敏幽默的回答,显示了她的口才与智能,显示了她竞争的实力,最终她顺利通过了面试。

只要在发现失言之后,及时想办法弥补,或者道歉,或者化解,或者将错就错,摆脱窘境,失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可以大而化小,小而化了。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一点失言而自设障碍,给自己平添不必要的麻烦。

不在言语上刺伤他人

有的时候,舌头是善恶的根源。因此要如同对待珍宝一样,慎重地使用自己的舌头。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在平日与人相处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在森林中迷了路,恰巧来到了熊窝,母熊安排了他的住宿,还拿出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第二天早上,樵夫告辞时,对母熊说:“谢谢你热情的招待,但是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儿。”

母熊心里非常不高兴,但是嘴上还是不动声色地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子砍我一下吧。”樵夫听了母熊的话,真的拿斧子砍了母熊一下。

几年之后,樵夫在森林中遇到了母熊。打了招呼之后,樵夫便问及她身上的伤好了没有。母熊说:“哦,那次受伤疼了一阵子,伤口愈合之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由此可见,语言的伤害超过了肉体的伤害,因为它刺伤的是心,是灵魂。肉体上的伤害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而心灵的伤害却是难以忘却的。冷言恶语的伤害可以直捣人的心灵深处。

俗语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出六月寒。”所以,做人做事不要轻易说出冷言恶语,刺伤他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无论是在大事或小事上都喜欢逞能,处处表现自我、突出自我,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因此对待任何事和人都持藐视、评判的态度。他们的逞强显能,往往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不仅增加了与其他人之间的矛盾,也为自己带来一大堆的麻烦,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有人只顾一时的口舌之快,有意无意地给人造成了伤害,有时一句侮辱性的语言完全可能把深厚的友情葬送。有许多语言伤害原本可以避免,只要我们学会礼让——礼让并不是人际关系上的怯懦,而是把无谓的攻击降到零。

在办公室工作中,指出他人的错误,批评他人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语言的艺术。

秘书小李正在工作时,被叫到了主管办公室,她已料到不会有什么好事情发生,因为主管的脾气她知道得一清二楚。果然这次又和从前一样,主管对她吼叫:“这份计划书你是怎么写的?我连用脚指头都会做的事情,你竟然做得这么糟!”

“可是大家都说很好啊!”小李不服地说。

“还说好?是哪个饭桶说这份计划书写得好?真不知道你有没有头脑,连这样的小事都做成这样,只会狡辩,可惜了公司的薪水!”

“如果你真的觉得我像你说的那样的话,我辞职好了,所有的计划书你都自己写!”说完,小李摔门而去,留下张着大嘴的主管。

如果一个管理者在工作中经常用这样的语气批评他人,那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大,都是不称职的。即使员工们不像小李那样摔门而去,而是耐着性子把话听完,然后再默默地退出去,那么接下来的工作也会是一件令人十分不快的事情。你能保证你的员工会完全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吗?你能保证他不在背地里有抵触情绪和行动吗?

因此,不管你做什么事,都要给自己和别人留一点“余地”,不要为逞一时的口舌之能而把别人往死角逼。在有些情况下,言语的伤害是极大的,而这种创伤比肉体的创伤更难于医治。如果你在为人处世方面奉行“得理不饶人”的信条,那么你只会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失败,越来越无助,最后将落得个孤家寡人、形单影只的下场。

正确运用口才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还常见这样一种人:他们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善于抓住对方语言上的漏洞,无理也能搅三分,常常不把对方辩输他就不罢口。

这种才能,用在辩论会上、谈判桌上,也许可以大显其能,为已方争取最大的利益。但这种场合一般不多,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这种攻势凌厉的辩才却并不受欢迎,很多时候它还会带来无谓的伤害和损失。

毕竟,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你显露口才、争强好胜的环境。

有口才不是坏事,但倘若运用不当,随处乱用,那就像拿着一把大刀到处耀武扬威,找人砍杀一样,其结果只能是处处树敌,害得自己寸步难行。

有这么一个故事:

拉比曾对他的仆人说:“到市场去给我买些好东西。”仆人去了,带回来一个舌头。

他又对仆人说:“到市场上给我买些不好的东西。”仆人去了,又带回来一个舌头。

拉比感到奇怪,便问仆人:“为什么我说‘好东西’,你带回来一个舌头;我说‘不好的东西’,你还是带回来一个舌头?”

仆人回答说:“舌头是善恶之源,当它好的时候,没有比它再好的了;当它坏的时候,没有比它更坏的了。”

因此,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运用口才,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平日里说话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好的口才是用来与人沟通交流、说明事理或者辩论谈判用的,不是用来与人“厮杀”的。

(2)不与他人开过火的玩笑。朋友、同事之间彼此开开玩笑,活跃气氛,原本无伤大雅。玩笑开得适当,有时还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但开玩笑应有分寸。因开玩笑过火而伤害了他人的面子、自尊心的情况时有发生。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不要习惯于开人玩笑,如果要开,就务必先在心里打过腹稿,过滤一遍“杂质”,然后再让其脱口而出。

(3)在有人攻击你,需要维护自己的观点时,也要点到为止,不要逼人太甚。即便道理在你一边也要宽宏大量,不要与人过多计较,更不要逞强地与人争吵。也就是说,既要维护自己的观点,也要维护对方的面子。

(4)如果自己的观点有错,就要勇于认错,不要与人争辩,更不要采取诡辩的方法。否则,就算你口头上争赢了,你也是输家,因为你的形象在对方的心目中已经被毁坏了,而且对方对此不会有任何好感。

不与别人争论

古语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做人必须时时反省自己的性格弱点。要知道:贬损他人并不能抬高你的身价,反而会让别人对你嗤之以鼻,会为你树立很多敌人,因为你的做事方法实在让人生厌。

其实,在社交场合有时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说,你的表情、口气、声调都影响着别人对你的看法。一个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必是一个谦虚有礼、懂得收敛和尊重他人的人,他们在社交场合中和蔼可亲、言语恭敬,即使面对不同的意见也能友善地去包容,因为他们知道那就像悄无声息的灯光的影响一样,远比大声喧哗和力气过人更有影响、更有成效。

生活中,我们往往被事情的表面所蒙蔽,嘲笑别人的愚蠢,殊不知愚蠢的背后是一种真正的智慧。即使对方错了,我们也应该给人家保留面子。在生活中应该学会如何给别人一个台阶,咄咄逼人并不会使别人觉得你有才华,只会让人觉得你缺少修养。

有这样一则看似滑稽的故事:

一位智者有一天看到两个行赌的人在指手画脚,好像为了一件事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智者询问他们在争论什么。原来为了一道算术题,胖一点的说三七等于二十一,瘦一点的坚持说三七等于二十二,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以至于几乎动起手来。

最后,二人决定请一个智贤作裁定,如果谁的答案正确,对方就将一天赌赢的钱币交给胜者。

这时,智者来了,二人请智者裁定,智者竟然叫认为三七等于二十一的人将赌赢的钱币交给说三七等于二十二的人。这个人拿着对方的钱币走了。

面对如此裁判,胖一点的那个人不答应了,他气愤地说:“三七二十一,这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真理,你是智者,却认为三七等于二十二,看样子也是徒有虚名呀!”

智者笑道:“你说的没错,三七等于二十一是小孩子都不争论的真理,你坚持真理就行了,干吗还要与一个根本就不值得与其认真的人讨论这种不用讨论也再明显不过的问题呢?”

胖一点的人似有所悟,智者拍拍他的肩膀,说道:“那个人虽然得到了你的钱币,但他却得到一生的错误;你是失去了钱币,但却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这个人听了智者的话,重重地点了点头。

有时候对于大家都知晓的真理,我们没必要太过计较,真理不会因为某个人的观点而改变。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接受时,我们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保留各自意见,而用不着大吵大闹,态度生硬,甚至伤害别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受别人的影响,始终坚持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