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的选择与放弃
20090200000022

第22章 人生路上的进与退(1)

职场中的以退为进

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一种大智慧。聪明的人,做人不会只进不退,关键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个人牺牲,将会换来更快速的前进。

以退为进,不是退缩,而是为进蓄势。有一种叫毛竹的植物,在头五年里是一丝也不会生长的。然而五年期一过,便是一天一个样,直到长得异乎高大。这正是因为它在头五年里不断壮大自己的根系,直至长达几十米,为吸取更多营养打好了充分条件,才使它得以创造奇迹。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经理对这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女孩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她说自己没工作过,惟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他们不愿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人事经理只好敷衍道:“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

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人事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美元,双手递给人事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人事经理从未见过这种情况,竟一下子呆住了。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

“您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人事经理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如果你没被录用,我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

“那一美元……”

没等人事经理说完,女孩微笑着解释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

人事经理马上微笑着说:“请你把一美元收回。我不会打电话了,我现在就正式通知你,你被录用了。”就这样,女孩用一美元敲开了机遇大门。

细想起来,其实道理很清楚:一开始便被拒绝,女孩仍要求参加笔试,说明她有坚毅的品格,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她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显示了一种诚信,这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即使不被录取,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评价,说明她有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上进心。女孩自掏电话费,说明了思维的灵活性,她巧妙地展示了自己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这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女孩只用一美元巧妙的折射出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人品。而人品和素质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正是这种以退为进的计策,使她获得了人事经理的肯定,并得到了工作。其实,在求职的时候,与其为自己的资历所遗憾,不如多动脑筋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能引起招聘者的兴趣。

以退为进,不是软弱,而是静心地思考,找准自己的目标。人之所以容易困死在沙漠中,就是因为在沙漠里,人总是慌着在走,而不是察觉自己其实在转圈子。倘若能冷静下来,借助星辰找准方向,朝着一个方向走,结果会大不一样。司马迁面对汉武帝的刑罚,没有迷失自己的追求,毅然选择宫刑,以退为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盲目地前进只是莽夫的行为,以退为进,才是智者。

进,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退,则是为了更好地进。进退之间,方显智慧。

维斯卡亚公司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其产品销往全世界,并代表着当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高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詹姆斯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是徒有虚名了。詹姆斯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将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一年来,詹姆斯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1990年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解决,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尚未见眉目时,詹姆斯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在会上詹姆斯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詹姆斯面对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们,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詹姆斯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詹姆斯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查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数据统计,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詹姆斯的智慧在于能够忍耐,因为他知道凭他的智慧和实力终究会一鸣惊人的,最后他也成功了。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要退,必先学会忍让。蔺相如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着廉颇,终于使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成就将相和,使自己和廉颇都能各尽其用,使赵国繁荣昌盛。李嘉诚不贪小利,不对竞争对手死追穷打,留条财路给他人,最终使他自己成为亚洲第一富豪。

事实上,退是另一种方式的进,暂时退却,养精蓄锐,以待时机,这样的退后再进则会更快、更好、更有效、更有力。对于许多求职者来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刚步入社会的时候,不妨放下架子,甘心从基础干起。在工作中放远目光,不争一时之先后,不恃才傲物,为自己的发展准备充分的条件,最终必会获得上司的赏识。

人生欲进则需退

一个智者过独木桥,眼看就要到桥头了。迎面走来一只羊,于是他迅速地往回退。

这时,一旁的路人看见了,便问:“你马上要到那端的桥头了,为什么却要退回来呢?”

智者笑着答道:“我不退回来,它又怎能为我让路呢。”

路人听了,哑然。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有时候有所退让,是为了更顺畅的前进,你给别人让出一条路,别人也将给你留出一条路。

同样道理,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对人对事也要以笑制怒,控愠为重。

哥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曾经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在哥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哥德却克己忍让,幽默地答道:“而我正相反!”

一边说,一边满脸笑容地让到一旁。哥德的忍让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也显示了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清朝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让三尺。叶家见后,也主动退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

“六尺巷”是个宣扬宽容与谦让精神的故事,美名千古,至今传为佳话。“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意思是,千里迢迢修书一封只是因一堵墙而发生争执,真是何苦呢?让人家几尺不就太平无事了吗!你看看万里长城至今还在,可是当年显赫一世的秦始皇又在哪里了呢?为了三尺之地与人斗气,百年过后什么是你的?眼睛一闭,不都灰飞烟灭,枯冢一堆了吗?张英身为礼部尚书,贵为宰相,权势遮天,可揽九天之月,可是他不以权势压人,豁达谦和,礼让三尺。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今天为人处事,更应该棋高一着。

一位外国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会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退一步想”,其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的原则问题,偶尔的退让,你的人生将海阔天空。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心术的人如凤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人们忘乎所以,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可到头来,这些争得你死我活的人,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聪明的人,做人不会只进不退,一条道走到黑的。关键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个人牺牲。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大踏步的前进。

无论打仗还是生活,都应当有进退,只进不退或者只退不进,都容易招致挫折和失败,在生活中,一般地说,进比退好,但当该退而不该进的时候,退则比进好,进与退并不意味着成功与失败,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退一步或许就能进两步,退与进同样重要,适时地退让也是一种智慧。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建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认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想嫁祸并抓住王阳明,作为自己的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了。”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军们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

王阳明称病在净慈寺休养。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的处罚。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这里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对于人生利益,任何一个都不可过于执著,该放下的就要放下,适时地放开就等于解放自己。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呢?退和进的选择取决于主客我敌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一当十,采取行为以后,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时,应该进。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进,坚守“无为”方是。退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人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到,便可由退转为进,由守转为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处世艺术之精髓。

日本公司同美国公司正进行一场贸易谈判。谈判一开始,美方代表滔滔不绝地向日商介绍情况,而日方代表则一言不发,埋头记录。美方代表讲完后,征求日方代表的意见。日方代表恍若大梦初醒一般,说道:“我们完全不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研究一下。”

于是,第一轮会谈结束。

几星期后,日本公司换了另一个代表团,谈判桌上日本新的代表团申明自己不了解情况。美方代表没有办法,只好再次给他们介绍了一遍。谁知,讲完后日本代表的态度仍然不明朗,仍是要求道:“我们完全不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研究一下。”

于是,第二轮会谈又告休会。

过了几个星期后,日方再派代表团,在谈判桌上故伎重演。惟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告诉美方代表一旦有讨论结果立即通知美方。

一晃半年过去,美方没有接到通知,认为日方缺乏诚意。就在此事几乎不了了之之际,日本人突然派了一个由董事长亲率的代表团飞抵美国开始谈判,抛出最后方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迫美方谈判全部细节,使人措手不及。

最后,谈判成一项明显有利于日方的协议。这场谈判能成功的关键在于日方以退为进的谈判技巧。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故作“迟钝”未必不是聪明人,“迟钝”的背后隐藏着过人的精明。有人推崇一种“以退为进”型的艺术,意即在商业活动中多听、少说甚至不说,显示出一种“迟钝”。少开口不做无谓的争论,对方就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反之,你可以探测对方动机,逐步掌握主动权,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

有进有退的人生,才是一种和谐的人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争,有时你退让的路,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空间,更好的回报。为此,我们提醒那些想提高处世修养的人们,在人生大道的某一个点上,有时只有退几步,方能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