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等生学习法
20091700000019

第19章 各科学习篇:掌握每个科目的学习窍门(5)

优等生是这样学习历史的

宁夏自治区高考文科状元陈溢辉说:历史学习要经历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也就是先要掌握一些硬性知识,然后灵活运用。

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必须做到“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全面”即读书要仔细,面面俱到,从目录、注解、正文、小字(选读内容)、插图(疆域图、方位与路线图、事件图、人物图)、地图册、课后练习、纪年表、大事年表等,要一无遗漏地记忆并理解。还要认真对待文献材料,文献包含了正文中没有的知识,记不住,就会出现知识的盲点,考试中就可能丢分。“系统”是将知识归类,系统化、专题化,把握住章节结构、主干线索、阶段特征、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比较联系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准确”是指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不似是而非、张冠李戴,也不写错别字、打错标点符号,即记忆、理解、笔写三方面都要准确;“牢固”指要经常复习知识,温故知新,形成扎实的基础。

陈溢辉说,学习历史要着重把握两点:历史线索和历史理论。课本必须理解透、记熟,注意把握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同时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个系统准确的了解,要把每一个人物、事件放到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考虑、分析,辩证客观地看问题,不要凭主观臆断。

实用锦囊

1.学会读书,吃透课本

近年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要想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讲了,上课听了,笔记也记了,课下复习时,一遍又一遍地看书,翻开书时好像都明白,合上书又说不清一二三,这主要原因就是不会读书。学会读书,是掌握知识的第一步。

读书应包括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概括,构建章节的知识结构。这样读书既分清了纲目层次、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又提高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知识结构表上表述知识要点、内容的词句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关键词、核心语,记住了这些词语,有关问题的基础知识就基本掌握了。

理清历史的来龙去脉,自己动手整理史实。要一边背,一边写,一边找规律。背时可以按书本的章节顺序记忆;可以按朝代、国别整理;可以将同一时期的各国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类别比较记忆;也可以将同一性质的不同时期的事件进行比较。要把教材内的知识分割成若干个小点,通过排列组合成若干个块,再排列组合成若干个面,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也许当时费了很大的力气,但做完了自己就了然于心了。头脑里时刻有个框架非常重要。复习历史对课本一定要读得非常仔细,圈点要点和关键词,包括注解和图画上的小字。

2.背书与分析两手并重

历史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考察记忆能力的,只要把书背会了,这种题并不难做;还有一类是侧重于考查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的,这一部分题目注重考查能力,书背得再多也没用。因此,每次历史考试之后,家长要帮助孩子看清楚,自己在哪一部分失分较多。如果分数主要是靠死记硬背的题堆出来的,那么要注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多接触历史材料解析题,多对历史发展做些理性分析;如果分数主要是靠思维分析得来的,那么垒实基础,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

3.错题集的收集和整理

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做题是看题、读题、审题的过程,由于有的孩子在解题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因而产生了各种错误。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孩子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牢固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家长要督促孩子做一个有心人,将平常易错的和历史盲点汇集起来,以此为鉴,可以查漏补缺,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4.掌握答题技巧

获得成功必须有策略。答题的格式和技巧让孩子能从容应对大题。首先要精析题意,这是成功解题的前提,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要史论结合。科学原理不能高踞于历史事实之上、游离于历史史实之外,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将理论性的分析认识与历史史实的运用紧密结合;要化整为零。对于大型综合历史题不要惊慌,可以把大题分解成几个小题目来回答。综合问答题是三大类历史题型中能力要求最高的,在审题过程中应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因为提供的设问背景里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有可能是解题的重要提示。

5.多读历史课外书

学历史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那样会目光短浅。历史知识是浩瀚无边的,仅靠书本上的只言片语只能获得简单的史实。家长可以让孩子在熟练把握书本知识基础上,阅读相关历史文献与资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这对高考中的材料分析题是大有帮助的。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大量借阅、购买课外书;没条件的就多问,多向具备丰富历史知识的人请教。也可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如CCTV-10的历史纪实片等。

让知识在地图上跳舞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丰富,兼自然、人文两大领域,除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史、哲、政、数理化、生物、天文等知识领域。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地理学科也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地理对学会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触类旁通,也至关重要。

学地理时,首先要掌握的就是事物的地理位置。因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地理位置,事物的许多地理属性、特征、特点,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内涵规律等才容易一下子揭示出来。比如,我们知道了某个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纬35度某大陆西岸。这样,我们就容易一下子推断出:它是地中海式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反而少雨。没有长久的冰冻,生长着耐旱的、树皮很厚的常绿灌木。春季景色最美,宜于游览等等。

地图对学好地理的作用,当然不仅是掌握事物的地理位置。有人曾说:离开地图,便不是地理课,这话非常有道理。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离不开一定的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即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家长要让孩子在学习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家长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孩子的地理视野,让孩子了解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能力,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自然、人文地理状况,又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优等生是这样学习地理的

云南文科高考状元叶文嬿说:培养地图技能对于学好地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分析过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发现在地理部分地图的份量占得非常重,培养地图技能对地理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在培养自己的地图技能时我首先注意的是图与图之间的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等等;其次是图与文之间的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比如拿到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

另外培养地图技能还要特别注意5条经线、5条纬线,在训练中我常常要求自己能准确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10°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会在地图上分析自然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气候问题等等。经过这样的训练,将地图装在胸中,在地图上应对知识点,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满脑子的知识就可以在地图上随意地跳舞。

实用锦囊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学生读书时应做到:

1)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2)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首先要学会读图。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最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图,要争取在第一遍学习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并通过平时的应用不断加深印象。

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要亲自动手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如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3.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及技能,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

因此,学习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中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地理位置、中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方面考虑,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复习巩固,温故知新

当孩子学习了大量地理知识后,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包括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阅读时要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要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

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内容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家长坚持不懈,让孩子掌握上述学习方法,并在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