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一本书掌握世界地理
20091100000016

第16章 洋底地貌、洋流和渔场

大陆架的分布

大陆架又叫“大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是陆地的一部分。它指的是从海岸线起,直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陆架坡折处。陆架坡折处的平均水深为130米,也有把200米水深线作为陆架下线的。大陆架坡度较小,起伏也不大。全球大陆架面积为2710万平方千米,平均宽度75千米,不到海洋总面积的10%。大陆架是地壳运动或海浪冲刷的结果。地壳的升降运动使陆地下沉,淹没在水下,形成大陆架。海水冲击海岸、产生海蚀平台,淹没在水下,也能形成大陆架。在大陆架上有流入大海的江河冲击形成的三角洲。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已发现的有石油、煤、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大陆架中的石油储量占整个地球石油储量的1/3。大陆架的浅海滩是鱼类等海生动植物生长繁殖的温床。我国近海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黄海的海底全部是大陆架。东海海底的2/3,南海海底的1/2也都是大陆架。其中东海大陆架宽200~600千米,南海大陆架宽180~250千米。

洋底的地貌

洋底是大洋的主体,占海洋总面积的80%左右。一般人可能会认为洋底是平坦的,其实并非如此。洋底的起伏形态与陆地相似,有雄伟的高山、坦荡的平原、深邃的海沟和陡峭的峡谷等,地形也是十分复杂的,但分布很有规律。它主要有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两大部分构成。在各大洋的中部,都有一条高峻脊岭,它们之间相互连接,全长约8万千米,宽逼四大洋,统称大洋中脊,是火山活动的地带,常有火山喷出岩浆。大洋中脊的两侧是广阔的大洋盆地。盆地中有海岭、海山、海底高原等分布。另外,还有大陆边缘,它位于大陆和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的广阔过渡地带。

洋流

我们经常听说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天气会发生变化,那么什么是洋流呢?洋流又称“海流”,是海洋中海水沿一定的方向,并且速度相对稳定的一种大规模的运动,这种运动是非周期性的。洋流既可以出现在海洋的表层,也可以出现在海水深处。洋流具有非常大的规模,它是促成不同海区之间大规模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主要因素,而且洋流会影响它的上空的气候和天气。地球上的洋流分布主要受盛行风、海水密度不均匀、地转偏向力、海底地形、海岸轮廓和岛屿等的影响。

洋流的种类

洋流按其流经水域的水温差异可以分为暖洋流和寒洋流;按其与海岸的相对关系可以分为沿岸流、向岸流和离岸流;按其成因可以分为:风洋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洋流:这种洋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的运动和近地面风带。在盛行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随风飘动,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洋流。

密度流:由于各海区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这种洋流叫做密度流。

补偿流:某一海区的海水因风力或密度差异等原因流走后,相邻海区的海水就流来补充,从而形成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世界主要洋流

世界主要洋流有:

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台湾暖流(日本暖流,即黑潮)、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堪察加寒流(亲潮)、千岛寒流(亲潮)、滨海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赤道逆流(反赤道流,系暖流)、棉兰老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寒流)、合恩角寒流、秘鲁寒流(洪堡德洋流)、埃尔·尼纽暖流。

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加勒比海暖流、佛罗里达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简称湾流)、北大西洋暖流、伊尔敏格尔暖流、西格陵兰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赤道逆流(暖流)、几内亚暖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合恩角寒流、马尔维纳斯(福克兰)寒流、西风漂流(寒流)、本格拉寒流、厄加勒斯暖流。

印度洋:季风暖流、赤道逆流(暖流)、南赤道逆流、索马里暖流、莫桑比克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北冰洋:挪威暖流、北角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冰洋寒流、东格陵兰寒流、东冰岛寒流。

渔场的形成条件

渔场的形成首先要有丰富的鱼饵,一般沿海大陆架海域,即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特别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大都可以成为优良的渔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这里阳光充足,并且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充足的光照为这些生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它们大量的繁殖,为鱼类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另外,外海盐度比较高的水与沿岸盐度比较低水交汇,形成混合海水区,以及冷、暖洋流交汇的海域和深海中有自下而上的上升水流涌升海域等,这些地方也有鱼类生长繁殖所需要的饵料,适宜的水温和盐度也有利于形成产卵,也可成为良好的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

洋流对渔场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

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是世界第一大渔场。渔业资源丰富,主要产鱼类型: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等。

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鳀鱼体扁平,身长10厘米左右,呈蓝绿色,形似沙丁鱼,习称秘鲁沙丁鱼。秘鲁所产的鱼大都用来做成鱼油出口。

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主要产鳕鱼、鲱鱼、毛鳞鱼等。

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主要产鱼类为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