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史大搏杀
20087400000042

第42章 宋:士大夫时代(8)

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赵构完全可以将大局掌控在自己手里。怎么做呢?

第一,立即派韩世忠、张俊、吴璘等人北进中原。这样一来,你岳飞就不可能独占中原。

第二,派出使者到前方劳军,广树恩德,要让所有的将士都明白,你岳家军也好,韩家军、吴家军也好,归根结底都是我赵家军,是我宋军。

第三,下诏宣布御驾亲征。对此,有人会说,御驾亲征太危险。谁说御驾亲征就得跑到第一线去?

一开始甚至连长江都不用过,只需逆江而上进驻鄂州(今湖北武昌),在这里发表一下演说、给将士们鼓鼓劲,张罗一下后勤补给,等到岳飞等人把前方稳定住了,再进驻襄阳,逐渐北上。这样一来,首先一条,岳飞也好,韩世忠也罢,你们取得的胜利都是我赵构的功绩,因为我是北伐的总司令,你们只是先锋官。此外,有些人不是担心岳飞造反吗?岳飞的根据地在哪儿?在鄂州、襄阳一带啊。我赵构把这里给占据了,把岳飞及其将士的家属都照顾起来了,他们敢造反吗?至于还有人提出的,如果真把宋钦宗接回来了怎么办?赵构打下的江山,借赵桓个胆子他也不敢再当皇帝。他要真敢有这心,军政大权都在赵构手里,弄死他还不跟捏死个蚂蚁似的?

再看第二个理由,绍兴和议给南宋带来了二十年的和平。

持这样观点的人,在心底里有一个潜意识,即和平是可以用和议来保障的。事实是这样吗?金国灭北宋的时候,宋金双方是有海上之盟的,疆界是划分清楚了的。然而,人家金国说翻脸就翻脸,大军南下之初,童贯还不相信呢。这事还没过去多少年,怎么就忘了呢?

所以说,和议与和平并无直接关系,不能仅用此后二十年的和平来证明绍兴和议的正确。和平的保障不是一纸协议,而是国家的实力。如果金国有吞并天下的实力,他又岂会在意这一纸空文?战国时山东六国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甚至还称臣,秦国还不是一个个将他们灭掉?

辽宋之间的百年和平,不是澶渊之盟的结果,而是双方国力相当的结果;而同样绍兴和议之后的几十年和平,也非绍兴和议的结果,而是金宋两国实力相当的结果。

总之,这次和议,就是无耻又无能的赵构、秦桧等人一手造成的一个屈辱的、卖国的协定,没有半点积极意义,金宋之间二十年的和平与这个和议没有关系。赵构和秦桧等人都必将永远被钉在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任何想为他们翻案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八、金国兴亡

回到历史史实,最终这个和议成了,金宋两国休兵。从此开始了两国长达百年的南北相持。

在这一个时期里,金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金熙宗时期。

这个阶段的金国内部很不稳定。自金熙宗上台,这个情况就存在,一直到他死也没有结束。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和辽国前期从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期爆发了很多社会矛盾一样,一旦社会进入转型期,它就绝对稳定不了。这是客观规律,当然金国也不能例外。当时,金国进行了官制改革,废除“勃极烈制”,改用汉官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上也向汉制靠拢。同时,仿造宋制,创立了各种宫廷礼仪,比如规定亲王以下不准带刀上殿。在经济制度上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变革,在天眷三年(1140)废除东北汉人、渤海人的猛安谋克制度,完全恢复州县村社制度,并收回汉族与渤海族官员手中兵权。同时,也采取一些经济措施。先后“以禁苑隙地分给百姓”;“罢来流(水)、混同(江)护逻地,以予民耕牧”;以京西鹿囿赐农民等。在通过绍兴和议获取了淮水以北大片土地后,又将大批的猛安谋克南徙,实行屯田,让女真、契丹与奚人徙居中原,与汉族百姓杂处,计口授田。这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不可能不引起既得利益集团的不满,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当然也就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金熙宗辈分比较低,资历浅,对于手握重兵、战功赫赫的叔叔、伯伯们有些不放心。这些王公贵胄也是各有打算,谁也不服谁。所以在南宋初期,金国一方面是在和南宋打,一方面是在内斗。当时,金国朝中有四巨头,分别是粘罕、兀术、挞懒和讹里朵,此外还有讹鲁观、蒲卢虎等人,都是位高权重而且比金熙宗高一辈。为了解除他们对自己的威胁,在进行官制改革的同时,金熙宗解除了粘罕的兵权,而且将与其亲近的希尹、高庆裔、萧庆等人都改任文职,不再交给兵权。后来又诛杀了高庆裔、罢免了希尹,搞得粘罕郁郁而终。除掉粘罕以后,金熙宗又借助兀术的力量,以谋反罪干掉了挞懒一伙人。既然其他几大巨头都被搞掉了,兀术(他是金熙宗的亲叔叔,比那几大巨头都亲)当然就独掌大权。兀术独掌大权之后,又扶植自己的势力,在朝中进行了一番清洗,进行了大换血。这正是绍兴和议前后。

经过几次战争,兀术意识到无力灭宋,于是主张积蓄实力,等待时机成熟再一统天下。然而,他没有等到那一天。兀术一死,各派势力又活跃了起来。这时,金熙宗又因为家庭问题而情绪失控。于是就有了完颜亮之乱。完颜亮是个好大喜功而又志大才疏的蠢材,匆忙间发动了南征,结果一战失国,身死人手。金国又是一阵内乱。直到金世宗继位,金国才总算稳定了下来。

这时南宋在干什么呢?人家赵构还在享着天伦之乐呢,根本没考虑振兴国家。别的不说,就举一个例子。在完颜亮大举南侵之前,赵构已经得到相关情报了。但赵构根本不相信,反而把建议加强防守的人给贬斥了。等到金军真的南下了,赵构更是没有反抗的意识,而是又一次想到了“出国考察”,准备一走了之。等到赵构退位,稍有点骨气与才干的宋孝宗当政,金国那边也换上了一位号称“小尧舜”的金世宗,金国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金国的第二个阶段包括金世宗时期和金章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金国内部比较稳定,金世宗和金章宗祖孙二人都还算是比较合格的皇帝,没有大的弊政,金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据《金史》记载:“世宗之立,虽由劝进,然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这虽是溢美之词,但其在位二十八年间,金国基本上是国泰民安。他的孙子金章宗上台以后,上承世宗治平之世,继续原定治国方针,使金国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但是,就是在这一时期,危机却也在不断积累。

我们在讲北魏的时候讲过,汉化和门阀化是两回事。在宋代门阀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经济生活方面,是保存奴隶制还是像汉人一样实行封建租佃制,却成为摆在金国统治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经济问题又和汉化不汉化这个民族问题搅在了一起。金国的统治者,由于不能分清楚这两个问题,结果左右为难。

比如金世宗不想让金人失去其民族传统,因此非常固执地坚持与奴隶制度相适应的猛安谋克制度;而金章宗虽然不得不在这个问题上作出让步,但也只是对猛安谋克制度进行了一些改进,使之成为一种军事屯田制度。总之,金国统治者非常顽固地阻碍奴隶制的崩溃,在经济社会层面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奴隶制成分。这与当时中原的生产力水平是不相适应的,从而导致金国的国力无法进一步增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就在这个时候,蒙古崛起了。

从金章宗末期到金国灭亡是第三个阶段。

在这一时期,从外部看,蒙古、西夏、南宋都纷纷向金国发动了进攻。首先是公元1206年,南宋挑起战端,大举伐金,结果一战即溃,不得不再次议和。就在这一年,铁木真统一蒙古,成为成吉思汗。几年后,公元1210年,蒙古大举入侵金国,第二年攻陷金国西京和西北各州。两年后,蒙古再度入侵,围攻金国首都燕京。金人无奈求和,并在次年迁都开封。成吉思汗认为金国迁都说明其求和不诚恳,再度出兵围攻燕京,终于在公元1215年攻占了燕京。在蒙古大举伐金的同时,西夏也跳出来找金国的麻烦。从公元1211年到公元1224年,几乎年年进攻金国。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南宋也在公元1214年撕毁了和议,不再进贡,因此宋金两国也开始了连年战争。

外部是四面楚歌,国内也好不到哪儿去。在中央,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政变。公元1213年,金国国君卫绍王被胡沙虎所杀,胡沙虎立金宣宗为帝。不久,胡沙虎又被部将所杀。在地方上,中原民变东自山东,西至关中,北起河北,南达淮河,已成燎原之势。这些变民,有一部分是叛变的地方官吏以及一部分心怀故国的义士,但更多的是饥民。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红祅军、李全等。

这个时候,虽然金哀宗想努力振兴国家,但无奈金国已是积重难返,最终为蒙古和南宋联军所灭,金哀宗自缢而亡。对于金国的灭亡,陈致平先生有这样一段评论:“金人虽亡,然而抗战到底,其牺牲死难之精神颇为惨烈。”这一年是公元1234年。

金从公元1115年建国算起,到公元1234年是119年;从入主中原的公元1127年算起,是一百零七年;从绍兴和议形成南北对峙的公元1141年算起,是九十三年。为什么曾经强大一时的金国在短短百年的时间里就由强变弱,最终虽然“抗战到底”,但仍然不免于灭亡?

陈致平先生的回答很有代表性。他在《中华通史》中这样写道:“主要原因是自金人南迁以后,许多‘猛安’、‘谋克’(千夫长、百夫长)也都治田地、买产业,他们又都不会耕种,乃将田地租给汉人,或雇汉人为奴婢,替他们耕种。他们自己都是酒食游宴,无所事事。这些女真人乃逐渐腐化,完全失掉了当初那种强悍善战的精神。加以女真的政治能力既不足,人口比例又稀少,统治着辽阔的土地。在东北不得不借助契丹,在中原不得不借助汉人,日子一久,自然处处捉襟见肘,于是金人的威势,就一天天地没落下去。”

从这个评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金人必败的因素。其一,成为统治阶层就会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二,人口太少统治不了太广大的地域。这个评论应该说很有见地,但是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个问题。因为,第一点是人性的普遍规律,第二点,那几乎就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如果按照陈致平先生的回答推论下去,那就是任何少数民族政权、任何外来政权都无法长期统治中国。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别忘了金人的后代所建立的清帝国统治了中国长达两百年之久。

金人没有破解这个少数人统治多数人、落后者统治先进者的难题。他们在支撑了百年后倒下了。同时,另一个想破解这个问题的政权——蒙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我们且看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