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开店创业必读手册
20086800000018

第18章 取什么样的店名能带来好运(2)

现代商业,“名实相符”的内涵远远超越了店名与经营项目的一致性,它还包括要与经营的实力、经营的规模相符。但是有些店主为了追求冲击效应,把店名夸大化,自己的头小也要戴顶大帽子,比如国道旁的汽车旅馆也取名叫“××大酒店”、不足20平方米的一间小屋居然称“城”称“大厦”,简直荒唐。因此,店主在给店铺取名的时候要力戒这种做法,而要做到“名实相符”。

(6)避免雷同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你会发现在一个城市里有很多店的店名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大家都能顺利地注册,相安无事地经营下去呢?这主要是我国法律规定不同行业、经营不同项目的店铺,可以取相同的名字。

法律虽然是允许这么做的,但是商业的竞争“法则”却是不允许这样做的。为什么呢?不利于店铺的长久发展。

店铺在经营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招牌、店名代表着你店铺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它是无形的资产,也是有商品价值的。但是,如果你的店名跟别的店的店名一样,它的价值会不会打折扣?很显然是会的。所以,为了店铺的长远发展,最好不要取跟别的店一样的店名,让自己的店名在整个市场中是唯一的一个。

(7)形象宣传

以上谈到了六条在取店名时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谈到店名要具有文化底蕴。其实店名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透过店名也能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络。对于店名文化也有专家学者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比如店名的形成演变、店名的时代特征、店名与风水之间的关系等。

“在商言商”,开店经商也得了解一点商业文化知识,也得做个儒商啊,下面我们来谈谈店名形成发展的学问。

商业活动,最早的宣传形式是“卖啥吆喝啥”。所说的“吆喝”也就是唱,唱“太平歌”。

《水浒传》写燕青扮作山东货郎,“腰里插着一把串鼓儿,挑一条高肩杂货担子”,“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货郎太平歌”。也就是“行商”沿街卖杂货进行吆喝。

沿街叫卖很辛苦,也不可能把规模做大,于是摆摊的形式就出现了。摊贩如想遮风避雨,祛暑防寒,就需要构建店铺,这便成了“坐贾”。由于店铺不便叫卖,而大多数老百姓又不识字,于是,实物标志的店名或幌子便应运而生了。“挂羊头,卖羊肉”,也就是店名文化中的实物标志了。

幌子(望子),也叫旗或招,主要是卖酒的标志。幌子在夜间不便观察,因此,中唐以后,有夜市的地方,幌子便以灯笼代替。

除了卖酒用幌子,其他行业的生意也有类似的标志,比如行医的也把葫芦挂在门口做幌子。

店名文化中的实物标志和幌子所涵盖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少,也不利于人们的宣传,于是发展到近代就逐步被招牌、店名所取代。因店名所涵盖的信息量大,便于人们口口相传,就一直延续至今。

4.取名大师的6张底牌

当你学完了前面的内容还不能为自己的店铺取一个像样点的名字时,请不要着急,我将为你展示取名大师最后的6张底牌,探究大师的独门秘籍。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虎跟猫学艺,猫教老虎如何灵巧地跳跃、如何迅猛地捕食、如何做兽中之王。后来老虎还真做了兽中之王,但老虎很骄傲,看不起自己的老师了。想想自己形体威猛,而自己的老师是那么一个小不点儿,真是没有面子,于是就想吃掉猫。当它向老师猛扑过去时,猫轻巧地跳到了树上。老虎傻眼了,问老师:“你为什么不教我爬树?”猫说:“这是我最后的底牌,是不能传给你的。”但是今天我却把取名大师的6张底牌都偷了出来,你想知道是什么吗?

第一招:抱紧名人的大腿

名人是什么?名人也就是个人名,含金量很高的人名。赵本山在走红之前,这三个字也就是个人名,跟王本山、李本山没什么区别。走红之后,可就不一样了,“赵本山”这三个字可就成了金字招牌。

在赵本山的老家铁岭,有一对夫妇是赵本山的“骨灰级”粉丝,两人想开一家服装店,店铺都装修好了,却为店名犯愁,怎么想也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最后还是女店主想了一个店名,叫“兆本衫”。没有想到的是,招牌一挂,开张营业,三天之内,店里的衬衫被一抢而空。夫妇俩不得不关门进货,一星期后重新开张,店里的衬衫又是一抢而空。这就是名人效应。

如果你现在正在为取店名犯愁,不妨也抱抱名人的腿,开家“削沈羊”涮肉店,绝对是稳赚不赔。

第二招:巧打名著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展到明清时期在文学上孕育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颗璀璨的明珠。近现代以来,人们一直在从这四颗明珠的光芒中获取精神慰藉。

名著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很深远的,那么,我们在取店名的时候可不可以从这些名著中获取营养呢?完全是可以的。而且这种方式也有很多人在尝试。

山东郓城有一条仿古街,街道的整体是按照宋朝的建筑风格进行设计的。当地政府在招商的时候,打起了“水浒”牌,把每一个店铺都按照《水浒传》中较有特色的人物名进行命名,比如“孙二娘包子铺”、“菜园子果蔬”、“一丈青工艺品美术店”等,吸引了很多的商家。

店铺取名打名著牌、文化牌要选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最好是在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地区。

第三招:适当恶搞一下

也许你一听到或看到“恶搞”这两个字就觉得低俗,取店名要清新雅致,怎么能低俗呢?

俗话说:“嗑瓜子嗑出臭虫来,什么‘人’都有。”中国十几亿人口,有喜欢清新雅致的,就会有喜欢低俗的,臭豆腐越臭,就越是有人喜欢吃。店名越低俗就越是能引起某些人的注意,所以不要担心店名低俗了吸引不来顾客。

成都一条街道的左侧开了家西餐厅,取名“无饿不坐”,右侧开了一家茶楼,名字叫“井茶局”,在街道的拐角处有一家专卖卫生纸的小店,店门上一块木板,上面写着三个字——啦啦啦。不管你是恶棍还是警察,也不管你是吃还是喝,你总得拉。据说这三家店在成都已经营多年,生意做得也很平稳。

第四招:团体规模来作战

现在大街上的店铺实在是太多了,一个店一个名,要想把这些店名都记住,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更不用谈记住每个店的经营项目和经营特色了。今天你是顾客,你记不住别人的店名没有关系,但明天你做了老板,别人记不住你的店名,那你的生意就不好做了。所以,你得花点心思想想该怎么样才能使顾客记住你的店名。

据朋友说在江西景德镇的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粥店,分别取名叫“一家粥店”“又一家粥店”、“再一家粥店”。游客一般会在第一天的早上去“一家粥店”吃早餐,第二天去“又一家粥店”,第三天去“再一家粥店”。

在武汉的一个路边有家小饭店,店门正好对着一棵大树,店主就用了“一棵树饭店”做店名,随后,这条路上,就有了“两棵树饭店”、“三棵树饭店”。

取这样的店名,生意想不火都不行。你能否从中得到点启示?

第五招:忆苦思甜话当年

人到中年,怀旧情结就会越来越浓,过去的一点一滴成为了他们心中难以解开的结,重新感受一次曾经的那份酸甜苦辣是他们期待着实现的梦想。

开一家具有浓郁历史烙印的“老知青”、“老三届”、“上山下乡”店铺,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有着相同生活经历的人聚在一起,喝喝茶,品尝一下那曾经梦寐以求的窝窝头,聊聊那曾走过的路,回味一下那歪脖子柳树下的第一次约会,满足他们渴望实现的梦想岂不很好?

也许你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你曾经是一名军人,你是否可以把你的店命名为“英雄二连”;你也许只是一个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普通人,你同样可以考虑用“走过七〇年代”作为自己的店名。

第六招:花言巧语迷小资

开店经商,谁的钱最好赚?“白骨精”的。白领、骨干、精英的钱最好赚,因为这帮小资做起了“月光女孩”。

因此,你在给店铺取名时一定要想办法迷住这帮小资,让她们大把大把地掏钱消费。那取什么样的店名才能迷住她们呢?很简单,要花言巧语。

小资文化素养都很高,文化素养高的人往往喜欢玩纯情,一家“哥哥,等等我!”的咖啡厅可以使她把整个月的薪水扔进去。不信你就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