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用人特别有自我意识,不看人家的学历、出身、官位,只认工作能力。他手下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很多不是“贩私盐的”就是“团练”的主儿,“根红苗正”的没几个。但是他照样上折子,拼命为他们说好话。有心人做过统计:李鸿章手下的人被他推荐给朝廷任命做到督抚以上官员的就有25人。李鸿章操纵着当时中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很大一个面,靠什么来影响?就是靠这帮人。这大概也是他的门生幕僚特别多的原因之一吧。
李鸿章的幕府中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洋人,他身边的几个洋幕僚,是总督衙门里的一道特殊的风景,他们几乎跟总督大人形影不离,总督大人似乎也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他们充当了总督大人的耳目,通过他们,李鸿章在不断地观察着世界。这在中国,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督抚大人的身边,围绕了那么多的大胡子幕僚,这几乎被视为奇观。
最早来到李鸿章身边的洋幕僚,是一名英国医生马格里。他也是李鸿章非常信任和依赖的人,另外还有个英国人叫琅威理。马格理是个英国的军医,早年李鸿章在上海期间就认识了他。早在1862年还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马格里就辞去了在英国军队中的职务,加入了李鸿章的幕府。他担任了李的助手,协助他训练军队,在涉外事务上给予指导,充当了李鸿章与外国人之间的联络官。因为杀掉归降的太平天国苏州八王,戈登和李鸿章闹矛盾的时候,马格里帮李鸿章解了围,帮助李鸿章处理了因杀八王事件所带来的后遗症,所以马格里很受李鸿章的重用。他还是李鸿章与戈登之间的调停人。正是在马格里的鼓动下,李鸿章才于1863年在松江建立了淮军的第一个兵工厂,即所谓的“炸弹三局”中的第一个,继而又建立了苏州和南京的兵工厂。马格里始终是对李忠心耿耿、兢兢业业的。可惜在1875年,由于他与中国同事发生争端而辞职。
洋幕僚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德国人德璀琳,一个是美国人毕德格,他们两个都会汉语,几乎天天都在李鸿章的身边转,以至于所有在李的幕府中工作的外国人,几乎形成了一个习惯,有事先写信给他俩中的一个。德璀琳又名古斯塔夫,德国贵族。在中英谈判《烟台条约》时,他充当译员,很会左右逢源,被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视为可造之材,升他为天津海关税务司。一来二去,李鸿章也把他看中。在创办洋务运动中对他多所倚重,还给了个顾问的名义,后来,他又入了英籍,成了双料洋人。德璀琳是那些在李鸿章的工商企业中任职的外国人的联络官,也是那些为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外国人的联络官。
德璀琳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李鸿章的幕僚,但也许起了比一般幕僚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李鸿章任职北洋期间,他们始终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他几乎在总督面临的所有内政、外交上,都为李鸿章出谋划策,受到了李的信任。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为北洋水师修造大沽船坞,委派德璀琳为总办,负责船坞“鸠工庇材”诸事宜。随后,他又向旅顺工程局推荐了汉纳根、瑞乃尔等一批德国技术人才,任旅顺船坞工程师和炮台教练,帮助建设旅顺基地。光绪十年(1884年)二月,德璀琳改任广东海关税务司,时值中法战争进行之际,德璀琳在赴粤途中与法国水师总兵福禄诺在香港不期而遇,两人在天津时过从甚密,便同舰由香港赴广州。途中谈起中法冲突,福禄诺表示法国仍可同中国商谈,至粤后并写密函一封,由德璀琳转交李鸿章。李鸿章得到消息后立即电告总理衙门,并请总理衙门饬令总税务司赫德命德璀琳赴津。三月二十二日,德璀琳抵津,将福禄诺密函面呈李鸿章,并建议与法国“早日讲和”。经德璀琳的斡旋、撮合,最终促成了“李福会谈”与《中法简明条款》的签订。在此过程中,德璀琳出力甚多,也逐渐得到了李鸿章的信任和更大范围的重用。
毕德格则是负责管理在北洋海军里任职的外国人的联络官。如果按地域来划分的话,他俩还有一个不太严格的区分:德璀琳联络着在李鸿章手下任职的欧洲人;毕德格则吸引着美国人,有时也有英国人。
毕德格原是美国内战时期的一个骑兵,后来来到中国,能熟练地用汉语写作和对话。据说他是为了更多地了解中国以便帮助中国,才到中国来的。同治十三年(1874年)来华,成为美国驻天津领事馆的副领事和翻译,除了1880—1884那几年外,他都在这个职位上。在这期间他又担任了李鸿章的私人外文秘书和翻译。他在1879年之前就已经担任李鸿章的秘书了,更早一些时间,他是李家的孩子们的英语家庭教师,并获得了李鸿章的信任和友谊。后因仰慕李鸿章而辞去领事职务,入李鸿章幕府,为其出谋划策,如辅助筹划修建关内外铁路等。由于毕德格熟悉汉语和法、德等国语言,便成了李鸿章重要的私人秘书、翻译和顾问。光绪七年(1881年)十月,毕德格会同施医处官医马根济上书李鸿章,拟办北洋医学馆,挑选聪颖少年子弟随同学习西医,以备考取医官,分赴军营、战舰充当军医,并拟订章程十一条。这一建议得到李鸿章的允准和大力支持,为北洋海军培养出了一批医务人才。
毕德格在华活动较突出的是在外交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他凭借自己的外交历练、语言基础和顾问身份,经常参与李鸿章主持的外交活动。还为他用中文朗读了不下八百部英文、法文和德文的书籍,使李鸿章对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不再生疏。很难设想,当时中国还有哪一位高官像李鸿章这样,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读了如此丰富的外国书籍!毕德格还为李鸿章物色称职的外国人来华工作,陪同外国工程师或技术人员赴内地探矿。1895年,他也是陪李鸿章赴马关议和的人员之一,并且尽力为之收集、提供各方面的消息。甲午战争后,李鸿章被解除了任期长达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奉命赴京入阁办事,栖居贤良寺,“苟有事至使馆,必使之(毕德格)往”,视为得力助手。毕德格跟从李鸿章20余年,深得李鸿章的信任与倚重,对李鸿章的思想也颇有影响。
李鸿章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他拥有知人的智慧、用人的诚心与容人的肚量,又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才使得天下英才纷纷前来投靠,发挥才干,与他共创大业。
人才的确可贵,但是选准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有独具慧眼的识人能力,就是一个才华超群的人投靠你,也不会得到你的重用。
没有识别人才的眼力,也就谈不上善于用人。知道了人才,却又不肯用,不敢用,或又用不尽其才,就只会使人才浪费资源。所以,在用人时,不但要肯用、敢用,还要用尽其才,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
5.以情动人,收服其心
古人说:“御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这句话不无道理。这里所说的“诚”,就是真实无妄,实实在在没有虚假,没有装饰,所以叫诚心。孟子曾说过,“人天生存诚”,但这种诚必须经过修养才能达到,因为出于各种动机、诱惑,人往往不诚。所以,诚为制人之本,攻心之本。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关爱,如果一个人在他最需要关爱的时候,你付出一些“感情投资”,那么,此人就会对你感激一辈子,甚至为你赴汤蹈火也再所不惜。
李鸿章对待部下,都用朋友道义和他们交往,相亲相爱如同自己的骨肉,因此下属都乐于为他效命,他是一个真正善于统率将领的人才。李鸿章在奉朝廷之命剿灭捻军时,尽管战争进行得异常艰苦,但他还是不忘记体恤自己的下属。
捻军的造反,开始于山东的无业游民。在咸丰三年(1853年)时,洪秀全攻占了安庆、南京,安徽全省都被震动,捻党趁着这个机会,在宿州、亳州、寿州、蒙县等地造反,横行于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份,到处抢劫,政府军无法控制。其中奉朝廷命令前往督师剿捻的人,总是被捻军进攻给打败,因此他们的气焰越来越猖獗。到咸丰七年冬天的时候,捻军的骑兵甚至侵扰到直隶省大名府一带,北京因此而戒严。
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军几位将领陈得才、兰成昌、赖文光等人率部和捻军合成一股。联军以太平军军制重新整编,易步为骑,采用流动战术,奔驰豫﹑鲁﹑苏之间,声势复振。1865年5月,在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高楼寨歼灭清精锐蒙古骑兵,击毙僧格林沁。清政府改派曾国藩督湘军﹑淮军镇压捻军。曾国藩更多使用洋枪洋炮,实行重点设防﹑坚壁清野,画黄﹑运﹑淮﹑颍四河圈围的战略,尾追﹑迎击联军。1866年9月,联军突破颍河上游贾鲁河防线。曾国藩因围剿不力被清廷撤免钦差大臣,李鸿章继其任。1866年10月起,联军分为东西两军。赖文光﹑任柱继续在中原地区活动,为东捻军;张宗禹﹑张琢进入陕西联络回民起义,为西捻军。
剿灭东捻军的战役可谓异常难打。在剿灭东捻的战争中,11月11日、12日,刘铭传、唐仁廉等人在潍县、寿光等地从侧面进攻敌军,战斗打了一天,捻军军心动摇,投降的人很多。此后,郭松林、杨鼎勋、潘鼎新等人连连获胜。到29日,刘铭传等人率部追击了70里,到了寿光地区的弥河,才开始战斗。打了一阵之后,又追击捻军40多里,消灭了将近3万人,捻军的精锐武器、马匹、辎重等都丢了个干净。
当淮军士兵回到军营后,李鸿章亲自逐营去慰问,当他看到将士们又累又饿,面无人色时,李鸿章心疼得流下了泪水。为了犒劳将士,李鸿章竭尽所能地为将士们提供最好的饮食,并为他们争取休息时间。在弥河战败后,赖文光落水未死,又集结了一千多骑兵,率领水军、骑兵、步兵,跟在后面猛追猛打,赖文光只剩下几百人,被迫跳进高室水乡。李鸿章先前派遣的淮军华字营各部队一同进攻,前面的堵截,后面的追击,终于在12月11日,活捉了东捻军首领赖文光。东捻军于是被全部消灭,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五省终于获得了安宁。
李鸿章上奏章汇报胜利后,在后面陈述了他的部队受命剿捻以来,在几个省的范围内奔波,转战了好几年,每天要行军近百里,忍受饥饿,忍耐寒冷,还要忍受指责和谗言,忍受人生中从未经历的困苦,刘铭传、刘秉璋、周盛波、潘鼎新、郭松林、杨鼎勋等人,都多次申请离职。李鸿章请求朝廷犒赏剿捻的将士,准许他们稍稍修养一下,不要再派遣远调的任务。当时,刘铭传由于常年地骑马,得了一种病叫“跨马痈”,大腿上长了毒疮。经医治后,虽然病愈,但身体十分虚弱,李鸿章就以积劳成疾的借口,为刘铭传请假三个月。
正是因为李鸿章对下属无微不至的关心,才赢得了一众将士的忠心,在以后的战斗中无不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先后剿灭了西捻军及其余部,使得捻军彻底败亡直至消失。
人是感情的动物。你在感情的账户上储蓄,就会赢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或者麻烦,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得到这种信任换来的鼎力相助。
一个想成就大事业的人,需要充分发挥属下的能力为己所用。古代人如此,现代人也一样。领导者要取信于下属,得到下属的拥护,靠的不是高高在上,挥舞权力大棒,靠的是领导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则是指由一个人的信仰、气质、性情、相貌、品行、智能、才学和经验等诸多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
凡是卓越的领导,都是善于对下属进行感情投资的领导。领导者对下属进行感情投资,重要的是“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使下属感到自己确确实实被领导关心着、照顾着,在领导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通过感情投资,才能使下属感到自己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与关爱,感受到心灵的温暖,因而愿意踏实工作、尽己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力量。
6.用宽容的态度待人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它和诚实、勤奋、乐观等价值指标一样,是衡量一个人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尺度。
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宽容能让那些被放逐的心重新振奋,在和蔼与善意中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人心,从自暴自弃的牢笼中挣脱出来,获得新生。
假如生活中,我们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自己身边的人做错了什么,千万不要生气愤怒,而应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对自己不苛求,对别人不苛求。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因为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常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事业、家庭和朋友,这些关系才会长久。
李鸿章是个乡情极重的人,只要是家乡人来找,总会想办法找些差事去做,根据他的能力才干分派个一官半职,实在没能力也给个闲差。总之,不会让人失望的。原先教过李鸿章的老塾师年老体衰,生活无着,李鸿章还特地写信给家里,让弟弟每年代自己给老师五十两银子保障生活。李鸿章还特别爱护短,他在统带淮军时,有人当面告状,说淮军的军纪不佳,为非作歹,李鸿章勃然大怒,说:“那我们安徽人都该杀?!”说话的人再也不敢在李鸿章面前吭气了。在合肥流传有这样的话,“只要会说合肥话,马上就把洋枪挎;如果认识李鸿章,马上长枪换短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