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将欲歙(xī)①之,必固②张之;将欲弱③之,必固强④之;将欲去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⑤之。是谓微明⑥:柔弱之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释】
①歙:吸气或通过呼吸吸入,引申为收敛。
②固:姑且这样。
③弱:削弱。
④强:增强、提高。
⑤与:给予、赋予。
⑥微明:微妙的明智。
【译文】
将要收敛这一对象,必须暂且张大它。将要削弱这一对象,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除这一对象,必须暂且支持它。将要夺取这一对象,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叫做微妙的明智。鱼不能离开水,安邦治国的策略不能让人知道。
【延伸阅读】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有“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想和勇气,也有一整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原则。在布阵对敌时,不妨先让一步,诱敌深入,伺机予以歼灭——这就是所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的后发制人的策略。特别是遇到敌强我弱的局面时,更应采取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策略,逐渐让敌方陷于盲目被动挨打的境地,然后战而胜之。
老子在观察了事物的矛盾、斗争后发现,要想除强梁、去暴乱,最佳方案就是以柔克刚、因物之性。这真是一种大智慧,不用费力气,不用耍手段,因势利导,顺水推舟,轻而易举地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在古希腊斯巴达统治雅典的第三年,一支一万多人的希腊军队,出征去帮助波斯国王的次子居鲁士打仗。不久,居鲁士在与兄弟争夺王位时死去,希腊军队失去了打仗的意义,滞留于离巴比伦不远的一个小镇附近。高级军官们在与波斯人谈判的过程中,全部中计被害,整个部队失去了统帅,而四周又有敌军的包围。波斯人以为,这样一来,希腊军队必然会自行瓦解。
在这支军队中,有一名尚未入伍的年轻办事员,名叫色诺芬。他在这危急的时刻,串联了下级军官们开会商议。会上,色诺芬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说才能,鼓起了大家的信心和士气,全体下级军官一致推选他出来统领部队。色诺芬知道,希腊人是极难统领的。他们有强烈的个性,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行动由自己选择。军队虽有严格的纪律,但希腊军人更服从才能和智慧。一个无能的统帅或指挥失误的将军,士兵们会向他投掷石子,抛弃他,自行决定行动方案。
色诺芬深知这一情形,所以他立即召开全体士兵大会,作了更加激昂慷慨的鼓动。其中最激励人心的,不是突出他的统帅地位,而是突出每一个战士。色诺芬说道:“他们认为我们的指挥官死了,我们尊敬的老将军克利亚库斯死了,我们就会失败。但我们要他们睁开眼睛看一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将军。这是他们的功劳,现在不只是一个克利亚库斯,而是一万个克利亚库斯和他们战斗。”色诺芬的鼓动,以极为自然而又简短的方式,把所有的责任和信心,都注入到每个战士的心中,使得一万名战士产生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而凝聚力的中心就是色诺芬。次日早晨,他们就踏上了返回希腊的征程。
但希腊军队已无法从原路返回,因为所有的道路都被波斯人封锁了。于是,色诺芬带领士兵进入人迹罕至的高山峻岭,到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发源地,与原始部落人展开了生死搏斗。重重困难摆在他们面前:冰天雪地,山高路陡,河深水冷,没有粮食,没有冬衣,而且随时都会遭遇到未开化部落的袭击。色诺芬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依靠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共渡难关。
有一次,色诺芬骑马从后卫到前锋去商量一件事,道路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士兵们步履艰难地前进着。这时,一个士兵对他大声喊道:“你骑在马上太轻松了!”色诺芬一听,立刻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加入了士兵们的行列。
由于色诺芬能以身作则,发扬民主,爱护士兵,采取各种灵活的战略战术,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敌人。在四个月中,转战两千多英里,终于胜利地回到了希腊。
色诺芬事后总结道:“应该相信,自觉自愿的服从始终胜于强迫的服从,应该真正懂得如何才能得到人们的自愿服从。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士兵们的服从。因为他使士兵们深信无疑:他知道得最全面、最正确。正好像一位病人服从一个医生一样。同时,他必须吃苦在前,忍受比战士们更多的苦难,经受更多的严寒酷暑的煎熬。”
老子和色诺芬,一个东方的哲人,一个西方的贤才。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都不同,但他们的观点却有十分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在军事理论上,他们都有避实就虚、以柔克刚的妙计,更有驾驭他人、统领全局的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