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盛神③法五龙④。盛神中有五气⑤,神为之长,心为之舍⑥,德为之人⑦。养神之所,归诸道⑧。道者,天地之始⑨,一其纪也⑩。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11)。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12),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13)者,气之门户,心之总(14)摄(15)也。生受之天(16),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17)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18)。知类在窍(19),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20)。此之谓化。化有五气(21)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22),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23)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注释】
①本经:本,本源、根本;经,经典。这里指基本经典。
②阴符:阴,暗;符,符契。这里指客观事实与主观谋划暗合。
③盛神:盛,旺盛,强盛;神,指人的意识和精神。
④五龙:五行中的龙。所谓“五行”,是中国古人说明宇宙万物变化的传统学说,认为在天地之间,有循环流转不停的金、木、水、火、土,万物就是根据这五种元素而产生的,龙是古代想象中的灵兽,具有超人的能力。
⑤五气:指心、肝、脾、肺、肾五脏之气。这里认为气是万物生成的根源,形成风雨、寒暑、阴晴等天地间现象之源。
⑥心为之舍:舍,住所。心是五气所“住宿”的地方。
⑦德为之人:德是使人成为人的本源。
⑧养神之所,归诸道:根据道来养神,道是万物的根源,也是养神的根本。
⑨天地之始:天地的开始,指“道”。
⑩一其纪:一是一切的纲纪。
(11)化端:变化的开始。
(12)得一:一为万物之源。得一,即得到一切。
(13)十二舍:是指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
(14)总:谓聚合,统领。
(15)摄:提起,执持。
(16)受之天:由上天传授到人间。
(17)类:种类。
(18)化物:变化。
(19)知类在窍:人之所以能知事类,完全是根据九窍。
(20)舍神:使魂魄停止。
(21)五气:这里指志、思、神、心、德而言。
(22)舍之:住在这里。
(23)执一:专一。
【译文】
要使人的精神旺盛充沛,就要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气,精神是五气的统帅,心灵是五气的住所,品德是精神在人身上的表现。凡属培养精神的方法都归于“道”。所谓“道”,就是天地的本源,是天地的纲纪。创造万物的地方,就是天产生的地方。化育万物的气,在天地之前就形成了,可是没有人见过它的形状,也没有人叫出它的名称,只好称之为“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而“一”是变化的开端。品德可养五气,心能总揽五气,于是产生了“术”。“术”是心气的通道,是魂魄的使者。人体上的九个孔和十二舍是气进出人体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从上天获得生命的人是真人,真人与天融为一体。明白这些道数的人,是通过内心的修炼才明白的,这就叫做圣人,圣人能以此类推而明白一切道理,人与万物一起生成,都是事物变化的结果。人所以能了解事物,都是通过九窍。如果对事物有疑惑不解的地方,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去排除,如果仍然不通,那就是方法不当。当九窍畅通之时,五气就会得到滋养,滋养五气就要使精气留住,这就是所说的“化”。所谓化,必须有五气,主要是指志向、思想、精神、道德而言,其中“神”是五气的统帅。如果宁静、祥和就能养气,养气就能得到祥和。这四个方面都不衰弱,周围就构不成威胁,对这种情况可以用“无为”来处之。把五气寓于自身,就是所谓神化,当这种神化归于自身时,那就是真人了。
所谓真人,就是已经把自身和自然融为一体,和大道彻底符合,坚守无为法则来化育万物,他们以大自然的胸怀,广施善德来滋养五气,本着无为法则,包容智虑、思意,施展神威。士人如能心术通达,心神盛大,就能修养自己的心志。
【延伸阅读】
人身上有五气,即:心、肝、脾、肺、肾。精神是五气的统帅,心灵是五气的住所,品德是五气的根本。“养神之所”在于道,而道是神明的根源,品德可以养五气心志自然可以生术,而术又是心气所借用的手段,是灵魂的使者。九种器官、十二种住处都是气的出入口,都由心来管制,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
在这里,文章重在讲述积蓄力量的问题。“盛神”即积极努力,积蓄力量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宝贵的时间来加强内在的修炼,善于积累,不断磨炼,加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一旦时机成熟,便可迅速出击,锐不可当。而如果时机未到,随意妄行,往往会造成失败的后果。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天,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挤出花蕾。
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材”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石头的袭击。甚至,孩子会攀上它那羸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损伤着它的自尊心和“肢体”。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身材”强壮,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此时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而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人则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愉悦。
世间的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与步骤,我们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炫耀的目的就拔苗助长,跃过或者忽略掉其中的一步,这样只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健全的人,给自己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不要为眼前的小利而失去长远的大利。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收获更大、更好的“果实”。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时,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老兄,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不如你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着牙,它把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见状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安静,猎人和猎狗早已回家了,老虎也没在近处徘徊,根本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勤于磨牙呢?”这时,野狼停下来回答说:“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如果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不刻苦,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要想在机会来临时紧紧抓住,就要在平时积蓄力量,磨炼一双能够把握机会的手。
这个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打败对手,让自己成功,就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要善于利用时间加强自身的锻炼,通过不断地积累来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等待厚积薄发!