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胡雪岩
20088600000027

第27章 争做商场伯乐,求得良将善使用(3)

胡雪岩当时为了拉拢朱福年,还曾经亲自劝他说:“福年兄,你我相交的日子不是很长,你恐怕还不知道我的为人。我胡某人的行事宗旨一向是有饭大家吃,而且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所以,我决不肯轻易敲碎人家的饭碗。不过做生意嘛,跟打仗是一样的,只有齐心协力,人人肯拼命,才会成功。过去的事情咱们都不用说了,以后就看你自己,你只要肯尽心尽力地为我做事,不管心血花在明处还是暗处,我都一定能看得到。当然,我也一定不会抹煞你的功劳,到时候除了给你应有的报酬,在你们二少爷面前也会帮你说话。或者,你若看得起我,将来愿意跟我一起打天下,只要你们二少爷肯放你,我欢迎之至。”

朱福年是个虽然有坏水却没有头脑的人,加上又是个见利忘义的家伙,所以很自然地就被胡雪岩掌控住。但他幸运的是,碰上了胡雪岩这个奖惩有度的贤明之人没有深究他当初的罪过。在后来,他自己也知道理亏,便连忙去和洋人谈丝价,要求恢复原议,而胡雪岩信守承诺对他予以“厚待”。当然,胡雪岩并不是那种放纵小人的人,他虽然对待朱福年采取了不计前嫌的政策,但留了一手,让“坏人”得到利益的时候不忘给他一个下马威。他把朱福年挪用、贪污公款的罪证透露给了庞二,让朱福年得到了“被挤兑,两头不是人”的教训。

此外,还有很多关于胡雪岩奖惩有度的例子,这里并不一一列举。我们需要的只是学习胡雪岩的那种公司组织、管理、经营模式。

任何一个公司,如果要想运营起来的时候顺顺利利,管理者管理起来得心应手,就必须要定立严格的奖惩制度。这个制度其实就如同给公司的员工画了一个活动的圆圈。圆圈的规则告诉员工:圈内的人士该受到奖励,圈外的人员该受到惩罚,如此,员工才会循着这个道,慢慢地集中到圈内去。集中到圈内的员工才让领导者和管理者能更方便、更有效地集中进行管理、管制。否则,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进行衡量,那和行走在江面上看不见岸上方向的船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公司迟早是会迷路、在商场上混不下去的。

所以,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学会用“奖惩有度”这种最有效的方式来控制员工,既让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公司一个个的人才才能各尽所能,在激励机制下员工才能将自己的能力毫无保留地发挥出来,从而为公司发展所用。

做生意,其实和做人、做事是一样的。一个国家,一个集体,只有在有了明确的奖惩制度之后,才能形成良好的秩序,从而才能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做生意也是这样,只有公司建立了明确的奖惩有度制度之后,员工才能按照一定的秩序行使他们的职能。而实践证明,秩序对于一个公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管理者,如果你想管理有方,千万别忘了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

以德服人,商场也讲人情化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是在家亦靠朋友,所以不能不为朋友着想。

向来,人们总是对于商场充满了误读。很多人认为:商场就是充满战火硝烟的地方,里面凡是人、事,无一不沾上利益的痕迹。因此,世间便有了“无商不奸”这样的说法。但其实,商场也是由人组成的组织,它本质上就是一个人性社会的缩影,所以,这里面,除了利益,还有爱,还有包容,还有人情。

现代社会,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管理上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法制和德制相结合的情况下,管理才可能更高效。法制,就是要求管理者将员工看成是一个一个的棋子,员工们的任何行动都应该是在公司规定的范围之内,所以,管理者对于员工的管理是死的、固定的、冰冷的东西。但如果在这里面融之以德制,就会能动地将员工除了看做公司发展的一个个建设者之外,还将他们作为一个一个的“人”在看待。而这层对他们人身的尊重,会让他们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胡雪岩之所以被称为是“人情练达”,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他很会“以情动人”。这不仅仅表现在他当学徒的时候,当跑堂的时候,和人结交的时候,还表现在他发掘人才并加以使用的时候。他似乎生来就是一个懂得“人情世故”的好手,将修得一身好的修养,连带做人的“德”都运用到了生意上,而实际结果展示出这些的确帮助了他不少。

当初,胡雪岩结交王有龄,就因为自己慷慨替人解公囊。虽然为此他被辞退,但他的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品德为他赢得了王有龄这个靠山;之后,胡雪岩又凭借着“善良”、“负责”、“有责任感”的品德折服了越来越多的人,甚至顾客,也因为他的德行而慕名前来。所以我们说,人情化这三个字,即使是在战火硝烟的商场上也同样适用。

当初,胡雪岩为了军队不扰百姓,竟然答应给蒋益澧10万两银子,以便让蒋约束自己的军队,不给当地的人民造成困扰。

而面对蒋益澧不知道怎样恢复藩库的问题,胡雪岩还耐心地为他讲解钱庄代理公库的例规与好处。并举例说自己开办的阜康钱庄从前就代理浙江藩库,如今仍愿为朝廷效力,只不过阜康钱庄为了清理以前的烂账,和原来划清界限起见,他想另立一爿钱庄,叫做“阜丰”。

胡雪岩一方面为了拉到生意,一方面为了给蒋益澧解惑,就详细地告诉蒋益澧说:“阜丰”其实就是阜康,不过是对外多挂了一块招牌而已。虽然名字上的叫法有区别,但内部运营实质是一样的。而我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完全是为了公家。因为到时候阜康收进来的旧欠,都会解交给阜丰,也就是解交给芗翁(蒋益澧)。

至于以前藩库欠人家的,看情形该付的付,该缓的缓,急公缓私,岂非大有伸缩的余地?

除了讲解之外,胡雪岩还答应蒋益澧:在粮台的银票不够的情况下,胡雪岩可以尽自己所能地先替藩库代垫。当然,他讲的时候说“目的是为了顾全浙江藩库的面子”。蒋益澧一听这话大为感动。早先,胡雪岩为了老百姓不受骚扰自行垫付银两的做法就已经够让人折服于他忧天下的美德了,这会儿他还如此大公无私,为国家考虑,能不让人为他的品行折服吗?于是,蒋益澧不但倾倒,简直有些感激涕零,他甚至拱手对胡雪岩说“一切仰仗雪翁”,并暗示胡雪岩以后有公事上面的事情,在他能力范围之内的尽管开口。

于是,胡雪岩凭借着自己的德行,不仅收获了蒋益澧这个客户,还又结交到了官场中的一位朋友。可谓是一举两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情在官场上的应用是多么重要。

胡雪岩的好友王有龄在湖州府任职的时侯,统辖的一个县城发生了民变,那些起义的农民杀了县官,攻占了县城,竖起大旗,自称“无敌大王”。消息传到湖州,王有龄大为恼火,准备对他们进行围剿。在召集幕僚向大家征询办法,手下幕僚也大都支持他的这一构想。只有一个人例外。

这个人就是司马松。在他看来,乱民是有备而来,而且现在对方的士气正旺,乱军的风头正盛,而官兵却因为久不训练,早已忘记拼杀之事,所以,这个时候正面的冲突是兵家忌讳,而应当以“抚”字为上,才可以既安抚民心,又能平定民乱。

再说司马松这个人平素向来寡言少语,又喜欢贪小便宜,衣着服饰也很随意,叫为官之人看来更是乱七八糟,所以很多同僚都看不起他。当然,王有龄也是看不起他的其中之一。只是当王有龄按照自己的想法对乱军进行围剿的时候,不仅遭到了失败,而且真的正如司马松所料,别处的饥民见官兵不堪一击,也纷纷起来闹事,响应“无敌大王”。

王有龄听到军报后,大惊失色,这时候才想起了司马松的话。

准备寻他,他却告病回家了。幸运的是,王有龄有胡雪岩这个头脑聪明,善于察人、用人的好朋友。只轻轻一下就替王有龄解决了难题。

事实上,司马松命中多难。首先,他是个遗腹子,也就说在自己还未出生的时候爹就死了,全靠他母亲把他辛辛苦苦养大。

其次,老母亲好容易拉扯大他,却在给他娶了妻子不久就一病不起,让人心寒。再次,和他生活没过几年,妻子居然留下几个儿女,跟他人私奔了。所以,司马松的生活只能用“水深火热”来形容。

况且当时他“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得养家糊口,既要照顾老母,又要照顾孩子,所以欠了一屁股的债。而司马松这个人虽然聪明,但不善交际,更是不谙人情世故,加上身受的挫折太多,性情难免古怪,所以,向来他自己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这次王有龄刚愎自用,更是将他激怒,所以,落魄如他的人选择了“告病回家”。

胡雪岩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才、惜才”,所以当他知道司马松的困境后,特地登门拜访,不仅为司马松还清旧债,临走还留下了500两的银票,以备司马松以后的日常开支。都说“君子有成人之美”。胡雪岩这个君子也是这样,他在得知司马松妻子跟人私奔后,见到王有龄便劝他的夫人王夫人将自己漂亮的丫鬟赠给司马松续弦。

胡雪岩的这一举动当然令司马松感激涕零,第二天就亲自前来拜谢,胡雪岩当然趁机将王有龄准备求助于他的意思告诉了司马松。司马松因为已经完全折服于胡雪岩的“德行”,所以只听也不多说什么,就主动要求王有龄让自己去与乱民谈和。

而司马松也果然厉害,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居然舌战乱民成功,很快就瓦解了乱民的斗志,暴乱很快就分崩瓦解。王有龄闻讯自然大喜,也赶紧向朝廷奏明了司马松的功劳,司马松因此就在民变的县城就任县令。而原本就很有才的司马松在任的时候,更是治理有方,很快就把人心平定,生产也发展了上去,所以一时间政通人和。

从中,我们能看到胡雪岩的用人、管理技巧。他并不是一个以严厉著称的管理者,相反,他具有非常强的亲和力,而且这种亲和力对下属有非常大的杀伤力。因为它不仅仅是平常意义上的微笑,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德化,一种让人折服的“以德服人”。

所以,现代人研究胡雪岩的管理技巧,都觉得他对下属的管理方式,颇有一些日本式管理的风格。首先,他对下属很是慷慨,只要是他认为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人,在物质上他绝不会亏待他们。

其次,他不仅对他们进行物质上的投资,更多的还赋予了感情。

中国人向来是重“感情”的民族,几乎每个人的内心里对于恩人都有着“感激涕零”这个意识。所以,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才顿悟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深刻的话。而胡雪岩,正是因为他深知“得人心”的重要,所以对下属总是设身处地地关心照顾,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与他们祸福同当。他还曾经对手下的人说过:“我请你们帮我的忙,自然当你们是一家人看待,一家人自然就是祸福同当,而如果大家齐心协力把生意做好了,彼此都有好处。”

作为商人,很多人认为这是他的一种管理技巧,其实不然。

生活中的胡雪岩就是一个很有德性的人。他不仅仅是个热心肠,而且还是个出了名的大善人。他做任何善事,并非是为了挣得名声,或者是如同现在的某些明星一样假惺惺地博得广告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