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全书
20092700000004

第4章 偃鼠饮河

【原文】

尧让天下于许由①,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②;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③,而犹浸灌④;其于泽也⑤,不亦劳乎⑥?夫子立而天下治⑦,而我犹尸之⑧;吾自视缺然⑨,请致天下⑩。”许由曰:“子治天下(11),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12);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13),不过一枝;偃鼠饮河(14),不过满腹。归休乎君(15),予无所用天下为(16)!庖人虽不治庖(17),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8)!”

【注释】

①尧:我国历史上传说时代的圣明君主。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高士,宇仲武,隐于箕山。相传尧要让天下给他,他自命高洁而不受。

②爝(jué)火:炬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③时雨:按时令季节及时降下的雨。

④浸灌:灌溉。

⑤泽:润泽。

⑥劳:这里含有徒劳的意思。

⑦立:位,在位。

⑧尸:庙中的神主,这里用其空居其位,虚有其名之义。

⑨缺然:不足的样子。

⑩致:给与。

(11)子:对人的尊称。

(12)宾:次要的、派生的东西。

(13)鹪鹩(jiāo 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

(14)偃鼠:鼹鼠。

(15)休:止,这里是算了的意思。

(16)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17)庖人:厨师。

(18)尸祝:祭祀时主持祭祀的人。樽:酒器。俎:盛肉的器皿。“樽俎”这里代指各种厨事。成语“越俎代庖”出于此。

【译文】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月亮出来了,而小火把还不熄灭,它的亮度,要和日月相比不是太难了吗?及时雨已经降下来了,还要灌溉田地,对于滋润禾苗,不是徒劳吗?你如果成了君王,天下一定大治,而我还徒居其位,我自己都感到惭愧极了,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好了,而我再接替你,我岂不是为名而来吗?名,乃是依附于实的客体,我难道要做有名无实的客体吗?鹪鹩在深林里筑巢,只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只要肚子喝饱。请你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有什么用!厨子虽然不下厨,主祭的人却不应该超越权限而代行厨子的职事。”

【寓意】

做任何事都要把持一个度,即恰到好处,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延伸阅读】

鼹鼠饮河水,只要肚子喝饱就行了,如果喝多了,很可能就会撑着甚至撑死。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事的最重要原则——把握好度。

把握好度,用儒家思想来概括,即是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是中庸之道最好的注脚和最重要的原则,朱熹曾把“中庸”二字的含义界定为“无过不及”,即既没有过,也没有不及。过和不及,都没有达到中庸的要求。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啊?”孔子说:“颜回呀,他在诚信上超过我。”

子夏又问:“子贡这个人怎么样啊?”孔子回答说:“子贡在敏捷上超过我。”

子夏又问:“子路这个人怎么样啊?”孔子回答说:“子路在勇敢上超过我。”

子夏又问:“子张这个人怎么样啊?”孔子回答说:“子张在庄重上超过我。”

子夏站起身,问孔子说:“那么这四位为什么都拜您为老师呢?”

孔子说:“坐下吧,我告诉你。颜回虽然诚信,却不知道还有不能讲诚信的时候;子贡虽然敏捷,却不知道还有说话不能太伶牙俐齿的时候;子路虽然勇敢,却不知道还有应该害怕的时候;子张虽然庄重,却不知道还有应该诙谐亲密的时候。所以他们才认我做老师啊!”

孔老夫子的话多经典啊!诚信过了头,就变成了迂腐;敏捷过了头,就变成了圆滑;勇敢过了头,就变成了鲁莽;庄重过了头,就变成了呆板。

同样的道理,礼貌过了头,就变成了别有用心。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人都奉之为处世的金科玉律,待人总是一副笑脸,客气有加,然而却忽视了度的把握,结果客气有礼反而变成了“溜须拍马”,变成了别有用心。

大业公司里有位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对老板对同事非常热情,每次见面都抢先打招呼,出去吃饭总是争着付账,从不吝惜自己赞美的言辞,还经常给大家散发一点小礼物,结果弄得同事都很不自在。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把他叫去,问他:“你是不是对现在的位置有什么想法?”

他听了非常郁闷:为什么我待人多一点礼貌,反而会被认为是想升职呢?

其实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过于热情有礼了,会被人认为是有所图谋。因此,做得过分了,就跟做得不到位是一样的,甚至有时候还不如做得不到位呢!

不及的害处,人人都可以理解;但过的害处,就不那么容易看到了。宋代的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曾经这样谈论“万事不可过”的道理:“天下万事不可过,岂特此也?虽造化阴阳亦然。雨泽所以膏润四海,然过则为霖淫;阳舒所以发育万物,然过则为燠亢。赏以劝善,过则为僭;刑以惩恶,过则为滥。仁之过,则为兼爱无父;义之过,则为为我无君。执礼之过,反邻于谄;尚信之过,至于证父。是皆偏而不举之弊,所谓过犹不及者。”

大概意思是说:天下的万事都不可过分,就连造化和阴阳都是如此。例如,雨水可以湿润天地,但是过分了就会变成涝灾;阳光可以促进万物生长,但是过分了就会变成干旱;赏赐是为了劝人向善,过分了就是僭越;刑罚是为了惩治恶行,过分了就是滥用;仁慈做过了头,对所有的人都是同等对待,就体现不出父亲的重要;义做过了头,一心只想着对别人负责,就容易忘记忠君的责任。太过于礼貌,别人会觉得你在讨好他;太过于诚信,以致于指证父亲的过错。这些都是执着于一偏之见,把好事做得过分了。

其实,中庸思想的全部要义,都可以用“过犹不及”这四个字来概括。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服药或吃补药有量。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过量则容易造成药物中毒,危害更大。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人们都追求生活质量,听说吃什么对身体好,就一股脑儿买来吃,往往导致适得其反。比如中医上说过中年人大部分都肾虚,吃了黑豆补肾,然而吃多了反而会伤肾。

亲密有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亲疏远近之分,再亲密的关系,如母子、夫妻也该有点距离,各自有所保留,既不因过距离偏大而疏远,也不因距离过小而压抑,要保持个人空间不被剥夺侵占。谁也不是谁的附庸,“我就是我”,同样必须正视“他就是他”,要想让对方尊重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尊重对方。给他人空间,他人同样会给你空间。

勤俭有度。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要勤俭,穷大方不可取,但是过于节俭就成了吝啬。

勤奋有度。在现代社会里,人人都希望好好工作,取得好成绩,多挣钱养家,过好日子,然而有些人为了比别人多挣钱,就不择手段。这是不可取的。有些人为了比别人多挣钱,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汗水,结果把身体搞垮了,这也是不可取的。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身体不能透支。不是不应该有上进心和进取心,而是要把握好度。

做事有度。做事一定要把握分寸,否则就会伤害双方。哪怕是好事,也不能过量,否则好事就会变成坏事。比如夸奖别人是好事,如果夸的离谱就会变成肉麻或溜须;指出他人不足是好事,但过多的批评就会变成挑剔。

管教孩子要适度。管得太严了他说没有自由,压得慌,太松了又容易出问题,外面的世界对他吸引力很大,不放手不行,放了怕他出事,他正处于不能分辨是非的年龄,学好快,学坏也快。家长一定要多关心孩子,不能放手。因此,教育孩子更要把握好度。

做人做事千万不可“过度”!当然,一般人不可能把事做的像“黄金分割点”那样让人赏心悦目,但在分寸上有所把握总归不是坏事。做人做事要有度,把握好就是一门艺术。

人生大智慧:过犹不及,物极必反,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