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鸡汤智慧全集
20090400000011

第11章 心美,看什么都美(5)

李芳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念书时,她就非常喜欢上化学课和自然课,直到大学化学系毕业。她的第一份工作也和实验工作有关,这是让她最有归属感,也最能伸展抱负的领域。李芳不仅完成了上级交付的所有工作,还主动加倍做事。

在这个职位做了几年以后,李芳变得不安起来,因为这个职务的挑战性并未随着她知识的增长而拓展。由于无法找到适合她的挑战,李芳决定继续深造。在研究所攻读的李芳,学到了一种新的技术,这门新兴的科学令她十分着迷,她写的硕士论文便是以此为题。她发表的论文让她声名大噪,一毕业就接到好几家公司所提供的十分吸引人的工作岗位。她接受了一家公司的邀约,因为他们让她有机会应用所学继续进行商业性的研究。李芳很满意这个职位,表现优异且绩效卓著。她的工作为雇主带来高经济效益的技术突破。为了奖励她卓越的成就,高层决定将李芳升为实验部门的主管,这是一个收入丰厚、位高权重,但也肩负重责大任的职位。

李芳在新的角色中负责管理其他研究人员的工作,这是她第一次担负管理工作,包括准备工作日志、指导绩效评估、处理监督事宜、企划等。她花在实验室的时间减少了,留在办公室处理公文、打电话、与人互动的机会却增多了,另外还有冗长的会议,李芳最厌恶的就是开会。她开始怀念过去的日子,觉得那时她是多么的生气勃勃,生活中充满了挑战,金钱和名望已不足以弥补这个遗憾。

每天都有许多困惑不安的人进出心理治疗师的诊疗室,因为他们根本拒绝接受人生的定律。你不可以吃着碗里的,还望着盘子里的,鱼与熊掌是无法兼得的,这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李芳既想要她所热爱的有趣且富挑战的工作,又想要升官、加薪、名望、权势,但她不可能兼得。

我们太庸人自扰,因为我们拒绝面对一个简单的事实:世事不能尽如人意。我们日复一日作茧自缚、陷入苦恼,因为追求一个愿望,却造成另一个愿望无法达成,还拒绝调整自己接受这个事实。

李芳的罗盘就是这样坏掉的,它同时指向两个背道而驰的方向,因此让她感到困惑。李芳需要一个仅仅指向单一方向的罗盘,一个值得让她继续前进的方向。

其实,生活中不仅只有李芳一个人有这样的苦恼,还有很多人像她一样,因为心中的“罗盘”已坏掉或是根本就没有罗盘,因此,他们终日里苦恼多多,又无处排遣,便会像李芳一样,彻底地迷失了自己。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心中的“罗盘”就是追求的目标。如果想得到的目标太多,当然难以一一实现,如果守着一个目标,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下面这个寓言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森林里,饥饿的老虎发现了一只兔子,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兔子躲闪不及,一下被老虎逮了个正着。

就在老虎准备咬死兔子,用它来充饥时,一只小鹿刚好从森林里经过。

“那只小鹿是那么的肥胖,抓住它,就足够我美餐一顿了。这只兔子又瘦又小,也就够塞塞我的牙缝而已。”一想到这里,老虎便松开爪子,追赶小鹿去了。

小鹿见敌人追来,便不顾一切地往前猛跑,老虎在后面拼命地追。追了一段时间后,老虎因饥饿,早已体力不支。眼看着小鹿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老虎只好放弃追赶,而返身去寻找刚才那只兔子,但兔子早已逃得没了踪影。

饥饿的老虎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要想成就事业,在人生的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同样的道理,如果心中的罗盘坏掉了,你就会在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又想着另外一个目标,这样的人生怎么会没有烦恼呢?

挖走心中的“石头”

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所遇到的问题,你比你自己想象的更优秀、更成功、更有能力、更有创造力。

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缺乏某种能力,却认为他人拥有那种能力。因此放弃努力,轻视自己,而且还喜欢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强加给别人。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有一块大石头,到院子里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为什么不把那块讨厌的石头挖走呢?”

爸爸回答说:“你说那块石头喔?从你爷爷那个时代就有,要是能搬动他们早就搬了,它那么大那么重根本挖不走的。”

过了几年,这户人家要把院子卖掉,搬到新房子去住了。

新主人看到院子里的大石头,说:“这块石头摆在地中央,不小心就会绊倒,为什么不把它搬走呢?”

原来的主人答道:“这块石头在这院子里已经几十年了,没人能搬得动它,如果能搬走,我们早就把它搬走了。”

新主人不信,说:“这石头虽然大,但只要把他陷入泥土里的部分挖出来是可以搬走的。”

然后新主人拿起铁铲,挖走周围的泥土,然后和他的儿子把石头推到了院子外面,而这个过程前后只用了三分钟而已。

想要移走院子里的大大石头,首先要移走我们心中的“顽石”——我们固执的观念,任何事情都不例外。

每个人心里都有石头,比如在职场上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因此不敢接受有挑战性的职位;在运动场上怀疑自己的实力,而不敢跨越本可以轻易越过的跨栏等,而自卑往往是我们心里最大最重的那块“石头”。

一家IT公司招聘职员,一个年轻人面试后等待录用通知书的到来。等了好久,该公司的信函终于寄到了他手里,但通知书的内容是告诉他落选的消息。这个消息简直让他无法承受,他对自己的能力大失所望,同时拒绝了其他公司面试。由于对前途感到渺茫,他决定服药自尽。

幸运的是,他并没有死,刚刚抢救过来,又收到该公司的录用通知,原来电脑出了点差错,他是榜上有名的。年轻人赶到公司报到。

公司负责人事的主管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你被辞退了。”

“为什么?我明明拿着录用通知。”

“是的,可是我们刚刚得知你自杀的事,我们公司不需要因小事而轻生的人。”

这位年轻人彻底失去了这份工作,原因何在呢?

很显然,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正确评价,偶然受了点打击便轻视自己,对未来不抱有希望,这是心理极度脆弱和自卑的表现。他没有想到自己失去工作,不是败在严格而苛刻的公司经理的考题上,也不是败给实力不俗的竞争对手,恰恰是自卑成为了自己的克星,挡住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发展道路。换言之,是他心里的那块“石头”堵住了他前进的路。

把自己的能力看得过低,这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有一个女孩子,觉得自己万事不如人,觉得自己配不上幸福的爱情,为此感到很自卑。有很多优秀的男子向她求婚,她都置之不理。本来她有良好的品格,受人尊重,应该拥有美满的婚姻,但结果却把事情给弄得一塌糊涂,人们对她的看法也大大改变。

朋友,如果你心里也有一块“石头”,请一定要搬开它,否则,这块“石头”就会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总是把自己看得太低,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所遇到的问题,你比你自己想象得更优秀、更成功、更有能力、更有创造力。

消除猜疑,增加心灵的透明度

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

猜疑是基于一种对他人不信任的、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拦路虎。具有猜疑心理的人与别人交往时,往往对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猜疑而产生的对别人的误解,或者在交往之前对某人有某种印象,在交往时就处处用这种成见效应与对方接触,对方一有举动,就对原有成见加以印证。虽然猜疑心理有种种表现,但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没有事实根据,单凭自己主观的想象;抓住“毛皮”,忽略本质,片面推测;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只是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挑剔别人。具有猜疑心理的人把自己置于一种苦恼的心态中,对别人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严重的甚至对自己的感觉也产生怀疑。

猜疑心理往往导致心理偏执。这种人常常敏感固执、谨小慎微,在猜疑心理的影响下,有时会没有根据地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

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是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那么,有猜疑心的人应该怎样调适自己的心态呢?

培养爱心。从对家人的爱到对周围人的爱,猜疑总是从坏的方面想,是没有爱心的体现。因此,培养爱心是很有必要的,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没有根据地猜疑别人的。

培养宽容的心理。宽容就是承认差异,降低对别人的要求。能够宽容别人是与人相处的首要条件。

优化个人的心理品质。也就是说要加强个人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的修养,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拓宽胸怀,以此来加大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扰。

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扩展思路,走出“先入为主”、“按图索骥”的死胡同,才能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或者面对面地与被猜疑者推心置腹地交谈,让深藏在心底的疑虑来个“曝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排释误会。

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才越烧越旺,以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悲剧。因此,当你听到“长舌人”传播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必要时还可以当面予以揭露。

要综合分析被猜疑对象的长期表现,识破各种离间计。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时,最好能先综合分析他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现,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猜疑者的思维方法是自圆其说,因为我丢了东西,看他近日行为异常,所以肯定是他偷的。所以不管是调适自己,或是对待猜疑的朋友,调整心态都是极其重要的。

用健康的心态对待财富

正视金钱是必要的,能不为金钱所累的人是明智的人。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动物王国里,甲壳虫很富有,但它不懂得什么是满足。于是,它便一天到晚地抱怨个不停。

“老弟,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你祖父不是给你留下了一大笔遗产吗?”蟋蟀说。

“那能叫遗产吗?只不过是一千万美元而已。如果当初它老人家留给我的不是现钞,而是股票,我现在还有抱怨吗?”甲壳虫不满地说。

“可是你应该满足了呀!你每天能开着私家车上下班,多惬意啊!”

“惬意?那是你认为的吧!你也不睁开眼看看,蛐蛐家都拥有私人飞机了!”

甲壳虫说完,又长吁短叹起来,抱怨自己没有升职加薪,天上没有“馅饼”掉进自己的手中……

对金钱狂热追求的人,总是被物欲冲昏了头脑,他们只想着怎样拥有更多的财富,而不停地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却忘了享受已拥有的一切,忘了“知足者常乐”的那句古训,结果在抱怨中度过不愉快的一生,从来没有真正地享受过心灵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