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等生学习法
20091700000031

第31章 考试技巧篇:掌握考取高分的方法(4)

王芳林在对自己做法感到庆幸的时候,也说出了她良好的考试习惯背后的故事:她小时候,是个喜欢丢三落四的姑娘,三年级的一次考试,她自信地把试卷从头写到尾,然后交了上去,满以为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结果公布成绩的时候却没有她的名字,她去找老师,才发现一份成绩不错的试卷上居然没有自己的名字。从那之后,每次发下试卷来,她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写上名字,然后浏览整个试卷,细致认真地答题。

实用锦囊

1.进入考场后先调整情绪

进入考场之后,在试卷发下来之前,从精神和心理上战胜自我、调整情绪,对于接下来通观试卷全局有着很大帮助,只有调控好情绪才能有一个好的答题心态。

此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进考场前进行1~2分钟的思想放松和心理调整,以保持心境的平和;第二,进场的时间尽量早些,避免匆忙紧张;第三,由正门入场,树立信心;第四,挺胸抬头,面带微笑进入考场;第五,轻松自然、乐观自信地坐在考场中;第六,摆脱严肃气氛所带来的紧张,摆正心态;第七,细致地做好考前准备工作,将考试用品摆放整齐;第八,认真填写卷头,起一个良好的开端。

2.答题时应把握全局

在试卷发下来之后,迅速将试卷中所有试题浏览一遍,检查试卷中是否存在遗漏或者差错,然后根据考试的时间分配做题时间,做到心里有数。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用2~3分钟快速浏览,看清题目的总数和重点题的多少,便于下一步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和时间;其次,看到熟悉题目时,暗示自己这里可以得分,树立起信心;再次,看到陌生的试题时,提醒自己要多加思考,谨慎作答,避免失分;另外,看到难题,要警示自己多加努力,但不要将注意力停留在这里,抓紧时间选择会答的内容;最后,浏览完试卷之后,思想不要停留在试卷上,更不要因为试题中会做的居多而高兴,或因试题过难而发愁,要尽快决定和安排好接下来的答题任务。

3.要审清题后再下笔

在考试过程中,审题是答题的关键环节,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在浏览试卷的时候已经大体看了一遍题目内容,在做题的时候则必须要弄清题目的具体含义和要求。

在此同时要注意做到这样几个方面:第一,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怕审题浪费时间,要防止答非所问、因小失大;第二,要了解题意、题型,认真细致地理解和吃透题意,抓住关键词和突破口,找准答题的要点;第三,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加强针对性和目的性;第四,先审题后下笔,看清题目中所给出的每个已知条件,避免遗漏或理解错误;第五,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和术语,正确理解内在含义,紧扣题眼,按照要求解答;第六,注意题目中提示性、解释性文字及括号中的要求;第七,寻找解题途径,对题目中涉及的知识逐一分析,从逻辑角度挑选整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八,弄清每道题目中的解题条件、发问事项、解题规则、写答案的地方。

4.仔细检查不漏分

在考试结束之后,浏览试卷同样重要,此时的浏览关键在于检查,一般以15分钟左右为宜,因为在考场上,我们往往会出现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思维、阅读速度、行动速度相应加快,而思维的广度和视觉角度会缩小,失误点会增加,由此可见错题和漏题其实是正常现象,所以在做完题后一定要从作答方式、有无漏题、答案和题号是否相对应等方面对试卷进行全面检查。

科学安排答题顺序

在试卷发下来时候,快速浏览一遍,对于把握试卷总体,科学地安排作答顺序都有着很大帮助。但是有些考生在浏览试卷的时候,一看全卷当中的题量多、难度大,就心慌意乱,无法静下心来答题,导致发挥失常。一旦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大可不必在试卷到手后通览全卷,完全可以直接从头开始,依照题目的顺序作答,以避免因时间不够而错失得分机会。

统观大型考试中的各科试卷,比如中考和高考的历年考题,考试的难度比例一般都会呈现阶段型,多数试题都属于难度较小的基础题,这些题往往会排在前面,而少数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面和信息面较广的题目则一般排在后面,由此可见,上述从头开始的作答方式,也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

当然,除了这种情况和灵活的对策之外,对于考试过程中的答题顺序,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其中最好的顺序应该是从自己会做的题目开始,然后选择原来似乎做过的题,其次要答简单的题,最后才是大题和耗时较多的长题,以及自己感到比较吃力的题。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时间、排除紧张感、增强自信心,而且对于激发大脑活力,更好更快作答也起到一定作用。

考试所限定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有序,一旦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而后面还有许多没有作答,应该立刻把不会做的跳过去。比如选择题,经过半分钟的审题后还是感觉无从下手,就要跳过去做下一道题,避免在一道分值不高的题目上耗费较多时间,而对于分值在8分以上的大题,假如经过四五分钟的审题之后还找不到解题思路的话,也应该先略过去,利用最短的时间先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完,拿到应有的分数,最后再回过头来按照“先易后难”的解题原则,补做漏掉的不会做和感觉困难的题目,为了拿到更多的分数,这时可以不按顺序,而按大小的把握来做。

在答题的过程中,尽管我们已经安排了自己的答题顺序,假如感觉自己的答题速度较慢,也可以优先解答时间分数比值较大的题目。也就是说,先做得分最多的题目,然后再去做分少的题,最后做可能没有把握得分的题。从容易得分的地方入手,保证这些基本题的得分,然后集中精力和时间攻克难题,避免回头做简单题时因时间仓促而忙中出错,或时间不够丢掉应得的分数。

安排答题顺序的时候,选择先易后难,除了以上提到的好处之外,还有这样的几大优点:首先,人的思维活动有一个由启动到激活的过程,应试答题的先易后难则符合思维的这种活动规律,对激发大脑活力有所帮助;其次,考试时开始的答题顺利更有利于集中精力、稳定情绪,而且可以借助简单成功唤起内心的自信,使自己尽快进入最佳的应试状态;其次,解答容易的题目通常速度较快,能够留出大量时间集中解答难题,不至于太过匆忙;最后,把容易做的、可以得分的题目先抓在手里,不会因为放在最后由于时间不够而把应得的分数丢掉,基本分只要得到了,就可以放下包袱去攻克难题,能做多少算多少了。

优等生是这样安排答题顺序的

王起航是一名高二学生,他在考试的时候总能做到从容不迫,很轻松地就做完了整张试卷,而且还能留出空余时间进行全面检查,这使他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其实这跟他懂得科学地安排答题顺序有着很大关系。

每当重大考试的时候,试卷一发下来,王起航最先做的是利用5分钟左右先将试卷浏览一遍,用铅笔轻轻地在一些题目上做记号,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小记号,王起航在介绍自己答题经验的时候告诉同学们:

“我做的这些小记号用处很大,它其实是我自己安排下的答题顺序,因为在浏览整个试卷的时候,我已经把每道题都大致看了一遍,对于比较简单的,熟悉会做的,通过回忆可以写出来的,解答起来有点困难,但最终应该问题不大的,以及完全是解不出开的题目,我都有自己不同的标记,这样安排完毕,在答题的时候我就不用为后面的事情发愁,只要按照安排好的顺序作答就可以了。”

然后,他又笑着说:“当然了,假如你们也想借鉴我这种办法的话,一定不要忘了写完试卷,把自己的小记号用橡皮擦掉啊,否则老师可能会按作弊论处哦!”

除了这样的方式,王起航还告诉同学们另一种答题顺序,就是从头做到尾,他说:“上面的方法是对于我胸有成竹的科目而言,对于我学得不够好、不太有把握的科目,比如地理,我一般都是选择从头到尾的作答顺序。假如试卷中不会的多而会的少,再按照我的常规方法,只会让心情更加紧张。一旦看到不会的那么多,安排起来有困难不说,情绪上也会受到打击,所以我选择闷着头从开始的地方做起,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容易的题目一般都会在前面,先把容易的一定能拿到分的做好,后面的实在不会,蒙一蒙尽量写,也能多少拿到一些分数。”

正是因为他对于考试中技巧的灵活把握,科学地安排了试卷的作答顺序,虽然他个别科目并不优秀,但在较大的考试当中,往往能够发挥出比平时更好的水平,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实用锦囊

1.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在浏览完试卷之后,对于答题顺序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自己对于考试内容所掌握的程度和试题分值来确定答题顺序,其中最简便的顺序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定位和能力,先易后难、从小到大、先熟后生、由简到繁。

2.答题的具体顺序

答题的具体顺序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要做自己认为会做的题目,然后做有印象的题,其次是小题和答案简单、能够迅速完成的题,最后是大题、长题、没有把握的或者难题。

在这些题目当中,可以做或者说会做的应该占绝大多数,当大多数的题解开之后,心理上就会放松许多,这时也就进入了做大题的状态。有些难题的解答,往往是自己都解释不清是如何做的,但当时确实解了出来,题解答的多了,排除了紧张感,稳定了心态也增强了信心。这种由易到难的解题过程,对激发大脑的灵活性也起到很大帮助。

3.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答题顺序

第一,对于平时成绩优秀、反应灵活,但是容易粗心的同学而言,先做中档题最合适,因为这样可以抑制其浮躁情绪,改变轻视态度和马虎的习惯,迅速进入专注的答题状态。

第二,对于平时学习踏实、知识掌握较好,但是性格较为内向、答题速度较慢的同学,最好先做中、高档题目,这样可以保证分值较大的题目先拿在手里,并在最后的半个多小时,保持好稳定的情绪,加快答题速度。

第三,对于平时学习一般的同学则要本着先易后难,顺理成章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考试效率,取得应有的成绩。

合理安排作答时间

在考试的过程当中,合理安排作答时间与科学安排答题顺序对取得高分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因为科学地分配作答时间,是影响到临场发挥好坏的重要因素,当浏览过试卷和制定好答题顺序之后,抓紧时间为每一大块试题制定大致的解答时间限度,对接下来的答题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并且能够防止我们在某一试题上花费太多时间,导致考试失利。

安排作答时间的时候,最基本的原则是在保证能够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在我们的心目中,一定要存在“分数时间比”的概念,花10分钟去做一道分值为15分的大题无疑比花10分钟攻克分值为1分的选择题更有价值。

试卷发下来以后,通过对试卷的大致浏览,我们了解到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此时应马上运用合理分配的原则,确定各个题目相应的作答时间,然后在作答的过程当中,依照执行。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答题的时候,假如发现一道原本计划用5分钟做完的题目,5分钟过后并没有完成,此时应该分析它是否已经接近成功,如果接近,则适当延长一点时间将它做完;假如没有做对的希望,则应马上跳过,改做其他题目,也就是说时间的分配要服从考试成功的目的,一切能够多得分的灵活变动都是值得的。

一般情况下,重大考试当中,语数外三门主科的考试是所有人最为重视的,在此我们以高考为例,分别分析一下它们的考试作答时间:

语文。语文的考试时间是150分钟,试卷分值为150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是一分钟内要有一分的收获,最小的题目应该在3分钟内答完,如果遇到特别难或一时想不起来的题,应适当放一放,回过头来再做。

在语文试卷的时间分配上,一定要留有余地,尤其是阅读题和作文题,因为作文的满分为60分,因此留给它的时间应至少为60分钟,这就要求在前面迅速答题,保证又快又好。

数学。在数学的答题时间上,不同的同学应该有不同的方法,对多数同学而言,选择和填空两类题一般应该在45分钟之内做完,这样才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做后面的大题。对一些平时基础比较差或每次考试都做不完的同学来说,可以把前面的时间适当延长,将能够拿到手的基础题分数保证拿到,放弃后面最难的题目。当然,如果到时候有时间或有能力,或许后面的大题也能答出一些,这样既能拿到应拿到的分数,又有了额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