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全书
20086900000035

第35章 为政(2)

土光敏夫就任东芝电气公司所“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唤起全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振奋士气,想方设法把每一名员工的潜力都挖掘出来。

土光敏夫在企业内部大力提倡敬业精神,号召全体员工为公司献计献策。土光敏夫的办公室有一条横幅——“每个瞬间,都要集中你的全部力量工作。”土光敏夫以此来时刻警醒自己。他每天是最早一个走进办公室,也是最后一个走出办公室的,几十年如一日,从未迟到过,一直到八十高龄的时候还与老伴一起住在一个很简陋的住所里。

如今,日本东芝电气公司已经跻身于世界著名企业的行列,它与石川岛造船公司同被列入世界100家大企业之中。这与他以身作则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

土光敏夫的一句名言是:“上级全力以赴地工作就是对下级的教育。职工三倍努力,领导就要十倍努力。”人是企业之本,是公司的重要资源,实现奋斗目标要靠全体人员的干劲和智慧。领导如何以身作则,实行人力科学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中很多管理者只要求别人,却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对人对事习惯采取双重标准。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够实现诚信,取信于人呢?古语讲“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领导要以身作则,当我们要求别人如何如何时,是不是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符合标准呢?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说服力。

第三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原文】

子曰:“道①之以政②,齐③之以刑,民免④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⑤且格⑥。”

【注释】

①道:方法、手段之义。

②政:政令、政权力、法制之强权机制之义。

③齐:比肩、类齐、相类、整治之义。

④免:隐藏、隐蔽、苟免、暂时避免之义。

⑤耻:惭愧之心,羞耻之心,耻辱之心。

⑥格:修正、杜绝之义。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用刑法来整治,老百姓知道避免犯罪,但并没有自觉的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有自觉的廉耻之心,并且心悦诚服。”

【延伸阅读】

孔子与卫文子有一段对话,对这个论述作了发挥。

孔子说:“用礼教来统治、管理国家、社会与民众老百姓,就好比用缰绳来驾驭马,驾马者只需要握住缰绳,就能控制住马,就能使马按照驾驭者的意思行走。而用刑法来统治百姓,就好比不用缰绳而用鞭子来驱赶马,那样马就很容易失去控制,甚至驾驭者会有从马背上摔下来的危险。”

卫文子问道:“既然如此,不如左手握住缰绳,右手用鞭子来驱赶,马不是跑得更快吗,不然的话,只用缰绳,那马怎么会怕你呢?”

孔子还是坚持说:“只要善于使用缰绳,驾驭的技术到家,就没有必要用鞭子来驱赶。”

这里的对话是非常有哲理的。实际上说的是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区别:儒家治理国家主张德治,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则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治侧重于身。而卫文子的看法,则是德治、法治兼用,儒、法并行。如果我们从实际出发,考察历史和现实,显然还是卫文子的主张比较行得通。

孔子针对当时法家的“法治”路线,提出了“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礼治”路线,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

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行政命令、刑法这些强制性的手段只能起一时的震慑作用,老百姓不会心服。如果用“德治”、“礼治”的办法,老百姓就会“有耻且格”,服从统治了。孔子特别指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因为《诗经》语言温柔敦厚,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所以孔子十分重视“诗教”,出于政治的需要,《诗经》往往被断章取义,比附上许多道德观念。“思无邪”就是要“思想不邪恶”,不违背周礼。

统治者要“为政以德”,首先要自己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礼贤下士,谦恭有礼,与下属同甘共苦,自然会得到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古时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宣王召见颜镯时说:“镯,走到我面前来!”颜镯也说:“大王,走到我面前来!”宣王不高兴,左右的人更是哗然:“大王是一国的君主,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颜镯答道:“我走向前去是贪慕权势。大王走到我面前来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做一个贪慕权势的人,不如让大王做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说:“士兵们都想见见指挥作战的人,他们对轻视或不关心他们的指挥官表示反感。士兵们总是相互传播指挥官走访他们的情形,即使是短暂的走访,也看作是对他们的关心。”领导者应该放下架子,走到群众中去。

企业领导者良好的道德素质也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993年11月16日,广西北海金城实业有限公司总裁、德籍华人哈里驾车与公司三名职员经过八宝村时,有人拦车,说有个孩子被歹徒绑架,要求帮助。一名职员提醒哈里,这种事最好不要管。哈里说,这种事不能不管。于是,他调转车头,追上去扭住了两个歹徒,救了孩子,并将歹徒扭送公安部门。事情传开,记者竞相采访。哈里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情味,即使钱赚得再多,活着也没意思。他计划拿出20万元作为社会治安基金,专门用来奖励见义勇为者。

哈里的事迹在新闻媒介的宣传下广泛传播开来,一个关心社会问题、见义勇为的企业家的美好形象,很快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来,其企业也随之增光添彩,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合作,可以促使成员之间感情融洽,满足个人的社会心理需求,提高对群体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内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成员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整个企业有节奏地运行,使由个人行为构成的企业行为协作系统产生最大的功效。这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第四节君子后进于礼乐

【原文】

子曰:先进于礼乐①,野人②也;后进于礼乐③,君子④也。如用之,吾从先进。

【注释】

①先进于礼乐:这里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②野人:这里指朴素粗鲁的人,或乡野平民。

③后进于礼乐:先做官而后再学习礼乐的人。

④君子:这里指统治者阶层。

【译文】

孔子说:“先修养好礼乐后做官的,是一般的士人;先有了官位后修养礼乐的,是贵族士大夫的子弟。如果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修养好礼乐的人。”

【延伸阅读】

孔子生活的时代,等级制度森严,贵族士大夫属于特权阶级,他们可以选择先做官。而一般的士人,由于社会地位低微,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修养,才有做官的可能性。那么,“先进”与“后进”,孔子更赞同哪种观点呢?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意思是说:先学习礼乐,而后进入仕途,这些人是乡野平民。他们都是来自于民间,学习礼乐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德行,他们入仕途凭借的是自己的德行和才智。“后进于礼乐,君子也”意思是说:先继承官位,而后才学习礼乐,这些人是世袭的君主贵族子弟。他们凭借家族的势力进入仕途,学习礼乐只是为了文饰自己。“如用之,吾从先进”表明了孔子对待这两种人的态度,如果要选拔人才的话,他宁愿从先学习礼乐的乡野之人中去寻找。

“先进”和“后进”的区别是学习和做官的顺序不一样,进入仕途凭借的条件不一样。孔子提倡“先修养好礼乐后做官”。他认为先学好了,才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在孔子时代,由于乡野平民开始获得学习礼乐和从政做官的机会,使得当时的统治者在选拔人才时需要做出一个选择:到底是选拔有背景的贵族子弟还是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平民子弟呢?面对这种矛盾的状况,孔子的思想打破了当时的等级制度,主张在选拔政治人才时,统治者应当抛开阶级的偏见,在礼乐面前人人平等,与其选拔“后进于礼乐”的“君子”,不如选拔“先进于礼乐”的“野人”。

礼乐是孔子时代一个人的“必修课”,是一个人文化知识水平高低的象征。简单地说就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比如,一个人要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人们应该抱着好学的心态,对待学习切不可马虎,更不能有依赖心理。现在一些年轻人因为父母的人脉,从小不重视学习,把自己未来全部交到了父母的手上。人脉关系无法弥补一个人在文化素养上的缺陷。就算你真的因为背景而获得高位,但谁又能保证你今后就一帆风顺呢?学到的知识是一个人一生拥有的财富,靠关系和背景获得的东西永远都是暂时的。

从企业、社会或者国家的角度来看,选拔人才更不可因为某些人持有特权而委以重任。繁荣昌盛不是靠裙带关系可以实现的。保持一个企业、社会或者国家的活力,就要建立一个选拔人才的机制。无论到了何时都不能“任人唯亲”,而必须“任人唯贤”。如果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根据自己的好恶,使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入管理阶层,势必把真正有志有才之士拒之门外。这样做是一种浪费,是一种损失。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我们不能武断地批评读书为做官就是“官本位”思想,读书做官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孔子认为做官的前提还是离不开学习。试想,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怎么可能做一位好官呢?贞观之治时的贤臣名将很多都是草莽出身,但却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再比如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魏征,虽然曾经为李世民死敌李建成做事,但李世民赏识他是人才仍加以重用。

从更广的角度来讲,今天我们选拔人才,除了看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政治思想和品德作风外,还要看重这个人的知识素养、文化水平,是否具有与该职位相匹配的能力。那些正在学习的青少年们,必须要把自身的修养和学历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学有所成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人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过程,是不容停滞和倒退的!

孔子这句话的进步性不仅仅体现于礼乐面前人人平等,还体现了人民群众,或者说是普通百姓的历史作用。李贽点评:“从来君子不如野人。”在李贽的时代,正是虚伪之君子盛行的年代。孔子的话含蓄地批评统治阶级的愚蠢,不能积极向乡野平民学习,不懂得从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礼乐等,不能保持精英文化的生命力及先进性。如果单从贵族士大夫阶级中选拔人才,只能证明统治阶级的保守,甚至是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