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全书
20092700000015

第15章 相濡以沫

原文】

泉涸①,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②,相濡以沫③,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④。

【注释】

①涸:水干。

②呴(xǔ):张口出气。

③濡(rú):沾湿的意思。沫:唾沫,即口水。

④化:这里是熔解、混同的意思。

【译文】

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倒不如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的悠闲自在;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

【寓意】

不求相濡以沫,但求相忘于江湖。

【延伸阅读】

战国时期,庄子家境贫寒,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妻子叫他外出借粮食,他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许诺秋后再借,庄子说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只好回家。妻子让他再去别的地方借,他说夫妻应该像车辙里的鲫鱼一样相濡以沫过日子,“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妻子听后只好偷偷地流泪,领取休书。不久后嫁给一个阔佬,过上了宽裕富足的生活。

“相濡以沫”多用于老夫老妻之间互相关心,但现在已经引申到了朋友和亲戚之间的互相关心。相濡以沫原本是指并没有感情色彩的本能性求生行为:第一鱼的记忆时间极短;第二鱼是无法自我湿润的;第三鱼拥有最原始也最单纯的善良本性和求生本能。庄子提及这一自然现象是将它作为一个动物的行为来陈述,以平静淡定的口吻来借以喻人,表达他一种无心、无情绪、无牵扯的心灵境界。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以求得生存。这样的情景或许很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回到了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彼此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地生活,忘记了对方,也忘记了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出于无奈。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更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曾经深深地爱过一些人。爱的时候,把朝朝暮暮当做天长地久,把缱绻一时当成被爱了一世,于是承诺和奢望执子之手,与子终老。当这种美梦被无情的现实打破之后,一切都消失了,这时我们终于明白,天长地久是一件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幸福是一种多么玄妙而又脆弱的东西啊!也许爱情与幸福无关,也许这一生最终的幸福与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无关,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牵住某个人的手,一生细水长流地把风景看透。其实承诺并没有什么,不见了也不算什么,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归宿。我们学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把你深深埋藏,藏到岁月的烟尘企及不到的地方。

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亲密的朋友或伴侣曾经一同走过,往事是美好的,往昔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已成为一段佳话。但事情总会变化,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当事人的角度看,人已不是当初之人,情也不再是当初之情,环境更不是当初之环境,既然曾经的感情已不能维系,就必定有阻隔的理由,就一定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当事人如今能坦然面对,也不乏为一种不作假的求真态度,所以也就成必然之路。尊重这一必然,也不失为顺其自然的一种良策。当然,如果能多想想当初走过的艰难与奋斗,多总结当初共同奋斗的成功经验,从而激励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再创佳绩,也是更上一层楼的一种动力。

人生大智慧:与其相濡以沫,不如两两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